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回顾:古往今来—张福义康国林临帖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古往今来—张福义、康国林先生临帖展回顾

曹国年

      12月17日上午,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办、天津图书大厦协办的“古往今来——张福义、康国林书法临帖展”在刚刚装饰一新的天津市图书大厦六楼书天艺苑美术馆开幕。从这次展览地的选择上看出主办方的匠心独具,和今年夏天龚望先生临帖展选择在学校和图书馆一样,这次展览选择了读者众多的天津图书大厦,而且毗邻碑帖专柜,无疑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之地。之所谓“传承有道,化育多方”两位书法家在这里也为学习者树立了典范。

  古往今来,哪一位书法家不是从临摹碑帖开始;古往今来,哪位成功者不是从磨砺出;古往今来,优秀的传统艺术都是通过一代接一代的不懈努力传承下来的。

   开幕式上,市、区原任或现任领导只升华、李清和、王全文、张学栋、郝树勋、高仲林、米新华,书画界知名人士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建会,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商业大学教授况瑞峰以及书画家:范润华、曾昭国、王冠惠、华刚年、马孟杰、赵光、季家松、王炳学、臧志建、邢牧、王霭馨、高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明,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姜维群、罗文华,天津市富士达总裁傅长华,天津市建材集团老领导赵开联、王志才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的嘉宾在欣赏张福义、康国林先生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的同时纷纷和两位书法家及他们的作品前合影留念。从展品展出形式上看,均采用中国古典书画的挂轴的方式,整齐划一,古朴大方。每幅作品下面还标注了临帖的出处便于观者查阅。

  著名文化学者姜维群先生评价说:临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入眼高入手高书必不俗,这是被无数书家验证了的真理。张福义以唐楷入手,这似乎是已被公认的入径,但他很快追及魏晋,尔后上溯秦汉金石。他此次展出的临新莽嘉量,确让人眼前一亮。书法亦有“出子午谷”之妙奇也。秦汉金石是中国书法的上层建筑,同时又是后人学习书法的高古正途。张福义展览中的“新莽嘉量”此幅的临写,写出了神气,写出了骨力,写出了金石气息,更写出来自己的风骨。临帖必须融会贯通,康国林临写的行草四大家书法,米芾、王铎、傅山、张瑞图,尤可见其行草的功力也。楷行草是书法递进的台阶,上一级犹上一层楼也,康国林以深厚的功底,在众行草大家中讨消息,不以狂怪机巧取捷径,更不上野狐禅之歧路,在通衢正途上精进,堪赞堪佩也。

    这是来自张建会先生小学同学的合影,有多少成功者不是怀揣着儿时的梦想,追逐着童年的希望步入了青年、中年,乃至暮年。而今老同学相聚在这里,感慨时光如梭,分享成功者的喜悦。

张福义、康国林先生和张建会、季家松先生合影留念。


张福义、康国林简介及书法作品选:

  张福义,号子宜,祖籍山东,一九五六年生于天津,书法篆刻家,师承著名书法家龚望先生,初习唐楷,后及魏隋。尤倾心于秦汉金石,书法重情致,弃乖僻,力求高古,不慕时尚。印宗秦汉,对明清诸家均有问从,其艺事追求“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将艺术的表现理解为人的性情与品格的再现。作品多次人选国内外重大展览,被多家博物馆收藏。2000年出版《张福义印存》,《印坛撷英天津篆刻十家》作者之一。其《百家姓》篆刻作品于2002年在《今晚报》连载,有着广泛的影响。


     康国林,号墨痴,一九五九年生于天津,祖籍河北黄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青年书协常务理事,天津市老年书画院副院长。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助教研究生班。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天津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自幼喜好书画,从津门耆宿甯书伦先生、孙伯翔先生游。楷书由唐入手,上追魏晋,博涉诸家,四体兼佳。朝临暮写,四十余载。主张继承、发扬、创新、志于道,游于艺。
   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书法大赛中获奖。曾获第八届全国“群星奖奖;天津市首届文艺新人月“文艺新人奖”;天津市第二届青年艺术节“书法十佳”称号;天津市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入选全国首届正书大展。二〇一〇年十月八日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在天津美术展览馆举办“康国林书法作品展”,并由天津人 美术出版社出版《康国林书法作品集》;编著《天津市少儿书法作品集》、《米芾行书入门》、《书法篆刻基础》、《楷书教程赵孟頫胆巴碑解析》等书法教材和摄录书法教学光盘二十余种。 传记入编《中国硬笔书法家字典》、《津门群星》和《中国文艺家传集》等。



后记:

    张福义先生不仅是位著名书法家,而且还是位著名篆刻家。90年代初,我被书画大家梁崎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后,梁崎先生对我说:我给龚老写封信,烦请他找人给你刻方印章。不久,梁崎先生将刻好的印章交给我,并称赞刻的好。我对着边款刻着“子宜刊”的名字说“我怎么谢谢人家啊”,梁崎先生说“你就别管了”。我一直怀有感激之情。后来得知子宜就是张福义先生。时间跨越20年后,2017年7月22日,在应邀参加龚望弟子座谈会上,我才有机会向子宜先生道谢。张先生对龚老交给他梁老书信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下图是我和张福义先生在参加龚望弟子座谈会上的合影和梁崎先生当年给龚望先生的书信及由张先生所刻的印章。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平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