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萧氏的家族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萧氏族谱

"萧"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殷商时期;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

萧姓,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是华夏著名姓氏,同时也是辽朝的后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

萧(xiāo),作为中华姓氏,有很多萧氏族人已把自己的姓氏简化为""。


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夏朝末年有个名孟亏的人是大禹功臣贤人伯益的子孙,嬴姓,封于萧国。而春秋时期的萧国则是萧姓最重要一个起源,后世萧氏大多以此萧国首位国君萧叔大心为萧氏始祖;另外,亦有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为萧氏,例如辽代的后族萧氏。

得姓始祖

大心。萧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为此曾多次取笑他,长万因被触痛处而恼羞成怒,一次乘酒兴杀死了闵公,并从此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萧被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姓。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



说明

1、 很多人认为"肖"是"萧"的简写或俗写,其实不然。"萧"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殷商时期;而"肖"根本就不是一个姓(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扁姓"事件,某些萧氏族人被贬姓"肖",此情况另当别论,但这些所谓的"肖氏"族人,其后代大都改回了萧姓,因此,"肖"作为姓氏只是个例中的个例)。可以说,,中国以"Xiao"为姓的人中有99.99%都是姓"萧"的。由于""期间推行"二简方案",将"萧"字简化为"肖"。二字的混淆, 造成了萧氏族群姓氏分化。 特别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辞典》错误引导,以"'萧'(姓)俗作'肖'"的解释泛滥成灾,此后,造成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盲目加以应用的后果。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公民身份证制度,在制作身份证时,大量身份证把"萧"改为"肖",使萧氏族群莫衷一是。

2、因萧氏支系十分复杂,现今各个支系很不统一,若有宗亲修改此词条,请务必保存前版的原型,加上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即可。否则越改越乱。

萧氏起源

据本氏族谱(此为今湖北省监利县等地支系所存族谱)记载:

萧氏得姓始祖名叔字太心,为微子十三世孙。

微子,帝乙长子,纣王之兄,名启。周成王时,微子代续殷,受封于河南商邱,国号宋,即清之河南归德府商邱县。因其传至十余世,先后产生了孔、戴、皇甫、华、萧等姓氏,故为河南宗派之祖,我族尊之为发姓祖。

自微子下传,至太心公以前,萧氏祖先皆有名无姓。太心公为"微子十三世孙,光公之子,生周平王时。庄王三十五年,宋大夫南宫万弑君闵公而立公子游。公仗义率宋室载武宣穆庄五公之子孙,以师伐之,杀其党南宫牛及子游等,而立公子御说是为桓公。又将猛获南宫万等醢之,以平乱有功,遂封食采萧邑,今徐州萧县是也,为宋附庸。惠王七年,公朝于周,加封萧邑为萧国,因封赐姓,是为萧姓得姓始祖,地属古之沛郡,故为沛郡宗派。"


派行引 :始祖仗大义 率师平乱臣

贤君赖翼佐 宋室藉安宁

太心公为二子取名为祖殷、祖宋,正显萧氏出处。而二孙名史、传,则示开创家乘。始祖妣燕氏,为燕桓侯之女,封一品夫人。

第二世祖殷公妣为秦德公之女,自此与秦氏世代交好。第三世史公妣为秦穆公之女,第四世简公妣为秦穆公孙女康公之女,第五世尚义妣为秦共公之女,第六世馥公妣为秦桓公之女。

尚义公,"字善长,生周襄王时,立为世子,父薨嗣位,食采萧国。好客,礼贤下士,爱民。周定王十年甲子冬十二月,楚子恶其强盛,举兵侵萧,宋华椒以蔡人救之。公囚熊相宜寮及公子丙,楚子曰'勿杀,吾即退',公杀之,楚子怒,遂围萧,萧溃,势渐衰弱。"

至二十世,谱中所载惟有三人:旃、旌、显。

引申:

曾在一本记叙百家姓氏起源的书中看到,萧氏起源于梁武帝萧衍,而后来又知有文记载衍公乃萧何二十五世孙。其实,关于姓氏起源的资料,最真实最全面莫过于各家家谱。据谱推本溯源,衍公确是何公二十五世孙。可能是现存的萧氏本家几乎全为衍公之后吧!因为古代除了皇帝,人类繁衍并不昌盛,始祖创萧氏,传至十世也只有四人。从何公到衍公世系分支也并不浩繁,且何公之后萧氏逐步衰退,直至其二十四世孙道成公成为皇帝,道成公一族才显赫起来。后来道成公侄子嗣位后,又对道成公子孙及旁系血亲大肆杀戮,直至衍公之兄。

