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童话大王”郑渊洁:“什么学校不重要,老师太重要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郑渊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话大王》杂志30年来一直只发表他一个人的作品,因而他被称为“童话大王”。,后在北京某杂志社当编辑。辞职多年,靠写作为生。自称“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在计算器的支持下会四则运算”。 从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曾被媒体戏称为“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其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在中国拥有亿万读者。

十年前郑渊洁隐居于京郊房山十渡,很少接受媒体采访,那时我有幸成功约到他,找了个日子约好下午见面,因为上午他还要写作两个小时,每天上午都至少要写三千字。

     一见面,郑渊洁就有些开玩笑地对我说,“我是一个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上午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我就是上帝,拥有‘生杀大权’,‘霸道专权’。而到了下午,我就感觉自己生活在现实世界了。”
     听听郑渊洁讲述他和他儿子的故事,看看他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或许作家谈教育的观点会显得特立独行,但能给人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



上篇:喜欢自己玩的“童话大王”

    


      “自己跟自己玩”
    
      为了找灵感,郑渊洁经常开着车到大街上逛。一有火花,马上停车记下。为此常被追尾。后来,他还经常开车收听交通广播,哪里堵车他奔哪里。他喜欢在堵车时看窗外的人间故事。为了解决小便问题,他弄来大号的尿不湿穿上…
    
     我1955年在河北石家庄出生,1961年和在军队工作的父母来北京。从小几乎都是在大院里生活,基本上和王朔《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描述的那种生活场面一模一样。院里的小孩在一起玩,“首领”往往比我们岁数大一两岁,大家都得听他的。我骨子里就有一种性格——不服从。我不服他,为了这他们都打过我,但是我还不屈服。打来打去,后来“首领”看我不屈服,最后就不理我了,还号召别人都不理我。
     我觉得我这个性格可能是从母亲身上遗传来的。母亲性格特别强,不服从权威。
     所以,我后来从当兵到当工人到最后当编辑,从来都是我行我素。在写作上,我不看别人的东西,我就自己闷着头写。一般的作家都说自己看过什么什么书,显示自己的博学什么的。我觉得写作是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不需要借鉴,包括格式,只要知道怎么写,其他全凭自己创作。
     恐怕也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有了《童话大王》这样一个产物。那是20年前,我在一家杂志呆不下去了,开始专心童话写作。因为我处对象,人家父母嫌我没有出息,我很痛苦。就想我能干什么呢。

后来想到,我在小学时写的作文,曾经被语文老师表扬过,我一想,看来我在这方面应该能行,所以就写上了童话,这一写还真就有人看。后来,我想让一本杂志只刊登我的作品,不愿意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作家的作品出现在同一本刊物上。一本刊物上刊登多位作家的作品,有的写得好,有的写得差。读者是因为有好文章买这本杂志的,而差作家并不因此少拿稿费,这就等于差作家剥削了优秀作家。有记者总结我的说法是“作家剥削说”,其实就是那么回事。
     当时,我就这样想,我不跟你们玩了,干脆自己跟自己玩。
     好在还真有一家山西的杂志同意了。就这样一直写了20年。《童话大王》最高月发行量曾达上百万册,有人说“这种由一人作品支撑的纯文学大发行量已持续20年的月刊,在古今中外文学出版史上尚属罕见”,管它呢!反正今年5月《童话大王》就20周岁了。我的性格应该说是个悲剧性的,但是我总算成功了,也许是特例吧。
    
      “自己的儿子自己教”
    
     他和儿子的关系像朋友一样。《童话大王》是1985年创刊的,人们都管他叫“童话大王”,他欣然接受。儿子比《童话大王》早两年出生,所以要求爸爸管他叫“哥”,他也欣然接受。每次一回到家,看到儿子不在家,就问别人:“我哥上哪儿去了?”
    
