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10月刊 ·讲座】“学而时习之”详解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并关注,免费订阅《教育家》杂志


“学而时习之”详解


一、读经的三把钥匙

 

为什么《国学入门》从这一句讲起呢?因为《论语》是六经的阶梯,而这句话又是《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关于四书五经,,他说四书五经是宝库啊,是百宝箱。但现在的中国人不了解它们,因为我们丢了两把钥匙。第一是文字学的钥匙。现代人没有学《尔雅》、《说文解字》,都是用《新华字典》学的汉语。第二是修身的钥匙。四书五经不是一套理论知识,它是实践的,是操作系统。用西方话语来讲,它是价值理性,也是工具理性。





“学而时习之”,究竟学什么?习什么?南先生说我们少了两把钥匙,今天我们还要用第三把钥匙。这是什么呢?即,六经是可以互相解释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因为此。


第三把钥匙即“用经典解释经典”,当我们不明白经典中的话,比如说“学而时习之”。就去看经典中哪些地方提到了“学”和“习”。《论语》这样讲,那么《尚书》怎么讲,《诗经》又怎么讲?所以,今天主要用“以经解经”的方式来理解。


在《论语》里提到“学”有这样几处: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立志就是有了人生目标,但这里的“学”字,还没涉及到内容。这一段: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的是“文”,文是什么?《十三经恒解》注:“文,道艺也”。文通纹,“纹”是天地之道的显现。天地之道最直观的显现是天文。道艺有哪些?天文、地理、武术、中医都是道艺,都是大自然和人生规律的显现。

  

学文之前,有孝悌这样的要求,现在学校招生不再有了:谨而信,为人谨慎、讲信用;泛爱众,能跟大家打成一片;而亲仁,能够亲近贤人。但在民间,至今仍有一个行业是严格按照这个要求招学生,这就是传统武术。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健康。而不是为了文凭,为了炫耀论文。这是学习的目的。


具体到:学而时习之,学,按照《说文解字》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效仿,二是觉。看“学”的繁体字,上面是一个“爻”,下面是一个小孩。


“而”是什么意思,是“能”的意思。

 

时是什么意思?“时”在中国文化里特别关键。孟子在评价孔子说:“孔子,圣之时也”。《中庸》言:君子而时中。君子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不会不及,也不会过犹不及,有分寸。


这个“时”,是中国文明和世界其它文明的一个重要区别。《易经·系辞》:“不可为典要,唯变是从”。中国传统特别的讲“与时俱进”,是世界诸文明里唯一没有诫令的。一些宗教要求不准喝酒,不准吃这样、不准吃那样。文明的《十诫》里有“不准杀人”、“不能偷盗”。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任何诫令,因为自然有法律来管束。比如杀人,《礼记》言: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革。意思是说,杀兄杀弟之仇,任何时候你随身要带着刀剑。


偷盗,在中国文化中有没有这个戒律呢?我举一例,长江流域有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给无数代中国人树立了人格的榜样,特别是女性的榜样,即《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白娘子和许仙一成家,就让许仙自己开药铺,许仙没有本钱怎么办?偷,白娘子就去偷官府的银两。再后来,端午节许仙中了法海的计,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现了原形,把许仙吓死了。白娘子又去天上盗灵芝。一个又偷又盗的女人,作为榜样来教育中国的小孩,这是中国文明非常特殊的地方。



白蛇传剧照


不可为典要,唯变是从。不要有。现在许多知识分子、尤其一些主流的小学校长反对读《弟子规》,正是因为没有理解这句话。中国文化是没有戒律的,《弟子规》不是规定,它是让小孩子比照、参考的一个东西,所谓“礼之用,时为大”。钱文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弟子规》时说:“长者立,幼勿坐”。小孩在马路上看见长者,停下来鞠躬,出了车祸怎么办?这样讲就不对了,不可为典要,它不是一个强制规定。对七八岁发蒙的小孩子来说,孝敬父母,兄友弟恭,分梨子自己选小的,大的给哥哥。这样的行为,会让大家很开心,他受到表扬也开心。如果小孩不这么做,没有人来处罚他。