其它说法:

1、出自大禹贤士伯益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据史籍记载,伯益是个很能干的人,舜时曾负责掌火,"烈山泽而焚之",使禽兽逃匿,开辟了许多农田;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至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萧孟亏是萧姓第一人。

2、出自子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元和姓綦》也持此说。由于宋微子是殷商后裔,而萧国是由微子之孙大心所建,故萧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圣君商汤。后世萧姓大多认可此一说法。

3、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据《辽史·列传·后妃》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后族以兰陵为郡望,并自称其先祖是兰陵人,把自己附会为西汉宰相萧何的后裔。据《续资治通鉴》记载,有辽一朝"姓氏止分为二,耶律与萧而已。"可见契丹各族中萧姓群体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4、外姓改入。据台北萧氏宗亲会印行的《兰陵世家·萧、钟、叶三姓本是一家》记载,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但此说多有破绽,存疑。此外,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派行引:酂侯公第一 太傅学无双

近代嗣封爵 远孙愈炽昌

至第廿一世,旃公子三:柯、何、诃,旌公子一阿,显公子一荷。后七者皆从汉有功,赐封食邑。

何公,"字大德,生秦始皇初。秦末为沛郡主吏掾,及汉高起为沛公,公为丞督事。汉高东征,公守关中。转曹调兵,未当乏绝,镇国辅民,高帝自言不如。佐汉成业,拜为相国,诏封功臣,公为酂侯,食邑独多。复又诏定元位功次,有万世之功,位居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位冠群臣,名魁三杰。薨于孝惠二年七月辛未日,葬雍州咸阳东北三十七里,谥文终侯。其余事实具载公传。

妣同氏,始封一品夫人。次妣孙氏、三妣吕氏、四妣曹氏,俱同夫人,出见汉书。他谱有载公三子大成、大用、大兴者皆误。子二:禄、延。"

何公次子延公"始封筑阳侯,封在南阳郡,与父酂邑同郡。孝文元年,罗母同氏封,更公为酂侯。孝文二年薨,谥定侯。妣曹氏,系平阳侯曹参之女。"直至二十九世禹公,皆以何公旧勋之后,为汉室各代皇帝嗣封为酂侯。禹公生汉成帝时,妻为新王莽女,后因王莽之故,酂侯名止,俱见汉书。

自三十世以下,历经东汉、三国、晋代,直至四十四世,我氏先祖文臣武将,人才辈出。其中有古阳县佐、尚书护军、泉州从事、广陵郡丞、淮阴令等等,又有人举茂才为五经博士等,举进士着更是不在少数。可以说,自西周至唐宋,甚至明代,我系先人世代英杰,人才辈出,恰好映射了中国古代历史。元、清两朝,一方面汉人受排挤,另一方面汉人抵触外族,我族黯淡许多自是情理之中,想必很多家族亦是如此。尤其是元末,家族黯淡,半数族人未传,这直接反映了元末的社会境况。