     那是我10岁的时候,因为上课走神而被老师叫到教室前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100遍:“我是全班最没出息的学生。”老师总批评我,甚至不想要我了。没办法,后来,父亲只好一次次带我到学校去道歉。
     我在北京马甸小学上到四年级的时候,“大革命”来了,只好回家不念书了。所以我经常对记者们说我的实际最高学历为小学四年级。以前说自己是小学毕业,那也是假话。
        ,不认识的字,我就放大了贴在墙上,自己查字典。所以我在自己的网站个人介绍上就说本人“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在计算器的支持下会四则运算”。当然,我说的是“熟练”,我觉得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只要能熟练使用200个汉字就可以了。
     所以我说,老师太重要了,但学校并不重要。现在家长们不是讲择校嘛,我觉得再好的学校也有差的老师,再差的学校也有好的老师。
       我儿子郑亚旗上学时最不愿意写作文,我给他写,老师总给判不及格,可每次让家里的小保姆写的文章,却总是班上的范文。我就不放心了,想了解老师是怎么教的。到书店买了本教参回来看,上面写的作文教法简直就是三段论啊。
     等儿子到了六年级时,我告诉儿子“机会来了”,考试时少拿分,把老师重视的平均分拉下来,因为老师很重视升学率。实际上我认为,老师们应该多调查调查,学生的厌学率是多少。
     那次儿子才得了60多分。我告诉儿子,咱再也不上学了。儿子很高兴。他把他们班所有的差生列了一个名单给我,让我给他们每人赠一本我写的童话书。我在前面给他们写了许多留言:“你将来是最有出息的”等等。班上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也向儿子要书,儿子对他们说:你们没有资格了,因为你们平时受到的鼓励和表扬太多了……
     从那以后,我就把儿子领回家里,我自己教他。
    
      自编教材给儿子当老师
    
     女儿出生了。他还想自己教女儿。他就一再给女儿灌输学校如何如何不好,说老师是大妖怪。女儿就让他领着看“妖怪”,可在幼儿园门外一看到女老师很漂亮,就要求一定要上学。无奈,最终女儿还是去上学了。这使郑渊洁意识到:孩子的逆反心理太重要了,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教育孩子。
    
     “虎毒不食子”啊,在家教儿子,我很小心也很认真的。我从书店找到了所有的教材,认真读了两遍。我发现我们的教材是有很多问题的。
        我决定自己写教材,我仗着艺高人胆大,其实写的时候还是战战兢兢的,因为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也很怕耽误了。
     但我真的认为,好的教科书,应该能让孩子一口气读完,而且欲罢不能。就跟写小说一样。我们怎么不能这样写呢?我们怎么不能把一个很好的内容变成一个游戏,让孩子们玩一样地学呢?这完全可能。我们为什么不下这个工夫,为什么要这样来编写教材,把简单的东西弄复杂了?其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我一共给儿子写了10部教材,包括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创新和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史地和艺术篇《309暗室之木门》、金融篇《点铁成金术》、写作篇《舒克给你一支神来笔》和数理化篇《五角飞碟折腾数理化世界》10部教材。
     其中我最得意的就是那部20万字的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罗克是我童话作品里的一只大灰狼,但在这部教材里,它却心地善良。再坏的人看了我这本书也会变成好人的。
     多少年了,这套我专给儿子写的教材从来不给外人看的,怕别人对我儿子的竞争构成威胁。现在儿子大了,那教材拿出来已经对儿子构不成威胁了,所以从2004年7月号的《童话大王》开始了连载。
    
 
                          (中篇)童话大王的“另类”读书



      因为自闭,所以读书
  

                自闭的人往往有充足的想像力。


     我小时候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待着。因为没有人跟我玩,我就只能自己看书。沉浸在读书的世界里,情不自禁的时候,还常常哭。比如看《三国演义》,刘备死了我就哭上了。有的时候我还自己跟自己说话。因为像我这种性格的人,没有人愿意交往,就只有胡思乱想。
     后来我看了安徒生的集子,马上和他找到了共同点。自闭的人往往有充足的想像力,最后发展的结果要么是,要么就是被关到精神病医院去。
     我觉得,自己今天能有点成就,可能就是性格的胜利。我觉得任何人的性格在某种时候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优势,当然这不包括大家公认的缺点。性格本身没有好坏,你把它当优点那就是优点,你把它当缺点就是缺点了,而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能将缺点转化成为优点,那么你就要为你的性格自豪了。
    
