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Jonh Bowlby:亲密、保护和分离(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Jonh Bowlby:亲密、保护和分离(一)

Bowlby的核心贡献在于,他认识到儿童对其照看者的依恋具有基于生物基础的进化需求。Bowlby认为作为动机系统的依恋,其原始的本性来自于婴儿绝对需要保持自己与照看者之间的身体亲近,这不仅是为了促进情绪的安全,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婴儿确实能存活下来。在我们人类祖先不得不适应的自然环境中,大量的掠食者以及其他各种致命的威胁,使得人类的婴儿离开其他人的保护几乎存活不了几分钟,更不用说几个小时了。因此,Bowlby所称的依恋行为系统是由进化“设计”的,用来提高成功存活和繁衍的几率。如此而言,依恋系统作为人来遗传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并不比进食及交配小多少。

下列的三种行为类型,可以证明这种对威胁和不安全的反应是天生的,依靠本能指引的:

1.寻求、监测,并试图和提供保护的依恋对象——或者是一个微小的依恋对象层级系统中的一员——保持亲近,这个依恋对象通常是一个亲属,但并非必然。尽管看起来与婴儿卷入最多的人(母亲,父亲,或者其他的照看者)应该会处于依恋层级系统的最顶层,但是这个婴儿更喜欢接近的位置实际上通常会是母亲——不管婴儿和她的卷入程度如何。向依恋对象哭泣、粘缠、呼唤,还有爬向他们,这些都是年幼儿童为了建立安全的亲近性,而表现出的根生蒂固的和与生俱来的技能。

2.将依恋对象作为“安全基地”而使用,从这个地方开始,去探索其他陌生的环境和体验。作为安全基地现象的例子,可以考虑Margaret Mahler所做的著名观察,观察那些短暂离开母亲去进行探险的婴儿和幼儿,总是要回到母亲身边待上片刻,“加加油”,从而让他们自己开始下一轮的探索活动。Bowlby所称的探索行为系统,与依恋系统密切相关。如果依恋对象在场,可以作为儿童的安全基地,在儿童需要时提供保护和支持,儿童一般会觉得可以自由去探索。另一方面,如果依恋对象暂时离开,儿童的这种探索就会突然中断。


3.将依恋对象作为“安全港”,在面对危险情境和受到惊吓的时候逃向此处。人类和其他生活在地面上的灵长类动物相似,但是不同于很多其他物种,当人类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不是要寻找一个地方来确保安全,而是要寻求一个觉得比自己“更强壮和/或更智慧”的人的陪伴,从而获取安全感。影响婴儿存活的内部及外部的威胁、“危险的自然线索”,以及实际的或即将发生的与母亲的分离,这些都会引发儿童寻求亲近,这是依恋行为的显著标志。


自体心理学临床主题研讨班:

导师:徐钧

主题:自体心理学诠释技术,时间:2017年4月14/15/16

内容:自体心理学的动力过程:如何工作接案;如何工作案例过程;如何工作结案。

时间

课程

教师

周一

晚上7:009:00(隔周)

自体心理学训练(观察员、说者、听者)

王贺春

周三

晚上7:009:00(隔周)

精神分析取向专业督导小组

魏红

晚上7:009:00(隔周)

释梦理论与实践

魏红

周四

上午10:0012:00

精神分析临床应用实操25

魏红

周四

晚上7:009:00

人本全身聚焦体验与分享

宋乃希

周五

晚上7:009:00

正念禅修

张静

周日

晚上6:00—8:00

自体心理学理论与案例实践

曲丽



自体心理学北京临床咨询培训基地

人本前沿的身体聚焦北京传播基地

官网:www.bjbjxl.cn

微信:xinli163

心理咨询热线:010-58614180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