话说回来,正是有远祖的英杰作为基础,才会有齐梁时代萧氏天下的诞生。


萧氏家谱目录

一、湖南省

长沙:
萧氏二房支谱(存1卷),清光绪,萧希瀚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族谱(存2卷),清,萧敢仁、萧光奎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谱2卷首2卷末1卷,民国,萧源颉、萧源杰等纂修,藏日本、美国。
萧氏六修族谱21卷,民国,萧彦夫、萧瑞蘅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家事簿记大全(2册),民国,萧敷咏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二房支谱18卷首1卷,民国,萧道梁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湘潭:
鳌山萧氏续谱(存6卷),清道光,萧义理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鳌山萧氏三修族谱(存2卷),清同治,藏上海图书馆。
鳌山萧氏续谱28卷首1卷,清,萧礼山序,藏湖南图书馆。
鳌山萧氏四修族谱41卷首2卷,清光绪,萧经纶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鳌山萧氏五修支谱13卷,民国,萧展信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鳌山萧氏五修族谱(存29册),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湘南萧氏六修族谱(存5卷),民国,萧秉钧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西乡景泉萧氏族谱4卷,民国,萧孝璿等纂修,藏广东中山图书馆。
景泉萧氏五修世谱(10册),民国,萧孝莹主修,藏广东中山图书馆。
萧氏家乘16卷,清光绪,萧澍生、萧孚尹等纂修,藏广东中山图书馆。
萧氏五修族谱20卷,清光绪,萧仁常、萧仁让等主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六修族谱(存2卷),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湘乡:
文山武障萧氏三修族谱15卷首2卷,清光绪,萧勋倬、萧勋宗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续修族谱11卷首1卷,清道光,萧仁文、萧仁苑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四修族诺10卷,清同治,萧朝玉、萧蔚堂等纂修,藏河北大学图书馆。
萧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清光绪,萧昌世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版陂萧氏族谱不分卷,民国,萧汉生等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续修族谱(2l册),清宣统,萧钟仑、萧湘鳌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三修族谱5卷首1卷,民国,萧实莲等主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九修族谱19卷首6卷,民国,萧存儒、萧存伟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八修续谱(存9卷),清兰陵堂本,藏上海图书馆。
鳌山萧氏南彩先补公房续修支谱13卷,民国,萧展信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宁乡:
宁邑萧氏续修族谱5卷首1卷,清嘉庆,萧坤黄等纂修,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宁邑萧氏续修族谱(存4卷),清嘉庆,藏上海图书馆。
宁邑萧氏重修族谱(存2卷),清道光,藏上海图书馆。
沩宁萧氏四修族谱15卷,清光绪,萧德湘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沩宁萧氏五修族谱(存4卷),民国,萧望晓等主修,藏上海图书馆。
沩宁萧氏六修族谱13卷首2卷,民国,萧振纪等主修,藏上海图书馆。
泉塘萧氏四修族谱(存1卷),清道光,萧彰璪等修,藏上海图书馆。
涓江萧氏宁乡泉塘六修族谱17卷,民国,萧家钰等主修,藏上海图书馆。
牌楼港萧氏续修支谱10卷,民国,萧清凤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续修族谱不分卷,清光绪,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清光绪,萧传綮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邵阳:
湖南邵阳中团萧氏族谱,清乾隆,萧雅韵(存?)、萧宗珂主修,萧存龠 秉笔(此条由网友肖世德先生提供,请参见
中团萧氏族谱页。)
萧氏续修族谱(存1卷),清,萧明杰、萧健俊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七甲萧留晚续修族谱不分卷,清道光,萧仁英、萧安僖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三续族谱9卷首1卷末1卷,清光绪,萧兴筹等纂修,藏河北大学图书馆。
萧氏九修族谱(存7卷),清宣统,藏湖南图书馆。
邵湘萧氏五修族谱10卷首2卷末1卷,民国,萧介福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常德:
武陵萧氏族谱(存9卷),清同治,萧嗣达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武陵萧氏续谱9卷首1卷,清光绪,萧开甲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武陵萧氏三修族谱(存1卷),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武陵萧氏族谱5卷首1卷,民国,萧维藩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六次续修族谱18卷首1卷,民国,萧开钧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浏阳:
横溪萧氏三修支谱16卷首2卷末2卷,清光绪,萧安寮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浏南横溪萧氏四修族谱(存3卷),民国,河南郡本,藏上海图书馆。
浏东萧氏五修族谱(存2卷),民国兰陵堂本,藏上海图书馆。

华容:
萧氏族谱(存11卷),清同治,萧继振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族谱(存14卷),清光绪,萧一韵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族谱(存13卷),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新化:
萧氏续修族志8卷首1卷,清宣统,萧运乾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萧氏族谱不分卷,清同治,萧化南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族谱(存2卷),清光绪,藏上海图书馆。

醴陵:
萧氏四修族谱(存1卷),民国,敦伦堂本,藏上海图书馆。
东城萧氏族谱(存1卷),清咸丰,雍睦堂本,藏上海图书馆。

桂阳:
萧氏宗谱5卷,清道光,萧传选等纂修,藏吉林大学图书馆。
桂阳州萧氏族谱4卷,清光绪,萧云五等纂修,藏南开大学图书馆。

益阳:
资阳萧氏族谱(存1册),清光绪,藏上海图书馆。
资阳萧氏六修家谱(存卷首),民国,萧永逵、萧长阁等纂修,藏湖南图书馆。
益阳萧氏总词志2卷,民国,益阳萧氏高隆公七修家谱委员会收藏。

武冈:
萧氏续修族谱(存卷首),清光绪,萧菊生等纂修,双牌乡双风村萧体球家藏。

湘阴:
萧氏族谱19卷首2卷,民国,萧恭锄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新田:
萧氏宗谱6卷首1卷,民国,萧道宏等纂修,藏吉林大学图书馆。

