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手机版《新华字典》:为情怀买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一直以来,网络世界知识来源权威性一直困扰着用户。

6月11日,官方版《新华字典》手机应用正式登陆苹果、安卓应用平台。据介绍,该软件是唯一正版《新华字典》手机软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为网络用户提供了足够权威的来源。与纸质版不同,付费的手机版《新华字典》不仅查询方便,还有读音功能。但看似强大的功能背后,来自用户、。为何一款手机应用上线引得如此关注?对于用户来说,是该为知识付费还是为情怀买单?


如何为知识付费?


普通一本字典上线,不会引发如此关注。《新华字典》是焦点,因为除字典属性外,其还承载了多重文化意义:作为新中国重要的工具书,第一版《新华字典》于1953年编纂出版,并经多次改版,销量突破5亿册。201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宣布:《新华字典》获“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手机版《新华字典》的制作可谓精良。界面沿用纸质版的红绿色调,简洁大方;完整收录《新华字典》第11版纸书内容,配合多种录入及检索方式:打字输入、汉字元素检索、相机识别、跨软件查字;提供数字版、纸版对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创团队请《新闻联播》原播音员对每个汉字录制原声……仅从操作角度,用户就能感受到其不菲的研发成本。此外,该应用还设置诸多环节:组词、笔顺等知识问答,提供生字本等学习功能,提供易读错字等闯关游戏……该APP主创团队认为, “我们更希望把它定义成一个学习工具,而不仅仅是一本字典。”

工具书数字化,《新华字典》并非第一例。早在2012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就宣布以后将不再发行印刷版百科全书,彻底数字化。2012年前后,印刷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为公司带来的盈利占比不足1%,而85%的收入来自于销售其他教材,其余15%收入来自数字版订阅业务。百科全书既是金字招牌,也是沉重负担。该公司高管认为,网络化,是新时代的“成人礼”。或许有的人会为此而感伤。但我们现在有更好的工具:数字版会持续更新,容易传播,多媒体形式也更为丰富。上线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查阅,网络版百科书成为很多网络用户查阅资料的第一来源。

比起《不列颠百科全书》,更简短精悍,应该早些“上网”的《新华字典》却晚了5年,这五年间,网络世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字典类手机应用有数十种之多,而且多数提供免费服务,编纂质量虽没有官方背书,却也细致认真。于是,购买网络字典,与其说是为知识付费,不如说是为情怀买单。


成功与否,市场说了算


据调查,对于《新华字典》APP,用户关注的焦点在于使用费用:下载免费版后,每天只能查两个字,而后便弹出提示,要求花费40元购买完整版,一开始,该应用提供40元、88元、128元、218元以及488元等五种充值金额,适用于不同使用范围。

对于这种收费方式,有些用户认为,卖40元价钱有些高。纸质版《新华字典》双色本售价仅为24.9元,远低于40元的电子版价格。

刚推出后不久,充值档次取消了128元、218元和488元三档,仅有40元和88元两档。“这几天咨询问题的用户较多,容易引发混淆,所以我们取消了其他档次”,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用户吐槽的使用问题,技术人员在加紧修复。但至于40元定价,不会调整。

一些用户认为,40元只是一杯咖啡的价钱,比起动辄花几百元打游戏的消费行为来说,40元不贵。但是,肯花40元购买服务的,仍旧是少数用户。不同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效用不同,手机用户恐怕早已发现,当下的网络字典琳琅满目,各种字典类网络应用早已铺天盖地,功能更强大,查询更方便,费用也更低廉。同样可以查询字形字义、读出标准读音。花费40元购买一款网络字典,很难像人手一本的纸书《新华字典》一样,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在多年发展后,网络用户付费意识逐渐增强,为经典权威工具书付费并非不可接受,但消费者不会考虑产品成本与研发投入的多寡,习惯了凡事“百度”的网络用户,面对不断更新的同类手机,纸版《新华字典》对其而言,不可替代性已大大减弱,更何况网络版呢?汉字知识属于大家都可以免费使用的“知识”,字典只提供检索服务。在更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面前,网络字典不是稀缺资源,因此,赢得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


互联网思维的用户意识


在网络查询早已便捷的当下,经典字典此时才“上网”显得为时已晚。但比时间更重要的,是对待互联网经营模式的姿态。推出手机应用,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举措,为用户提供权威汉字查询渠道。但是,在设计互联网产品时,更应运用互联网思维想问题、找方法。

网络服务的消费行为,尚未形成强大的品牌意识,用户更多是为服务质量买单,而非产品的“身世”。互联网思维的重要一环是用户意识:对于并不免费的手机应用来说,控制成本是商家的事;是否便宜、好用才是消费者的重要参考。

与全新创业团队不同,拥有传统纸质载体的机构,推出网络产品时,往往显得瞻前顾后:定价过高,怕市场不接受;定价过低,怕冲击自家纸质版销量,不得不站在二者中间权衡。

在过去数年,没有经典权威网络字典的时代里,人们用其他手机字典、网页字典已经很便捷且熟悉,让用户熟悉、使用、广泛接受并不容易。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数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维持基本用户数量,与纸质版的营销思维有着本质区别:产品研发初衷和过程,并非严格考察、研究用户需求得来,却由主创团队主观意愿使然,那么,这无异于跟“互联网+”的风。

情怀值得珍惜,市场终归是公平的,会为每一次创新打出真实成绩。如果利用好“传统权威”的优势资源,在迎合情怀基础上,站在用户层面,深入市场调研,经典工具书的网络化、手机化,或许才能开创出独特的中国模式。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韩胜杰



为您报道最权威的国内外时政经济信息!关注有您更精彩!
 
欢迎关注我们!


金融时报及中国金融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

请于文首注明出处及作者

新媒体合作请您联系新媒体部

发邮件至fnweb@126.com

微博~@中国金融新闻网

官网~www.financialnews.com.cn

金融时报新媒体矩阵

金融时报




中国金融新闻网




财金时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