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用力过猛的全职妈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哼妈说”逢周二、周五更新)


(文章摘编自《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作者:兰海

  

  北京一个家庭的妈妈打来电话,求助内容是:

  

  妈妈觉得自己十岁的儿子性格太内向,每天回到家一句话也不说,对自己说的话也听不进去,我行我素。而这段时间,妈妈发现儿子常偷拿家里的钱,却只拿一毛、五毛的小钱,平日在家也常偷偷摸摸地找东西、藏东西。为此,爸爸打过他。而妈妈抱怨丈夫只会打儿子,根本不会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在家时才什么话也不说。对孩子的行为,妈妈很苦恼,而对与丈夫的沟通,妈妈又很无奈。

  

  我约见了这家人,却发现情况和案例记录完全不同。这个“沉默内向”的孩子在我面前却是个话痨!我出于礼貌,略表现出对他生活、朋友的关心之后,他就毫无节制地狂侃了20分钟,内容涉及了朋友、老师、爱好,还有自己发明的课间游戏,等等。我从任何一个角度都看不出他的内向——一个人在两个环境下的表现不一样,那只能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家”的环境有问题,“妈妈”塑造的环境让他没法表达。

  

  “环境到底有什么问题呢?”案例分析时,我的同事李阳已经按捺不住了。

  

  当我结束和“话痨孩子”对话后,他妈妈带着一脸不解推开我房间的门,虽然她在外面听不到我和孩子的具体交谈,但房间里传出的笑声足以震撼她。

  

  “这是一个全职妈妈的家庭。”我回答。

  

  “全职妈妈?这很正常啊,难道是问题的关键吗?”李阳略有失望。

  

  “对,这正是关键!全职妈妈放弃了工作,在家照顾家庭和孩子,父亲则承担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但在中国目前状况是,谁挣钱谁就牛,而全职顾家的人似乎就会低一等。”我停顿了一下,“问题在于,赚钱养家的一方和全职顾家的另一方都认为相夫教子是件很简单的事,如果这都弄不好,那就彻底没有价值了。”

  

  “所以,她会觉得有压力而非常紧张,是吗?”

  

  “对,因为全职妈妈的安全感来自家庭。孩子是否出色是她的成绩单,于是她们会把压力传递给孩子,将孩子的全部行动都锁定在眼中,生怕出任何差错。但对孩子来说,家本应该是放松的地方,而回家后却有一种被监视的感受,自己任何一种情绪的表露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所以他选择了不表态而沉默。”

  

  “我似乎能理解他妈妈的感受了。可他爸爸呢?为什么他会老打孩子呢?”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家庭中所需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已为人父的男人。而事实上,平日忙到无法顾家的爸爸内心是愧疚的。当他回到家后,希望听到孩子的好消息,结果妻子却总在诉苦和抱怨孩子——这些在他耳中就变成了妻子对他平时不顾家、不管孩子的一种埋怨。对他而言,最直接的‘管教’就是‘打’,这是最简单的方法。而这其中的‘打’很大部分是打给妻子看的。”

  

  “那拿钱和这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每次都只拿一毛、五毛,能买什么呢?而且频率都不高,他只是想通过这方法引起父母注意。一般来说,现在钱包里多几毛、少几毛谁会发现呢?可这妈妈多么细心啊,。”

  

  “你是说孩子想吸引父母的注意?他妈妈这样一心扑在他身上,他还觉得不被关心吗?”李阳一脸狐疑地望着我。

  

  “独生子女的现状让父母对他们显示出强烈的爱和关心。但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在学校表现,有人关心过孩子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难过吗?会和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分担他们的痛苦吗?没有!”我一时有些激动,声音大了起来,“父母举着一面大旗,‘为你好、为你将来好’,就可以完全不顾孩子现在的感受吗?如果你的上司每天只关注你的业绩和工作成果,其他什么都不过问,你会认为他在关心你吗?”

  

  “遇到这样的领导,我早不干了。”一位同伴不满地回答。

  

  “你们可以不干,可孩子们能‘不干’吗?能‘跳槽’吗?不能,他们只能承受,别无选择!”

  

  “那你说父母该怎么办呢?”有人问。

  

  “首先,父母要先问问自己,每次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更要明白这是孩子一时的物质或心理需要,还是成长的需要。”我开始案例总结。

  

  “那现在有大量的全职妈妈,你有什么好建议呢?”李阳紧跟话题发问。

  

  “的确如此,特别是在发达城市,全职妈妈数量直线上升,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教育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意识上,夫妻双方应达成共识,不论谁在家照顾孩子和在外获取经济来源,二者对于家庭贡献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罢了,这样双方心理状态才会平和。其次,即使在家相夫教子也一定不能忘了和社会联系,需要关注和了解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只有让自己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生活的召唤,才能传递给孩子积极的情绪。孩子回到家,希望看到的是生活积极的妈妈、了解社会的妈妈、一个在不断学习进步的妈妈。而这个案例里的妈妈,她的紧张带给了丈夫紧迫感,使本来开朗的孩子在这压迫感极强的环境中不得不封闭自己。”


哼妈:基督徒。一个201212月出生的男孩的妈妈,。媒体工作年。先后从事过时政、财经、教育记者,媒体管理工作。后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长按二维码,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哼妈说”,每周二、周五看哼妈文章

欢迎留言评论、分享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