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杯中十大名品——明清官窑瓷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杯,左右结构,形声,从木、不声。

追溯最早的《说文解字》卷六木部有释义记载。及至《康熙字典》辰集中木部有详细释义。《新华字典》中,作为名词,杯的本义为盛水、茶、酒、奶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

有一种狭义的说法认为“高度大于上端宽度的容器叫杯”,然而古文明确有记载曰:“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历经演变,杯的形状虽多为圆筒状或喇叭状,然而实际形态万千。有高足或卧足,有圈足或玉璧足,有撇口或束口,有厚壁或薄胎,有单色釉,也有绘文人行乐图案或绘动植物纹饰。

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明清时期虽然杯的材质多样,但人们最钟爱、最常用的还是瓷杯。因此,对瓷杯的造型、纹饰和生产工艺也格外考究,由此产生了被人们称道的十大名杯。

今次所介绍的十大名杯,均以目前公认的有据可考传承有序的博物馆藏品图片为例,以官方出版社所出书籍内容为准。

 



一、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

明永乐压手杯,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文物为例,口径9.1厘米,高5.1厘米,足径3.95厘米。

明人谷应泰撰《博物要览》一书中最早提到了明永乐压手杯:"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画双狮滚球,球内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制作工艺可谓超前轶后,色彩莹润光泽,胎体洁白,青花深翠浓艳,清白相映,顿感雅致,颇具青花瓷的特色。杯内外青花图案极具匠心,绘工精细。最著名的双狮心杯沿绘点状梅花二十六朵,杯身绘缠枝莲八朵,杯足描有卷枝忍冬纹,纹饰间隔以青花弦线9道。杯心绘双狮滚球,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整个图案布局简洁,线条柔美。其“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写于杯里中心,以狮球、花瓣及鸳鸯等图案环绕。存世的永乐官窑瓷器中有“永乐年制”款的瓷器迄今只见于青花压手杯,这也是其珍贵的原因之一。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为明代瓷器中的杰作,被后世视为无尚珍品,故历代一直不乏仿制品。此品种最早的赝品见于明万历年间,其后是崇祯及清代任都有仿制。这些赝品的共同特点是:器型放大,纹饰粗狂,胎体过于厚重。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杯的特征:

1、胎体

永乐官窑胎土淘炼细腻,成型技术高超,胎骨洁白而坚致,砂底露胎处极为细腻光滑。

2、釉质

釉层肥厚、平整、致密,不见橘皮纹。青白色或白中微青。有些釉面见散落的细小蓝点。

3、青花呈色

永乐青花压手杯青料是当年标准的进口苏泥勃青料发色,苏泥勃青(既苏麻离青)料的成分特点是高铁低锰,具体呈色特征可归纳为:呈色明艳纯正,略紫浓重或浅淡均有;青色中有星点状结晶,见放射状流散;青料积聚处有蓝褐斑,表面下凹并亚光。

   

                         



二、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

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文物为例,口径6.9厘米,高3.9厘米,足径2.6厘米。由于杯上描绘的是秋天的乡居野景,而历时三月的秋季又有“三秋”之称,故得名“三秋杯”,与它温文尔雅的造型和纹样相得益彰。目前有据可考所知仅存世两只。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造型玲珑奇秀,胎质细润晶莹,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成化瓷器特别讲究线条美。这对成化斗彩三秋杯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蝉翼,透过自然光可以清晰地看到杯外壁所绘的图案。但见杯上淡雅的青料描绘出两组山石花草,一边为野菊花,一边为山栀子花,平涂的青花山石没有表现过多繁复的皴法,因为成化时期的青花料是国产的平等青,故而蓝色的青料中透出淡淡的紫艳与一丝宁静的灰;栀子、雏菊、兰草从山石间隙长出,栀子花枝用铁红彩点缀碎碎的几点果实,与灰蓝色的山石形成反差,显得格外清新,错落有致。蝴蝶在蹁跹,蜜蜂在劳作,动静结合,栩栩如生,一派乡居野景,跃然盅上。

