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能量设计漫谈·第七篇·贝律铭和王澍的案例告诉我们,得能量设计者可得普利兹可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之所以只分析贝律铭和王澍两个人,是因为除了这两位,其他建筑界的名人我没怎么听说过。俗语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按理说,我这样的外行,也就看看热闹而已,哪里有这个资格评论内行?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我虽不是建筑设计界的内行,却是设计理论界的出身,而理论是通用的。

 

        以贝律铭和王澍二位为例,放在能量设计“尊重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具体评价标准里,都不带走子的。

 

        先从王澍开始说起。王澍是第一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可建筑学奖的中国公民。这个奖设立这么多年了,中国才出了王澍这么一根独苗,说来也是悲哀。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人要拿这个奖很难,另一方面说明要拿这个奖很容易。上一篇就说了这个问题:难是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而能量设计的标准是尊重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传统文化断层这么一搞,根都断了,你说难不难?但也很容易,因为接上就行了。所以,中国人其实是最容易拿到普利兹可建筑学奖的人,因为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大环境下,建筑师普遍不尊重传统,竞争对手太少了。因此,当王澍站出来尊重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他就成为神州大地上能量设计的标杆式人物,轻松得奖了。

 

        咱们来看看人家评委给他发奖的理由:据报道,发起这一大奖的凯悦基金会(Hyatt Foundation)主席普里兹克选中48岁的王澍是因为承认中国将在发展建筑理念中的作用。普里兹克指出,有关现在和过去的适当关系问题,王澍提出的非常及时,因为中国最近的城市化过程引起争议: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就像任何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设计超越了那场争论,产生没有时间限制、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

 

        说白了就是:王澍是一个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向当代建筑语言转化的建筑师。还不要说面向未来,他仅仅只是做到了尊重传统和立足当下两条就拿奖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样,当一个设计师尊重传统的时候,他设计的作品的生命就因传统文化的存在而往前推到了一个民族的起点,当他同时立足当下时,不说这个作品未来能存在多久,起码能代表当前的这个时代,而当这个作品能代表当前的这个时代时,就注定可以作为时代的代表作流传到未来。最终,也就实现了时间尺度上的长久或永恒。



 

        与王澍想比,我其实更喜欢贝律铭。个人觉得,王澍像是个能量设计界的研究生,而贝律铭是博士生。为何?因为贝律铭的作品比王澍要广博。王澍专注于中国,贝律铭则有意打遍全球,各种文明的建筑,他都想挑战一下。当然,两个人的套路是一样的,都符合能量设计尊重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标准要求。王澍就不用说了,说说贝律铭。贝律铭也是获得普利兹可建筑学奖的人,而且是华人,他有个一贯的想法,这个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什么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传统的。当一个设计师立足传统的时候,他的作品的生命就必然具备了整个民族的生命长度,有条件继往开来了。这叫赢在了起点上。

 

        对于贝律铭的作品,最有名的当属罗浮宫的那座金字塔,影视作品里的出镜率相当之高,简直成了巴黎罗浮宫的标志。那么,贝律铭为什么要设计一座金字塔呢?因为罗浮宫里最有代表性的收藏,当属埃及金字塔的文物。顺便说一下博物馆,博物馆有两种,一种是只收藏本国或本地物品的地区级博物馆,一种是收藏世界范围内藏品的世界级博物馆。罗浮宫是世界级的博物馆,埃及的金字塔文明可以代表罗浮宫世界级博物馆的传统,首先就代表了罗浮宫生命力的宽度,其次,当金字塔这个标志一出现,年轻的罗浮宫就拥有了埃及文明的长度。这是什么概念呢?实实在在的五千年啊!这个玩意一出生,就已经拥有五千年的生命了。前面已经说过,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以永恒为标准修建的作品,是最具代表性的能量设计作品,再过一万年也不会倒。这意味着埃及的金字塔有多久的生命力,罗浮宫就有多久的生命力。永恒了有没有?



 

        搞笑的是,贝律铭提出金字塔方案的时候,法国政界和民间普遍反对,但请来的十五个还是多少个博物馆馆长当评委,其中有十二三个选择了贝律铭的方案。这说明什么?说明博物馆的馆长们比较清楚博物馆的文化需求,以及什么形象最能代表这种需求。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贝律铭的罗浮宫金字塔成为法国人的骄傲,从“一堆烂玻璃”变成了“天边飞来的一颗宝石”。

 

        再来看看贝律铭的伊斯兰博物馆,虽然贝律铭本人喜欢自然光线以及几何平面产生的光影变化,但他骨子里的思路是尊重传统。为了设计好这个博物馆,他研究伊斯兰的文明,尤其是能够代表伊斯兰建筑精髓的建筑。最后,在伊斯兰的古堡中找到了真正能够代表伊斯兰建筑的形式,然后,以代表伊斯兰建筑文明的形式之为灵魂,加以自然光线和几何平面产生的光影变化的皮肉,设计出了伊斯兰博物馆。多少人只看到了他光影的表面?但他得以成功的核心,是对传统精髓的把握。

 



        所以,优秀的设计师,可以说,必然是尊重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能量设计师。普利兹可建筑学奖的评委或许并不懂什么是能量设计,但他们不会把奖颁给缺乏生命力的作品,这是硬道理。

 

        换言之,想要在设计界搞出名堂,懂得能量设计可以事半功倍。有人可能会说,贝律铭和王澍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那么多获得普利兹可建筑学奖的人,有几个是尊重传统的?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还真没统计过。但是,个人认为,对于“传统”两个字,有必要重新认识。因为大部分人,包括写《新华字典》的那帮人,貌似也没搞清楚“传统”两字的真正含义。


【前篇回顾】

能量设计漫谈·前言

能量设计漫谈•第一篇•世界起源于造物主的能量设计

能量设计漫谈•第二篇•能量设计的导师——造物主们的比较与选定

能量设计漫谈·第三篇•能量设计的典范——宇宙的能量设计原理

能量设计漫谈·第四篇·一切设计的表现形式都是某种文化

能量设计漫谈·第五篇·能量设计的标准是永恒

能量设计漫谈·第六篇·尊重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方可长久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