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名实不符的苦恼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名,《说文解字》:“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字,这个字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点。许慎在解释这个字的时候,说“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就是说天黑了,人家看不到你是谁,你只能自己从嘴里喊自己的名字,就是自名。能够自己喊自己的名字,也能够为别的动物、植物等所见的事物取名字,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的一个本领——用语言来表达概念。数千年来,人类给自己所见到的,所发明的各种事物命名,彰显着作为灵长类动物的骄傲。


名,最早就是取名字。据说古人出生三个月内,由父亲给取名,《礼记·檀弓上》“幼名”,孔疏:“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名”接近于现代人的小名,《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可见这母亲的刻薄寡恩,孩子出生的时候惊到了母亲,就恶狠狠地名之曰“寤生”,名字当中不含有任何祝福,偏爱小儿子共叔段,导致兄弟阋于墙的惨烈局面。 


如上文所言,名也表示事物的名称,既是人的代号,也是事物的代号,与名相对的词是“实”,《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这是说事物是第一性的,名称是第二性的。《荀子·正名》:“知异实者之异名也,故使异实者莫不异名也,不可乱也。”在这一组对举的词语中,“名”指名称、名义、名分、职位、爵位之类,“实”指事物、实质、义务、权限、责任、权利等。


一般来说,名实如果相符,一切就会显得很相称、很对等,当事人会觉得很舒适,所以,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反之,名正了,言就顺了。但是,经常会见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也会见到“名存实亡”的尴尬和苦闷。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名实不符的落魄的读书人。在咸亨酒店喝酒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短衣帮,这部分人没钱、社会地位低下,并且自己认可了自己没钱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实,他们喝酒的时候,“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另一类是穿长衫的,他们喝酒是“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只有“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很显然,这孔乙己便是一个另类,穿长衫标志他的社会地位,应该是属于能够“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的人,站着喝酒,又表示他“大抵没有这样阔绰”。这样的心理定位和真实处境,必然注定了这个人物的悲剧。心理上,自我归属在“穿长衫”的一类中,现实里,跟短衣帮一样,甚至不如短衣帮。如果说长衫是“名”那“站着喝酒”则是“实”,在这名实不符之间,孔乙己便成了大家眼里的异类,所有的人都来嘲弄他,即便是那些吃了他几回茴香豆的孩子,也来欺负他。于是,这样一位落魄文人在人们的嘲弄声中,无声无息地死了,死的甚至都那样的不确切,“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样的名实不符,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有很多的例子。有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的,齐国的庆封,开着豪车到鲁国出使,鲁国的孟孙氏对叔孙氏说,你看那庆封的车,真是太华美了!叔孙氏就说,我听说穿的衣服太过华美,与这人的德行不能相称的时候,必然会悲剧收场,所以,即便开了豪车,有什么用?叔孙氏跟庆封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非常不尊敬庆封,宴席上,给他唱《相鼠》讽刺他,这庆封居然不知道《相鼠》这首诗。作为齐国的使者,丢尽了齐国的脸面,最后庆封被楚人灭族。盛名之下,难副其实,就是古人所言的“德不配位”,骄奢淫逸而不自知,必然会招致祸害。


当然,有名无实,权力被架空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了。


在熙熙攘攘求名夺利的时候,人们都会追求一个名声,一般来说,明白的人不会去追求一些难以符实的虚名,冥顽不化的人才会追求虚名,最后即便浪得虚名也因为名实难副而自寻苦恼,只有那些名实相副享有盛名之人才会被人铭记。看古人造字之精妙,用一组读音相近的字:名、明、冥、铭,不断警醒我们做名实相副的人,明智地避免名实不符的苦恼和尴尬。


(摘自《语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6期)


《语文教学研究》编辑部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7号 富海国际港707

邮    编:100081

联 系 人:文 萃

咨询电话:010-88375278

传  真:010-88370897

投稿信箱:ywjxyj@tefl-china.net; ywjxyj2005@163.com


欢迎关注大语文

微信搜索:great-yw 或点击右上角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查看公众账号”输入大语文——点击“关注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