三秋杯之所以名贵,不仅因为存世量稀少,更是由于蝴蝶翅膀上所用的紫色彩料。这种色如铁赤,干涩无光趋近于紫、褐相间的色调就是成化斗彩独一无二的“姹紫”。这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的特征:

1、胎体

胎薄如蝉翼,透过自然光可以清晰地看到杯外壁所绘的图案。

2、釉质

釉色青中泛灰。

3、呈色

成化时期的青花料是国产的平等青,蓝色的青料中透出淡淡的紫艳与一丝宁静的灰;杯身绘有的蝴蝶翅膀紫色部分色如铁赤,干涩无光趋近于紫、褐相间,此乃成化斗彩独一无二的“姹紫”。




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文物为例,高3.8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4.1厘米。

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呵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的“吉”谐音。

鸡缸杯最初作为饮酒用具,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从上到下以一定弧度缓慢内收,不争夸张而求内敛,线型宛转流畅,工匠制作时别具匠心使其更具实用性。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口沿的设计为侈口,饮用甚为方便。图中公鸡、母鸡率领小鸡觅食于野地,母鸡低头欲啄虫,小鸡展翅雀跃,即使在细小如斯的画面中,依然令人感受到温馨可爱的情境。又,画中的牡丹、兰草与湖石恰如其分的隔开两组图案,杯内纯白无纹饰,足底边一周无釉,底以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款,款识之外并加画双方圈。

此足以传达天伦和乐的子母鸡图,或因帝王的喜爱而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故至晚明无不以为“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

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其中十万之值与白银百金相近,“值钱十万”应指鸡缸杯的价值等于当时流通用的铜制十万枚制钱,“十万”是形容多的虚数。由于鸡缸杯的名贵,引来仿制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无不仿烧。康熙时仿品最佳,从造型到纹样都贴近原作,鉴别时须从造型、胎釉、色彩及款识上仔细品察。

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为本次拍卖的焦点。此次明成化窑鸡缸杯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为此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该鸡缸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伦敦收藏家 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此后被玫茵堂珍藏。此件拍品从中午12点20分左右开拍,起拍价为1.6亿港元,在经过八口竞价后以2.8124亿港元成交,买家为上海藏家刘益谦。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特征:

1、胎体

胎薄如蝉翼,胎体成肉红色,透过自然光可以清晰地看到杯外壁所绘的图案。

2、釉质

釉色温润如玉。

3、呈色

画面设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鲜红、叶绿、水绿、鹅黄、姜黄、黑等彩,运用了填彩、覆彩、染彩、点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线并平染湖石,以鲜红覆花朵,水绿覆叶片,鹅黄、姜黄填涂小鸡,又以红彩点鸡冠和羽翅,绿彩染坡地。



四、明代成化斗彩葡萄纹杯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以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文物为例。口径7.6厘米,高4.7厘米,足径3厘米。

葡萄杯造型小巧玲珑,胎质细腻,色彩鲜艳,制作精致。杯内素白无纹,杯外壁口沿下以青花打双圈。杯外壁一组为两丛葡萄藤,有硕果累累三串葡萄,衬有一丛竹。另一组则只画了几串青花点红彩的未成熟葡萄串。一组硕果累累葡萄串中有四颗浅褐色,其它上浅紫色透明紫彩釉。杯肩以青料画山坡绿野,再沿轮廓线以青料渲染使其线加宽而使坡野更清楚,藤树之青料轮廓线有下凹现象,器底双方框六字青花款:大明成化年制。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特征:

1、胎体

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或乳白,透过自然光可以清晰地看到杯外壁所绘的图案。

2、釉质

釉质莹润。

3、呈色

它以红彩为枝,红中闪紫,表现得粗壮有力。绿彩为叶,绿油油的叶子,透现出叶茎。黄彩为蔓,娇嫩的蔓须似正在生长。紫彩为实,正如熟透了的紫葡萄悬挂在枝上一样。这些色彩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原物的本色。





五、明代嘉靖青花灵芝纹金钟杯

嘉靖青花灵芝纹金钟杯,以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之文物为例。杯高4.3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2.2厘米。