教育局规定幼儿园读《三字经》、《弟子规》,有些园长是反感的,每月读一次做做样子,就是因为不理解“不可为典要”。


现在说“习”,习的象形字是鸟儿飞。《坤卦》曰:“直方大,无习无不利”,意为小鸟儿抖动肢膀,即练习,在生活中应用。“学而”,即是学了还能在恰当的时候去应用,然后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才会“不亦悦乎”。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是学习的内容,要效仿,这是学的第一个意思。像日本武士练刀,每天就一个动作,反复挥刀几百次、上万次,然后自己去悟。

 

二、学大,学天,则天

 

学而时习之的“学”,主要是指学的第二种意思:觉,感悟。觉什么呢?《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觉的正是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使它明亮。“明德”则是本心,是自己的天理良心,自己的本性。具体讲,学而时习之的学,就是学大,学为大人。


“大”这个字也是中国文化里的关键字,大的金文这样写:


现代人看到“大”字,想到的是英文的big或者great,庞大,巨大。对大的理解已经固化了,但古文里的“大”不是这意思。电视剧里的“张之洞张大人、李鸿章李大人”,这个大,即是古文里的大,它是无限的大。《说文解字》用了《道德经》里的话:天大,地大,人亦大。


天有多大,地有多大,人就有多大。再看“大”的象形字,能看出这是一个人。这个人在做什么呢?在站桩,其所站的桩与形意门的自然桩非常相似。对此,电影《一代宗师》编剧徐皓峰所著的《逝去的武林》,此书是形意门一代宗师李仲轩老人的口述,其中谈到,形意拳是上古圣贤的养生之术。大家可参考。


马步也是一种站桩,行话叫“立个架子”,习武人的说法是“本固枝荣”。架子稳了,筋骨才强壮。而在《论语》里:君子物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仁之本与。


在春秋时期、甚至宋代以前,文包含了武。所谓有“文事必有武备”,《吕氏春秋》和《列子》中有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以力闻。孔子的力量大得能举起城门,但不以力量而闻名。



形意门李仲轩老人


关于学大,《论语》里孔子赞尧:“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人要学大、学天,中国女皇帝叫武则天,名字是这样来的。人要则天,向天学习。天有许多德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是诚,天从来不会欺骗我们,春夏秋冬从不会变。


《易经》言: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大人就是圣人,孔子“随心所欲不逾矩”。人欲和天理是浑然一体的,做任何事都不违仁义,都合情合理。


“明明德”的方法是什么?荀子在《劝学》中有这样的讲述:君子之学,听乎耳,箸乎心,达乎四体,形乎动静,壹可以为法则。壹就是全部的意思,全都拿来作为行为的准则。小人之学,听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仅四寸耶,何足以美七尺躯哉!


现代人大多是小人之“学”。只学知识,没有效仿,也没应用。我以前认识一位女士,供养上师,烧香礼佛。有一天我问“唵嘛呢叭咪吽”什么意思,她说不知道。不明白意义,岂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唵嘛呢叭咪吽”当然有含义。我个人认为,“唵嘛呢叭咪吽”可以用中国经典来翻译,也六个字,即《尚书》赞美尧的:钦明文思安安。


人要时时刻刻地学,时时刻刻地觉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明德,即天理良心,“人者,天地之心也”。这个明德,在《中庸》里表述为:天命之谓性。《创世纪》里称上帝造人,中国人则说天命,孩子对父母的亲爱之情是天性。《尚书》表述为: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诗经》则是: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命落实到个体上: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身曰心。故曰“三位一体”。


