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书书家作品集锦 — 邵佩英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邵佩英 19627月生


天津汉沽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翁同龢书法奖”,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全国奖,2013—2015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提名奖;曾入展全国第七、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全国第二、三届正书大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全国五百人书法精品展、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2017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国际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等。



良药忠言六言联



吴昌硕石墨小像诗



买书觅句七言联





龙隐泉飞八言联



戴叔伦诗



风景江山联六言联



徐訚太子岩诗



立志留心七言联



平安



黄节诗一首



白马杏花联六言联



学篆赘言

 

邵佩英

 

    篆书在当代是小众的艺术,比起其他书体显得微不足道。毕竟篆书是以古文字为根基产生的艺术,又很早就脱离了实用性,离得大众越来越远。如何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够喜欢篆书,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中小学校在开设书法课程时,怎样用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展现中国古文字的巨大魅力是关键。

 

    篆书的学习从小篆还是大篆入手,一直争论不休。我主张从小篆入手,而且从规矩入手,即从斯篆或清人邓篆、吴篆学起为上策。孙过庭《书谱》所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话同样适用于篆书。开始如果不规矩入手,后面越学越偏离正统,就会走入歧途,难以改弦更张。

 

    篆书学习要备《说文解字》之类的字书,主要解决小篆用字规范的问题。但是,学习篆书的风格流派仍需要到清代篆书名家作品中“讨生活”。毕竟《说文解字》只是一部字典,里面没有生动的书法用笔,没有艺术性的结体布局。如同我们学习楷书不能去《新华字典》里面学习字模一样。

 

    篆书临摹要懂得临帖技巧与原帖精神的关系,临帖的目的是理解原帖的精神实质,需要仔细观察、用心体验。正所谓“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临帖重在追求形似神似,不仅字形与原帖接近,而且与原帖精神气质高度吻合。

 

    篆书学习虽然提倡“实临”,但切不可误解了“实临”。比如,原帖上的某个字作者写的字形不正,如果我们临帖也学着写歪就是误解了。有的是原帖作者无意写歪的,有的是原帖剪贴时出现的偏差。临帖时还是要写正,不可“囫囵吞枣”,以偏“盖”全。

 

    很多古文字字形是对称的,我们临摹篆书追求的是视觉上的对称,而不是机械的、工艺化的对称。无论是弧线、斜线或弯线,都不是绝对的对称。有些人讲“把字形折叠起来对着阳光反面看要重合”,这是错误的观念,误导了我们初学者,切不可取。

 

    篆书学习要选好帖。同样的一种字帖,有不同的版本和出版社。比如《泰山刻石》既有几十字的也有字数最多165字的,我们选哪个版本?当然首选165字的。字数多,且年代远,自然刻石残损的就相对少些,字口清晰,容易辨认,临摹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篆书的中锋用笔是常态,藏锋、回锋不一定是常态。通常起笔要藏锋,“搭笔”处就不用藏锋。有些横画、竖画写到头可能会回锋,有些需要“空提”收笔,就不需要回锋。篆书的用笔虽然没有行草书丰富,但写好篆书依然要依靠用笔表达书写者的意趣、情感、审美和追求。

 

    “篆引”的概念需要我们学习篆书者牢记,篆书取“纵势”,隶书取“横势”,“篆引”就是鉴别的法器。篆书或婉转畅达或古雅清丽,隶书或开张恣肆或庙堂端庄,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气象。“势”在书法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篆书务必学会表达“篆引”的意味、意趣和意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