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语言之路,人的道路 ——景念南公怀瑾老师诞辰一百周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巴別塔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創世紀11章

 

我坐在家中,陽光正慢慢得灑下來,從房間的窗台向外望去,透過連片優美的石庫門紅瓦屋頂,可以看到上海“虹口港”指向黃浦江的出口。遠處的浦東陸家嘴摩天高樓群正告訴我,自己身處在一個工商業科技文明鼎盛的時代浪潮之中。此地古名“上海浦”是唐宋時代的入海口,也是近代上海最早開埠接受西方文明的地方。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1918年南老師出生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文明,在這數百年之間,面對著有史以來最為巨大的變局。東西方兩股巨大的文明力量,正在痛苦中摩擦,在驚濤駭浪中碰撞。

聖經中的這一段具有象徵性的故事是有很深含義的。歐洲的語言學大師,在18世紀就已經證明了以古印度梵文為源頭的統一的印歐拼音文字系存在。《大藏經》中《法苑珠林》關於語言的創制也有記載:“造書凡三人,長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三曰倉頡,其書下行。”

“中國文化幾千年,中國人老祖宗早就知道,言語是三十年一變。現在不同了,現在語言十五年就一變了。言語如果不跟文字脫離關系的話,一百年以後的人就不懂一百年以前的文章了。

我常常告訴人,你們喜歡讀唐詩宋詞,先學會廣東話,先學會客家話,閩南話。那個音讀詩讀詞非常好聽,你拿國語一讀都不對了。所以現代人,很多人學國語出身來作詩詞,我看了蠻頭大的。我說你詩是很好,有詩才沒有好詩,不懂音韻。言語跟音韻,跟文字脫離,文字單獨。中國人知道,所以把言語跟文字脫開,變成中國一種文體,現在我們叫古文。這個道理一學就會了,只要一個孩子花一年的時間,認識了兩千多個字,五千年以前的書,五千年以後讀,完全可以懂。

你看英文、法文、德文就不同了,他們是跟著白話走的。白話文一百年以上的都變古文,非專家讀不懂。

你們現在偏偏要提倡白話文,還提倡簡體字,將來不曉得怎麽辦!比如我年輕時也住過上海,還懂一點上海話。我現在一講上海話,上海那個戴衛東經常笑我,老師啊,你這是老牌的上海話,現在上海話有新的。所以我說我這些數據發給你們,是當時的白話,如果你和孩子花一年的時間,把這些文字搞通了,就有四個字——博古通今。

從白話文教育入手的人,對於中國文化永遠通不了。中國文化許多資料寶庫都在古文裏頭,你這個鑰匙都打不開,歷史也讀不懂,中國文化讀不懂,西方文化也沒有搞通。現在就給你們改一改剛才那個師爺的話,哎,大家都是學了“不古不今之學”,處在一個“不生不死的時代”,多痛苦啊!”

——《南懷瑾演講录》

 

滲水的自来水管

我住的地方在廚房的下面有一條舊的自來水管道,這條管道已經非常老舊,看上去已經被修補過多次。當我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我注意到這塊地方的附近很潮濕。櫥櫃牆壁已經霉爛。經過檢查,這條管道的整個表面持續緩慢向外滲水。這條管道的兩端都埋入到牆壁中,是一條已經廢棄了的有壓力自來水管道。

仔細思考觀察了一段時間,我逐步發現到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我放棄了更換管道的方法。這種方法風險很大。修補應該也是沒有用的,水無孔不入,從任何縫隙就可以鑽出來,所以房東一直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判斷要引導滲水流到屋子裡面的排水地漏系統裡面去。距離不遠,中間被櫥櫃的底座擋住了。

水滲漏出來:

     (1)先要盡量把它收集起來。

     (2)想辦法讓它上升20公分左右,移動到地漏的位置,最後排除。

於是我設計系統,購買素材,搭建組合。用塑料紙,把管道下方鋪住,所有的水收集到這個上面,通過一個傾斜的角度,讓它滴落下來。在下方定製了一個特型有機玻璃水槽。設置了一台微型蠕動泵。這是一種專門用來處理各種微流體事件的特殊水泵。它的力道不太大,無污染,可調速,流量控制精確。最後連接一台計時電源開關,讓它每日循環定時啓閉。這樣,就完成了一套無監視循環抽水系統。

最後通過計算,每日啟動9分鐘,75%電機速度,就可以完全抽乾滲漏出來的水量。如此可以契合這個問題的事實情況,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當然,要讓水歸到它應該去的地方,不能讓水漏到它不該在的地方,這樣廚房的濕度才會恢復正常,各種潮濕霉變才不會影響到我的生活。物理世界的地水火風空才能平衡,人才能住得安穩。

生命一旦存在,必定是相應著物理世界的,存在於物質世界之中的,而在我們這個世界,自然界相對於人的生命,生存,生活而言,並不風平浪靜。環境非常嚴酷,有時太冷,有時太熱,有時水太多,有時風太大,有時太高,有時太低,有時太乾,有時又太濕。還有各種不同的生命形態,共同生活在這個自然空間之中。

 

大學裡聆聽了《哲學導論》課程錄音,可以說我的哲學啟蒙恩師正是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老師。。。常年在復旦大學為莘莘學子進行智慧佈施。。經常聽到他的教誨:“把握一門學問,要從這門學問的起源和淵源處把握它。” 這些對我的影響都非常大。

,當時德國政府要剝奪摩賽爾地區農民對當地土地享有的世襲繼承權。記者寫了報導,,就冒充記者寫文章為當地農民做辯護。,他提到自己同時研究歷史和法律輔助他做哲學研究。他應用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為基礎來做辯護,結果徹底失敗。,使他逐漸萌發出一種嶄新的思想。,這是一種非常真實的力量。它超越一切理性,觀念和形而上學,是一種真實強大的力量。這是一個重大發現。在物質利益的領域這是一種排除和消滅敵人的力量。。

,廣泛吸收了費爾巴哈關於生命的感性對象性存在的種種思想。之後他就放棄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寫作,,。完成了從“使用價值”到“價值一般”的抽象過程——“價值範疇”形成的批判研究。