觉者,心也,这是工夫,也是本体。什么是本体,即,我与天地万物所以生成之理,并成为自己这个身体的主宰。比如一个人,他在父亲面前是儿子,他在弟弟面前是哥哥,在公司里是老总。名称不同,本体并无区别。当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这个本体,就有可能乱来,比如,在父亲面前很怠慢,欺侮弟弟,在公司里对员工很刻薄,对董事会不负责任……就是说,一个人,他的视、听、言、动都开始乱来了,开始非礼了。这即是孟子所讲的人欲横流,是王阳明所讲的良知被蒙蔽。这也是《般若心经》所言的无明,是基督所讲的原罪。


当人觉悟到这一点,觉而视,则是“非礼勿视”,觉而听,则是“非礼勿听”,觉而动,则是“非礼勿动”……把天理落实到人事,则是,觉而居处,是恭。觉而事父,是孝。觉而交友,是忠信,觉而言,则无不悦。


因此,子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学的终极境界是什么呢?“静必一念不起乃为仁,动必事事合理曰义”。正是孔子的随心所欲。


天理是怎样体现的呢?《易经·乾卦》:元亨利贞


元:善之长也。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元对应的季节是春天。


亨:嘉之会也。嘉者,美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对应夏天,草长莺飞,百花开放。


利:义之和也,对应的是秋天。


贞:事之干也。冬既收藏,贞固也。


元、亨、利、贞是天的四个象,配四德:元,仁也,亨,礼也,利,义也,贞,信也。行此四德,则与天同功。


《黄帝内经》又进一步表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中国人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爵、天禄。孟子曰:人皆可为尧舜。元亨利贞对应春夏秋冬,对应的方位是东南(中)西北。对应的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德:仁义礼智信,五音:宫商角徵羽。

 

三、为已之学

 

说完学习的内容,我们来比较一下孔子和西方古典教育关于“学”的比较。首先学习的目的“学而时习,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个学习目的:第一段为应用,学习为了应用,第二段,学到一定程度,有朋友来找我了,这是为利益。但是,当别人不了解我也没关系,非功利。归纳为一个目的:为自己。


古希腊的公民教育是为城邦。关于公民这个概念,卢梭用一个故事来总结:古希腊一位母亲站在城门口,战争结束后有士兵回来报信。士兵告诉这位母亲:您的大儿子非常勇敢,但是战死了,二儿子同样勇敢,也战死了。您的三儿子……这位母亲打断了他“我关心的不是这个。”士兵恍然大悟道:“我们胜利了!”卢梭有一个评语:“这就是公民。”


中国没有公民这个概念,中国文化认为人都是天民。关于国与家的关系,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进一步讲,心之本在德,德之本在孝。如果每个人把自己的家弄好了,国家就好了。


最近发生了一件事,在甘肃临夏,杨改兰杀死自己4个孩子后服毒。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这类似的事,整个县的人都会有关连,所有的贡生不可以考秀才,秀才不能考举。用这种习俗来规定,一个县、一个乡要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读书人不能读死书,要关心周围的老百姓。


学习的内容也不同,《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科:文学、德行、政事、言语。这四科不是专业,而是在这些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文学上突出的是子夏和子游,天文地理、射御书数,文事武备,桃李天下。


德行,则是孝悌忠信,安贫乐道,逍遥自在,主要代表是颜回和后来的庄子。一般来说,庄子是颜回的学生。


政事:治国安邦、开疆辟土,冉有是也。


言语:应对辞达。纵横捭阖富甲天下,子贡是也。


古希腊分为文法、体育、音乐。分别培养官吏、军人和贵族。古希腊是奴隶社会,希腊城邦的公民只占到20%,其他80%都是奴隶。能够接受教育的是公民,公民可以做官吏和军人。教育内容是修辞和《荷马史诗》。体育是为了打仗。现代奥运会里的铁饼、标枪就是培养军人的训练。