此杯采用深腹式,薄胎厚釉,因杯的造型类似于仰鈡而得名,微微撇口,圈足,底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识。釉质莹亮光洁;杯身用青花绘出灵芝纹作主题装饰。画面构思严谨,纹饰布局紧凑,笔意流畅,绘画采用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期典型的“双勾平涂”画法,极为精细考究,青花发色淡雅为平等青,是嘉靖酒具中少见的精品。

观赏此杯,很难想象明代晚期能出这样的精品。

该杯没有前四种杯名气大,但翻阅一些历史文献和资料,竟描述此杯:“精巧与成窑杯媲美,后人难求。“可见,该杯在晚明和清代还是很有名气的,是明代晚期100多年时间里唯一可以称之为名品的。

 

 

现代人常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论断,认为只有盛世才能出名品。其实历史是复杂的,正如不景气的年代也能出大艺术家一样,不是盛世的年代也能出顶级艺术品。

嘉靖朝瓷器除御窑厂作品外,民窑瓷大多很粗陋。嘉靖帝采取的闭关锁国和强制实行海禁制度确实给中国窑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御窑厂及民窑工匠为谋生路不得已纷纷向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迁移,由此导致景德镇窑业水平大幅下滑,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也大不如前。尽管这样,御窑厂为满足宫廷的需要,依旧生产了大量的瓷器,据宫廷内务府记载,在整个明代数嘉靖朝产瓷量最大。嘉靖的陶瓷装饰由于受道教文化影响较深,这一阶段的装饰文化有其显著的特点,主要装饰图案几乎都与道教文化能扯上关系,其中灵芝纹亦是典型的代表。

明嘉靖青花灵芝纹金钟杯特征:

1、胎体

该杯胎体厚薄与成化斗彩小杯类似,迎光透视呈牙白色。

2、釉质

釉质清澈,釉面如玉,釉光温润柔和。

3、呈色

青花料为淡雅的平等青。





六、清代康熙青花饮中八仙图杯

清代康熙青花饮中八仙图杯,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文物为例,口径6.3厘米,高4.3厘米,足径2.3厘米。饮中八仙是指唐朝嗜酒好仙的八位学者名人,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清康熙饮中八仙图杯造型、诗词、绘画三绝:造型精美,胎薄如纸,施釉清透滋润,通体绘青花人物纹饰,卧足巧妙;诗词为大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名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绘画生动传神,精益求精,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官窑款识。是官窑瓷画中难得的上品,十分珍稀,堪称瓷中妙品。

八只杯内容如下:

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李琎: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该套饮中八仙杯比清康熙十二花神杯还要珍贵,众所周知人物纹比花卉纹更难绘制,目前还没有发现整套8只全品的传世,即便单只拍卖出现的次数也较少,是当之无愧的杯中名品。另这套饮中八仙杯还有青花斗彩器型。

清康熙饮中八仙图杯的特征:

1、胎体

造型精美,胎薄如纸,卧足巧妙

2、釉质

釉色莹白温润,沉静雅致。

3、呈色

青花勾勒线条纤细,青花色泽艳丽洁静,一面绘青花人物纹饰,一面题诗。




七、清代康熙十二月花神杯

 清代康熙十二月花神杯,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文物为例,口径6.6厘米,高5.5厘米,足径2.7厘米。

      十二月令花神杯是代表康熙御瓷空前绝后的艺术成就之一,打破器物组合以对为单位的传统设计观念,取十二月令花神为之,配列赞赋,求诗印画三者之融合。器型精巧绝伦,造型规整优美,胎质乳白、器薄如纸、晶莹剔透。十二月令花神杯一套十二只,每一个杯子上画一种花,腹壁一面绘画,另一面题诗。花神杯是根据传统花朝节的传说,选取百花中代表农历十二个月份的月令花卉绘制而成。其发明体现出瓷器设计中人文因素的不断吸纳和增强,反映康熙一朝文人典雅的审美情趣。巧妙的设计,新颖的开创,得以铸就一代名品。这种精心设计、精巧迷人的杯子,划时代地结合了瓷艺、诗词、书法、绘画、篆刻五种艺术于一身,富有浓郁的文人艺术气息,品味高雅脱俗。

