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书商之死 | 一宗北京潘家园的命案,引出被匿掉的百年秘史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6年7月,北京出了一场离奇命案。一名旧书商死在家中,埋在一堆旧书中。这起命案引出了一段被主流学界忽略上百年的隐秘历史——民国初年,中国存在一种被历史记载忽略的职业:夜行者。这个隐秘的行当,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7月21日早上7点,北京潘家园华威西里小区,一个单身男人被自己的书砸死在家中。这些致命的书,是他收藏的上万本旧书中的一小部分。


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叫金醉,一位30多岁的都市传说爱好者,他自称是一名作家。


老金说,这位姓邱的旧书店老板与他相识多年。他总托邱老板帮搜罗都市传说相关的旧书。两年前,邱老板关掉了潘家园的门店,将租住的民宅做了仓库。


7月20日晚,邱老板联系老金,说找到了他寻觅很久的几本书。另外,还发现了一本奇怪的旧笔记。这本笔记可能与金家祖上的历史有关。


次日清晨,老金赶往潘家园。敲门不应,老金便打电话,却听到电话在屋内响起,始终无人应答。


老金想起邱老板心脏不好,怕出事,就叫来警察开锁进屋。邱老板被埋在一堆书中,尸体已经冷透。他的手中攥着一张书单。



这个书单便是邱老板为老金找的书。


三个月前,老金托邱老板寻找一些古旧的史料。书单上的“夜行记”并不在所列的范围内,而是邱老板说的民国笔记。


邱老板突然死掉,现场被警察查封,无人能解释这本笔记里的秘密。


,随一名警察去邱老板家,在床头柜里找到了那本笔记。


寻找过程中,老金发现一个细节,卧室的书架上,书的顺序被打乱了。


邱老板是个处女座,一向把书分类做得严谨,读过的书一定会放回原处。


他把这个细节告诉了警察。警察告诉老金,尸检显示,邱老板死于钝器连续猛击后脑,可能不是简单的意外。


警察让再等消息,老金便继续查找笔记的秘密。


笔记的作者叫金木,他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四年(1915年)期间,在北京做社会记者。根据笔记中的记载,,在《申报》工作。


根据《夜行记》中的线索,老金找到了西四礼路胡同内的一座旧宅院,这里原来叫驴肉胡同,金家祖上的老宅便在此处。



根据笔记中线索找到的院子,院子已破败不堪,却还有人居住。


这座破院子,建国前住着金家的仆人。建国后,仆人散尽,只剩一个老管家陶叔看护院落。


金木笔记中说,他的一些遗物留在这里,老金却并未找到。



老宅连同的一间平房,是陶叔居住的屋子,堆放着许多旧物。金木的遗物,原来就和一堆老皮箱堆在一起。


陶叔说,因为院子常年未整修,漏风漏雨,担心一些重要的东西坏掉,就交给了一个远亲保管,现在放在东城礼士胡同。


在礼士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老金找到了金木的遗物,是一个旧木箱。



院子装修过几次,墙上还留着清代的砖雕。



这座院子也是老金家祖上传下来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北京拆除旧城时出售了。现在,这个院落属于陶叔的一个远亲,被用来做茶道。



