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经典解读】祭祀之礼——撬起管理世界的最佳支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本栏目每周二播出,欢迎大家收看!

感恩您的关注!

【内容提要】一场祭祀活动,实质上就是一次令与祭者接受教育和场能洗礼的过程。由于受祭祀的天地、祖先,功德无量,场能强大,每一位与祭者往往又都有着与所祭祀对象之间相同或相通的某种关联,大家很容易在一场共同参与的祭祀活动中,受到所祭祀对象深厚德行的感召与强大场能的融化,消除芥蒂误会、冰释恩怨情仇、化解矛盾冲突、统一思想认识,寻找到最大公约数,进而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共谋大计,最终达到彼此之间和合共融、和谐共存的最佳状态! 

(轩辕黄帝塑像)

【经文】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cháng)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yuè),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礼记·中庸》

【浅释】

本节揭示以孝道为核心的宗庙祭祀活动对于治国平天下的杠杆作用机理。

孝道的实质,就是为人子孙者,要能够好生地继承父母祖先的遗志,并好生地将父母祖先所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前文“武王缵(zuǎn)大(tài)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即是“善继人之志”;“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wàng)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即是“善述人之事”。下文的宗庙祭祀之礼,则详言“继志述事”具体而微的细节落实。

春、秋两季举行祭祀之前,要将供奉祖先的宗庙修整、打扫一新,将祭祀祖先所用的礼器陈列、布置到位,将祖先遗留下来的衣服“请”出来以便祭祀时提供给扮演祖先的“尸”者穿用,还要预备好时令的果蔬食品进献给祖先以表心意。

宗庙之礼,是用来彰显左昭右穆排列之有序化状态的。“天子七庙,三昭三穆”(《礼记·王制》),太祖居中,其他祖先则按辈分高低一左一右分列两侧,居左者称为“昭”,居右者称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此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参与祭祀的公、卿、大夫,按照各自爵位高低进行排列以为助祭,是为了区分大家对江山社稷所做贡献的大小和重要程度的不同。

安排不同的人负责祭祀活动中不同板块的事务,比如司徒奉牛、司马奉羊、宗伯供鸡,是为了区分大家职能分工的差别和办事能力的强弱。

祭礼毕,与祭者互相敬酒酬答的环节,让身份地位卑微者举杯于尊长之前,先干为敬,是为了给这些平时没有机会崭露头角的人在宗庙祭祀的隆重场合提供一个表达心意的机会和荣耀。

祭祀结束之后,举行宴会时,按照头发花白程度来安排座次,是为了让大家忘记辈分高低、官职大小,回归到纯粹的出生年龄意义上的长幼有序中来,享受没有任何社会心理负重感的自然和乐。

祭祀进行过程中,与祭者按照既定程序分别来到供奉着受祭祖先牌位或圣像的位置之前,行其合乎身份之礼,奏其与礼相称之乐,以祖先之心为心,尊敬、亲爱祖先所尊敬、亲爱的人、事、物,仿佛逝去的祖先仍然生活在自己的面前,依旧存在于自己的身边,“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这可以说是把孝道做到了极致啊!

天子于冬至到南郊外祭天,曰郊;夏至到北郊外祭地,曰社。这种郊社之礼,是用来祭祀皇天后土并通融天地场能的。《礼记·王制》记载:“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yuè),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这种宗庙之礼,是用来祭祀祖先并通融祖先场能的。能够搞清楚祭祀天地、祖先之礼中所蕴藏的通融场能的深刻内涵的话,治国平天下就好像在手掌心把玩物件一般轻松容易!

一场祭祀活动,实质上就是一次令与祭者接受教育和场能洗礼的过程。由于受祭祀的天地、祖先,功德无量,场能强大,每一位与祭者往往又都有着与所祭祀对象之间相同或相通的某种关联,大家很容易在一场共同参与的祭祀活动中,受到所祭祀对象深厚德行的感召与强大场能的融化,消除芥蒂误会、冰释恩怨情仇、化解矛盾冲突、统一思想认识,寻找到最大公约数,进而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共谋大计,最终达到彼此之间和合共融、和谐共存的最佳状态!后文“诗曰:奏假(徦,)无言,时靡()有争”所揭示的,和本节内容一样,都是通过常态化的祭祀活动,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效率的“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汇集能量”的治国平天下的杠杆作用机理,而“祭祀之礼”便是令管理的“力臂”变得无穷大以至于可以撬动起整个天下的那个最佳“支点”!

【作者简介】

        王西胜,男,1973年出生,山东菏泽人,师从民间国学大师(屈子之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约二十载,长期从事儒释道及屈原文化的义务弘扬传播工作,主讲儒家《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道家老子《道德经》,以及屈原《楚辞》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并致力于传统文化智慧管理之道在党政干部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家庭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常年应邀为各地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多家公益国学读书会巡回义务授课,并在北京文艺广播电台接受过传统文化类节目专访。

到目前为止,著述有:《老子心印》(老子《道德经》注解)、《儒学心印(第一辑)》(《大学》《中庸》《学记》注解合刊)和《问答实录(第一辑)》(经典生活化实战拆招)。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经典解读】怎样做不被情绪绑架的自由人?


【经典解读】女子所顶,不止“半边天”!






【经典解读】领导者必备宝典——九经(上)


【经典解读】修身齐家秘诀——尽在一个“辟”字!


【经典解读】老子心目中管理之道的四重境界


【经典解读】成功大忌:用力过猛


【经典解读】破除两千年的误解,还“无为”以本来面目


编辑:慈钰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感恩!】

按二维码关注传统文化周刊,与幸福同行!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