“商品似乎是簡單而平凡的東西,但深入的分析表明,它是一種十分古怪的東西,充滿著形而上學的奧妙和神學的怪誕:例如,用木頭做桌子,木頭的形狀就改變了。可是桌子還是木頭,還是一個普通的可以感覺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為商品出現,就變成一個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了。它不僅用它的腳站在地上,而且在對其他一切商品的關系上用頭倒立著,從它的木腦袋裏生出比它自動跳舞還奇怪得多的狂想。”確實,任何一位偉大的物理化學家,都不能從一塊手錶中分析出它價值100美金。“價值”範疇是構造現代資本社會整個結構的最基本範疇。一直到《德意志意識形態》,。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

康德哲學三大批判,“範疇”作為先驗的東西,包括空間,時間的直觀,把種種語言能描述的事實經驗製作出來。然而康德保留了“物自體”不可知的界線,追求純粹理性的形而上學。黑格爾把唯心的形而上學發展到巔峰狀態。,是“範疇批判”。“行規定者”確實是先驗的,但不是理性力量,是一種“物質性力量”,:對象性本質力量。,而南老師專門把《莊子》的“物化”概念拿過來做過對比,可謂大禪師對此處深深的了解。

,“社會權力”的概念“Social power”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拱心石”。這是一種感性的力量,它超越理性形而上學,既是“物質性力量”,又是“社會存在”,,超越了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唯心论两者的缺陷。

1.自然并不是无生命得耸立在那里供人认识和开发。

2.行规定者也不是理性形而上学之种种观念“范畴”。

人的社會存在的歷史展開,包含了自然界對人的呈現和感性實踐的方式。這同時也就是不同種類科學的方式。:“生活有其基礎而科學另有其基礎這壓根就是胡說。”

為了解決水管問題,我使用了定向定時定量的物質轉化能力——一台機器的力量。這來自於哪裏?一台機器的力量,完全的就在這個時代整個“社會存在”的形態裡面,生產實踐方式整體裏面。這是“自然力量”,同時是“社會存在”。“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社會存在包含自然力。

人類在感性生命实践之中,也就是在“社會存在”的整體之中,相應着自然物质世界。“社会存在”在历史中展开。人类对自然界的“上手”不同,也就是人類和自然界打交道的方式不同,自然界對人類就呈现出不同的面向。 古典文化的中國人以“道學”的方式進行生命實踐。現當代工商業科技文明是相應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力量。古希臘時代柏拉圖的理性形而上學滲透在裡面,發展出幾何數學,物理,化學種種現代定量科學。

:社會既肯定又否定地呈示於自然。

,這種存在論的科學完全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語言哲學

語言是存在的家。——馬丁·海德格爾《關於人道主義的書信》

當然語言不僅僅是口語和文字,一個手勢,一個舞蹈姿態,一個表情,所有傳達“意義”的形式都是語言現象。正如南老師所說的,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的是白話文字的教育,記得從小讀書常伴左右的是一本綠皮的《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詞條對“一”的解釋「一」: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

2.纯;专:专~。~心~意。

3.全;满:~生。~地水。

4.相同:~样。颜色不~。 ……”

我們從小對語言的最初的基本印象就是這樣的。

哲學的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成長中是完全缺失的。其他的種種學問也完全沒有任何脈絡。數學教育都是技術性的計算,證明的重複。在每一個嚴肅學問的領域;藝術的領域;科學的領域,想要進入東西方任何一種學問的創造傳統中都遇到巨大的障礙。歷史文化環境的錯亂;深深的疑惑伴隨著生命成長。

語言究竟是什麼?

語言究竟如何表達含義?

認識,語言,實踐的關係是什麼?......

我從小接受西方藝術的繪畫教育長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畫室裡畫石膏像,這尊是維納斯,那尊是阿波羅,你就坐下來畫。也不知道為什麼如此。一道巨大的溝壑橫梗在那裡,銅牆鐵壁一般永遠也通不過去。 

後來了解到,喔!原來在,希臘,義大利,這些地方,大理石的雕像隨處可見。地中海的陽光照射在白色的大理石上面,吹著海風,特別優美。“石頭”是那裡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那裡學建築,第一個概念和中國人的磚木結構不同,第一課:“建築是石頭做的。”

後來讀了一些希臘哲學,希臘神話,希臘悲劇,數學家的故事,以及《聖經》。對這些雕塑人物有了更生動的認識。我知道了文藝復興的大師他們都是樣樣全能的大師。他們很多不僅僅具有藝術方面的成就。達芬奇每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在阳光下,画着那波光粼粼的水流。他對工程設計,機械設計,流體力學,解剖學都非常精通。科學之父伽利略同時是非常好的古典文學大家,他的科學著作的修辭,文筆,華麗得讓人陶醉。那個時代,西方的植物學家,都擁有足以堪比藝術家的手繪素描能力,可以用優美的線條繪畫自己著作的銅版插圖。

再到後來,我的外語有所進步。我體會到用英語學習photoshop,3dmax這樣的計算機軟件“上手”非常快。西方语言,拼音文字可以非常生動地處理各種空間關系和形式轉化的問題。

字母,音節,互相組合。字根靈活地脫落和結合。

例如:contain加後綴er,快速名詞化為container“集裝箱”;

building名詞化building,馬上就是表達“建築”。这个时态形式有“在时空中延续存在”的意味;

arch———拱圈,加詞綴tecture“结构”,變為architecture建築,这里面保留了古罗马建筑学以“石拱结构”为基本構造的遗存。中国人的“建筑”一定是砖木结构,木石是器世间一对平衡的力量。《黄帝内经》“金木者生成之终始”来自于传统世界观。

great,thank,都和的禮讚,祝福,感恩的實踐聯繫在一起。

“play”的含義,也不僅僅是“玩”,而是有“上手”的意思。大音樂家對樂器演奏都是用“play”,很生動。

我逐渐知道了不同语言之间,包含着很深的文明样式,文化境界的區別。体验世界的關聯性,精神世界的領域非常廣闊深厚。很多東西是無法翻译的。

大學裡我開始研讀,康德,胡賽爾,海德格爾到弗雷格(邏輯經驗派的鼻祖),維特根斯坦等人譯文的原典。這些人的書很難讀。胡賽爾三大卷的《邏輯研究》開創了整個現象學運動。他和學生海德格爾一起,給現當代西方哲學注入了語言哲學,存在主義哲學的力量。他在演講集《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就已經指出了歐洲文明的發展,科學的發展,走入虛無主義的道路。這是在他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的喪子之痛,對歐洲現代文明所發出的嚴肅思考。伴隨著現象學運動所提出的,“概念懸置”,現象學還原等方法,澄清根基,回到事情本身中去的口號,“現象學”的影響力穿透到現在,這是1900年左右。

海德格爾認為只知道“存在者”而遺忘“存在”是整個歐洲現代文明陷入虛無主義的病症。尼采說:“上帝死了。”海德格爾在《路標》這本演講集中,把科學區分成兩種:“......按其對象的事實特徵,存在方式,每個對象領域都具有的某種獨特的可能的揭示,證明,論證的方式,以及如此這般形成的知識概念構造方式。倘若把科學理解為“此在”的一種可能性,那麼,根據這種一般科學的觀念,就可以表明:科學必然具有兩種基本可能性,即,關於存在者的各門科學(存在者狀態上的各門科學)和關於存在的這一門科學。......”