      阅读是不能毕业的


          有了丰富的想像力以后,不管干什么都是事半功倍。


     我认为养成阅读文字的习惯,对孩子来讲是终身受益的。实际上,知识更新是非常快的,就像人们每年换一个手机一样,其本质是一致的,它体现着知识更新的速度。
     学校对学生来讲,最误人子弟的就是使学生误认为拿到文凭就毕业了。很多学生拿到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就不学习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是教育的失败。
     我们国家现在意识到了这点,从小学就开始背古诗,举行各种诵读活动,这是我国教育的进步。因为只有文字的东西,才能培养出丰富的想像力。实际上,有了丰富的想像力以后,不管干什么都是事半功倍的。
    
      读书最少的作家
    

              正因为我书读得少,才写了那么多书。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书。我也喜欢买书,但是看得很少。我从头到尾读完的书不超过三四十本,认真读的也没超过二十本。其他的书,大部分都是翻翻,大概翻了也就几百本吧。在作家中,我可能是读书最少的了。
     正因为我书读得少,才写了那么多书。知识就是这样,很多人疏忽了,有时候,“无知”才是真正的力量。我现在才知道,杂志应该是由多位编辑编的、由多位作者的作品组成的出版物,一个人写的东西放在一起发表那不能叫杂志。可当时我就无知地产生了那么一个念头,要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20多年来,这一本杂志上全是我的作品,我不愿意和别人的作品放在一起发表出来。正是因为这种“无知”的力量,我才坚持写到了现在。
    
      最喜欢字典、古文和传记
    

              不喜欢读名著,但喜欢读四大名著。


     我最喜欢看的书是《现代汉语辞典》,那书实在是应该花一万元钱买一本,作用太大了。我小时候不离手的就是《新华字典》,就是这些字词典使我这个半文盲成长为“童话大王”。
        我还喜欢看一些历史书,而文学书几乎不看。有些名著绝对不买,或者买完以后都没怎么翻过,比如《战争与和平》等等。
     一些经典的古文,我比较喜欢背,像《醉翁亭记》等等。我从来没学过古文,但一看就懂,好像是天生就知道。
     虽然不喜欢读名著,但我小时候就喜欢读咱们中国的四大名著,小时候我爸不让我看《红楼梦》,说是“坏书”,我看过后,觉得并不“坏”。《诗经》、前四史什么的,看了看,但也都没看完。
     我还喜欢看一些传记书籍,比如《光荣与梦想》。最近读了关于安徒生的传记,读过托尔斯泰的、巴尔扎克的、小仲马的传记。我当兵的时候,还读过尼克松等那些政治家的传记。我和很多人读传记一样,是为了看和自己一样的东西,找共同点,感到欣慰的同时能够更加自信。
    
      广泛涉猎并不为写作
    

              看书很杂,随便翻着玩而已。


       儿童文学方面的书我基本上都买了,我觉得很有必要买。虽然买回家,也通常都是翻一翻。为什么看不进去?我也不知道,也不是不适合,主要是我认为不对我的路子,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读书的面很广,比如还读过一些经济学方面的、建筑学方面的书。甚至关于皮肤病的书我也爱看。我有一次到浙江开会,住在莫干山上,不知为什么得了荨麻疹,抱着了解病因的心态,我就买了关于荨麻疹的书来看,看完以后,我对皮肤病产生了兴趣,就买了很多有关的书,看了觉得很有意思。
       我看这些,可不是为了写作,就是随便地翻着玩而已。看书广一些,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大家都应该看方方面面的书。



                          (下篇)郑渊洁的另类教育观

    
      郑渊洁对我说,现在甚至连做厨艺节目的电视栏目都来找他,因为他说话比较幽默,善于脱口秀,能给节目提高收视率。“我将来肯定也要写写这方面的事,写成小说,把这些记者都写进去。” 郑渊洁确实善于脱口秀,言谈亦庄亦谐。听他谈教育,令人感到有那么一丝荒诞,颇认真的,但又很受启发。

