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知识 《新华字典》里可没有告诉你们这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平行学社

「专业古典文学公众号 

平行世界网旗下人气古典文化社区 」

文学交流 | 文学问答 古诗文库 | 国学经典 | 文学资讯



八月的礼物


2016年8月3号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从仓颉造字到新华字典,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也难怪新华字典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字典。在中国,很多人的童年都会跟一本巴掌大的小书有过交集,它就是《新华字典》。




诞生于1953年的《新华字典》,一共历经11次修订,至今走过了60余年的历程。它以5.67亿本的发行量获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

 

与其他记录不同,这个吉尼斯世界记录,是中国人的集体作品。对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来说,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相似记忆,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青春。

 

一本字典一斤肉?




对于这本字典,网络上流传着一则热帖:1957年版《新华字典》定价人民币1元;1971年第五版字典定价人民币七毛三;1998年版字典11元;2004年版16元。而这一价格与同一时期的大肉价格基本保持一致。难道《新华字典》按肉定价?商务印书馆曾回应:确有相似性。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直言,对他最重要的一本书是《新华字典》。“很难说一斤肉会改变哪个中国人的命运,但是一本又一本跟它同样价值的《新华字典》,却推动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中国人。”


小字典大学者,《新华字典》的这个特色已保持了60多年。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过了那段求知欲旺盛的萌芽成长期。

 

1953年第一版,收录仅六七千字


第一版《新华字典》编纂完成于195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规范现代汉语和扫除文盲成为中国文化事业的重中之重。因此编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实用”的语文工具书的想法便应运而生。


那时,《新华字典》的主要功能是“扫盲”,因为那时候识字的人不多,《新华字典》只收那录六七千个汉字,释些义也比较简单。


总理曾指示,让参加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分组审阅《新华字典》的修订稿,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动员全国力量会审一本小小的字典,这在中国出版史上还是头一次。


出版60多年来,《新华字典》被党和人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宾朋,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堪称“国典”。


1972年,圣马力诺的一位政要来华访问,送来了多卷本的百科辞书,而我国回赠了一本《新华字典》,于是“大国家小字典”的说法一时间广泛流传。

 

书名的“华”字,最早系用鲁迅笔迹拼凑而成,遭到的质问




初版《新华字典》问世于1953年,最初由魏建功用隶书题写书名,颇为典雅;第二次印刷时,为突出集体,淡化个人,改集鲁迅手迹作为书名。1956年,国家开始推行简体字,但鲁迅只写过“華”,没写过“华”,设计者被迫从鲁迅手迹中找“化”和“十”拼在一起。


质问说:“鲁迅在世时,还没有简化字,这个‘华’字不是凑成的吗?”于是此后《新华字典》一律不再使用“鲁体字”,改用简化宋体字作为书名。


封面题字外,。在编写第一版时,编者们就立意“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看待问题”,,曾一度困扰了主事们”,,“只作了内部改正”便罢。,并给出简明的释义。,,但后来“做过了头,收词和释义都尽量往左拉。”


这本以小闻名的《新华字典》,,也长期是唯一白话字典。据说欧洲袖珍国圣马力诺政要曾送给中国一套三卷的大词典,只能回赠一本小小的《新华字典》,以至有“大国出小词典,小国出大字典”的说法。

 

从“忠”字释义的变迁,可以清晰地看见特殊时代的烙印


在例句、例词上,1965 年版的“工”字,收有“工夫”和“功夫”两个词语,释义包括“长期的修养,训练久了的结果”。


,“修养,于是1971 年版中,释义被改为“努力实践或长期实践的成果”。


1965年版里对“忠”字的释义为:“赤诚无私,诚心尽力:~于人民。~于祖国。~言逆耳。”1971年版变为“赤诚无私,诚心尽力。在阶级社会中,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忠于。~于人民。~于祖国。”“”前的“忠于”甚至不会省略为“~”。


在更加细微处,很多涉及“封、资、修”的词条被改动。如1965年版“拗口令”词条下举例“墙上画三凤,黄凤、红凤、粉红凤”;1971年版删去。1965年版对“礼拜”的解释是“对神敬礼或祷告”,1971年版改为“宗教迷信者对神敬礼或祷告”等等。




,商务印书馆约请一些学者修订《新华字典》,“重点在肃清极‘左’病毒”,“不过受当时‘两个凡是’的影响,。直到1998年第9版,,《新华字典》才回归正常。


至今60年来,《新华字典》作为一本学习工具书,在数代中国人的成长中扮演了“启蒙老师”的角色。而当下,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加丰富,从便于携带的电子词典,到“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从掌上电脑到ipad,人们查询语词和知识的习惯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然而,这本小小字典却从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它承载着一份有着特殊意义的记忆,依旧散发出巨大的能量,在电子时代为普及全民族的文化知识继续发光发热。




已届花甲之年的《新华字典》宝刀不老,常变常新,仍然是全中国的孩子学习汉字、语词的起点,它的每一次修订和再版,更是中国现代汉语江湖风云变幻的见证。



平行学社交流社群正在招募中,详情回复社群了解

戳原文,访问平行学社!(投稿,问答,资料库)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