第三,办学机构不一样。孔子私人办学,私塾、书院。孔子办私学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有教无类”,平民可以受教育。《论语》里有一规律,凡有姓氏的是贵族。颜回姓颜,子贡姓端木,名赐。都是贵族。孔门弟子中很多人没有姓,是平民。比如说子路、原宪。原宪是司马迁所著《史记·游侠列传》里的第一位游侠。


古希腊是城邦办学,为了培养公民。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学”字,是“学”的前一个意思,是效仿。诗也好,礼也好,是几千里文明总结下来的智慧。尤其是礼,比如长幼有序。当大家都饿了要吃饭的时候,是打一架,看谁的拳头大谁先吃,还是按照顺序,妇女儿童老人先吃,这就是礼。否则,人与动物还有什么区别。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无以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这个人不让人讨厌,你和大家能相处融洽。


学习的目的、方法、内容讲完了,我把《论语》最后一段说一下,学到最后,要达到什么境界: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给“学”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知天命。


那么,我们试着学一样东西,学习和应用“视听言动”之“言”。最后再来审视“不亦悦乎”,是不是真的有效果,看圣人是不是在骗我们。


在中国文化中,“言”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言”,就不得不运用到《尚书·洪范》里的“敬用五事”。《礼记》的开篇:毋不敬,俨若思。敬畏哪五件事呢?“貌言视听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敬用,就是留心,留心这五件事。即是说,把天理落实到人身的这五件事上,成为人人可有的品德:貌敬,则恭。言敬,则从。视敬,则明。听敬,则聪。思敬,则睿。


言曰从,从作乂。从,依从,有根据,理顺辞达。“言曰从”是显德。“从作乂”是明功。“乂”是妥当、安定、靠谱的意思。即,不言而信,无为而成。前者是显德,后者是明功,:“自受用,他受用,自他不二”,这就是“为己之学”。

 

四、戏论,玄言,实理

 

中国人对于“言”非常看重,《论语》:食不语,寝不言。但是,现代人理解经典时常常有些谬误。2010年《三联生活周刊》有报道,重庆的李一大师在缙云山组织了一个道教养生班,很多明星、企业家报名,每期收费9万元。养生班有一项规定,吃饭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能说。



李一“大师”


吃饭能不能说话呢?当然可以说话,我们可以称赞主人的厨艺,祝福老人的健康。但吃饭的时候不能随便乱说话。为什么?食不语。反过来则是:食可言


古代没有纸,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惜字如金。说一句话,后半部分就省略了,“寝不言”,则说明“寝可语”。比如夫妻在睡觉之前,是不是需要讲一些不着边际的废话、情话、甜言蜜语之类,比如老公可能说:宝贝,今天这衣服真好看。但不能言,谈一些严肃的话题,比如临睡了,丈夫说:“今天董事长找我谈话了,或者我们的股票今天又跌惨了……”讲这样的话,夫妻俩人都有可能心事重重,最后导致失眠。


同样道理,食不语,但食可言。为什么?饭桌上说话,不能自作主张,而要“言曰从”。我亲身经历的一例子,有一次同事们聚餐,饭桌上一位妈妈不断谈起自家的小孩多么淘气,多么让人讨厌。这时候,对面一位女同事已经要哭了,因为她刚离婚,而且因妇科病不能生小孩。实际上,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主持人一定是“言曰从”,顺着环境,顺着别人说话,不会自己想到什么说什么。


在家庭餐桌上,“食不语”的情况更严重。比如,小朋友放学回家很饿了,一桌子好菜很开心,妈妈一上来就问,今天考试怎么样?孩子情绪一下子就下去了。再比如,老公一上饭桌,妻子就说闺蜜的老公又给她买了宝马车,又带她去马尔代夫旅游……老公一听,心情也不好。长期这样,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消化。将来孩子的胃溃疡、甚至胃癌就可能从这里埋下祸根。


