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人文江山】古汉语的活化石——江山腔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浙江江山,属越地,邻吴楚。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于吴国,后经十年生聚,终于灭吴复国。战国时期,越国又被楚国吞并。按理说, 江山人应使用越语,或吴语、楚语。可是江山人既不操越语,也不操吴语、楚语,甚至与周边县市语言也毫无相似之处, 实在让人称奇。杭州灵隐有飞来峰,而江山话就好像是"飞来语"。

江山话从何处飞来?又是何时飞来?为何如飞来峰般千古不变, 万古不磨?又为何如银杏般阅尽人间春色, 而又充满活力呢?


一、江山人始祖来自山东

浙闽赣毗邻的江山,其方言中保留大量古汉语的语言现象,历来为历史、考古、语言学者所关注,但都没有说出其所以然,一直是个悬谜。

近来,衢州甲骨文研究专家徐云峰先生的考证,揭开了长久蒙在江山方言上的面纱:江山人的始祖来自山东,先祖们带着古汉语到江山繁衍生息,其语言代代相传而未改。

徐先生说:"江山人常自称‘奄(古读ǎn)国侽’。"原来,江山人的始祖本是山东奄国人。

笔者查找了1979年版《辞海》646页,其上记载着:"奄:古国名。商的盟国,嬴姓,在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周成王即位时,随同武庚和东方夷族反抗周朝,被周公所灭,周公之子伯禽封于此。"另查阅《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灭国者五十……"文后注:"崔述《论语余论》云:‘伐奄乃成王事’。"与《辞海》"成王灭奄"之说相符。

徐云峰先生说:"周初,成王、周公平定三监叛乱后,追根讨伐,奄人在时称‘淮夷’的姑蔑集团保护下南撤,并被安置在今江山地区。考古发掘表明,江山地区古文化在周初有‘一刀切’大换班现象。这是奄国难民来到江山的物证。"

"。时称‘荆蛮’的吴族与西周结盟,而姑蔑则联合越族,形成长达数百年的军事抗争新格局。奄国族众参与其事,战死归葬址有石门镇小洪岗山周初土墩墓丛葬群。奄国难民迁来江山,是包括种族和文化的整体移植,其中也有语言。奄国属东夷,东夷操古侗傣语。这种古汉语与商代官方语言最接近,故江山话与甲骨文相通就不足为怪。"
徐先生把江山人先祖的来历和江山话的独特情况说得很清楚了。

江山话来自江山人,江山人来自山东古代奄国。有趣的是,江山人和山东人都称"我"、"我们"为"俺"(ǎn)。这个"俺"字,就是"奄人"(奄国人)两字的结合体。《新华字典》5页:"俺ǎn(方)我,我们:俺村、俺们、俺那里的棉花。"江山人盛放鳅、鳝、小鱼的竹笼称"qú笼"意即"蛇笼"("蛇"字,江山话读音读音为"渠"——编者注),名不符实,是个悬谜。近年笔者见《全国方言词典》有"蛇笼"一词,出自山东。原来江山人先祖从山东带来此笼,江山蛇少,正好放鱼,而名称未改。由此可见:从历史记载和语言现状来看,江山人的始祖属古代山东奄国人是毫无疑义的。


二、江山方言是很古老的汉民族语言

据衢江甲骨文研究专家徐云峰先生考证: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初年),,为逃避周成王追杀,南迁到浙西地区落脚安家。奄国人带到浙西地区的语言,就是流行至今的江山方言。
江山方言保留着大量的古汉语词语,与周围各县方言显著不同,因而引起语言学界的特别关注。本文举出部分还在江山方言中沿用流行的古汉语词语,来说明江山方言的古老性,让江山人知道江山方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以此供语言 外地人都说江山话难懂,是因为江山话有许多独特的词语。

第一是方言语的古老性。如把"吃饭"称"咥(diē)饭",把"讲话"说是"曰事"。

第二是迁移性。江山人始祖从鲁南迁来,也带来那里的词语。如现在江山人装鱼、泥鳅等的竹器称"qú笼",其义就是蛇笼。原来是祖先在北方捕蛇时装蛇用的,到了江山蛇少,就用这竹器来装鱼,但名称未变。不久前,笔者曾在全国方言词典中找到"蛇笼"一词,出处是在山东省。这是一个例证。