海德格爾的存在論命題:存在既遮蔽而又澄明的到來。

生命真理包含科學真理。

生命真理,社會存在,自然界是統一在一起的。

早期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

“1.   世界是一切發生的事情。

  1.1 世界是事實的總體,而不是事物的總體。

  1.11世界為諸事實所規定,為它們即是全部事實所規定。

  1.12因為事實的總體規定那發生的事情,也規定那所有未發生的事情。

  1.13在邏輯空間中的諸事實就是世界。

  1.2 世界分解為事實。

  1.21每項事情可以發生或者不發生,其餘的一切則保持原樣。”

“ 2.023正是諸對象構成這種不變的形式。

2.0231世界的實體只能規定一種形式,而不能規定任何物質的屬性。因為物質的屬性只有通過命題來表述——只有通過對象的配置來構成。

2.0233如果兩個對象具有相同的邏輯形式,除了它們外在性質的差異之外,它們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它們是不同的。

 2.02331或者一個事物具有別的任何事物都沒有的屬性,這時我們可以直接用一個描述使它同別的事物區分開來並指謂它;或者另一種情形,有好幾個事物,它們的全部屬性都是共有的,這時就完全不可能從它們之中指出某一個來。 ”

“ 2.l我們給我們自己建造事實的圖像。

2.12圖像是實在的一種模型。

2.13在圖像中圖像的要素與對象相對應。

2.131在圖像中圖像的要素代表對象。

2.14圖像的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相互關聯而構成為圖像。

2.141圖像是一種事實。

2.15圖像的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相互關聯,這表明事物也是以同樣方式相直關聯的。圖像要素的這種關聯稱為圖像的結構,而這種結構的可能性則稱為圖像的圖示形式。

2.151圖示形式是這種可能性,即事物之間的聯系方式和圖像要素之間的聯系方式是相同的。

2.1511圖像就是這樣依附於實在的;它直接觸及實在。

2.1512它就像一把衡量實在的標尺。

2.15121只有分度線的端點才真正接觸到被測量的對象。

……

2.16事實要成為圖像,它和被圖示者必須有某種共同的東西。    

2.161在圖像和被圖示者中必須有某種同一的東西,因此前者才能是後者的圖像。

2.17圖像為了能以自己的方式——正確地或錯誤地——圖示實在而必須和實在共有的東西,就是它的圖示形式。

……

2.172然而圖像不能圖示它的圖示形式;圖像顯示它的圖示形式。

3 事實的邏輯圖像是思想。”

“日常語言是人機體的一部分,而且也像機體那樣複雜。人不可能直接從日常語言中懂得語言邏輯。

語言掩飾著思想。而且達到這種程度,就像不能根據肌膚的外形來推出它所遮蓋的思想形式一樣;因為衣服的外形的設計不是為了揭示身體的形狀,而是為了全然不同的目的。理解日常語言所要依賴的種種默契是極其複雜的。”

語言符號是環環相扣互相依靠的,有結構的思想圖像。界線的兩邊支撐起邏輯空間。邏輯圖像和事實相應,表達意義。要準確了解一個句子的含義,必須了解這個思想圖像結構的界線,以及它互相結合的整體面貌。從中去了解它所相應的那個事實。西方文明的邏輯學,幾何,數學,都具有很深刻的“圖示法”的成就。沒有準確的圖示結構,語言將無法表達任何正確的含義,語言的系統就會混亂。“語言”的力量很快就會枯萎。

在他的後期思想之中,已經充分深入到一種很深“歷史性”之中。。他隱居起來,以非常冷靜的頭腦,耐力,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觀察著語言在實踐之中的使用,從而進行研究。留下眾多的富有價值的精神智慧的遺產。

“我所反對的是那個理想的精確性概念,它彷彿是先驗地給予我們的。我們在不同的時期裡有不同的精確性理想,它們都不是至高無上的。”——《維特根斯坦全集》

從認識邏輯上我們可以建立種種關於“過去—現在—未來”的圖像模型,然後通過實踐,觀照去驗證。但是我們事實上並不能把握,擔保“過去—現在—未來”的事實發生。南老師常常說,過去的事情那麼久遠,通過種種考證,考古,說事情一定是這樣的,他是不相信的。“精確性”“嚴格性”都是一種語言遊戲的玩法,它和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存在”,生產實踐能力有關。

“早期的文化將變成一堆瓦礫,最後變成一堆灰土,但精神將縈繞著灰土。”——《維特根斯坦全集》

“人們不能猜測一個詞是如何起作用的,只有去察看它的使用並從中學習。”——《哲學研究》

“語言遊戲的源泉和原始形式是一種反應,只有這種反應,才能始更加複雜的形式得到發展。我想說的是:語言是一種提煉,“在開始時是一種行為。”

“語言是行動。”——《維特根斯坦全集》

 他認為語言活動是一種遊戲,人和人之間有一定規則的遊戲,沒有任何固定不變的意義,而只是在其使用中,存在種種“表象”的“相似性”,這是眾多的“家族相似性。” 在佛法的唯識學中,阿陀那識,認識力於無盡的時間空間中綿延玩耍。维特根斯坦说:“我們的語言世界開始就好像原始的村落,外面慢慢包圍起井然有序的高速公路和高樓大廈。”事實上,在現代化學開始之前,人們已經在“煉金術”中和自然打交道了。

“有些哲學家說:‘死亡之後將開始一種沒有時間的狀態。’或者說:‘一種沒有時間的狀態將在死亡之時開始。’這些哲學家沒有注意到它們是在時間的意義上使用“之後”、“之時”、“開始”這些詞的。時間性蘊含在他們的語法之中。”——《維特根斯坦全集》

主觀認識力相應著客觀世界的存在,所顯現出來兩個東西,時間空間,也是生命體驗世界的根本方式。种种存在顯現的“意義“完全蕴含在语言的句法之中,蕴含在语言形式游戏的结合和脱落之中。