郴州:
萧氏续修族谱(存4卷),民国,萧明煦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善化:
萧氏五修族谱19卷末1卷,清光绪,萧珏笙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茶陵:
山田萧氏六修支谱6卷首4卷,民国,萧卓庭、萧紫村等纂修,藏广东中山图书馆。

汉寿:
萧氏族谱(存卷首),清光绪,萧永岚等主修,藏上海图书馆。

衡山:
乌塘萧氏十一修族谱(存8卷),民国,萧嘉学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二、湖北与江西省

湖北省目录如下:

武汉:
河南郡萧氏通谱11卷首1卷,清道光,萧之锦、萧启忠等纂修,藏广东中山图书馆。
萧氏宗谱(存8卷),清宣统,萧德臣、萧学汇等纂修,藏武汉图书馆。

黄陂:
萧氏家世源流记4卷首1卷,清光绪,萧辅臣等纂修,藏北京图书馆。
萧氏风亭公宗谱20卷首l卷,清光绪,萧辅臣、萧良均等纂修,藏武汉图书馆。

宜昌:
柳溪萧氏近世本支细派,藏宜昌市档案馆。
天门萧氏宗谱,民国,藏宜昌市档案馆。

孝感:
澴北萧氏宗谱,民国麦羹堂本,藏武汉图书馆。

当阳:
萧氏宗谱12卷,清光绪,萧佑壁等纂修,藏当阳县档案馆。

汉阳:
萧氏宗谱,民国,藏武汉图书馆。

新洲:
萧氏宗谱30卷首2卷,民国,萧春宏、萧寿谦等纂修,藏新洲县前进乡萧堤村。

黄岗:
楚黄萧氏宗谱24卷首6卷,民国,、萧炳成等纂修,藏新洲县周镇金岗村。

江西省目录如下:

婺源:
兰陵萧氏二书《兰陵萧氏本宗世系考》1卷与《兰陵萧氏保 世滋大录》3卷,清乾隆,江永纂修,藏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安徽图书馆。
萧江全谱5卷附录5卷,明万历,江旭奇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江复七公房支谱6卷,清乾隆,江如松等纂修,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上海图书馆。
萧江家乘12卷,清道光,江赓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萍乡:
陂头萧氏集据1卷,清咸丰,萧达祥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陂头萧氏四修族谱4卷首1卷,清光绪,萧观沣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族谱(存3卷),清同治,藏上海图书馆。
萧家湾上萧氏族谱(存3卷),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湘东萧氏族谱(存5卷),民国,萧绍曾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草谱(存1册),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萧氏续修族谱(存卷首),民国,萧光莹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泰和:
陇陂萧氏族谱8卷,清道光,萧之书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铜鼓:
萧氏宗谱1卷,藏铜鼓县丰田扬段村。

崇义:
崇隆萧氏族谱8卷,清同治,萧彦堤等修,藏美国。
萧氏宗谱(存1卷),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三、皖、江、浙三省

安徽省目录如下:
新安萧江宗谱4卷,明嘉靖,萧晴眉主修,藏南开大学图书馆。
,明,江从善、江文灼等纂修,藏湖南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新安萧江大统宗谱27卷,明,江云澍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萧江大宗统谱25卷,明万历,藏吉林大学图书馆
,明崇祯,江学礼主修,藏北京图书馆。
兰陵萧氏族谱11卷,民国,萧休明等修,藏吉林大学图书馆。

歙县:
,清乾隆,萧国维等纂修,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道光,藏美国。


江苏省目录如下:

常州:
,民国,萧江上悟等编,藏北京图书馆和常州市图书馆。

武进:
兰陵萧氏宗谱14卷首1卷,清,萧仁瑗等修,藏日本、美国。

丹徒:
开沙萧氏重修族谱15卷首1卷,清宣统,萧德本等纂修,藏上海图书馆。

宜兴:
萧氏宗谱10卷末1卷,清光绪,萧和铃主修,藏上海图书馆。

镇江:
京口小沙萧氏宗谱2卷,清光绪,萧大均主修,藏上海图书馆。

泰兴:(此条由网友txxiaoji提供)
江苏泰兴《泰邑萧氏族谱》,外系始祖为宋徽宗时的亮公,祖籍河南,靖康时期任祭酒,随驾南迁,居润州。内系始祖为明初句容萧家巷萧启文公,迁居延令(今泰兴),其裔居浙江、狼山、通州、靖江等,堂号为德裕堂,现泰兴有万余萧姓,仅我相邻数村即数千人。

浙江省目录如下:

平阳:
渡龙下汇萧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藏上海图书馆。
河南郡萧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藏上海图书馆。
河南郡萧氏宗谱不分卷,民国,藏上海图书馆。

象山:
河南郡萧氏宗谱1卷,清道光,黄河清重修,藏象山县文管会。
河南郡萧氏宗谱1卷,清光绪,罗允浮主修,藏象山县文管会。

绍兴:
山阴萧氏家乘4卷,清道光,萧翀主修,藏南开大学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

四、福建省与台湾省

福建省主要目录如下:

南竭:
涌山萧氏族谱,清、民国手秒本各1册,摘自《台闽族谱暨家传文物特展图录》。
书洋萧氏族谱不分卷,摘自《福建族谱》。


晋江:
霄霞萧氏族谱,存14册,摘自《泉州谱碟华侨史料与研究》。

惠安:
萧厝萧氏族谱,摘自《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

德化:
华山肖氏族谱,民国,存盖德乡下坑村,摘自《泉州谱碟华侨史料与研究》。

建阳:
萧氏宗谱12卷,清光绪,萧炳文等纂修,藏福建图书馆和山西家谱资料研究中心。

漳州:
兰陵堂萧氏宗谱,摘自《福建族谱》。

将乐:
萧氏族谱6卷首l卷,民国,萧衍泗等纂修,藏将乐县档案馆。

台湾省主要目录如下:
台湾省萧氏家谱最多,据《台湾区族谱目录》,收录有台湾萧 氏族谱280余种,需要的话可查原始目录,这里只能选一些各地 重要族谱的简略谱名例举如下: 《上举萧氏族谱》、《书山萧氏族谱》、《松源萧氏族谱》、《泰和南溪萧氏族谱》、《岑海萧氏族谱》、《台西萧氏族谱》、《虎尾萧氏族谱》、《安溪萧氏族诺》、《风翼萧氏族谱》、《下涌萧氏族谱》、《同安萧氏家乘》、《安涂萧氏族诺》、《后里萧氏族谱》、《元长萧氏族谱》、《唐山萧氏族诺》、《漳州南靖萧氏族谱》、《西螺萧氏族诺》等。

五、其他省份

四川罗江:
绵州罗江县萧氏族谱8卷,清咸丰,萧奕东主修,藏南开大学图书馆。

四川高县:
萧氏家谱1卷,民国,萧世钦等纂修,藏高县复兴乡新田村。

四川:
乌堂萧氏族谱不分卷,清康熙,藏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仁寿:
魏家塘萧氏族谱,清同治,板存万籍堂。(此条由网友肖世德先生提供,请参见魏家塘萧氏族谱页。)


广东:
萧氏凤翼家谱(1册),清光绪,萧谨仕、萧富文等纂修,藏台湾。

广东顺德:
萧氏族谱不分卷,民国,中山大学图书馆。



广西容县:
萧氏族谱不分卷,民国,萧德秀等纂修,藏容县文管会。

山东烟台:
福山萧正民本支宗谱(存1册),清,读我书屋抄本,藏美国。
溪东萧氏家谱(1册),民国,萧鸿逵等纂修,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环北萧氏宗谱,民国,萧氏佚名纂修,藏山西家谱资料研究中心。
萧氏三续族谱9卷首1卷末1卷,清光绪,萧舆筹等纂修,藏山西家谱资料研究中心。
萧氏宗谱12卷,清光绪,萧高展等纂修,藏南开大学图书馆。
萧氏五修族诺18卷,清光绪,萧澍生等纂修,藏北京图书馆。

六、综合性目录

上述家乘族谱的撰修版本、卷数和收藏地方诸情况,大多可查找以下目录:
1.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合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1997年9月版。本目录收有约70种萧氏族诺,记载了各族谱的撰修人、版本及收藏地。收藏地包括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和各大学图书馆、各地区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藏书楼,以及台湾、日本、美国等。

2. 王鹤鸣等主编《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0年5月版。本提要收有萧氏家谱64种,较详细记载了各谱的主要撰修人、版本、卷数(现存卷数)、始祖、迁徒路线、居址分布等内容,都可在上海图书馆家谱室查阅。
3.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编《中国家谱目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本目录收有该研究中心收藏 的7种萧氏族谱,包括版本、页数、撰修人等内容。
4.赵振绩编《台湾区族谱目录》,台湾省各姓历史渊源发展 研究会1987年出版。本书收录有台湾萧氏族谱、世系图表等有关资料280余种,记有谱名、撰修人、原籍地名、始祖、居住地、收藏编号等内容。

