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成语大会冠军”唐蕊是如何成功的?这要归功于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是温馨的港湾, 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家风, 是一种文化, 是个人成长与幸福的道德基础, 既能从小影响一个人, 也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好的家风, 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 是无形却强大的教育力量, 然后让诚实、 善良、 正直等精神品格, 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自觉。

家风, 是家庭中最温暖的力量。





今天的故事要从一个女孩子说起。


2014年7月, 中央电视台首届“中国成语大会” 落幕, 冠军归属22岁的阜新女孩唐蕊。历时3个月, 3万人报名, 1000人面试, 36人进入总决赛,唐蕊最后问鼎!唐蕊的表现已经不能用 “优秀” 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了。唐蕊成为阜新人的骄傲; 因为她, 阜新也成为全国观众的一个视点。




夺冠后的唐蕊面对媒体, 总会提到一位对她的成长起着至深影响的老者——姥爷矫宏俊。唐蕊说,姥爷是她求知路上的启蒙者、 是最好的导师。


矫宏俊, 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乡村老教师, 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校长。这位76岁的老者在大山里默默执教一辈子, 孜孜不倦地为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而对家庭, 对子女, 他言传身教, 培育出浓厚的良好家风。他的3个子女,也先后接过了父亲的执教接力棒,耕耘于教育一线, 共同组成了和谐美满、 团结进取的幸福大家庭。


日前, 记者走进这座大山里的书香人家, 探访老校长的家风。




1
书香
氤氲于间世代浸


出了市区, 客车一路向西北方向行驶。走过七家子、 紫都台,车窗两侧的丘陵、 山地开始连绵起伏, 满眼却是郁郁葱葱。


第一次探访老校长, 不知下车地点的记者提早打听, 没想到乘务员和车里的多数乘客都认得他, 更是知道他的家。大伙 儿 打 趣 “ 不 会 让 你 坐 过 站的”。两个小时后, 车停在了矫宏俊家的门口。


这是山里的一户普通人家,院子里种着菜, 栽了很多花, 开得正艳。老校长和老伴从屋里迎了出来, 笑容可掬。走进屋子, 简单的陈设映衬的却是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房间的墙面上挂满了老校长的书法作品, 内容从诗词歌赋到家风励志, 透露出这个家庭的不普通之处: 老式的木桌上, 摆放着老校长的笔墨纸砚, 屋内书香氤氲……




矫宏俊老人今年76岁。21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到60岁退休,一生从教39年, 却从未走出阜新西北角的大山; 从1978年任化石戈中学校长到2002年退休, 始终扎根农村, 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子, 早已桃李满天下。而在教育子女上, 老人更是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营造出大山里的书香之家,影响着子女和晚辈们的人生。走近这个家庭, 就会发现, 外孙女唐蕊成就 “中国成语王” 绝非偶然,是常年书香浸润和熏陶给了她绽放的美丽天空。


“这是唐蕊小时候最爱看的成语典故书, 每次一来, 拿起来就不想放下。” 矫老打开厢房, 一股陈年的书香之气飘来, 他从已经褪色的书柜中翻找着孩子们最爱看的书向记者一一介绍。“这一屋的藏书陪伴着我们家庭一路走来, 是最好的 ‘传家宝’!” 矫宏俊深情地说道。记者看到, 这些书本虽然泛黄, 但摆放整齐, 被精心归类, 有哲学、 教育学、 心理学、 语文教育、 文学名著等。另外还有各种报纸、 杂志、 画报等, 有不少是上个世纪六、 七十年代的出版物, 达到上千册之多。




2
家风
耳濡目染自传承


作家梁晓声曾说:“读书是最好的家风, 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矫宏俊家的旧书柜便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矫宏俊1941年出生在北票万德号村 (1958年按地域规划划归阜蒙县)的贫苦家庭。8岁开始放羊, 但好学的他放羊的时候总会背上一块石板, 因为上面写着读过私塾的父亲教给他的字。羊吃草时, 他便拿着石块反复学写石板上的字。就这样放羊 3年, 他学会了书里的常见字, 到处找书读。12岁时, 母亲过世, 矫家变得更加拮据, 但父亲决定让他上学, 老师看他认字多, 直接入了三年级。


自小, 读书便是矫宏俊的至爱。他喜欢读一些文学作品, 但那时可读到的书报极其有限, 只能把课本上的古诗文背下来反复揣摩。1962年, 矫宏俊从北票师范学校中师班毕业, 分配到一家农场小学当教师。1973年, 因行政区划的改变, 他成为阜蒙县化石戈公社的教师, 后来成为校长。靠着读书走出寒门、 改变命运, 读书的兴趣始终伴随着矫宏俊。刚参加工作时, 只挣几十元工资, 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孝敬父母, 尽管捉襟见肘, 矫宏俊却依然常年坚持拿出工资总额的10%用于订阅 《诗刊》、《新港》 等杂志。《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汉语成语词典》 等一些工具书经常改版, 一旦有新版本出现, 他就必买不可。直到退休, 在他家里, 光字典、 词典就有几十本。这些图书,不仅成为矫宏俊从事教育教学的最好工具, 而且成为他培养子女和孙辈的最好抓手。