古人说话只说一半,同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没有说出来的则是,君子和淑女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言曰从,才能做到“非礼勿言”,以前有人批判“三从四德”,就是不理解“从”字。从,不是服从。比如张小姐,是因为他父亲姓张,所以大家称她是张小姐。如果张小姐嫁给李先生了,我们就称呼她为李太太,不能叫王太太。


在“言”方面,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这就是被动,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绝不主动传播,你爱来不来。《礼记》言:“礼有来学,义无往教”。


,国学大师马一浮从浙江到了四川,。蒋对王阳明心学很感兴趣,蒋的秘书去找马一浮,要请他来吃饭。马一浮说了一句话:“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马一浮先生是严格遵守“言曰从”的古礼。



国学大师马一浮


荀子曰: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主动传播是骄傲,别人问一件事,你说两件事那是出风头。


为什么不能主动去说教、传教?我们理解了这句话,也就能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现代人大多以为这是愚民思想,其实不然。由是什么意思?自发的,心甘情愿的。意思是说,对于普通老百姓不能搞说教,要让老百姓自发这么做。另外人不知而不愠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别人不理解我,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我不理解别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要放在这样的语境中来理解。怎样让老百姓“由之”呢?怎样才不搞说教呢?就像儿童的启蒙教育,哪怕是孝敬父母这样的事,也不要说教。而要“发蒙,利用刑人”,让小朋友自发地这样做,自然而然地做。刑,通型,就是典型、榜样人物。要利用榜样的力量。《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意思是说,男人首先要给唯一的妻子做表率,给妻子做出表率后,还要给兄弟姊妹做表率。然后,才能给周围的人做出表率,四邻才会和谐安定。


古代,不是所有小孩都有条件上私塾。特别是元明清以后,南宋灭亡的时候,陪皇帝跳海的是几十万人,道衰文敝。宋朝的中国人文化极高,当年“朱张会讲“,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讲学,中国南方的士人骑着马到山下听。那时候没有麦克风,前面的人把讲的内容写下来,往后传,传到山脚下。士人们骑的马把整个河道的水都喝干了。朱张谈那么高深的学问,。。


岳麓书院


文教凋零了,怎么办?要“利用刑人”。于是出现很多榜样。举例言,韩国总统朴槿惠说她的偶像是赵子龙。赵云武功盖世、忠义无双,就成了她对男性的标准。对少女来说,会影响她的择偶观,她以后择偶的时候不会只盯着钱,更注重人品。再说刚才的白素贞,为了自己的家,可以上天盗灵芝,水漫金山斗法海。一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家可以这样,小女孩看到这样的事会觉得白素贞很亲,会把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小男孩看了会意识到女人不容易,会懂得知恩感恩。这些民间故事并不是无中生有,是从经典中流变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志气的中国人。


因此,对于“言”,孔子在《周易·系辞》里言: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其出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可见,中国文化对于言非常谨慎。反过来说,别人说出来的言辞也是可分析的,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一个人如果要背叛、会毁约,这样的人语言会有些惭愧。一个人心中有疑问的时候他就会说不着边际的话。一群人之中最有成就的人一般说得最少。浮躁的人言语特别多。污蔑人的言辞比较游离。


《论语》又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语之言,能无悦乎,绎之为贵。法语就是理顺辞达,“言曰从”之言,说到痛处了,说到实际了。听到这种话,改正自己的错误是可贵的。巽语是像微风一样动听的话,让人高兴的话。绎就是分析,别人说好话的时候,要理性对待。


言语可以分三种:戏论、玄言、实理。戏论是用语,戏论是没有根据的,落不到实处的话,不能增进我们的道德,反而有害。比如有人说“我们要爱人如己”,这就是戏论。怎么去爱,具体爱谁,落不到实处。


玄言是对真理的感悟,它有很高的价值,但很难被应用。《道德经》《庄子》有很多玄言,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张载曰:《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者,诸子之陋也。


