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我不知道完美的人生,但低自尊人格肯定不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点击关注,关于审美与生活的重要意见



每天我的信箱都飞进很多封关于人生、情感、职场的各种求助信件。对不起,我几乎一封都没有回过,哪怕你在喊着“我要”,哪怕你自称“抑郁症已经很严重”。

 

因为是个“送佛送到西的人格”(自己编的词),所以如果知道自己无法帮你解决根本问题,宁可袖手旁观也不浅尝辄止。

 

简而言之:中国最为让人无所适从的时期,加上巨大的集体心理创伤,就是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但是我也要安慰你,人类本身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我们是“否定的动物”,即使你在挪威这么幸福的国家,你仍然会因为太阳不够或者社会现实太简单而陷入另一种痛苦。

 

类型不同而已,人类的总体状况是痛苦,所以你也不用太绝望。

 


挑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痛苦来说,你肯定也听过很多次了,就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创伤。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你没有得到最后的安全感和爱,到成年以后,它影响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你知道该怎么做是对的,可是怎么都做不对……

 

我猜想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我的同龄人,都有类似的痛苦,这仿佛是打不开的死结。当然,光找到原因有什么用呢?你能做什么事情去彻底改变?没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在家里坐立难安,和父母联系时候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和愤怒。


 

一个人在社会上,假面怎么戴都行,你回到家里,压力更大,因为你的那个家,从来都不是港湾,而是有血缘的陌生人的集合。因为你无法选择他们,无法改变过去,更害怕面对将来——怎么处理情侣、夫妻关系?怎么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和教育你的孩子?

 

我们的父母那一辈,是集体创伤的承受者,他们经历的时代,生活环境都和我们非常不同。但是,我们又很难真实地脱离他们而存在。

 

其实我也觉得痛苦,因为我生了孩子之后,至今一直都处于焦虑之中,这种焦虑就在于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至少不是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最近我看了一个电影,《年轻气盛》,其中的一个老头说,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为她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让她在以后能够记住,但是最近我才知道,她根本一件都没有记住。

 

看看现在亚马逊上最热销的书籍是什么?很多都是育儿书目。很多人到了肚子大的时候,才认清其实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做一个父母。这些书,往往只教一些技术和方法,却没能教你先独立,脱离你自己的原生家庭而存在。

  

只有生了孩子才会发现这种痛苦吗?绝对不是。不然武志红的书怎么会那么畅销?我不敢估计中国有多少人急需这类书籍作为自救方式,但肯定很多,而且要做到这些事情,似乎要推翻很多既有的观念。


 

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必须做一些能够治标又治本的事情,再难也要。

 

我曾经觉得很疑惑,为什么哲学当中的重要命题之一竟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上的问题:什么是幸福的一生?我以前很轻狂,觉得幸福是个肉麻的字眼,快乐才是最重要,后来我发现不是,因为快乐并不能给我带来宁静,宁静非常重要,它让我感觉平衡。宁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状态啊,二十年前的我怎么可能懂得!

 

所幸的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为什么我们不快乐、为什么我们容易从众、容易自己亲手毁掉一段非常重要的关系?因为——原生家庭和童年创伤。

 

如果我们的父母无法做什么改变,那只好我们自己来做这些事情。想开点?你知道how to真正想开吗?你知道what is真正想开了吗?甚至,你可能不曾想到的是,真实的“想开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给了我第一次的启示。在故事中,和是两个人,已经成圣,而没有,前者代表着所有的道理,而后者代表着所有的道路,永无安宁。

 

好处是,经历了痛苦的人并最终彻底摆脱了它,你才会格外珍惜新的自己啊!

 

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是低自尊,据我观察,很多的中国人都有,尤其是八零后。八零后的父母是五零后一代人,大概是建国历史上最悲惨动荡的一代人,他们从出生到现在,几乎一直在被撕裂,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可能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但你们之前的矛盾仍然难以调和。

 

例如说:

你对别人的表扬是不是总觉得不自然、不真实,自己配不上这种表扬?

哪怕你知道自己没做错,但是面对误会和批评,你会很内疚,甚至道歉?

只要有争吵,你肯定是首先示弱和妥协的一方?

特别喜欢做“奉献”的一方,但是从不为自己考虑,甚至有圣母病情节的作为?

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没有安全感?


有时候,那些看起来高自尊的人——也就是被我们称作自恋的人,他们人格的核心实质上还是脆弱和自卑感。


 

我是从学编剧开始一点点认识自己的,这个过程痛苦而漫长,因为人了解自己绝不比别人了解你容易。编剧课的初衷是要让你从了解自己开始,继而了解其他人,写出故事里精彩而真实的人物,但我却从众获得许多有益附加价值。难以想象如果我没有经过那段专业训练,今天的我怎么可能活得这么自由。

 

肉体的成长谁不会?精神的成长小说才最难写。奥德赛里面,忒勒马克斯回到故乡,别人问他你有什么收获?他的原话是:我经历了许多事,知道了区分高贵和卑贱。这是成长的原型故事,而我们自己呢?