长期的学习积累, 这位师者以满腹经纶远近闻名。他的4个子女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中学有所成, 除了老三没有从教, 其他3名子女先后接过父亲的执教棒, 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常年耕耘于一线, 并且两个儿媳也是教师, 这个大家庭成了名副其实的 “教师之家”。祖辈、 父辈酷爱读书习文的情趣习惯, 就这样在这个大家庭中渐渐地传承下来, 并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


唐蕊的母亲在家中排行老二。每到寒暑假, 母亲便带着唐蕊回到姥爷家, 这是唐蕊最高兴的时光, 除了和表兄妹们一起玩耍,她还有与姥爷说不完的诗文趣话。孩子们也在诗文对话与游戏中对古典诗文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矫宏俊喜欢和孩子们玩成语接龙游戏, 更是为唐蕊日后参加中国成语大赛打下了基础。矫宏俊经常提醒孩子们, 凡读书须识货, 方不错用功夫。真正的好书, 在于经典, 在于传统文化, 在于启迪心智、 健全人格的教诲性文字, 而绝非简单的心灵鸡汤。他能一套一套地给孩子们讲古文里的段落, 当孩子们问他 “学习古典诗文有何诀窍” 时,他用一句成语回答:“博闻强记”。


一切并非刻意安排,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兴趣使然。不知不觉中, 耳濡目染里, 这份好学的书香气息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那勤学奋进的家风也枝枝蔓蔓地在这个大家庭里延伸开来。便有了后来被誉为 “中国成语王” 的唐蕊,而不仅仅是为家乡争得荣誉的这个外孙女, 矫宏俊的长孙矫帅现在是江苏大学的研究生、 二孙女矫鹏也考入了心仪的学府……


如同甘洌的清泉沁人心脾,这个家庭的好学之风令人心旷神怡。品咂间, 亦必有所思, 有所悟, 有所升华。



3
家训
悄然流淌润无声


人的成长, 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最好的家风, 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然后诚实、 善良、 正直等精神品格, 便会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自觉。“一个家庭形成了家风, 还需要用家训时刻自省。” 矫宏俊说道。


在这个书香之家,“守时、 守纪、 谦虚、 团结” 是矫宏俊送给下一代的家训, 为此, 他写成励志书法卷轴送给每一个子女和晚辈, 让他们以此约束自己的言行并时刻铭记。为让晚辈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他和老伴率先垂范做好榜样, 物质生活追求淡泊, 提倡节约、 精打细算、 用之有度, 在她和老伴的教育下, 晚辈也养成了勤俭节约、 不慕虚荣、不贪名利的良好习惯。在这样的家风引领之下, 孩子们个个正直热情、 淳朴善良。而在这个典型的学习型家庭里, 全家人共同的爱好是读书, 持续多年的修身养性, 更促进了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




矫宏俊还时时教导晚辈学有所成之后要懂得回报社会, 在工作上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做热爱生活、 对社会有益的人。“他是永远的师者, 是我们一生的榜样。” 在老儿子矫国杰的眼里, 父亲最令人敬佩的, 是半个多世纪来淡泊名利, 勤勤恳恳奋战在基础教育工作一线, 教书育人中奉献了全部的智慧和精力, 这种忠诚于事业的气节, 是父亲传承给他们的最宝贵精神财富, 而期间形成的家风和精神品格已经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约束自己的自觉行为。


时光中悄然流淌着的段段回忆, 是诠释家风的最佳载体。这个书香家庭的家风看似无形, 却早已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 蔓延出的温度诠释着和谐的精神内核, 就像是润物无声的春雨, 悄悄渗进了每个家庭成员的骨血里。正如矫宏俊自己所言:“在一个家庭中, 优良的家风是无价之宝, 我传递给孩子们物质上的东西并不多, 但品质、 作风、 性格、 爱好却是镌刻在他们心灵上, 是让他们受享一生一世的财富, 也是我们家庭取之不竭的养料。


4
记者感言
家风是无形却强大的精神力量



“家风”, 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究其实质,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 潜在的文化, 它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人的心灵, 塑造人格, 是一种无形却强大的教育力量。




其实, 家风更像一棵树, 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 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的传家宝, 更是整个社会的基石。因为, 每一个小小的家庭, 组成了社会的大家庭。“家风” 的好坏与 “社会风气” 的好坏紧密相关。《礼记》 有云:“一家仁, 一国兴仁; 一家德, 一国兴德”。每个人的伦理价值构建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 千万个家庭家风好, 社会风气才会好。并且, 好的家风惠及的不止是一代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提倡发扬美好的家风, 倡导以家为根、 以人为本、 家国同构的理念, 倡导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重塑家庭伦理, 培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 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栽种的家风大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