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因之:宁稼雨《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序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宁稼雨是我结识的一位新朋友。使我们成为朋友的是这本《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以下简称《魏晋风度》)。

 

        我曾读过此书的初稿,以为出自一位前辈之手,便修书一封,毕恭毕敬,称之为先生。及至与之晤面,始知是同辈。交谈起来,竟均觉同感良多。他便嘱我为之作序。

 

        我们的同感良多,当指在理解有关人的诸问题上的契合:人的存在,人的追求,人的幻想,人的无奈,人的荒谬;人的真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微;丰富与偏狭,超然与世俗;人生,人性,人情,;“任何时代也不比今天对人是什么知道得更少。也没有任何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对人有如此多的疑问。”应该说,这种弥漫于现代人脑际中的疑问也同样纠缠着我们这一代人,它也未尝不是宁稼雨迷而作之以反观古人,明鉴来者的初衷。当然,不能否认,“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歌德语)。但是,如果在这番重新思考中可以见出作者对人生的另一层“我的”体味,那么,人的这种追根究源,欲穷终极的形而上学本性则或许不见得那么迂腐。

 

        魏晋风度是个颇具魅力的话题。

 

        历史告诉我们,魏晋的时代是一个格外注重精神生活的时代。其时,玄风大畅,道体自然。人们通过哲学、文学、绘画、音乐乃至书法抒发自己对字宙、对人生的感悟与领会。他们从来没有把人的生活仅仅作为人的自然的或世俗的日常活动,而是使生活本身成为诗意的存在。把个体的行为独立为精神的、审美的对象,咀嚼再三,加以品味。因而,魏晋风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魏晋文人有一种放诞不羁、潇洒飘逸、旷达超远、啸做人生的气质(这种气质使我们后人为之倾倒),更因为在这种特立独行的举止、性情的背后,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或存在的真实(这种真实的存在或存在的真实亦为我们后人所希冀)。

 

        在这种存在之中,扮演主角的依然是人。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体现者、承启者。在世世代代的文化的创造、体现、承启的流动中,一些文化使人更完善,一些文化使人异化为非人。人在各种文化的张力作用下,总是处于选择之中。魏晋文人的行为选择,直接地看,来自于他们的气质、性情(其实气质、性情也有文化的内涵),更深层地看,则有其时代的哲学的、、社会的乃至人生态度的基础和意向。当然,我们在魏晋人的行为中还看到一种双重性: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心神不安和浪漫精神,渴望无限,渴望永恒,另一方面又显现出非常坚定地安于其存在;一方面他们真实地表现个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又拼命地矫饰自我;一方面超然物外、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又囿于世俗,自问全民,方面是注重个体生活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摆脱不掉个体生活的无效性。这种双重性,固然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冲突,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人类总体的永恒的矛盾呢?问题在于,每一个时代,都是一种主导文化在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那么,魏晋人行为的文化意蕴在书中被概括为哲学思想上的崇无轻有,社会思想上的重个体轻社会,,人生态度上的重审美轻实用确实切中肯綮。

 

        历来的思想家们都认为自己发现了真实的存在,实际上,他们都不过是从某个侧百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全部世界的一个点。不知《魏晋风度》是不是也有意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点。如果说,以一种理论框架为基准,俯瞰某一时代人们的生活、行为现象,以它们来证实这一理论框架的研究方法是焦点透视的话,那么。像本书这样,展示某一时代人们的生活、行为,勾勒其风貌,并逐一挖掘其文化的内涵,进而建构其理论框架的研究方法,则是一种散点透视。两种方法不能说孰优孰劣;然而这种视角的转换,将其“以形写神”作为出发点,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不能不说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点,至少是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现代人自身的一个点。

 

        因为,历史是一条长河,她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是她自身的延续,还是对她的认识,都无法割裂,更不会停止。

 

        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因之

 

1991年3月31日于北京 


(《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1996年再版)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