诸子出于六经,老子出于《大易》。其与孔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夫子没有一句玄言,全是实理。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实理。而,是能够的意思。“亲亲而仁民”,先要对自己的亲人好,才能去对别人好。“仁民而爱物”,只有爱我们周围的人,才能进一步的博爱,爱世间万物,救助小动物,帮助非洲的饥饿儿童等等。这是层层递进的、有本有末、有因有果的关系。没有“亲亲”,“仁民”是可疑的,《孝经》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现代社会有这样的人,某人当了老总,在父母面前开始倨傲,觉得自己挣钱多,兄弟姊妹都是我在关照。不敬父母敬谁呢?他敬董事长,因为董事长给他这么好的待遇。当老板不再聘他当老总的时候,他就不敬了。所以,“亲亲而仁民”才说得过去。对自己亲人好,才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然后别的老人你才会去体恤、关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才符合逻辑。


这个实理,正符合《春秋》的“张三世”之说。第一个阶段是“据乱世”,天下大乱。然后是“升平世”,建设自己的家园。比如说,,改革开放是升平世。中国人的理想是要进入太平世,天下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老人有所养,男人有自己的责任,女人有自己的归属,孤寡、残疾人都能得到照顾。


“亲亲”,是“据乱世”所当行之事,“仁民”,这是“升平世”当行之事。,一个人说要去帮助非洲的饥饿儿童,这不切实际。


把“言曰从”运用到社会上,我以“言曰从”来解释美国梦。这是立言,它有依据吗?


美国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来的,塑造美国梦的有一位杰出人物人名叫爱德华·伯奈斯,他是心理学家,他的舅舅就是弗洛伊德。伯奈斯在美国政界、商界纵横40多年,一手把万宝路带入世界五百强的前十位,至今仍排名50位左右,他也被称为美国公关之父。60年代西方国家的飞机场、火车站都有万宝路的广告,奥黛丽·赫本、伊丽莎白·泰勒等明星人手一支万宝路香烟。从画面上看,抽万宝路代表了高贵、美丽、教养、性感……



美国梦的背景是什么呢,尼采说:上帝死了。被人类杀死了,人类不再信仰上帝了。但人总得有一点追求,不能绝对虚无主义。绝对的虚无只有一条路,。于是,伯奈斯等人就来填补人们的精神寄托。现在,伯奈斯的徒子徒孙仍在沿着这条路前进,让人们继续购买并不需要的东西,来作为上帝的替代品。


资本主义的极致就是让你买并不需要的东西,这样的“梦”在中国也大量存在。2015年6月《重庆晚报》报道,重庆沙坪坝区一位80后刘姓女青年因恶意透支信用卡被捕,警察在她家发现了大量的LV、普拉达等奢侈品,欠了一百多万元,根本追不回来欠款,只能判刑。

 

“礼有来学,义无往教”,凡是有人主动来告诉我们真理的,需要警惕,那样的真理值得怀疑,因为,真理不会这么贱。“言曰从”是古礼,言辞必须被动,,。所以,成都弘道的这一次讲座没有在朋友圈发布。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古人是如何做到“言曰从”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的成都,记载于《五灯会元》,其中一段是北宋宰相张商英与他妻子向氏娘子的婚恋故事,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现在新津的观音寺,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寺里的明代观音壁画被称为“东方的维纳斯”,那里正是张商英的故居。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中国妇女的伟大,还可以看出,既使夫妻恩爱多年,也绝对不可以主动传播自己认为的真理。



新津九莲山观音寺



《时代教育▪教育家》

报道这个时代的教育家

原创保持教育新闻的原创性,和正在推动中国教育变革的关键人物在一起
专业坚守教育媒体的专业性,善于发现和甄别这个时代有价值的教育人
前瞻关注中国教育未来的走向,深度讨论教育未来多种可能性
启迪站在人类智者的肩上,力求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教育人思想






订阅电话:028-86957288

淘宝订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