      █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他的课。
       █如果有的孩子有所谓的“偏课”,那实际上是老师“偏”了,是因为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所有孩子身上的缺点都是从大人身上模仿出来的,学来的。


      朱寅年:从空军退役后,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失恋了,之后,你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最后,想起写童话,那还是缘于小时候的一篇作文受到过一位语文老师的表扬。这样,您一发不可收拾,写到今天,取得了这样的成就。那么,您谈谈老师这个职业吧。 

       

       郑渊洁:老师太重要了,而什么学校并不重要。
       我碰到一个朋友,他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我就觉得是这么回事。说她的孩子从小最不喜欢的就是英语和音乐,但是现在上了小学以后最喜欢的就是英语和音乐,为什么?因为她喜欢这两科的老师。英语老师是外教, 20多岁的小伙子。钢琴老师也非常好,每一个小孩弹琴,她都说“你是贝多芬”。朋友就非常吃惊,小孩从小最不喜欢的两个东西,现在却最喜欢了。
       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他的课,确实这样。假设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老师,那不是很好的一个事吗?如果有的孩子有所谓的“偏课”,那实际上是老师“偏”了,是因为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老师不偏科,教数学的也好,教物理的也好,教化学的也好,如果所有的老师水平都好,都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学生绝对会听课的。
       有的老师总是纠着孩子说数学不行,英语不行。其实,所有孩子身上的缺点都是从大人身上模仿出来的,学来的。小孩本身没有缺点,它的模仿能力很强,你要想让孩子改正身上的缺点,你就先改他的父母,改他的老师,那样孩子就改过来了。
       所以,我说老师太重要了。

       █孩子走神不是缺点。
       █不能给学生打80分以下,对他们实行最低分数保障。
       █评判教师看考试平均分,看升学率。但是,为什么不看厌学率?


      朱寅年:这肯定是理想状态,因为老师总是有差异的。其实,孩子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育就有难度了。你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哪些是比较重要的?

      郑渊洁: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实际上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人身上可贵的东西。人身上有差异,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这个人有这个特点,那个人有那个特点,所以社会才会这样。
       其实教育就应该是发现孩子身上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进而扩大差异,想尽一切办法把班上50个孩子变成50个不同类型的人,然后让他们走上社会,在各个领域里推动社会前进。
       现在学校往往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千人一面,不能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不对的。比如一个孩子,他老是迟到,这也很好啊,因为这就是他的特点。比如上课时,一个学生走神,作为老师,你不用非得纠正他。即使他走神了,他可能是看到这个水杯,想到了冰山想到了北极,想到北极熊就想到狗熊是胎生动物了,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这些大科学家的发明往往都是通过走神发明的,孩子走神不是缺点,老师非要因为这个弄得他在课堂上很自卑,这就不行了。     再有一个,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品质教育,也就是道德品质教育。
       这个道德品质教育不是在看升国旗奏国歌时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听听公民道德课就解决了。其实,那都不是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是让每一个孩子真切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不因为我考试考了一百分老师就欣赏我,爱我,因为我考试不及格老师就挖苦我,而是越考的不及格,老师就应该越爱我。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给一些贫困人群最低生活保障,给挣不着钱的人一些生活费。,为什么在学校就没有最低分数保障呢?对学生不能打80分以下。:不能给学生打80分以下,对他们实行最低分数保障。让每个孩子都觉得活得堂堂正正,他才会长大了去爱别人。你要是因为他考的不好,或者长的不好或者因为不守纪律或者什么什么的,就歧视他,老师就给他脸色看,这样他以后也会这样对别人。他就会厌恶这个世界,就会厌学。
       比如,我们现在看老师的成绩,我就不太懂,我们评判教师重要看班上考试的平均分,看升学率。但是,为什么不看厌学率?如果每次上级领导来检查,就只给学生发个卷子,在“你厌学不厌学”上打个勾。评判老师的工资涨不涨,评定老师的职称,评定老师优秀不优秀,就看你班上的学生厌学不厌学。以厌学率多少来评判教育是否失败是很有说服力的。