(本页内容取自《中华姓氏谱·萧姓卷》)


南兰陵的辉煌

南兰陵萧氏创建了齐梁两个皇朝,走出了十五位皇帝,三十七位宰相,还有大批的文臣武将,才子佳人。文人中最突出的是昭明太子萧统,他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昭明文选》。
  此为武进名人馆"齐梁帝王”展室中的齐梁诸帝群像中的一部分。


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人。他是萧道成的族侄,萧道成族弟萧顺之之子,生于刘宋大明八年(464年),梁朝的开国皇帝。


萧衍从幼好学,擅长文学,能文善诗。有"诗人皇帝”之称。还善于书法,镇江甘露寺山门廊上的"天下第一山”五字就是由他亲笔御书。萧衍既崇佛,又信道。"江南四百八十寺,多 少楼台烟雨中”就是那时的写照。


齐高帝萧道成(427~482),字绍伯,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人,创建齐朝。


萧子良(460—494)是南朝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字云英,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齐武帝萧赜即位后,他被封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后改南兖州刺史,官至太傅。 他为政体恤百姓疾苦,遇有灾荒,则上奏朝廷或宽减赋税,或开仓赈济,深受百姓拥护。武帝临终前,诏使子良辅政,子良以不乐世务而推辞,忧疾而终,年仅三十五岁,谥号文宣。历 史记载,萧子良"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正因如此,他很快便成为众多文人拥戴的中心人物。


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是南朝昭明太子的曾孙女,后梁明帝萧岿的女儿。


萧子显(489—537),字景阳,萧道成的孙子,诗人、史学家。在他49年的生命中,撰写了5部历史著作:《后汉书》一百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晋 史草》三十卷、《南齐书》六十卷,可惜这些著作大都流失了,只留下一本名列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的《南齐书》,流芳后世。

萧子显的《南齐书》。


萧绎(508—554),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梁天正二年(552)即位。萧绎幼患目疾,但博览群书,勤于著述。有《孝德传》、《忠臣传》、《周易讲疏》 、《老子讲疏》等著名400余卷。是中国最早的皇帝书家,仅存的《职贡图》描述了各国使臣像,并撰文述各国风情。


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萧衍长子。死后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从小天资聪明,记忆过人,熟读四书五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萧统招贤纳士 ,与之商榷古今。在他的主持下,一批著名文人共同编选了《昭明文选》,选录从先秦到梁代800年间130多位作家的754篇文章,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今人对《文 选》的研究还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文选学。据传,萧统在江阴顾山编纂《文选》时,为纪念慧娘而手植两株红豆树。数百年后,两树倏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之为二。唐 人王维见此树有感而作著名的《红豆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尔后,红豆词、红豆曲、红豆歌……一直吟唱至今。


  萧颖士(708—759),字茂挺,唐代诗人、散文家。唐开元二十二年(734),时年27岁的萧颖士获廷试一甲一名进士对策第一,成为武进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历任集贤 殿校理、河南府参军等职。萧颖士天资聪慧,4岁习文,过目成诵,10岁被破格补为太学生,15岁已名扬天下。其文常溢愤世嫉俗之情,风格峻逸峭拔。文章与李华齐名,名称"萧 李”。近40岁时,任秘书正字的萧颖士奉唐玄宗之命,深入民间搜集散失的古代遗文。数年中奔波各地,但忌恨其文才的人上奏皇上,污蔑他故意拖延,玄宗一怒撤了他的职。看淡官 场的他不屑回京申辨。索性在河南淮阳定居,招收学子,授文传业,一时全国学子纷纷投其门下,"萧夫子”之名远播海内外,连日本来华使者和留学生也以拜谒萧颖士为荣。后人辑有 《萧茂挺文集》。


  南北朝时期南兰陵萧氏先后建立的南齐、,统治时间达108年之久。让萧氏子孙引以为豪的是,隋唐五代时期兰陵萧氏子孙继续兴旺发达,并在唐朝出现了"一门八相” 的宰相家族——萧氏因此被誉为"八叶世家”。萧瑀是这个宰相家族第一个居相位的人。他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曾孙,随着嫁给隋炀帝杨广的姐姐来到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从 此活跃在隋朝政坛。后来,隋炀帝昏庸,萧瑀归附唐朝,深得唐高祖赏识,历任唐高祖、唐太宗两朝宰相,唐朝凡朝中政务,皆委托萧瑀掌管。