室内已做了改造,桌上便是金木留下的神秘箱子。


这个箱子曾在金家保留了几十年,从未打开过。箱子中是一些日常物品,大概是当年金木做记者时留下的。老金却认为,这背后还有更多秘密。



箱子里的零碎物品和那本叫《夜行记》的笔记。推断年代,衣帽应该是建国前夕的,老金研究了其他东西,均是1920年代的。


将遗物和笔记做了仔细对比后,老金发现,这些物品与他的家族确实有极密切的关系,金木很可能是他的太祖父。


邱老板想要告诉老金的正是此事。



相机,1924年德国生产的徕卡I型。



放大镜,质量非常好,镜片几乎没有磨损。



钢笔手电,笔帽上有灯泡,便于随身携带,里头的反光面已经掉了。



怀表,表针没了,但内部机械还能走。老金找精时钟表店的老板看了下,应该是宣统年间生产的。



眼镜,民国初年流行圆形金边眼镜。



犀飞利牌钢笔,1913美国产,当时这家世界级的钢笔公司刚刚成立。



竟然还有一把坏掉的手枪,勃朗宁1910,即使在当时也很罕见,可能是金木在日本买的。



还有一张民国十四年的北京地图,袁大头是民国三年发行的,不知道为何还留着。


这些“装备”说明,金木远远不只是一名普通记者。


除了装备和衣物,老金还发现了一本民国版的小册子《奇怪丛谈》,编著者是民国性学家张竞生。



这本小册子是民国著名性学家张竞生成名前编著的。


这本书非常罕见。老金在网上查看,这本旧书卖到了八千多。他忽然想起,邱老板家中有不少孤本书,价格都不菲。


邱老板不久前告诉老金,他搜罗到一本1965年最老版本的《语录》,拍卖价已炒到了十万。有个姓屈的同行,多次找他求购,老金不愿出售,两人争执过很多次。


书商之前的利益纠纷很常见,如果警方的怀疑成立,这可能是一条线索。他打电话给警察,说了此事。


之后,老金找出家中收藏的一些老物件,发现也与笔记中提到的内容有关。


老金小时候,这块奇怪的怀表一直放在家里,父亲说是太爷爷的。后来发现是块隐藏了微缩相机的特务工具。


对照金氏族谱和笔记中的记载,老金确认,金木确实是自己的太祖父。


老金将笔记一页页研究,逐渐揭开了金木另外一个神秘的身份:夜行者——一个探究离奇案件真相的隐秘职业。


金木,原名金穆,字禾白,1890年出生在北京,父亲曾参与中日甲午战争,后来做了袁世凯北洋新军的军官。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金木赴日本留学,于辛亥革命期间回国,,开始记者生涯。


1916年,金木从《申报》辞职,正式开始夜行者生涯。


笔记中记录的事件都极其详实,应该是金木对亲历事件的记录。在一些记录中,标有一些奇怪的数字和字母。


在某页笔记中随手的一个记录中,老金发现了密码的奥妙:每个密码都对应着当时一个报纸的日期和版面。


也就是说,金木将调查过程中的部分故事给到了报纸——一种赚取稿酬的方法,而更多真相写入了《夜行记》。


老金说:“这正是夜行者的工作方式,一边做自由记者,一边像侦探似的潜入黑暗事件。”


笔记中多次提到一份叫《白日新闻》的报纸。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月,金木记录直奉联军强关《京报》报馆事件时,文中还提到与《白日新闻》经理瞿铭麟交谈的事情。当时,这份报纸编辑部位于北京粉房琉璃街中州会馆。



这份报纸1912年在北京创刊,1928年迁到了成都,。


可以推测,《白日新闻》是金木长期供稿的对象。

《京报》事件时,北京《晨报》几日内连发报道,记录报社被关之事。上海《民国日报》则称“北京已成恐怖世界”:


“【本报二十八日上午十时北京电】《京报》社长邵飘萍,被奉军杀毙后,此间人心大起恐慌。各报言论,均不敢不作袒奉之词,较有名之记者,均暂退避。”


此前一日,《晨报》报道了邵飘萍被枪毙的事情:


“……邵毙命后,尸身即抬至永定门外义地,由警厅电告家属前往收埋。闻至昨日下午三时,始由其又具状往领……”


这件事在金木的笔记中有更详细的记录。

当时,他正在调查炮局胡同一件人力车夫案。亲友为邵飘萍收敛尸体那天,金木从永定门外返程,目睹了现场。


邵飘萍被直奉联军行刑之后,亲友前往收尸。


金木在笔记中对此事记录如下:



“……现场均为邵振青报界友人,余遇见前《申报》同事,同往义地。装殓之时,余立于棺材后方,协力抬棺起,见邵振青右眼已被子弹穿透,料想凶手以马枪自脑后击毙。装殓既毕,同行者拍照存之……”


这件事之后不久,金木的笔记中断了半年,或许与当时北京恐怖笼罩的政局相关。

在此之前几年的笔记中,金木从隐秘的角度记录了一些大事件的侧影,这些事情从未在史料中出现过。

其中最为重要是五四。《夜行记》记录的五四当天,出现了未在现存史料中出现的事件。


一张全世界著名的五四照片,当时金木就在人群之中。


金木讲述了一个名叫满世卿的年轻人。此人当时是无政府主义秘密社团“新世纪同志社”的成员。

在五月三日的游行筹划中,满世卿与另一个无政府主义社团“天义派”的成员密谋了火烧赵家楼。主流史料则一般认为,赵家楼被烧是学生情绪失控的结果。

,游行队伍到赵家楼寻找曹汝霖,第一个大喊“放火”口号,破窗跳入曹宅的,便是满世卿。

这个细节,与国内许多学者的推测也有出入,但与美国华人学者黄克镶的《一日一世纪:五四侧记》中的记录很贴近。黄克镶在书中,详细描述了第一个入宅者如何点火,且口中呐喊着无政府主义口号。

除了大事件,金木记录了更多底层离奇案件。

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日报》报道了全国各地的几起凶案,受害者均是幼儿,头盖骨被撬开,脑髓被取走。


金木追查了此事,发现并不仅仅是报纸所称的偶发案件,三姑六婆杀婴儿做药引子背后,其实有一家外资天津制药厂,形成了一条拐卖、虐杀和制人药的产业链。



当时民国日报的记载,图片扫描自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民国旧闻》。


在金木作为夜行者活跃的时期,曾调查过北京城旗人的生活,记载了一些隐秘的组织和事件。


民国后,旗人生活日益衰落,不少人流落街头,做起佣工、小贩,甚至。


1920年5月,《晨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今日之旗人生活状况》的文章。


《夜行记》中有一篇也讲旗人的生活,却记录了一个案件。记录时间与《晨报》的新闻吻合,老金根据笔记中的密码,对应到《晨报》的文章,此文正是金木化名所写。


金木记录了一个介于掮客与强盗之间的流氓团伙,专门组织旗人卖淫和倒卖文物,其中不乏、拐卖与杀戮。这个团伙有当时的军界人物参与,涉及的案件轰动一时,报纸却并无多少报道。


在美国学者Tong Y·T的著作中《暮色满洲》中,对该团伙却有提及,只是被绝大多数历史研究者忽略。

历史真相的暗面,总是挖掘不尽,不被曝光总有各个时代的原因。“夜行者”这一特殊职业的发现,将重写历史。

更重要的,重写的不仅仅是民国史。

几位北京的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最早从事夜行者职业的人是唐代的作家牛肃。

关于牛肃夜行者身份的记录的文献,来自宋代大诗人陆游所著的《老学庵笔记》:



“……此绝类唐异事也,或载史籍,或传之江湖。 牛肃作《纪闻》,此之谓也,而托之鬼神,号为夜行,吾不知牛肃之后有继之者欤?……"


《纪闻》是牛肃写的笔记小说,记录唐开元年间的怪异事件,其中一部分被收入《新唐书》。书中有一些神佛报应故事,间杂其中的却是他亲历的奇闻异事和社会案件。当时,志怪小说大行其道,这种虚实相间的写法是一种机智的取巧。