      康熙十二月令花神杯,有青花以及青花五彩两种,光绪、民国及现代均有仿制。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南北的气候、温暖湿润程度差异很大,许多花卉不为南北共有,因此流传的十二月令花也因地而异。

      青花五彩瓷器是康熙时期景德镇的重要产品之一,它从明代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较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十二花神杯”在清官窑中首次将绘画、诗词、书法、篆印结合在一起,无疑使瓷器具有更高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为雍乾时期的题诗珐琅彩瓷树立典范、奠定基础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康熙五彩主要色料有红、黄、绿、蓝、黑、紫、金等,青花五彩的工艺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这种工艺也叫斗彩,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青花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该时期的诗词把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等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唐诗在历朝历代无不深受推崇。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彭定求、沈三曾、中讷等十人奉敕编纂《全唐诗》,以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的《唐诗》两书为底本增订而成,共收集二千二百余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唐诗,成为史无前例的唐诗全集。

 康熙花神杯所用十二首咏花诗词全部引用《全唐诗》或同时期的诗词。

一月水仙花: 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迎春花: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三月桃花: 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四月牡丹: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石榴: 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荷花: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兰花: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八月桂花: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菊花: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芙蓉花: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十一月月季花: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十二月梅花: 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清康熙十二花神杯的特征:

1、胎体

造型精美,胎质乳白、器薄如纸、晶莹剔透。

2、釉质

施釉清透滋润,釉面紧致温润。

3、呈色

诗画结合,一面花卉一面题诗,青花色泽艳丽洁静。




八、清代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杯

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杯,藏于民间。口径6.25厘米,高4.45厘米,足径2.4厘米。

珐琅彩器,指在养心殿御作坊制成的彩绘瓷、铜及料器,是专门为为皇帝烧的御用瓷,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宫内珐琅彩瓷才部分流散出来,散落民间。现在珐琅彩瓷器大部分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存世稀少。雍正珐琅彩更是凤毛麟角,极少在拍卖场上出现,这件亮相嘉德的“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从未公开拍卖过,因此是国内市场二十年来首现的雍正珐琅彩,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烧造珐琅彩器的养心殿毗邻帝王住处,便于圣上直接检察成品。康熙时期,欧洲艺匠进宫谒见,推动珐琅作的成立及新色研发,宫廷御作遂在江西景德镇烧制之白瓷上绘珐琅彩料。作坊临近宫廷画院,中外画师也曾奉命在器上绘图添彩。受西洋画师直接影响,彩瓷绘饰甚具洋风,着重模仿自然,以光影明暗营造质感、深度及透视。

此小杯深腹,弧壁,足内凹。杯身一面珐琅彩绘月季、翠竹图案,画面仅见竹枝中段。竹叶及花叶均施深浅有致的绿色,以淡墨细笔描画轮廓,各有姿态。月季的粉红彩娇艳无比,瓣沿颜色略浅,带刺的枝干呈浅褐色。三根较粗的竹枝在绿叶中时隐时现,与月季花枝交错而生。一根较细的修竹斜斜挑出,横过一花枝,所画竹枝密而不乱,次序井然,充分表现画家功力。枝头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绽瓣盛开。所用彩料质感厚,鲜艳,油亮有油画效果。清代瓷器装饰多吉祥图案,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鲜明时代特征。月季、翠竹多寓意“四季平安”。“竹报平安”(又名“竹爆平安”)等吉祥贺语。杯身另一面墨彩行书题五言诗二句,“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诗末用粉红珐琅彩落款“鳯采”钤印。器底以蓝色珐琅彩署“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款外无边框。在雍正、乾隆时期瓷胎画珐琅常有五言或七言的题句,依据画面而选择的诗句,诗句是画面的表达,画面又是诗句的形象展现,与器物及纹饰相得益彩。画意与诗境洗炼,寥寥数语,点出画作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寓闲情逸致于幽美画境中,特具诗情画意。