从大唐立国开始,于24帝300多年间,萧氏一族共有11人出任宰相,平均不到30年就有一人拜相。一门出这么多宰相,前所未有。宋朝欧阳修赞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故而史学上有"唐朝李萧各半”的说法。 萧姓宰相世家同整个唐朝相伴始终。可以说,他们在推动唐朝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萧氏网络连接:


http://www.xsdag.com/


【萧氏|肖氏家族】萧氏族谱|萧氏宗亲


http://www.laojiamen.com/


现有:萧氏集团,萧氏名茶,萧氏设计,萧氏.......很多企业公司。


为人就不该数典忘祖,家庙就是要让你晓得感恩戴德、饮水思源。 1980年代的渡龙萧氏宗祠 1990年代的渡龙萧氏宗祠,大殿为庑殿式建筑。 “萧氏宗祠”四个大字是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地区副萧万长宗长题写。 萧万长宗长2008年4月12日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之名义参与博鳌论坛,,此海南博鳌行被称为两岸融冰之旅,萧万长提出两岸未来互动之十六字箴言:“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

2009年10月8日,浙南首届萧氏宗亲联谊会在苍南渡龙萧氏总祠隆重成立。 渡龙萧氏总祠,为浙南闽北最大之萧氏宗祠。
浙南首届萧氏宗亲联谊会会议场面隆重浩大,但是年久失修的渡龙萧氏宗祠,与会议规格极不相称。
宗亲们也非常希望未来能够扩大修缮宗祠
2011年2月6日(正月初四)浙南萧氏宗亲贤达人士新春团拜会在灵溪镇喜来登大酒店举行。
渡龙萧氏宗祠扩大、修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宗亲们热情高涨,捐款不断。

宗亲们踊跃捐款

光荣榜上的宗长大名不断增加

捐款达到300多万元人民币
宗亲们紧密团结


宗祠门楼建设中
宗祠新门楼的大梁准备上梁
宗族中有影响的宗长受邀参加“抱梁”
“天星豆”
万事俱备
族长和宗长们准备祭祀先人
宗祠修缮的喜讯,应当报于先人知晓。
家父有幸担任“抱梁”工作 担任“抱梁”工作都是族中有声望又有福气的宗长。
时辰一到,正梁在炮仗声中徐徐上升。
年轻力壮的族人将正梁拉上屋顶固定。

副梁也紧随其后送上屋顶固定
谱师们也在抓紧宗谱的修订
这是萧氏族人共同的喜事
父亲也在高兴地凝望着上梁工作的完成
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欣遇紫薇星。
撒下几把“天星豆”
宗长们满意而归
修缮一新的渡龙萧氏宗祠
威武的石狮也是宗亲们捐赠的,实物也有60多万元价值。
此次宗祠修缮历时一年,达到、超过了预期的构想。
渡龙萧氏总祠座西北朝东南,气势庄严、雄伟。

萧氏起源于周初。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在西周初受封于宋。宋桓公将微子的后代大心封于萧(今安徽萧县)为,大心的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

萧,古之小国也,春秋时并为宋邑,至是改为宋之附庸,其地即今江苏萧县,传至左宣十二年(公元前五九七),楚来之,复为宋邑。

萧氏,殷之遗民也,左传称殷民六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萧为六氏之一。周灭殷后,于殷氏之约束管理不懈,防其再叛,徙之于曹,使六族之长,各自率其同氏,合其分支,领其族类人众,以法则周公而就鲁之命。是萧叔大心未封于萧邑之前,固有萧国萧氏也。然今萧氏之主干,则皆叔大心之苗裔,盖萧为楚灭,子孙乃以国为氏。唯世系分明,则自汉相萧何始,至于何之祖萧不疑为楚春 君上宾,父琳为秦徐州之长,后世家谱之追述未见于史传。今萧氏尊何为一世,最为谨慎之论断也。

汉萧何传至七世,萧望之为宣帝时名臣。晋初,何二十世孙萧整为淮阴令,渡江居于武进东城,为齐梁房之初祖。盖整之玄孙为齐高帝萧道成,云孙为梁武帝萧衍,齐有国二十三年,梁有国五十五年,后梁局促于江陵,亦延祚三十三年,约一世纪为南朝之皇族。入唐,宰相辈出,子孙蕃衍,齐梁房乃蔚为 萧氏之第一大流派。