距离现在较近的古代夜行者,很可能是两位名气很大的文人:清代的蒲松龄和袁枚。


他们作为夜行者所做的隐秘调查,就暗藏在他们最有名的著作中:《聊斋志异》和《新齐谐》。

从隐匿身份的春秋笔法,过渡到近代新型夜行者的,是清末作家刘鹗。

刘鹗,又称刘铁云,最著称于世的是小说《老残游记》。说是小说,其实却是刘鹗记录的亲历事件。

刘鹗与他写的《老残游记》手稿。

这位做过河工,修过铁路,炒过地皮,研究过甲骨文的晚清通才,不仅仅是普通的官员和小说家,还是一位爱管闲事的夜行者。

1900年,八国联军,城内无粮可吃。俄国军队官方粮库太仓,打算烧掉。刘鹗发动赈灾团体,买下存粮,平价售给百姓,救下不少人性命。这件事被清廷判定为“盗卖太仓官粮”,刘鹗被发配新疆。

事件背后,却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当时帮助刘鹗买米赈灾的团体中,有一伙北京西郊的武装力量。清廷实为惩罚太仓案,。

这件事,只在刘鹗个人日记中有记载。

《老残游记》中的几位关键人物,都只是真实人物简单化名。如酷吏玉贤,就是光绪年间著名的酷吏毓贤,出任曹州知府期间,以站笼杀了2000多良民。


而被后人称道的黑妞、白妞确实是刘鹗在调查中结识的名妓。在刘鹗日记的记录中,白妞曾协助他勘破不少案件。

夜行者的故事,看似离奇,却往往包含更多真相。刘鹗在《老残》中曾自我点评:


“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须征诸实在。”


这正是他作为夜行者的自白。金木在给《白日新闻》写的一篇评论中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不以春秋笔法,不做编造扭曲,唯以野史稗类之角度,辅以剪裁结构之法,做真实记述。”


弄清了《夜行记》的事情后,老金去了趟刑警队,他想知道邱老板之死的真相。


邱老板是被人用一本一千多页的书砸死的,这本书叫《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集异璧之大成》。


凶手是个偷书贼,专偷珍本善本,常年流窜在潘家园和琉璃厂,倒卖为生。屈老板求购《语录》不成,便雇了偷书贼,去邱老板家中偷书,行窃过程中遇到回家的邱老板,打了起来。


警察在小区里的垃圾桶内找到了凶器。这是本奇书,能读懂的人没几个。书的精装封面厚实坚硬,抡起来比硬皮《新华字典》还顺手。



警察在邱老板屋内拍摄的凶器,上面有凶手和邱老板的指纹,推断凶手清理了室内的打斗痕迹,并伪造了意外现场。


这个真相,让老金唏嘘不已,“以书为生的人,死在一本书下,或许是命运使然,就像我和我太爷爷。”


随后,老金说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和太祖父一样,他自己也是一名夜行者。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老金跑遍全国做夜行者,参与和记录了许多重大案件。


之所以退休,是因为他违背这个行当的一项秘密准则。


几年前,他收了一名徒弟,叫徐浪。徐浪和另一个叫周庸的年轻人,可能是现在北京仅存的夜行者。


以往夜行者的存在,就像历史的月之暗面。他们究竟经历过的怎样的故事,如今只能从这本笔记中去探寻。


老金决定,将《夜行记》中的故事讲出来,做一名“案头夜行者”——讲述夜行者故事的人。


在他看来,讲故事和徒弟查案一样有趣。




好了,告诉你们真相,这就是昨天周庸说的大新闻:魔宙新系列故事《北洋夜行记》就要上线,这周六晚上10点半。


上面讲得事儿都是经过我师傅和历史学家严格考证和虚构的,你要信了,那也很好。


我师傅老金,其实叫金醉,他也不老,才三十多岁,而且单身,厨艺不错,酒量不行。


接下来的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他会在每周六晚上讲他太爷爷——也就是我太太师祖的故事。


在这个师徒关系如此脆弱的时代,为了能带师傅重出江湖,我情愿每月少吃两顿麻小。


周庸嫌自己钱太多,非请人做了张海报




魔宙新系列《北洋夜行记》

9月17日(本周六)22:30 准时首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