文献中记录虽无近似的雍正珐琅彩瓷杯,但结合了月季绿竹及其他题材的珐琅彩瓷却有数例。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一雍正碗,其题诗与本藏品相同,但其月季的湖石下长有水仙。台北故宫尚珍藏二例形制及题诗均与本藏品相同的乾隆珐琅彩瓷碗,其纹饰除了月季绿竹,尚以湖石点缀。前述三例各钤三方印,有别于本藏品仅钤一印,两种手法又以后者更不寻常。台北故宫尚有一杯亦仅钤一印,该例以春燕、湖石和修竹为题材。赵从衍珍藏中有一对雍正盘,其翠竹画法与本品如初一辙。二盘的题诗虽有别于本品,但其印章中亦有本品所钤的”凤采”印。此印亦见於台北故宫的两件瓷碗,二者均以修竹、月季和春燕为题材。

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杯的特征:

1、胎体

造型精美,胎质乳白。

2、釉质

施釉清透滋润,釉面紧致温润。

3、呈色

所用彩料质感厚,鲜艳,油亮有油画效果。




九、清代雍正珐琅彩胭脂红地梅竹纹酒杯

清雍正珐琅彩胭脂红地梅竹纹酒杯,旧藏于暂得楼,口径6.25厘米,高4.45厘米,足径2.4厘米。

清代雍正时期是珐琅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其中,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胭脂红不同于以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

该杯敞口,深腹,圈足内收。外壁施珐琅彩料,胭脂红为地,近圈足处画梅枝一株,随盃形而生,上绘两隻小蜜蜂嗡嗡飞舞,枝头梅花或含苞待放,或绽瓣盛开,枝底生矮竹几丛。内壁平素无纹,底书蓝料「雍正年製」宋体字款。此款小杯曾为大收藏家胡惠春的“暂得楼”旧藏,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通景的方法画出,观看时放在手中,从右到左彷佛是看一幅画卷般。而其另一特别之处在于,小杯上面描绘了两只栩栩如生的蜜蜂。蜜蜂题材在中国艺术中其实并不鲜见,但出现在这种珐琅彩小杯上却实属罕见。

珐琅彩瓷在雍正时期发展成熟,并且达到空前精致的高度。此时的珐琅彩不再在涩胎上施彩,而是在洁白的釉面上直接施彩,从而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极佳效果。由于雍正帝对精美的瓷器特别钟爱,经常不厌其烦地过问瓷器烧制的各项细节,从瓷器的款式、釉色、纹饰到题句应占的幅面等都要下旨予以规定。雍正九年(731)皇帝下旨:“着画梅花,或本色,或红色地章烧珐琅。”雍正十二年(1734)进呈的清单中,也出现“红地白梅花大盌一对”的作品。

清雍正珐琅彩胭脂红地梅竹纹酒杯的特征:

1、胎体

造型精美,胎质乳白。

2、釉质

施釉清透滋润,釉面紧致温润。

3、呈色

所用彩料质感厚,鲜艳,油亮有油画效果,胭脂红发色粉嫩。




十、清代雍正淡描青花梅竹鸟纹杯

清雍正淡描青花梅竹鸟纹杯,杯高4.5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3.5厘米,

此杯敞口,圆腹,卧足,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杯外壁绘梅花、翠竹和鸟纹,内壁无纹饰。此杯胎薄体轻,迎光可透视,纹饰采用淡描青花插画,精细、秀丽。该杯一是器形秀美,工艺高超,杯壁薄如纸,釉质润如玉。二是纹饰用淡描青花绘制,青花发色淡雅,线条细如发丝,纹饰精美生动。雍正时期流行淡描青花绘画纹饰,该杯可谓是淡描青花绘画纹饰的顶端水平。三是康熙、雍正时期高端小杯一般是卧足工艺,该小杯卧足规整考究,款识端庄清秀,可谓是精益求精。故人们称为名品当之无愧。

清雍正淡描青花梅竹鸟纹杯的特征:

1、胎体

造型精美,胎质洁白坚致,胎薄如纸。

2、釉质

釉面光亮莹润,玻璃质感强,纯净无暇,白中微微泛青。

3、呈色

青料色泽幽静匀润,青花发色柔和淡雅,没有太多深浅淡浓的色阶。



(本文是看到陈树威老师的中国明清时期瓷器名杯有感而发,特地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再整理和编辑一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