第三是江山方言构词独创性强,外地人不易懂。如江山人称丝瓜为"天萝"。为什么称"天萝"?因为丝瓜和萝卜都是长圆形的,萝卜长在地里,丝瓜长在空中。在两者对称时,萝卜是"地萝",丝瓜当然是"天萝"了。学界参考。

  江山独特的风俗,产生了独特的方言词。江山人把"点心"称为"借力"。自立夏至中秋,家中雇工匠,在下午4时要送上一份点心,或"借力粥"或"借力馃"等。此外,还与江山特产有关。江山是全国第一养蜂大县(市),全市有养蜂员六千人之多。江山人生性幽默,语言诙谐,常把养蜂者谑称为"空军司令"。在江山,说某人"当空军司令",闻者能懂,而外地人就不易听懂了。

三、江山方言举例解释

几千年来,江山方言由于口耳相传,其中有的说者说走了音,有的听者听错了音,所以有部分方言词很难根据字音去找到字形。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据义正音,就音索形"的方法,找到部分说走了音的方言词的写法。
  如同样一个"率"(方言读音)的字音,方言的"率脱"就是"失脱",义近"疏忽";"率手"就是"涩手"(如手摸绸缎感到光滑,而摸着粗布就感到涩手);"率嘴"就是"涩嘴"(吃到未成熟的柿子就感到"涩嘴");"率水"就是"缩水"(一般布料下水晾干会缩短长度);"率心"就是"缩心"(指突然受惊,心脏也收缩变小了);"半干率"就是"半干湿"(衣服还没晒干)。
其他说走了音的方言词,举例解释如下:

(一)名 词

1.你线:引线,缝衣针的别称,针起"引线"作用。

2.搭拱:即"竹管",旧时乡下给小孩吃饭的竹碗。

3.郭男:就是"各人",义同"大家"。

4.厨舒:就是"厨舍"。

5.朋柴:就是"棒槌"。

6.高芋:就是"交椅"。样芋:就是"仰椅",普通话称"躺椅"。

7.考剪:古称剪刀为"铰剪",江山话把"铰剪"说成"考剪"。

8.乜狗:即"泥狗",普通话称为"蝼蛄"。

9.居镬:就是"铸镬",即铸的铁锅。

10.皮马:即平马,木工架木施工的"三脚凳"。因为三只脚落地,又略像马形,故称"平马"。方言把"平"说成"皮"了。

11.席车:幼儿用的"坐车"。江山话"坐"的读音是"xí"。

12.普陀海:就是治喉沙哑的"胖大海"。

(二)动 词

1.知的(zhē dí):知得,知道或得知之意。

2.收十:就是"收拾",整治、处罚之意。

3.作鹿:就是"捉弄",譬如说:"你不要作鹿我"。

4.火赖:就是"诬赖"。
  5.踢鼻:就是"踢壁",即走路时脚尖意外碰到石头等硬物。

6.台神:就是"提神",振作精神,提高注意力。

7.弗层(口语说sěn):就是"不然"。如说:还好有电扇,"弗层"夜里睡不着。

8.居通坑:就是"过头关"。就是男青年开玩笑不文明的动作,即举一腿跨过小孩头顶,是带有侮辱性的。

9.弗阁的:就是"不觉得"。

10弗壳舍:就是"不可舍",即"吝惜"。

11.夹带私艳:就是"夹带私念"。私念即私心杂念,即利用机会,暗中谋取私利。

12.东躲西噎:就是"东躲西匿"。

(三)形容词
  1.出傥:就是"倜傥",即潇洒大方,无拘束感。

2.应号:就是"应效"、"奏效"。

3.的板:就是"得板"、"合拍"。

4.的法:就是"得法",掌握了做事的规律。

5.舍的:"舍得"、"慷慨"、"大方"。

6.壳削:就是"可惜"。7.择然(xián):就是"值钱"。如家里没有"择然"的东西。

8.腔好:就是"恰好"。

9.角览醒:就是中间大两头尖的"橄榄形"。

10.输皮:即"稍微"。如评论某人胖瘦是否适中时说:他"输皮"胖了点,但不太胖。(内容来源网络)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