东晋之世,又有何二十二世孙萧卓,为洮阳令,女为宋高祖刘裕之继母,子孙为皇舅房,宋、齐、梁及唐,亦多显宦,为萧氏之第二大流派。

辽为古之北胡,其帝族曰耶律氏,后族曰萧氏,辽史列传云:后族唯乙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太祖慕汉高帝,故耶律氏俨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故终辽之世,后妃外戚显宦名臣姓萧者充斥,其苗裔皆汉化,绵殖于中土者至今约一千年而有余,今日齐梁房,皇舅房苗裔之外,其姓

萧者,必多出于乙室拔里氏之胡族,此外族归化者,为萧氏之第三大流派。


萧姓的古老,是世所共认的。根据历来的考证,萧姓的起源,可以远远地追溯到 3700 年以前的殷商时代,正如《左传》上所说的:“殷民六族,一为萧氏”以及《姓氏考略》上所指的“萧氏,殷旧姓也,望出兰陵、广陵”。这些记载,证诸其后萧氏后裔的活动情形,便知绝对不假,因为,在周武王得天下之后,萧姓的古人便屡见于史书,向来是一个为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时,他们几乎全是当时的萧国人。当时的萧国,指的是现在江苏省北方的萧县之地,而《姓氏考略》上指出萧氏是“望出兰陵、广陵”两地,兰陵是现在的山东省峄县(另有一处南兰陵,则为今之江苏武进),广陵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若从地点上来说,萧氏的源远流长,也十分明显。
《通志氏族略》则更详尽地指出:“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官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
有关“萧”和“肖”混用的尴尬,确实很让人困或:我的工资卡,单位里的财务想当然写作“肖”姓报上去,结果银行卡和工资卡不符,造成许多麻烦。前几天我去北京出差,通过电话报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结果在机场办理登机卡时,却发现名字写成了“肖云集”,我告诉工作人员,“肖”和“萧”是通用的,但工作人员却认为“肖”和“萧”是不一样的姓。无奈在机场要求原来出票单位改为拼音字母,才勉强上了飞机。邮件往来因为常常姓被写成了“肖”,很多麻烦经常发生。《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把“萧”姓也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姓写作“肖”。但在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则仅有“萧”姓。
描绘萧氏祖上事迹的壁画也是焕然一新

左边这幅肯定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我国著名书法家萧耘春先生题写的对联
渡龙萧氏宗祠为三进式
新修缮的会议室
门楼二楼内厅
门楼二楼
我国著名书法家萧耘春先生题写的对联门楼上也有一对
我国著名书法家萧耘春先生题写的对联门楼上也有一对
家父萧若驹先生题写的对联
宗亲们题写的对联
我题写的对联正在描金
我题写的对联
我对30年没有再练的书法一向没有自信,只是大家的盛情难却,勉为其难了。
元宵佳节,渡龙萧氏宗祠举行春季祭祖活动。
新修缮的家庙彩旗高挂

宗亲们聚集在新修缮的家庙里,内心一定很温暖吧。


萧氏宗祠在洞口县洞口镇江中伏龙洲上,沿堤岸走上一段,上了一位老大爷的小船,和两位老太太一起,半蹲着晃晃悠悠过渡。听不大懂大爷说的话,感觉是要交渡船费的,就给了2元辛苦费。

  大爷指点我从祠堂的小门进入。县保碑上是“萧氏宗祠 红军标语墙”,市保碑上是“红二军团长征革命活动旧址 阑陵会馆”。网上也有报道说这里是省保单位。萧氏宗祠四面环水,风景迷人。会馆始建于明正统年间,清乾隆五十二年至嘉庆四年重修。建筑整体系砖木结构四合院,座北朝南,前后五进,通面阔46米,通进深76.82米,占地面积3533.72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戏楼、中堂、寝堂、阁楼、聚义堂,两侧为厢房、钟鼓楼及其他附属建筑。祠前并联三座砖石结构牌楼门,上面饰有龙凤、八仙、山水、花鸟等泥塑和彩绘。

  最有特色的中门为四柱五楼,门楣镂雕双凤和三龙戏水,门匾阴刻“萧氏宗祠”,上竖额隶书“兰陵会馆”。左右侧门为四柱三楼,各开半圆券顶门。明间筑戏楼,覆盆藻井,双重飞檐。祠内石雕、木刻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3512月红二军团长征经过洞口时,部队曾在此宿营,红军在围墙上留下的标语清晰可见,为古老的兰陵会馆注入了不一样的文化背景。祠堂里面有人看守。

  看完后沿江边走,正好有个老太太在撑船,就坐她的船过江,同样也交了2元辛苦费。






用户发表内容仅代表用户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看法。请尊重原创作品,转载时标明文图原始出处及作者信息。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