語言是“社會存在”的歷史性力量,經過提煉,沉澱,充分展示的工具。語言的使用,語言的結構,語言意義的表達,需要和空間相應。空間是最大的共相,也就是一合相。“普天之下皆為王土。”一切空間中的存在都和認識力相應,都可以用邏輯結構來表達出來。空間中現象的特徵界限就是邏輯的外延。弗雷格的《算數基礎》說:“數”就是把內涵舍棄之邏輯純粹的“外延”,數學研究邏輯純粹外延,形式的互相轉化。數學和空間統一,是認識力的一種工具。(可以說《算数基础》這本簡潔優美的小冊子開創了羅素,懷德海,維特根斯坦等人以嚴格數理邏輯工具指導的“邏輯經驗哲學”的整個流派)

理性的認識力量和事實相應,認識的空间形式結構,就是數學。西方人在古希臘時期,就將“幾何,代數,哲學,語言邏輯”統一起來。中國文化核心的易學,包含“理,象,數”三者,本來也是一套完整的生命科學系統。

空間時間中的存在都是以相對性的表象呈現出來,二元邏輯關係。生命認識力則超越對立和它相契。阿賴耶識的“五遍行”遍一切處,其中就有“觸”,——三合和。房間裡的水流到這裡,流到哪裡去都可以,沒有關係,因為我的生命住在這個裡面,它就有了應該去的地方,不應該去的地方,物理世界和生命實踐相應,賦予了存在事物的內涵和外延。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同,外延內涵就不同,同一個事情的意義就大不相同。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生命實踐,語言活動,認識活動,邏輯的內涵外延,數學是統一在一起的。現當代文明的度量衡事實標準大多是西方科學制定的,而中華文明兩千年前就由秦始皇統一了物質尺度標準,從而建立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國家格局。

大道是超越語言的,語言是大道的啟用,有如佛法的文字般若。

独立悬绝的东西,不在语言之中,這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东西,它不是相对性的东西。《指月錄》:“以指指月,指非是月。”《》通過層層邏輯的遮除,顯出“非相”。非存在照应着存在,在一切中超越一切就是佛。佛也为幻,了不可得。

“6.52 我們覺得,即使一切可能的科學問題都已得到解答,也還沒有觸及到人生問題。當然那時不再有問題留下來,而這也就正是解答。

……

     6.522  確實有不可說的東西。它們顯示自己,它們是神秘的東西。

     6.53   哲學中正確的方法是:除了可說的東西,即自然哲學的命題——也就是與哲學無關的某種東西之外,就不再說什麽,而且一旦有人想說某種形而上學的東西時,立刻就向他指明,他沒有給他的命題中的某些記號指謂。雖然有人會不滿意這種方法--他不覺得我們是在教他哲學--但是這卻是唯一嚴格正確的方法。

      6.54  我的命題應當是以如下方式來闡明作用的:任何理解我的人,當他用這些命題為梯級而超越了它們時,就會終於認識到它們是無意義的。(可以說,在登上高處之後他就必須把梯子扔掉。)他必須超越這些命題,然後他就會正確看待世界。

      7對於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沈默。 ”——《逻辑哲学论》

生命的根本智慧是超越語言的,語言是大道的啟用。一方面說一切語言無實義,一方面又說要文字般若。而中國文化自古具有“文以載道”的精神。

語言是形而上形而下的統一;是存在論,認識論,實踐論的統一;“大道”廣泛在各個層面的樣式中展示就是文化。文物衣冠,鐘鳴鼎食。中國近代史上洋務運動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不成立。接受一個文明的實踐方法,生產方式,必定也就在某一種哲學裡面了,中西文化各有自己體驗世界的方式,生命實踐不同。沒有足夠廣闊深度視野的“比較哲學”的工作,是非常難以融合兩種非常不同的文明力量的。對語言原理的不理解,必然會造成南老師所說的中不中西不西,錯亂痛苦的根本困境。

中國人的祠堂文化,唐詩宋詞,飲食文化,完全是中國人領會大道,展開生命實踐,一以貫之的方式。西方人的哥特式大教堂,歐拉公式,交響樂則是另外一面的“道顯”。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丟失了自己文化的根,就丟失了自己存在的“家”。

“時間空間”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觀,宇宙觀中,是如環無端的陰陽交變,也就是說中國人的精神體驗世界的方式就是如此的,自然而樸素的晝夜交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柏拉圖《理想國》的“理念論”、“洞喻”影響西方世界兩千年,加上一千年世界歷史,理性形而上學,地獄天堂二分的宇宙觀融合,形成一種“強制性力量”,他們體驗世界的方式是強制遞進式二元分裂。方东美老师指出他們的文明形態不在一種统一性的“中道哲學”之中,這是人類歷史文明的關鍵點。

歷史的展開,不是單純事件展開,是文明實踐的展開,是生命體驗世界方式的歷史。中國古代的大歷史學家就是大哲學家,就是大文學家,文史哲是統一不分的。生命的存在投射到虛空之中,隨時在應契種種存在關系和實踐的問題。語言不能把生命宇宙大道的統一性展示出來,不能具有適當合理統一的語言,不能和空間事實的結構相契,那麽宇宙生命的大合唱將不能得到和諧安定的生存本位。張老師總是說:“語言符合經驗,符合事實”“是什麽就是什麽,不是什麽就不是什麽。”達摩祖師說:“要找一個不騙的人。”

所以古代的道統,文統,政統完全是合一的。

 

中國古代道學

南老師說:“周是從周代開始的,中國的上古還有神農時期的“連山易”和黃帝時期的“歸藏易”。”

說實話,我一開始認為中國人的文字是沒有力量的。我不能找到中國方塊字的邏輯內涵和外延,他們經常是含混不清,範圍不齊。不管是語言的使用,還是句法的結構,都沒有統一的直觀形式,常常带有錯亂的情绪化力量。我真的不能領會它們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在漫長的歷史之中,我就像一個遺忘了鑰匙,無法打開自己家大門的孩子,直到南老師的出現。

南老师是一位哲学大王,通学大王,他博古通今,是一位将中国儒釋道的文化,中国人的整个“历史性存在”,做高度,廣度,深厚,圓融,完整呈现的大禅师。

譬如南老師對“天”字的解釋:

“天”字,真是“我的天哪”!讀古書,碰到這個天字,如果要仔細研究,也不是那麽容易,同是一“天”看它用在哪一“天”的意義,我們現在把它歸納起來,也與“道”字一樣,有五個內涵。

