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亲爱的拜托你别再做志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用 年 轻 的 视 角 看 世 界






1

 

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当地一个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活动的规模很大,招募的志愿者有好几百名,主办方为了方便管理和分配任务,把志愿者们分成了许多小组。我刚好是其中一个小组的小组长。

 

在活动的日子到来前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志愿者们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一次次地志愿者技能培训、礼仪讲解、任务分配以及统一着装的分发,每次开会都需要所有小组的组长出勤,然后再由组长传达给各位组员。

 

一切都井井有条。直到活动即将开始的前一周。

 

在所有组长的微信群里,突然有人说到,"我们组的某某某刚才告诉我说他去不了了",然后特意艾特一下活动负责人。

 

第一例这样的情况出现后,就仿佛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牌。之后的两天内,陆陆续续一直有组长在群里对负责人说,自己的组员由于各种原因,活动当天没办法到场了。临时退出的理由也是各种各样,"当天突然有考试""被通知那天要去参加一个面试",更多的情况,甚至连一个理由都没有。

 

只是一句,"我不去了,不好意思。"





2

 

对于这种发动了上百名志愿者的大型社会活动,每一名志愿者的信息都必须提前报备在案。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活动负责人也不止一次地提醒过,请大家确认自己活动当天能够到场,因为一旦信息提交,再要修改,就要层层上报,惊动多个部门,甚是麻烦。

 

当时所有人都信心十足地回复说,没问题的。




 

临时退出,程序上的繁琐都还只是次要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应的职责和岗位。你说走就走,留下的职位空白,又该由谁来填补?

 

当我们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舍弃一个志愿活动的安排,几乎都不需要任何犹豫。毕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依然是将志愿视为是一种“施舍”。

 

——“我不要钱,免费干活,你还好意思对我提要求?当然是我想做几分,就做几分咯。”

 


3

 

但凡依然存留有这种思维的人,大都也并非真正想要去做公益。在“志愿”背后,往往还有自己的目的。

 

来北京读书之前,有一次跟一个阿姨在一起吃饭。她的儿子也在北京上学,比我大上几岁。席间,阿姨特别煞有介事地对我说:“北京那么多旅游景区,那么多好玩的地方,我儿子大学四年,一次都没买过票,全都玩了个遍!你知道怎么做到的吗?”

 

我强行挤出一个微笑,说不知道。

 

“做志愿者!”说罢,阿姨自顾自地开始大笑,“到各个景区去做志愿者,一分钱不用花,就能把全北京都玩遍咯!”

 

我想了想好像的确是这个道理。只是很想问一下那位未曾谋面的“热衷于志愿”的哥哥,如果每次做志愿的初衷都是想要免费游玩景区的话,真的还有心思认真完成自己的志愿工作吗?




 

我有一个在市级志愿者组织里工作了两年的朋友。当我向她讲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她说的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没错,就是这样。从数据上来看,愿意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每年都在上升,可是真正在其中工作你才能体会到,真正愿意做公益的人,其实越来越少了。

 

“各种会议、演唱会的志愿者招募,往往比去孤儿院、养老院的活动容易太多,甚至完全冰火两重天。现在人家去做志愿,都是为了免费看演唱会、拍照发朋友圈、或者是填充自己的简历。每次那些高大上的活动志愿者都特别好找,每次报名的人都远超需求。可是在现场也是最难管理的——因为人家其实根本不是想来做志愿的,人家是来自拍的、来看明星的。”

 

说罢,朋友轻叹口气。我坐在她对面,不知道怎么回答。



 

朋友说之前有一次,她带队参加一个演唱会的志愿活动。组内有两个女生被分配到了检票的岗位,只能待在门口且全程无法进到内场。那两个女孩子二话没说,直接离开了。

 

“我当然能理解她们的心情,可是她们走掉也依然看不到演唱会。既然当初承诺了,怎么就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下去呢。”朋友说。

 

我们现在做志愿做公益,缺的从来不是有热情的人,而是有真心、有耐心的人。

 


4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也一度认为自己很喜欢“志愿活动”,看到一个儿童福利院的志愿项目,就迫不及待地报了名。还忍不住地幻想着自己将在一群小朋友面前侃侃而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结束之后,还能发条正能量爆棚的朋友圈。

 

当主办方通知我去面试的时候,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明明是我来做志愿,为什么还要面试我?如果不是他们需要的话,谁会乐意来做志愿呢。”

 

后来面试我的学姐告诉我,生活在福利院的孩子们本就已经受到过心理或身体上的创伤,他们需要的,是有人愿意花足够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们一起成长。所以参与这个项目的志愿者,大都要风雨无阻地坚持每周末都到福利院来,至少一年的时间。



 

因为如果当孩子们对你付出真心的时候,你却突然从他们的世界中消失。这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还不如你从一开始就没有出现过。

 

那个面试,我没通过。事后想来,当时面试官们的决定是对的。当初我对志愿的“一腔热情”,其实根本不是真的想要去帮助需要的人,而是想通过做志愿获得学校综合测评的加分,想要把“志愿经历”作为一项可以向别人展示的名片。甚至,只不过是走进别人的创伤和短板,以此来佐证自己的优秀和健全。

 

去年重阳节,我到一个养老院去做采访。采访结束后负责人苦笑着对我说:“其实你今天过来看到的并不全是我们平时真实的情况。今天太特殊了。平时我们这的工作人员都忙不过来的,志愿者也寥寥无几。可是今天大家一下子都来了,有唱歌跳舞的、陪老人聊天的,有几个老爷子,今天已经被洗了三次脚了。”

 

当重阳节过后,老人们面对突然空荡荡的客厅,心里会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每每想到这里,就更加觉得“喷泉式”的志愿,无非是泛滥又自以为是的爱心,让本就孤独的心灵又蒙上一层冷霜。

 

一到假期、到各类节日,我们就以志愿之名,一窝蜂地涌入光荣院、福利院,到村落里去支教。等到假期结束、时令过去,我们又浩浩荡荡地集体撤离。这些志愿经历被我们当做谈资、写为履历,却再也没人回过头去关心曾经的孩子、老人。

 

志愿不等于施舍,不收报酬不等于不负责任。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你只是把公益当做表演,那么亲爱的,拜托你别再做志愿。


/ END


文字 | 兔子先生碎碎念

图片 | 《志愿者》

往期回顾 | 和中外大学生聊聊同性恋



跟着我们

换一种姿态,拥抱世界






你不会真的以为

全世界都需要你吧?







欢迎来稿:danfengchahua@163.com


有话想说,到评论区来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