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书法盲”眼中的错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自媒体时代,谁都有权力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据说是社会的进步,但在我看来,更多时候是社会的悲哀。造成这悲哀的有两类人,一种是闭门造车的白痴,一种是揣着明白说糊涂的文痞。白痴的白痴往往一望便知,危害尚小,但文痞言之凿凿却常常让勤奋好学的人误入歧途。


这块康熙御题的匾额中的“避"字比大型专业工具书《新华字典》中所载多了一横,被冠以“天下第一错字",我不禁想问那位始作俑者,你的书法是从临摹《新华字典》起步的吗?



这是历来被称为正楷典范的欧阳询《九成宫》里的“避"字


这是颜真卿《李玄靖》碑里的“避"字,颜真卿精于小学(某种角度说就是指文字学),曾编写过非常专业的《干禄字书》。对汉字一笔一划可谓斤斤计较。

这是唐玄宗李隆基《石台孝经》中的“避"字。这个也是那些人所说的大臣们看到也不敢指出的皇帝错字吗?


本来想把古代大咖们写的“辟、壁、璧、譬……"都发上来留给那些《新华字典》书家和评论家们纠错用,一想还是算了,太多了,还是麻烦他们自已查一查《书法字典》吧,如果没有实体的,网上有电子版的。


那为什么大家都多写一横呢?大家看"辟‘左侧四横,右侧三横,欧阳询《三十六法》中有一法名为"相副",即左右部分的横画数量位置相当时要一一相对,以体现字法的秩序,而“辟"右侧却少一横,如果左侧少一横就没问题了,但右侧少一横容易写得左轻右重,因为书法从楷书开始越来越"重右"了,左轻右重有点尴尬,就加上一横,隋僧智果《心成颂》上明言"疏当补续"所以说,为了美加上一横在书法上是允许的。


这是又一个经常被攻击的错字——目字旁的“明"


这是很早的明字,仔细看看,是日字旁吗?


对了,是“囧"旁,是月光从窗户里照进来的意象。(例字为颜真卿书)


后来简化成“目"旁,和“眼睛"的“目"没关系,就像“肤"字的“月"旁是“肉"的简写,和月亮没关系。(例字出自欧阳询《九成宫》)


这是王羲之的字,是不是也错了?


其实日月的“明"字古代也有,只不过不太普及。这是伪褚遂良《阴符经》中的字,是不是这个山寨褚遂良倒是一个“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标兵。


又是二个在古代几乎“十人九错”的“易错字":

右上无点的“流"和多了一点的“土”(在字之所以被说成错字,就是因为这个带点的“土")



两字“错"的原因不同,“流"字是因为左边点太多,所以右边第一点就稍显闹腾,大家都不愿写,这还是符合智果《心成颂》的“繁则减除"的原则。况且“流"字的初文,右上是一个倒写的“子"字,是连在下面向上伸的一个直画,没有单独的一个小笔画存在,只不过是为了美,直画不露头了。



这是王羲之《兰亭序》里的“流"


这是《集王圣教序》中的“流"。还是书圣的字,难道书圣也是“明白一时,糊涂一时"?当然不是了,而是为了多一种变化。


再看看这是什么字?对,土。多了一个“土块"的“土"


所以,“土"多个点奇怪吗?不奇怪,说奇怪只能是“少见多怪"。


哈哈!又被我逮到了!怎么把竹字头写成草字头了?

上面是“艹",下面是“竹",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朝上,一个朝下的对称形,既然“艹"可以去掉朝上的部分,为什么“竹"不可以去掉朝下的部分?


没错,这是“笔",竹子做杆的“笔“,上面是“竹字头"的一个写法,不是“草字头"好吗?


你又发现“碑"字没撇了,对吧?


这个“卑”有撇吗?


这也是一个颜真卿老师示范给你的“卑"字。为什么林则徐老先生的“碑"字就一定要有“撇”呢?


什么叫富的没头,这是对孔老夫子的侮辱!他老人家追求一辈子的“仁义道德”是为了“富"吗?


这都是要富得没头吗?这是典型的导游知识。


说鱼字四点底少一点,变水了,那现在变一横,是放菜板上了吗?行草的简省懂吗?


算了,不说了!是明白人,说这么多就够了,糊涂人,就翻着新华字典,到古代碑帖里找错字吧,保你满载而归,如果写那种狗屁文章,保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