一:是指天文學上天體之天,也可以說,包括了無量無邊的太空。可不是嗎?外國叫航行太空,我們叫航天,並沒有兩樣,各自文化不同,用字不同而已。這是科學的天。

二:是宗教性的天,這是表示在地球人類之上,另外有個仿佛依稀,看不見、摸不著的主宰,叫它為天。在我們上古以來的傳統習慣上,有時和“帝”字、“皇”字是同一意義。不過,“帝”或“皇”是把那個莫名其妙的東西,加上些人格化的意思而已。如果用“天”字,就抽象得多。在意識上,便有“天人之際”,自有一個主宰存在的意思。

三:是形而上哲學的天,它既不代表陳列日月星辰的天體,統屬於自然科學的範圍,又不是宗教性的唯心之天。它既非心和物,又是心和物與一切萬象的根源。它猶如蕭梁時代,傅善慧大師所說的一首詩“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的天。簡言之,它是哲學所謂的“本體”之天。

四:是心理情緒上的天。它如一般人習慣性所默認的“命”和“運”關聯的天。所謂“天理良心”,這是心理道德行為上所倚仗的精神的天。又如說:“窮極則呼天,痛極則呼父母”,是純粹唯心的天。

五:是屬於自然科學的範圍,作為時間和空間連鎖代號的天,例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今天、明天、昨天,以及西天、東天等等。

總之,先要了解這幾個中國古書中,“天”字的差別意義,這在研究《中庸》一書時,更為重要。好了,我們為了講《大學》,又是“過了一天又一天”了!

——《原本大學微言》

文字的內涵外延,深度、範圍、在歷史中變化。南老師認為古人將圖形符號和口語脫開,倉頡的六書造字,幾千年保持一致性,統一性的圖像形式關系,對後代人了解古人的智慧思想極為重要。很多古籍都說“伏羲畫卦,倉頡造字,鬼神泣之,功德至大。”神話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它們象征性的記載了“文明存在”的根源。包括任何一門實踐性學科,都應當是歷史性的,不能了解它的过去的形态,就不能深入了解它们当下的样子中,真正精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南師說:“我們正式講解《大學》、《中庸》之前,首先須要了解中國文化中三個重要文字的內涵:“道”字、“德”字、“天”字,再加一個“大人”名詞的意義。然後再研讀《大學》或《中庸》,就好辦得多了。我們中國的文字,自遠古以來,就不同於其他一些民族的文字。中國字是方塊字,它與印度的梵文,埃及上古的象形文字,都以個體形圖來表達思維語言的內涵意義。所以到了漢代,便有專門研究文字學的學問,以“六書”來說明中國文字的形成及其用法。所謂“六書”的內容,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這屬於漢學中最出色的“小學”和“訓詁”的範圍。但是,這是一門專門的學問,我們不必在這裏多講,免得浪費時間。不過,這裏所講的“漢學”,是專門指漢代文字學、考證學,並不是現代外國人對中國文學或學術都稱作“漢學”的意思。那麽,我提出讀古書須先理解“道”、“德”、“天”等字,以及“大人”一詞是什麽意思呢?這也與漢代文字學的“小學”、“訓詁”很有相關之處。因為我們要研究從春秋、戰國時期以來的諸子百家書籍,尤其是儒、道兩家的書,對以上的幾個字,用在不同語句、不同篇章裏的涵義,並不可只作同一意義的理解。否則,很容易把自已的思維意識,引入歧途,那就偏差太遠了。”

南老师在另一处说: “過去讀書,五、六歲以後,先研究“小學”,就是研究作人道德行為,等於現在學校的公民課程——灑掃應對。“灑掃”從文字上看很簡單,灑灑水、掃掃地而已;“應對”可就麻煩了,對老前輩行什麽禮,到了客廳坐什麽位置,送一封信給叔叔伯伯,講話的態度該怎樣等等,作人處世都包括在應對當中。除此之外,研究“小學”之學,就是後來所謂的說文、訓詁等的文字學,探討文字的來源。中國文字不同於西方文字的拼音而成,中國文字有所謂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的法則。

我們知道中國字的部首是從“一”字開始。“一”就畫分了上下,所謂一畫分天地;再在上面加一畫“二”(上),就是上,下面加一畫就成“=(加註:筆畫上長下短)”(下),是為下。宇宙本來是圓的,無法分別,現在分了以後,“人”在“=”的下面,即成為“天”,這個字就代表了天。我們看到了“示”這個字,就是表示上天垂下來許多象征,顯示給人們看,太陽、月亮、風雲、雷雨都是上天的垂示,所以這個字,就代表了與上天的關系。圓圈中間加個十字,就代表了土地的“田”字,這土地上面出了一點苗芽便是“由”,再向下伸展成為上下通的便為“申”,在申旁再加上“示”;表示由天上來的,而上下左右都能通達,便謂之神。只能下行旁通而上面長了一根象征性的毛毛“鬼”就是鬼。那帝的篆文“帝”也是表示上天垂示下來的征象,代表形而上的,不可知,不可說,也無法形容他,有這樣一個力量,這樣一個東西在,就叫作帝,再加上示,就成了一個宗教性的哲學觀念。中國古禮稱祭天地的禮為“禘”。至於形而上,到底有沒有?又是怎麽樣一個東西?暫時不談,到此為止,如再向上討論,就牽涉到哲學與科學的問題了。”

在讀大學的時候,開始接觸《說文解字》。這是一部漢代的許慎寫的書,被認為是流傳下來中國最早的字典和文字學文獻。當時推薦“中國書店”的版本,因為這個版本沒有多餘的現代人的解釋,比較純淨的緣故。而它的印刷,保留了宋代的木刻版的舊版樣式。《說文解字》是以小篆為標準字形的,同時上追溯至大篆的字形。當時完全讀不懂,翻開來一看,眼睛都花了,就和畫符一樣,一頭霧水。

經過南老師如此這般恰到好處的點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西方哲學,中國傳統文化思考的積累。某一天,我再回去翻看《說文解字》。我拿起書,翻開正文第一頁,讀到:

“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屬皆從一”

我豁然開朗!原來漢字的符號之間互相的是有一個關係結構的,這個結構和西方文字的音節音韻的句法結構原理不同。這是一種生命應契空間,直觀相應的結構。“一”就是這個整體的“符號金字塔”開始的地方,這是它的尖頂。“一”以上是完全超越一切存在和語言的東西,禪宗有話頭:“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一”就代表“主觀生命的認識力,生命的功能”與“客觀世界,物理空間”開始互相應契呈現出來種種相對互化之存在表象,就是”二“。

