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吃射线医生的健康谁来管?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病人会担心辐射对自己的伤害,那总是接触射线的放射科医生、介入医生的健康怎样保障呢?


来源:健康时报

记者: 彭 艳 胡丹萍



 IC供图


受访专家

  

王振常: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友谊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

  

陈忠: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田颖: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刘恋: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主治医生

  

精彩阅读

  

担忧

  

《中国辐射卫生》2008年发表的名为《小剂量X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研究》显示,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神经衰弱征候群、眼晶体、手部皮肤、指甲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白细胞、红细胞、免疫功能等客观指标阳性放射组与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差异。

  

模糊

  

放射假形同虚设。官方没有明确的定义,执行自然难有下文。《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提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如何界定放射工作人员?即使在同一家医院,也难有统一标准。

  

解决

  

从根本上保护接触放射线的人,减少工作时间、加强防护措施或是可行之策。硬件防护措施不能停滞不前。上世纪90年代,每位放射科医生只有一件铅衣,如今国内已经有了铅裙、铅帽、铅围脖、铅眼镜甚至铅裤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护医生的水平。

  

有一群医生,有些不一样,他们在厚重的防辐射门内穿着厚重铅衣“精耕细作”。这些医生,每天接受的辐射和射线照射是普通人的几十甚至上百倍,承受着更多健康风险。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理应有充分的休假保障,但因种种原因,却难以如愿。

  

已习惯“吃线”,快当爸爸时怕了

  

“我也搞不清楚每天吃了多少线。但真正心里有恐惧的时候,是快当爸爸的时候。”

  

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主治医生刘恋,从事介入工作已近10年。聊起自己被放射线“关照”的职业,他笑说,我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已经习惯了。但回忆起当初爱人怀孕,他神情凝重起来。“特别担心,孕期做了各种检查,害怕生出个畸形儿”。

  

这担心,来自于和放射线多年的职业接触。而他所在的介入科,被认为是“吃线”最多的科室。工作时,他会穿上铅衣、铅帽、铅围裙、铅围脖……踩下踏板的那一刻,设备开启,射线穿过患者的身体,扮演着医生眼睛,帮助寻找病灶实施治疗。

  

整套装备三十来斤,一场手术下来,大汗淋漓。

  

神内手术通常持续时间最少为一个小时,刘恋每周要做的手术平均10台。一年承受的射线暴露,最少400小时。

  

如此这般与放射线长期接触,涉及介入治疗的科室几乎都可能存在。据公开资料显示,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中,有18%是通过放射治疗治愈的。此外,放疗、心脏介入治疗、影像科等多科室都涉及放射线的应用。还有一些大夫也常常暴露在射线下,比如在影像引导下做手术的骨科医生、心内科安置起搏器的医生、介入手术时必须时时在场的麻醉科医生。

  

然而,当“吃线”成为稀松平常,因此而带来的职业健康影响便不得不让医生感到又纠结又恐慌。

  

据《中国辐射卫生》2008年发表的名为《小剂量X射线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研究》显示,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神经衰弱征候群、眼晶体、手部皮肤、指甲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免疫功能、微核、染色体裂变等客观指标阳性牢放射组与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田颖感觉,“近年来自己的头发越来越少了。”工作时为避免射线辐射,会穿着厚重的铅衣,但这常让她不堪重负。“有时候铅帽实在戴不动,压着脖子疼。铅眼镜戴着也不舒服,所以很少人戴。赶上植入心脏起搏器时,遇到特别不好做的要踩几十分钟,遇到患者心脏结构异常的射频消融手术,总要不停地踩射线,以免发生意外。”

  

一位不愿具名的放疗科医生表示,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放疗受射线应该是比较多的,那时防护装置不好,经常有些放疗科医师感觉乏力、脱发、白斑,验血白细胞低。但现在全国的放疗单位都有了相应的辐射监护,防护措施做得比较到位了,一个放疗医师的受线量约是规定受射线量的十分之一。

  

但可能存在的危害还是让人担忧,为给患者治疗,在这种特殊的治疗手段中,似乎很难找到自保又有效的“两全法”。

  

湖北某三级医院放射科医生张华(化名)是一名“新兵”。虽然工作快三年,但提起射线,他还是有些担心。

  

“有时候给别人拍片,出来后一不小心忘把门关紧了,门缝里的射线对自己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每年2~4周的放射假形同虚设

  

考虑到长期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特殊性,有一个特殊的假期——放射假。

  

2007年,,第三十二条规定: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按照规定,放射科、影像科、介入科医生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放射假。

  

然而,这个福利在实际中却并未“假”尽其用。

  

张华介绍,他所在的科室,上至主任,下至青年医生,没有一个人休过放射假。

  