 

至亲难以改变的性格、糟糕的人格、负能量的输出源头——我该如何摆脱这种负面影响?既然你意识到了这件事(别忽略了自己和他们可能也很有相似之处),那就开始寻找方法。如果你要过更好的生活,只有你自己才会是真正的阻碍。

 

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满足于一些捷径:如何捆住对方的心?让他交出所有的钱?让他绝不出轨?——在我看来,这都是机关算尽、悲哀的自我人格的映射。这些貌似很有用的策略和捷径会把你带向哪里?让我告诉你。

 

看似最有用的东西,往往把你带入最虚无的人生,越有用,越虚无,还沾沾自喜,以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爱情和幸福。如果你觉得无法掌握一段关系,更加可能的是你根本无法认清和掌握自己。

 

策略这种事情,救急不救穷。你扳回眼前的一局,却不知道自己深陷的这个局其实是坨屎,较啥劲呢?毫无意义。

 

什么事情有意义?更根本、看起来好像虚无缥缈的事情有意义。

 

有没有看过微博上的一个“爽翻视频”?讲的是一个女孩子帮他男友挤掉巨大的面部痘痘,其实那是个囊肿。我看过,特别恶心,那哪里是脸,简直是……不可描述的恶心,但是挤出来之后我们都觉得好爽。

 

总是想着怎么搞别人的人,现在应该想想怎么搞自己,把自己脑子里的囊肿给挤出去。这就是要跟自己清算。

 

跟自己清算需要一种决心,也需要持久的努力,更需要有人能够给你适当的指引。这种指引不是那种你发封私信,收到几百字回复的那种指引——你要相信,如果上帝给你设置了一个巨大的困难,就连上帝自己都无法给你几百字讲清楚,网红就更别说了。

 

越来越多人问,如何修正我所苦恼的这一切?问得好。

 

下一个问题是,你准备为了解这个答案花费多少努力呢?在知乎问?在微博付费问?这是个很复杂也很个人化的事情,而且这是一系列动态的尝试、练习。

 

也有很多人问我,你的心理治疗师在哪里?怎么联系他?北京有没有值得推荐的心理医生?很抱歉,好的心理治疗师可能比熊猫还要稀有,而且做咨询价格不便宜,还需要长期的坚持。

 

在我的生活经验中,尤其是遥远的目标,很少有那种一步就跨到终点的,在奔赴的路上,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发现里程碑,你觉得好像是“最终方案”的东西,没多久就成了你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跳板,循环往复的结果是,你离自己理想的终点越来越近。

 

我有过很多的切肤之痛,所以看弗洛伊德、荣格之类重要心理学家著作的时候,尤其是关于精神病人的研究里,一再地看到人类本来的模样,先是理解了自己,然后理解了别人。

 

但这个和“重写你的原生家庭”是两个类型的问题,后者更多的呈现出一种实用性,是所有对自己的情感偏执、人际关系(包括情侣、家人、朋友和敌人)感到痛苦的解决之道的起点。即使在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之后,你还会有更多的需求,就像《东邪西毒》里说的“以前总想翻过这座山看看山后面是什么,后来翻了过去,发现是另一座、另一座、另一座”。

 

但是,总比从未出发的要好太多。

 


推荐一些起步的阅读书目: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

《自私的父母》

武志红和李雪的一些书籍《美国的弑母文化》

 

进阶书目:

弗洛伊德和阿德勒选一个人来读,弗洛伊德很多著作,随便看完一本你就会迫不及待读下一本了,随便买。如果你实在嫌难,就买一本弗洛伊德的导论,里面应该有大部分关键概念的解释。

卡伦霍尼《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神经症的人格》、《自我分析》

《爱的教育》

 

顶尖书目:

《哈姆雷特》

《奥德赛》

《追忆似水年华》

《安娜卡列尼娜》

《等待戈多》

 

我也很推荐你去参加相关的线上、线下课程,两者各有利弊。

 

线下课程因为有面对面,对情绪的疏导会更真实有效、有针对性,有即时的体验,更加适合学习困难症患者;缺点是骗子特别多,我见过很多人被骗的,,而且价格基本比较昂贵,基本上4天的“大师班”都超过万元。

 

线上的课程全面、有条理、安全性高、保存性好,所有资料都可以复习,也可以互动问答,价格便宜,但是要选对足够专业还会教的团队;怎么选呢?一些硬指标:具有相关的专业学历,至少读到博士以上吧?同时也要有从业经验,不能拿你来练手吧,大量的实战经验可以使他们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看到的人名一定要上网搜搜,对应准确的照片,做做功课。

 

我在看了一些相关课程的介绍之后,比较推荐下面的这个,这是我一个很信任的朋友向我推荐的,基本都是一流名校的教育背景,而且也有很多的相关经验。创始人也在一个朋友聚会上见过的,目测靠谱,而且参加的人挺多的,反馈基本不错。

 

但参加线上课程,需要你有一定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学到的要立即实践起来,积极提问互动和反馈。废话,便宜那么多,你知道吗,在北京,随便一个类似背景的心理学门诊医生,一小时收费高过整次线上课程。我有个好朋友去找过一个靠谱的,一小时收费2000。

 

如果你真的要跟自己进行一次清算,想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格基座,真实地弥合和原生家庭的裂缝、摆脱他们的梦魇,我建议你要多看几篇这个课程的相关文章,如果适合的话就参加一下,说实话就是一双球鞋的价格,扫描下面海报的二维码可以买到。当然如果你们有更好的推荐,也欢迎留言告诉我。



扫描二维码订购课程

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如何重写你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