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小女儿来到加拿大没几个月竟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Anna是北京人,去年被公司外派到加拿大工作,小女儿Lily也跟着她一起去了加拿大。到加拿大不久,Lily便被送到了当地的一家小学上学。


Lily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得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宠爱,又是个小姑娘,性格难免骄纵了些。刚到加拿大的那段时间,Lily在各个方面都很不适应,让Anna很担心。


不过,没过多长时间,Anna发现,小女儿居然“成熟”了不少,不仅是性格方面收敛了许多,不像以前那么骄纵了,还变得独立起来了!开始学着自己穿衣服、洗漱,有时甚至还会帮自己做些家务活。


女儿的前后变化这么大,Anna感到很奇怪。问起女儿原因,女儿这样回答她,“别的小朋友都这样做啊!”


Anna感到很好奇,特意抽时间和女儿的老师、班里的家长聊了聊,这才发现,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的确是会有不一样的教育效果!

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呢?


一、家长要不要让孩子吃苦?



中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有意识地过度保护孩子。比如怕孩子摔倒,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要不是一直把孩子抱在怀里,就是让孩子一直坐在婴儿小推车上,唯恐孩子受到一丁点的伤害。

而在加拿大,父母从小就会有意识地学会让孩子“吃苦”。鼓励孩子自己去走路,即便孩子摔倒了,父母也不会表现得非常紧张去扶起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学会面对困难。


虽然只是一个小的侧面,但孩子的个人心理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被小心翼翼抱在怀里的中国孩子长大以后,相对地会比较胆小怯懦,不敢独自尝试新事物;而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的外国孩子就会表现得更为独立勇敢,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也更会倾向于自己想办法解决。


二、家长要不要注重孩子个人素质的培养?

好像不管哪个国家的父母,都会很看重对孩子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但在一些小细节上还是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


在中国,当孩子开始上学,家长几乎会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的成绩上。只要孩子在学习方面够努力,成绩够好,那么个人性格上的一些缺失点基本上是会被忽略的。即便这个孩子可能会存在着不尊重长辈、做人没礼貌这样的问题,父母也不会去过多地干涉孩子。

而在加拿大,父母非常看重对孩子个人素质的培养。有位移民妈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说一次在playground带孩子玩,她的孩子小宝和另一个孩子在玩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忽然那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要下来,她喊:stop it。小女孩的妈妈在旁边马上说,不要这样说,应该说 please stop it, 并且突出了那个please,小女孩乖乖地照做了。


三、老师要怎样去讲课?


中国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强迫式。不管学生愿不愿听,老师一人滔滔不绝,学生则是人在课堂上,思绪在窗外,其结果是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发展。

加国的授课,经常采用的是讨论式、辩论式,还有的以书中情节表演角色,自由发挥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课下找老师谈自己的见解。经常参与者可得到高分。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和胆识。


四、老师要不要让孩子去比成绩?


在中国,老师们都十分重视分数,每次考试后班级和年级都要大排名,甚至还会根据成绩的不同而安排班级座位。这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都表现得非常紧张,对学科成绩的重视甚至超出了学习本身,成了学习的机器。


而在加国,虽然也会看重学生的成绩,但并没有夸张到以成绩决定孩子总体素质水平的那种程度。更多时候,老师们会和孩子一起讨论课堂中的问题,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到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他们鼓励孩子去追求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局限于成绩。


家庭、学校教育的不同,使得中加两国孩子在性格、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方面都有着不一样的表现,中国孩子踏实认真、努力勤奋,但有时也会表现得骄纵任性、胆小懦弱、不能吃苦,而国外的孩子倾向于敢想敢做、独立自主、有主见有想法、敢于表现自己。

当然了,这些不同的表现,根本原因也并不只是由以上几点去决定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东西在起作用,但不管怎么样,希望家长们都能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去考量和寻找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