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假了。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记得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上读到老舍先生的这段文字,总是那么亲切地夹杂着童年腊八粥糊糊的香味。那咕咚咚地裂开的好听的泡泡里,散发着一阵阵暖暖的米香,顺着锅缝溢出来。惬意得很。小的时候最喜欢搬着小板凳坐在炉火边看腊八粥,唱着歌,静静的等待。时间嘀嘀嗒嗒一点一点的溜走,而我,只是听那好听的腊八粥的泡泡声。快乐的吹着暖暖的香香的哈气,看青青的火苗温柔或激烈的在炉子口跳动,总是那么的好看。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腊八腊八,冻死叫花”就是说腊八节那天冷得会把街上的叫花子冻死。上学以后才知道这种手法叫作夸张,但小时候却很相信,因为大人们说什么都是权威。于是,腊八节那天我乖乖地站在门口,巴巴地望着窗外冷冷的阳光,不敢出门。后来奶奶听了啼笑皆非,还笑我怎么那么听话呀。

 

外边悠悠地飘着雪花,屋子里静静的等待着腊八粥暖暖的气息,是整个冬天里最惬意的日子。洋溢着腊八粥糊糊的香气,快乐的红色的童年,那些冷的温暖的时光。

 

腊八·童谣  老北京历来把腊八视为新年即将到来的信号。腊八前夕,商家们开始下达帐贴儿,准备要账,所以人们常说:“送信儿的腊八粥”。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小时候总是能听到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童谣,有趣的很。在腊八节小孩子们最常唱到的就是: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闹一宿;除夕饺子年年有。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二、初三满街走。

 

小孩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下面怎么说的都不记得了。那些五花八门的唱儿,是小孩子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因为,大人们已经很少会了。

 

 

腊八·传说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有关腊八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不一。。

 

,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枯木一般。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羊女子,将家中所剩野果杂粮,用泉水煮制成粥,一口一口给他喂下。。于是,向着东方合衣而坐,在毕钵罗树下苦思解脱之道,最终顿悟成佛。

 

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东汉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寺庙里熬煮“腊八粥”,。

 

腊八·习俗  趁着做腊八粥的时间,上来查下腊八习俗。过腊八节,讲究“吃节气”。从初八开始,腊八粥,腊八醋,腊八蒜,腊八豆腐,干果,腊八面,煮五豆,腊八饭,南北各地习俗不一。

 

腊八节在某地有吃冰的习俗,即腊八前一天,人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可是我从来没试过,也许会马上肚子疼的,慎重模仿。

 

北京以腊八粥,腊八蒜为主。民间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八种佐料,以与腊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祥如意。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制作精致花样繁多,粥中佐料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炼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或馈赠亲友。

腊八·结尾  最后。那,首尾呼应吧。腊八节,旧的结尾,新的一年。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打开窗子,认真的呼吸,每一次空气。稍稍地祈祷一下,吉祥如意。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