       █学生毕业后靠当考试抢手挣钱,是一个黑色幽默。
       █如果让我当老师管一个班,我第一紧张就是学生的人身安全。
       █学生放学时,能像银行押款车有保安拿着枪保护就好了。



       朱寅年:以考试评判老师不只是学校的事,以考试评判学生也不只是老师的事,他们也都有苦衷啊!那您说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郑渊洁:这个不只是教育的事,也不是老师的事,说穿了是一个就业的问题。
      我一个朋友在新加坡做办理学生留学的事,说咱国家某著名高校的一个学生公派留学到新加坡,后来了。这孩子从小就喜欢考试,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可到新加坡以后,人家不怎么考试,没法体现价值了,心理产生问题就跳楼了。,研究怎么样给中国孩子设计考试,防止类似跳楼的事情再发生。
       考试本身不是一种技能,学生毕业以后能靠考试来谋生来挣钱养家糊口吗?但是我们现在本身却培养出了很多考试技能人才。有学生毕业后靠当考试抢手挣钱。没有办法,因为你给他提供了这种技能。这又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很好啊,这就是一个黑色幽默。可我们还要抓人家,又给人家贴在校门口曝光,这很欺负人,因为你培养的人只会考试。
       这不能责怪哪一级政府,,也不能责怪专家和老师,这就是就业的问题。就业竞争太激烈了,听说当初扩招是为了推迟高中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可这问题推迟就能解决了吗?

       因为人太多了,都要找工作。我认识一些老板,他们说能有认识人介绍,就不用这那些文凭来证明了。因为他要的是可靠可信任的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只有要文凭高的,文凭高的就受罪多,来了以后很多不行也得换。但是这个教育说穿了,,不是老师的问题,这是就业的事,说穿了这是家长的事。
       我听说有的学校不补课,家长就找上去了:你为什么不给补课?这实际上整个一个社会就业问题,实际上这个事不是下一个文件就可以的,。

      朱寅年:如果您来当老师,您会对学生很宽松吧?不会很厉害吧?

       郑渊洁:你如果让我当老师,我能对学生一点不厉害吗?要没有一点利害,他们能听?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我儿子和几个学生去玩学校的滑梯,这个滑梯已经摇摇欲坠了。老师就告诉他们不能上这个滑梯了,当时我对老师比较反感,可是后来我一想,我也理解了。你说我孩子上去,真要把胳膊腿弄断了我做家长的能干吗?这种事家长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在学校,我提醒校长,千万注意,别出人身事故。校长压力太大了,责任也太大了,几百个家长在后面站着呢!那天我女儿在幼儿园,被罚最终导致撞伤了,我孩子的妈妈一再跟老师说没关系,但老师就看我,我就一直想笑笑,可看着我女儿头破血流的,我真笑不出来。如果让我当老师管一个班,我第一紧张就是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不是其他的什么。

      朱寅年:那么您肯定反对学校搞春游了?要知道,搞春游等类似活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很有益处的。

      郑渊洁:你还别说,我就反对春游,我就反对组织孩子坐车出去。如果有的老师为了挣门票回扣的钱,我就更反对了。
      因为太不安全了。这事完全可以由父母去做。群体性春游我小时候参加过,毫无乐趣可言,老师让我们拉着手,不能乱看,也不能乱说,吃饭的时候在一起,毫无乐趣。现在交通这么拥挤,小孩撒尿还得憋着。反正我就觉得不好,还是在学校范围之内搞点活动吧。出去玩的事让家长去做吧,把风险转移给家长吧。
       这就是素质教育了?素质教育应该是你爱他,他不好你尊重他,你加倍的爱他,那才是素质教育。春游算是素质教育,那不是童话了嘛。
       如果孩子真出了事,受伤了或死了,你还教育他什么啊?我那天到银行,看到押款车来的时候,两排保安站在那拿着枪。我说孩子比钱重要不重要,什么时候学校放学时也这样多好啊!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