“主要原因是科室里人手不够。”刘恋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天坛医院可以落实放射假,但是科室里却没有人休过。一个科室三个组,每个组两个医生,如果其中一个医生休假了,那另外一个医生的工作量与工作强度会增加一倍,所以休不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心内科介入医生告诉记者,工作多年来,自己一直是放射假的“遗忘人群”,他甚至不知道放射假有多少天。“待过的单位,做介入的心内科医生、骨科医生、消化医生,没有谁有放射假。”大家平时只是在底下说一说,并没有为这个假争取过。“每天都忙不过来,知道射线太多不好,但是面对患者的时候,还是治好病为前提,只能牺牲自己。”

  

放射假的落实,有些医院却做的比较好。以北京安贞医院为例,该院血管外科的大夫似乎要幸福得多。血管外科主任陈忠介绍,自己科室的员工大部分都可以享受放射假,只是不能保证一次休一个月,通常大家都会分两次休,一次休两周。他介绍,放射假最好一个月完整地休,这样才能达到一段时间完全不接触放射线的目的,更有助于健康。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友谊医院影像中心主任王振常非常支持大家休放射假,但是因为目前工作超负荷,很多同事实际休不了这个假期。 

  

谁来监督医生

  

休放射假

  

名不正,则言不顺。

  

放射假形同虚设,与规定不清不楚有很大关系。官方没有明确的定义,执行自然难有下文。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款提到,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如何界定长期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即使在同一家医院,也难有统一标准。

  

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为例,医院为常年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佩戴射线剂量笔。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制定的剂量标准,5年的辐射均量不超过20毫西弗,单年的最高辐射剂量不超过50毫西弗。

  

该院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该院血管外科、心脏内科从事介入的有关人员可佩带射线计量笔,但是在射线下工作的麻醉科大夫则没有享受同样的待遇。其原因是当手术医生踩线的时候麻醉医生可以暂时离开透过透视屏监测患者。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有明确的规定界定常年接触放射线则更好操作。比如一周至少三天以上、一个月有十五天以上接触放射线,偶尔接触放射线则不应算在内。

  

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介入科医生透露,其实现在的放射科医生是操作仪器的,基本都隔着透视屏操作,很少直接处于射线环境,而真正在射线下做手术的大夫,却大多没有人管。

  

随着医疗辅助科技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常见,包括血管外科、心内介入、骨科、消化介入的医生几乎每天都要和放射设备打交道。

  

这位医生举例说,在国外,如果医生带病工作,对医院都要进行处罚,因为医生对自己身体都不负责任,对患者更难做到尽心尽责。

  

谁应该来监督放射假实施?陈忠认为,院领导和科室领导的重视非常关键,当然前提是有可行性较强的法律规定或者规章制度。在此前提下,医院的有关领导起到真正督促协防的作用,如此,才能保证放射假落到实处。

  

做好防护

  

少“吃”点射线

  

业内专家认为,从根本上保护接触放射线的人,减少工作时间、加强防护措施或是可行之策。

  

一方面,硬件防护措施不能停滞不前。以穿戴防护措施为例,上世纪90年代,每位放射科医生只有一件铅衣,如今国内已经有了铅裙、铅帽、铅围脖、铅眼镜甚至铅裤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护医生的水平。

  

“现在国外都使用防护的挡板,有了这些‘障碍物’,医生甚至不用穿铅衣。”田颖医生介绍,国外的防护挡板能很大程度减少放射线对医生和患者的辐射,并且设备还可以移动,使用时十分方便。但是国内很少有医院使用这些设备。如果机器能更新,也能大幅减少辐射危害。

  

另一方面,医生提高操作技巧也能更好保护自己。陈忠介绍,减少放射剂量的接触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提高设备的质量,根据患者病情的复杂程度提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医生的自我防护、周边防护、技术熟练程度、尽可能用延长管等设备,使医生和球管相对远离,都是尽量减少射线辐射的方法。

  

陈忠认为,从长远来看,落实分级诊疗,下沉医疗资源,让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达到相对的平衡可以相对缓解大医院诊疗压力,对减少医生的放射线接触有一定帮助,但大型综合医院救治的患者都是疑难杂症,患者的病情都复杂,医生必然接触的放射线的量就更多。病情复杂程度是在接触放射剂量中无法自控的环节。因此,在现有条件下,享受休假权益,确保放射线接触医生得到充分的休息、调整,才能让医生切实受益。

  

“国外看病都要预约,一天看多少患者是规定好的。医生的劳动强度有保障,到了下班时间就可以休息。”王振常主任说。以友谊医院影像中心为例,科室里每天都要承担800到1000个报告的工作量,而整个科室只有27个大夫,无论是一线操作和出报告的青年医生,还是负责审核报告的上级大夫,大家基本全是超负荷工作。

  

“国内工作环境跟国外实在没法比,都是做CT,国外一台设备一天只能做20个患者,多了可以不做,而在国内,不仅患者就诊时必须解决,而且规定必须在几个小时内出报告。”王振常认为,影像工作需要有程序,国内的做法并不完全符合科学规律,没有建立良好秩序是现在许多工作都面临的最大问题。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