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撇开文化的融合,爱怎能圆满?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最近在看一部剧,由蔡明、陈乔恩、张译领衔主演的轻喜剧《嫁个老公过日子》。断断续续看了不到十集,被虐得如同百爪挠心,挠完了还不够,还要放在沸腾的油锅里煎熬。


这里的虐,不是男女主之间卿卿我我的虐,也不是婆媳之间勾心斗角的虐,而是两个家庭之间水火不容的斗争,让男女主的幸福不得圆满的虐。家庭之间的互相伤害,比两个人之间的伤害来得可怕,来得意味深长。


电视剧艺术最擅长的就是制造戏剧化的冲突,张译和陈乔恩扮演的这对小情侣从恋情曝光开始,冲突就像气泡一样不停地冒出来。一个北京土生土长的小伙子和一个台湾来的小姑娘相互深爱着对方,但遭遇双方家庭的反对而多次被迫分开,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其实是两种文化的相互排斥。

蔡明饰演的男主的母亲,第一次见到女主的时候,对她的细胳膊细腿和娇滴滴的声音无比嫌弃。对于这位老北京人来说,她心目中认定的儿媳妇应该是隔壁干女儿宋小壮那样的,结结实实人如其名,绝不是喝了一口胡辣汤就涨得满脸通红的台湾小姑娘。


而另一边,女方的母亲看到男主的第一眼,发出的感叹是他的眼睛怎么这么小,都眯成一条线了。并且找熟人四处打探男方的家底。


在双方家长第一次见面的餐桌上,男方精心准备的牛肉受到了冷落,因为女方父母不吃牛肉。女方母亲为表示感谢说了一句“很窝心”,却让饭桌上的气氛变得尴尬了,因为双方对这个词的理解不一样。


如此种种,暴露了北京人和台湾人在审美观、生活习惯和语言上的差异。这些生活环境所导致的差异给双方父母的反对埋下了伏笔。


恋情曝光却遭遇强劲的反对,男女主被迫分开。男主留在北京,女主回到台北。在游击战式的缠绵悱恻之后,终于按捺不住偷偷领证了。这又引发了两个家庭新一轮的冲突。


于是上演了北京人与台湾人婚姻观大战的戏码。作为北京某百年老字号的后代,男方家庭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儿子结婚需要传承祖辈使命、振兴家业,所以要由父母说了算。而女方家庭重视家庭和睦,觉得女儿应该找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并且在父母可见范围之内,方便照顾女儿。结果是,男方想娶媳妇到北京,女方却希望男方入赘到台湾。


原本好不容易双方和和气气地坐到了商量婚事的饭桌上,又以不欢而散告终。

在这里,男女主双方的婚恋观也出现了一点小摩擦。男主在一个传统的北京家庭长大,从小到大都是循规蹈矩听妈妈的话,但当他遇到真爱,他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冲破藩篱,说服家人给他婚恋的自由。对比之下,女主就没有那么勇敢了。她被迫回台湾但并没有做太多的反抗,就算两人已经领证她还是不敢在电话里告诉家人,甚至闷闷不乐地觉得不被家人祝福的婚姻不会幸福。


两个人的感情之路,从家庭的强烈反对到两个人婚恋观的微妙差异,也许只有爱才能弱化这些冲突。但爱要有多浓,才能化解两种文化的隔阂?


一直觉得,恋爱的两个人就像两个原本各自旋转的圆,你有你的文化,我有我的文化。在跨文化传播学理论中,文化包含了许多东西,比如与生俱来的气质,家庭成长环境塑造的性格,不同地域生活的习惯、语言和宗教信仰,还有日渐形成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


忽然有一天两个圆相遇了相爱了,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在碰撞,如果只是表面的相互欣赏却没有交集,那么这段关系是不深入的,也不会长久的。


相互交集的部分,才是两人关系深入持久的核心。虽然这部剧还未看完,但我也能猜到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因为前面剧集的伤害让我看到了两人太多的差异和太多的不可能,所以我仍保留悲观的态度。


文化冲突是无限存在的,而爱和包容却可能随着激情退去慢慢减少,最圆满的幸福就是彼此接受对方的文化,让两种文化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状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