接下來出現的兩個字:自然就是“上,下”“一”是六書的象形,“上”“下”就是指事。空間直觀的座標就誕生出來了。中國文字是自上而下書寫的,自然和中國人的“道立於一”有關係。“上”就是傾向於精微的,高頻率能量的精神和生命存在形態,“下”則傾向於客觀的物理世界。中國人的生命觀,宇宙觀,世界觀,基礎框架已經被賦予了。

中國人的世界觀是“陽主陰從”,以禮讚宇宙中偉大精神生命的存在為基礎的。這個東西就叫做“道”。“道”本身不在語言文字之中。陰陽,空有,清濁,身心,世界一切存在都是相對互化的“表象”呈現給生命的。如水興波,互興互滅,各顯一面,佛家叫“幻有”。這裡和西方文化“實體”觀念不同。

可以說現代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徹底顛覆了西方傳統實體科學概念,趨向東方傳統文化。認識力照應著一切存在,細到極微,大到無量,奇小無內,奇大無外,都是實踐,邏輯的假立。“夫陰陽者,數之可百,推之可萬……”

“示”字,造型上“一”字垂三畫下來,從天而垂,日月星三光也。一切祭祀,禮讚生命的實踐,都帶有“示”字部,祭、祀、祠、社、禍、福......等等。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三:天地人之道也”“三”就是生活在天地中的人。從“一”開始,萬類的存在呈現出來。生命本來和萬類存在統一在一起,在生命實踐的“上手”之中;;“主觀生命“和“客觀世界”對流和轉化,發生人事物的關係。在大道的關照下,認識主觀生命的功能和客觀世界之間餓關係,開發生命,轉變宇宙存在之種種缺陷,得到福德和智慧的成就。

伏羲得河圖洛書畫掛,倉頡造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有相應的氣、勢、位、度。河圖洛書就是中國文化,文字,內在的數學模型。生命的展開和回歸,相應河圖相生的循環;洛書九宮相克的循環。去來,成壞,重合在一起的。“生河圖死洛書。”

萬物有靈,生命功能充斥周流宇宙。主觀生命功能 “乾卦”——“大哉乾元”。客觀世界為“坤”,厚德載物,乾坤定位。生命的展開、旺盛、回歸有“坎卦,離卦”。“降清升濁,升清降濁,生滅成壞“陰陽交變,化氣成形,一氣周流。,各有“上升力,下降力”方向勢能的不同。下降力的樞紐是“震卦”,上升力的樞紐是“艮卦”。“風雷相搏”:物質從“巽卦”開始被依附,在“離卦”得到充分攝受轉化,“山澤通氣”:在“兌卦”被釋放,“坎卦”藏入混沌之初。物質轉化,在上升、下降力之中,就有綜合的“還原反應、氧化反應”。“三”加上一種流動的字形就是“气“。陰陽交融之間就有種種化學轉化——精微粗重不同。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宇宙“信息,能量,物質“在無常轉化中勢、向,力,能量狀態。這就是“易”的主題。

《易》“潔淨精微。”

“風雷,山澤,水火,天地”。先天八卦具有“升降,清濁”交變勢能的直觀,後天八卦則具有,四方四維,空間時間氣變直觀。《易緯-乾鑿度》中提到:四正陰陽交爭為行,四維為返,東南,西北為天門地戶。五為中宮,神之所居。五方各應“仁義禮智信”於“中、央”和合,上升,回向到生命“大道”之中去。古代的祭天,祀地,東西南北中各有:玉璧,玉琮,玉章,玉琥,玉璜,玉圭各禮一方,佛家講五方佛,實際上是相同的。一切真善美都是宇宙天地人相互融合的創生。

“上中下,左中右,精氣神,天地人”啟用則處處皆空,周遊六虛變動不居,參天化地,和合陰陽,天人相應,中國文化特有的“中道哲學”的形式,順理成章的發展出“參贊天地之化育”的《中庸》思想系統。

然後歸到“王”字:“天下所歸往也。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王:三者天地人也,參通之者王也。““王”就是具有通達天地人三才的智慧福德的人。“王”字已經把中國文化,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追求的方向意義徹底表達出來了。內聖外王修養生命。

就有“玉”,“王”佩戴的就是“玉”,玉有五德,溫潤,剔透。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世,中國的玉文化傳承比文字更久遠。“金生麗水,玉出崑岡”玉石在昆侖山上高海拔,缺氧的自然環境中,接受上升力,悠久的時間,還原為精微能量結構。玉石和人氣最和合。佛家有七寶供養,七寶都是和生命力量相應的。中國人很早就會利用火來轉化物質的能量結構,陶土放置火焰中,加上窯爐,製造高溫缺氧的環境,就能轉化為優美的陶器和瓷器,模仿出玉石一樣溫潤的質感。

從玉文化展開的茶文化,香文化都是極深的,培養清氣正氣的文化。《孟子》的浩然之氣,佛家的清凈之氣,一切的道門都在養氣。生命的精氣神,荷爾蒙系統,肉體狀態,清氣大小,生命能量大小,力量,深度在這種生命科學形態之中都是有尺度標準的。

《新華字典》所代表的那種破碎的文字觀已經不成立了。《說文解字》就是中國的先驗哲學。中國文化在漢代就已經面臨了禮崩樂壞,春秋戰國社會種種的錯亂,傳統文化如何傳承下去的問題。許慎是一個非常有文化理想的人,他寫完這部書,馬上就交給政府保存起來,自己回鄉下做初等教育去了。《說文解字》示範了漢字符號結構如何與“道”相應在一起展開。這就是“第一哲學“的大學問。南老師說,小學,文字學,訓詁是很重要的。文字是開啟文化內涵,境界的鑰匙。周代有《史箍篇》(已經遺失),印度有因明,聲明。上古到夏商周,燦爛優美莊嚴的禮樂文化,無不是大道的展示。語言的音韻,音律,詩歌的優美意境,也已經先天地根植在這種語言和天地相應結構之中了。

