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宜春的这些老街旧巷,你还记得哪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为一个宜春人,以下这些地名,你听过吗,去过吗?如今那些充满浓郁传统特色的街巷和建筑也很多不复存在了,只余美丽的回忆残存在我们的脑海中了。宜春这些年来日新月异,作为土生土长的宜春人有时候都会迷失在自己的故乡,但是每一次看到那些独特的地名就会恍然大悟,继而会心一笑,原来是这里啊!那些总是能勾起我儿时的记忆的老地名,想必也是你心中的一道美丽印记!

锦标路:

,它是现在秀江中路的东段。是为了纪念卢肇而命名的,当时他的故宅就在这条路上,即现在银泰广场东边,被称为卢宅,现在还保存有。

岂山路:

现在秀江中路西段。这里曾经是张自烈的故居所在地。张自烈(1597-1673),字尔公,号芑山,又号谁庐居士,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著述颇丰,尤以《正字通》影响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书,清代官方编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为蓝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区秀江中路西段,国民时期曾名岂山路,即以张自烈号而命名。2008年11月份,日本人专门来宜春考察了张自烈的故里。

这是旧称了,现在是秀江中路西段。

文笔峰:

明朝时候,宜春考取科举的人不如其他的地方多,当时的袁州知府、知县认为是宜春缺少风水,觉得龙由南来、水往东注,秀江刚好在这里拐了弯,灵气泄掉了。于是就在秀江水拐弯的地方建立了一座风水塔,名为文笔峰。现如今塔已经倒塌了,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文笔峰了。

这个据说已经倒塌四十多年了,真的太可惜,那时候偶都还没出生呢,无缘相见啊!

考棚路:

东起市四中,折向西止于东风大道。清初设湖西道的行署于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建考棚( 科举考试场地里),后称巷为考棚路。


灵泉巷:

南接中山中路,向北后转向西至灵泉池,成曲尺形。此处原有一株大柳树,历称柳树下。1940年以巷的西面灵泉池为巷名。有建于三国时期宜春城现存最古老的塘井—————灵泉池等。灵泉池现存于秀江宾馆内。

重桂路:

南起鼓楼路,穿中山中路至秀江岸边。据《袁州县志》记载,曾设县衙门于北段,建有高垛子墙,惯称南段为垛子背。1940年按唐代状元易重家书:“一春攀折两重枝”之句,以重桂为路名。易重,唐代时温汤九连坊人,江西的第二位文状元。重桂路是为纪念易重而取的名。

可惜没找到老重桂路的照片,只有现在重新改造的新重桂路,但是我想宜春人应该都不会忘记那条和鼓楼路齐名的老街,当时可以说是宜春的商业中心,是宜春最热闹的一条街。相比之下改造之后的新重桂路人气下滑的不是一点点啊!

鼓楼路:

黄颇路:

东起环城西路,西至林桥。此路东段原属西城外,历称西外大街。1940年为纪念唐代文人黄颇命名为黄颇路。解放后延伸至林桥。黄颇和易重是同时期的进士,住宜春城西,家境非常富有。后中进士,成为唐朝有名的诗人。在西门建有黄颇亭,是当时宜春四大建筑之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曾经住过的路称为黄颇路。

昌黎巷:

北起中山中路的东方街道办事处东侧巷口,南至韩家祠。1940年以唐代韩愈之籍贯叫昌黎巷。1968年更名东城巷。1982年复原名。韩愈到袁州后,为培养造就袁州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此诗为韩愈在洛阳而作)等名篇、佳句。袁州人民为了表达对韩愈的崇敬,把此巷称为昌黎巷。


高士路:

从袁州大桥至潭前,后延伸至袁山公园北大门,称为高士北路。相传东汉袁京,隐居袁山。人们敬仰其高风亮节,尊称袁高士,并以其为路名,而有高士路。

槐花巷:

北东起于天符巷与青石路交叉处,西南与黄泥塘路相交。北段原有一株古槐树,俗称槐花树下。附近有一个7孔水井,又名七眼井。1970年后渐成巷道。1982年更现名。


七眼井,一直存在宜春人的生活里,小时候经常听老妈说,七眼井哪里怎么样怎么样,却一直无缘相见。七眼井是个神秘的存在,也是老宜春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鹧鸪巷:

东起东风大街,西与红星路相交。1970年后成巷。原无名。1982年以宜春文人郑谷的诗名命名鹧鸪巷。郑谷,字守愚,袁州人。唐僖宗时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


上、下棋盘巷:

巷名来由有二:一说此巷与各巷相通形成棋盘,故名下棋盘巷。二说卢、祝二仙在此下棋故名。1940年曾名待漏巷。1966年改黎明巷。1982年复现名。

王子巷:

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北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后为宜春南北交通要道。西汉元光六年,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成为宜春侯,元朔二年,又封刘成兄弟刘拾为建成侯。刘成于宜春城中筑宜春台,刘拾亦在城东南二里筑金沙台,均为一方名胜。今金沙台已废,宜春台尚存。后人建王子庙于此,世称王子巷。1966年改新风巷。1982年5月复原名。

王子巷,在沙子巷中山路出口对面,就隔着条马路。

沙子巷:

北起中山中路,南至市第四中学。由于巷南坡度很大,每逢大雨,泥沙俱下,历称沙子巷。唐代西平王李游(现存遗址李家祠)住此,曾名荣封巷,清顺治年间讹称云峰巷。1966年改为学前巷。1982年复原名。

卢祝巷:

西起大北门,东至小北门与王子巷相接。解放前为制棕绳、草席集中地,解放后为居民区。相传古时秀江河道中,有一深潭,潭里又很多水怪,水怪经常出来,城墙都屡次差点倾塌,正好卢、祝二仙在此修炼,二仙为了拯救黎民百姓,立即做法降伏了水怪,致使水怪不能在。后人为了感谢二位大仙,专门建了一座庙。这条巷也命名为卢祝巷。

卢祝巷原来就在箭道菜市场对面那个小巷子里哦。说到箭道菜市场,在宜春那绝对是家喻户晓,是宜春人气最火爆的菜市场,在我小的时候,那里可是人气相当旺。

二府巷(二符巷):

南起鼓楼路,北至中山中路。为与原区政府院墙间巷道。巷西侧原为郡、府治地,古设经厅、照厅(经历、照磨都是知府的属官),俗称“二府”,此为二府通道,故称二府巷,又称二符巷。


后记:随着城市拆迁扩建,许多儿时的记忆中的建筑都不存在了,以前的小古城,现在变得越来越时尚,高楼一座座拔地而起,马路越修越宽,我们作为宜春人,由衷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高兴。但是那些随着时光远去的老巷弄,老建筑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上不能忘怀。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