生命本位上進行一切宇宙身心直觀,中國古代道學和印度古代文化具有共通的東西。南老師說:“《瑜伽師地論》瑜珈Yoga,就是相應,交感”。宇宙隨時變轉,就是“無常”,就是“易”。生命從本位應契,上下,四方,四維,六合,八方,十方。儒家,就有“君臣,父子,妻兒,兄弟,朋友”,生命的空間事實關係。生命的綿延,在時間上“祖,中,少三代”。空間上就是“飲食,男女,家,國,天下。”道家:“天地人,精氣神,陰陽轉化,升降清濁,如環無端。”佛家:“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不同符號系統設立,時空框架的深廣度不同,處理的問題也不同,實踐內容也不同。但都是相應同一個生命存在真理,這叫“道通為一”。

反觀西方拼音文字的符號關係,就沒有那麼緊湊嚴密了,顯得鬆散許多。《說文解字》環環相扣,如泉水般自然得展開。“二”代表大地,《說文解字》安排在最後。中間相交的萬類存在,“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互相組合脫落,表示陰陽相交成萬類。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互相交融。

生命的力量降落到地上,發展出“草”“木”自然界存在的開始,少陽之氣。相應生活實踐中的吃竹筍,老母雞湯等等。雞爪子之類,筋頭把腦的地方質感“勁道”是身體中納陽的地方,中國人特別愛吃。外國人只吃白肉。

然後生命的力量在空間位置中安定下來,“止”。

   “足”生命站立於地。“正”,“止於一謂正。”加“日”就是“是”。加個寶蓋,就是“定”。生命展開,對世界的轉化實踐,完全是從“手”“足”而起。很多字從“足”發展出來,譬如“道”。很多的字從“手”發展出來,譬如“史“,執中而書謂“史”。

“學”字就是兩手進行對世界的上手,陰陽交變的實踐之中,以宇宙生命混沌的源頭十二地支的“子”照應這個活動。天開於子。“子”就是天地開闢之始。“混沌者,萬物相混成而未相離,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畔。”——《易緯-乾鑿度》這和《心經》:“照見五蘊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增不減不垢不盡........不可得........”是相通的。

南老師在《禪海蠡測》中創造性地用“力學”中的“向心力”和“離心力”解釋心意識力量的變化狀態。描述了聲光電化科學和佛法的相通之處。我的一位老師曾經說,“很遺憾牛頓讓人類先發現了地心引力,而沒有發現天心引力。”“人的生命能量結構,有4/5受天心引力影響,而只有1/5受地心引力影響。”

一切神話,故事,往聖先賢的力量是存在的。

 

中國文化祭祀,飲食,器物,藝術,生活科學的種種,都相應著宇宙,空間事實,能量事實來展開。非心非物,即心即物,祭天祀地,敬鬼供神。藝術也有寂靜莊嚴和靡靡粗俗力量之分。

豆腐,由高頻能量鹵水激發大豆的凝合。轉基因大豆就不可能和合成形。如同身體四大是由生命能量凝合起來的,當生命力量撤退就會分散。道的力量超越語言,。它包含一切自然力,包含現今科學,化學,礦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遍滿宇宙。大勢至菩薩是這種力量的表達。生命在作意,智行合一的修養中達到,哲學,科學,藝術,宗教的圓融統一。

從“身體”發展出很多字,骨,肉,包括空間尺度,一寸,一尺,等等,都是用手臂手腕骨度量,不同於現代科學的生產和度量方式。

“五”為天地相交之中,字形清晰,重要的能量樞紐通道。

從“二”發展出“土”,發展為“里”,老上海有“里弄”。安居於其中謂“里”。

道理的“理”,左邊是“玉”,意思是“玉石內部顯示的紋理結構。”

中國人的“理”完全的要和事實結構相應,而大道是超越語言互融互攝的,華嚴宗哲學有一一事遍含一切理,無量為一,一為無量。認知科學、生命科學,生活實踐的科學,就是“道學”。

“道學“的廣大啟用,就包括:調和環境,地水火風空的水利、建築、園林等。人氣轉化,水,食物的飲食文化;解決肉身荷爾蒙系統的問題(從“道學”中發展出中國人的醫學);解決生命活動空間秩序的問題。擴展為《禮記、禮運篇》世界大同的文化理想。生命與天地合而為一的寂靜莊嚴的文明形態。生命的光如何打出去,就會如何回來。一切的啟用都是以“恭敬”為根本,《禮記》開始就有“毋不敬儼若思。”

好粥千攪,就有“見“字,主觀生命的照應。人的關懷和合進去。機器是做不到的。一切“上手”處處為道,都是氣之交變“氣化”的思維方式滲透一切,轉化空靈自在,和生命高頻精微力量合而為一。“事有終始,物有本末”生命對空間完全的關懷照應的功夫。“買菜,洗菜,切菜,燒菜,到怎麼吃。”行居坐臥,處處事理。那種博大精深,代代相傳的經驗積累。能夠“推十入一”為“士”那是不得了的學問家、實踐家了。

中國文化的認識論和實踐論,物理世界和精神存在,形而上形而下,道器變通,有機融合統一的生活境界,會對全世界的文明做出巨大貢獻。《易》“一陰一陽謂之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國文化是一個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形態!


唯識哲學

《莊子》“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楞伽經》“流注生,相生,流注住,相住,流注,滅,相滅”

阿賴耶識最初的朦朧作意,如同泡茶,當茶水注入到蓋碗之中,茶葉完全地沉浸在水中,茶葉對水完全呈現出它的現象。這也是投胎的開始。當六根落在六塵之上的時候,客觀世界就向主觀生命顯現出來,主觀生命就投射到客觀世界時空的綿延之中,背覺合塵就開始了,生命開始進入到輪迴變異玩耍之中,進入到種種樣式,種種認識力的活動,種種語言現象的活動之中。

一切歸到識,唯有識,超越識。

六根落在六塵上,在時空中玩耍的那個活動的功能作用,就叫做“識”。佛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唯識學的理論系統的設定是從人的存在最為徹底的究竟來展開的。它的道理所對應的生命實踐就是如何讓自己徹底了解自己的究竟,如何成佛的生命實踐問題。《瑜伽師地論》十七地,完全講從凡人開始如何成佛的實踐道路。

同樣的人事物存在,隨著實踐的深度不同,道理層次的深度廣度,框架也會有所不同。不同智慧認識的因,就會得到不同的實踐結果。宇宙有十法界——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阿修羅,聲聞,緣覺,菩薩,佛;不同的生命理想,生命實踐重合在宇宙中互相融合,互相轉化地展開。

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阿賴耶識有五遍行,“作意,觸,受,想,思”,遍一切處,它朦朧作意,如水起浪,浪浪相疊,無法停息,便隨時自己抓著自己,天然攝受內外主客觀一切表象,反影種種樣式和現象。環環相扣的緣起是無盡的,因是,“無明”。

故有六,七,八識為一整體。從前五識反映客觀世界開始就被六七八識抓住種種樣式不放,攝受地水火風的表象一起旋轉震動假合成為報身;乃至成為社會環境,自然環境。

一切存在析為極微,“境風吹識浪”,譬如大漠沙丘,大猛風裹帶沙塵,變形遷移。一切的存在,都是在無常中,本來由種種條件和合起來的因緣所生法。

若禪宗悟道當下了了分明,飛鳥掠空,了不可得,就会意解心開,身體轉化,內觸妙樂,超越主觀和客觀,前五識如其所是了了分明,初是平等智性,妙觀察智,而後成所作智,大圓鏡智慢慢成就起來。從六根進來,一切所緣當下即是變現,也是熏習。修行的原理是以種種條件、資糧、智慧為基礎,以種種“作意”為樞紐,當下轉化垢熏為凈熏。轉化大中小煩惱,完全落在十一種善法之中。轉粗重為輕安(這個地方和中國古典易學是相通的),經過四禪八定,聲聞,緣覺,菩薩,最後掃除一切障礙,在一切中超越一切。生命存在中最難以解脫的攝受和熏習,正是飲食和男女,《大梵天王決疑經》“火大有兩股靈,主靈意識,從靈舌根”。阿賴耶識,第七識,意識;飲食;男女;色身火大都是統一的。

最後達到,彌勒菩薩的唯心識定。成就的智慧遍照法界的大神通的彌勒樓閣,達到生命在宇宙中的最高智慧成就,成為凈樂我常永不凋謝的花朵,而又超越之。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咐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六祖大師: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徹底認識自己,徹底了解自己。禪門文化具有完整的證入形而上道的方法。

南老师说:“禅门文化的禅宗的丛林制度,。

    張老師說:“禅是真理中的真理;智慧中的智慧;善良中的善良。”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作為文明內函的基礎

张老师在禅七上说:“南老师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就是《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生命的展開就是時間、空間的展開,就是認識力的展開,就是語言的展開,就是心量的展開,就是生命實踐的展開,同時就是數學的展開。實踐在和認識相契中有種種界線和互相的關係。生命一旦存在,必定應契在虛空中,必然需要適當的本位和各種條件。生命存在相應著自然界,改變轉化自然界。生產力是服務生命的。究竟看來,認識力在時空中綿延是一種愚癡玩耍。生命相應著物理世界,地水火風空,相應著陰陽,空有,種種相對表象,把本來不合和,不適合自己生命存在的種種條件,調適好,成就一切,就是《中庸》參贊天地之化育了。世界上一切的存在本來都是如此,互相依靠,互相依持,互相轉化,互相孕育,互相成就的關係。“成就萬物,養育萬物,化生萬物”互依、互持、互化、互融,是宇宙之間唯一真實的關係。托缽乞食,《華嚴經》開篇就是供養種種諸神,《普賢菩薩行願品》的禮敬諸佛,供養如來,展示著生命本來具有的“誠明之道”於“常修供養”。古巴比倫對數學的祭祀,古羅馬的萬神殿,中國古典的祭祀文化,祠堂文化等等生活樣式,都體現著對宇宙生命虔誠恭敬的態度,對宇宙生命根源的禮讚。我的一位老師曾說:“春節就是中國人的普賢行願品。”在一個本來無事,互化互育,恭敬莊嚴,天人合一的文明形態中,禪門文化的高邈境界,遊戲智慧,才會順理成章地孕育出來。

“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華嚴境界,莊嚴無比的“華藏樓閣”是一切的歸結,方東美老師最後就是歸到一切事理處處圓融無礙,相應一切,包容一切,慧照十方,至真至善至美的“華嚴宗哲學”。《楞伽經》“智不著有無,而興大悲心。”永遠無私無我得為眾生服務是唯一的歸命處。這是一切有人生意義的文明之根本中心。

,當人類社會克服了物質性力量的對抗性,徹底揚棄了貨幣和異化之後,人類將進入一種真正的人類文明,。

海德格爾說:“我就像在為西方文明修一條路,這條路修到一半,我就已經精疲力盡再也修不下去了……”他的晚年,還讓他唯一的中國學生熊偉用毛筆寫了《老子》掛在辦公室裏觀看,不過他最終也沒有進入到中國文化中去。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南老師在南禪七日中提出:認知的科學,生命的科學。

並說:“一條世間的鐵路不重要,文化鐵路才重要。”

張老師說:“中國人是真的。”


結論:

大道是超越語言的,語言是大道的啟用和展現。西方的先驗哲學、、語言哲學、中國古代道學、祠堂文化、唯識哲學、禪門文化、以及華嚴宗哲學,完全相應在一起。

  1. 1.  以形而上“大道“為原點契入空間的統一性,展開語言結構。

  2. 2.  宇宙,身心一切存在,作為環環相扣,相對互化的“表象”呈現給認識力。

  3. 3.  數學在空間中,0為道,1為無量,無量為1。

  4. 4.  語言與事實相應並具有統一確切的形式。

  5. 5.  語言包含證入究竟形而上道的實踐方法。

  6. 6.  語言以生命“真善美”為本位,恭敬心為基礎,包容各種不同層次,不同形態的生命實踐,劃定界線,理事無礙,互化圓融。哲學,科學,宗教,藝術,生活世界圓融統一。

文化鐵路是一條超越之路,語言之路,一條人的道路。

 

尚德讀後:

一、《楞伽經》一開始說

「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所以才說一切哲學與邏輯,無非是在阿陀那識與阿賴耶識的變現或相應中做開展。因此,執著哲學、邏輯或語言,便永遠不得解脫。故要從根本智中去超越「緣起性空」,要在後得智中去相應一切存在而又超越存在。即超越語言與哲學,超越一切的一切。其實,根本智和後得智,常常是互應在一起的,也就是性相本相連。


二、如何做到呢

那就是認知和修煉的功夫了:

我本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即:

實際理地不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

要: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從而:

即此用、離此用;離此用、即此用。

如飛鳥掠空,了無痕跡與軌跡,此乃仙珠走盤,了不可得。但非虛無主義,乃般若及智慧現前也。

臨濟禪師的:

無念、不取、歷歷孤明,便是這般。


三、江山代有才人出,祝福你好自珍惜,好自歸到人生本有的高貴


尚德 於台灣達摩書院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