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杏花书影‖沉浸在《伊犁往事》中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沉浸在《伊犁往事》中


文/杏花书影


  春节前,就网购了伊犁作家郭文涟先生的乡土忆旧散文集《伊犁往事》。

  读这本书,没有能够像以往阅读文学书籍的习惯,一气读完,而是断断续续读了小半个月。因为读书的时候,引起的思想波澜太多太多,勾起的回忆太多太多。常常是看到某一篇的题目,都让我停下来陷入浮想,似乎回到了往昔的岁月,常常不能读完一篇。虽然,书中的篇章基本都在郭先生的博客中阅读过。但是,纸质书本里的墨字还是让我重又激动不已。


比起从未谋面的郭作家,我算是比较“纯粹”的伊犁人了,出生地在伊犁州下辖的塔城地区乌苏县境内,因为是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所以,我所有的资料上写的都是“农七师123团”这样的一个名称。(前几天,办一个信用卡,办卡需要填一个密保问题,只有曾经上过的小学名一个选项,我填的是一二三团小学,办卡的很奇怪,不是个地名啊,像部队的番号……)在团场生活了18年,然后去设在伊宁市的师范学院读书,很巧的是和郭作家成了中文系的系友,我们还有共同的老师。然后留校工作,一直到快四十岁才离开伊犁。可以说我多半的人生都是在伊犁度过的,血液里都流着伊犁河的水。

  
  书中所写到的白杨树、小巷、大杂院、飞机场路等等,都曾留下过我们的足迹。

  刚到伊犁的时候,就惊诧于伊犁的白杨树之多,师范学院所在的解放路向西的马路两边都是高大的白杨树,还有花城商场旁的阿合买提江街两旁也是白杨树,那时同学们经常沿着长满白杨树的街道去西公园游玩,然后在公园中一待就是大半天(曾经全班一起在公园中过端午节,拎着一桶粽子在公园里分食)。也曾带着孩子,每年去西公园划船、坐碰碰车,逛动物园、瞻仰三区烈士的墓。2010年重回伊犁,还专门进已经免了门票的西公园看了看。同行的老同学很惊讶,没想到我这么忆旧。所以读到《曾记否,那白杨树深处的城》一文,耳边就不由得想起那熟悉的旋律:白杨树下住着我心上的姑娘,当我离开起她的时候,就像那都塔尔闲挂在墙上……

  

上大学时,学校集体活动的重要项目是看电影,几乎每周去解放路上的绿洲电影院或者军区俱乐部等电影院。郭先生所写的《看老电影》让我想起冬天坐在不太温暖的绿洲电影院里,一边发着抖,一边看电影的经历,看到激动处,也就忘记了寒冷,电影快结束时,人气蒸腾,电影院里已经温暖如春了。如今,这些老电影院都已经被拆建了,再看不到那高高欧式的柱子,正如文中所言:“这一拆,实际上是把几代人辛苦创业的历史见证和几代人的欢乐与梦想,全拆卸得湮没在砖瓦碎片中了,成为了如烟往事,我们的城市也越来越缺少记忆了。”对此,我也是深有同感。

  

《失落在记忆里的新华书店》勾起的回忆更多。新华书店是我在伊宁时每周必去的地方。两家主要的书店中,解放路新华书店规模比较小,但是离学校近,步行一二十分钟就到了。最早是平房,1993年后建成三层营业的楼房,那本红皮的缩印《汉语大字典》是我在新华书店拆建期间,在他们临时搭建的板房里买到的。那时工资很低,一个月吃了饭,几乎没有多少钱来买书,就每周去看看书还在不在,到了1994年11月份,似乎是学校多发了点奖金,就直奔书店,把钱换成了书。妻子刚怀孕时,买了一本厚厚的《格林童话》,书店里那个刚刚工作的小姑娘还意味深长地笑她——买童书这么着急。过了两年,我看到了那小姑娘也挺着小腹,一脸孕斑的幸福地坐在柜台后面给顾客盖章开票。斯大林街新华书店需要坐1路车去,旧楼原是两层,在上二楼的楼梯拐角处,有一座半身像,从1988年我第一次去,老人家就坐在那里,上下楼,偶尔会去摸摸老人家的胳膊,一直到1998年拆建成伊犁书城,不知把老人家移往了何处,此后再也没有见过。1991年前后,斯大林街新华书店曾经大量处理积压的库存书,我和同学去抢购了很多值得一看的书。有的女生也买了几尿素袋子的书。放假运回家的时候,正是冬日酷寒之时,我们四五个男生抬着抬把,早晨六七点钟,天还没有亮,像电影里转运伤员般趟着积雪,从师范学院抬到绿洲电影院附近坐长途车。出学校门时,警卫还检查了一下,诧异地拍了拍,的确是书,才放行。我也分数次扛着成尿素袋子的书往家运,曾经有一次在乌伊公路上下了车,扛着几十公斤的书,步行数公里进市区,还好,在路上截着一个骑自行车的大叔,请他帮忙将我的书袋驮到五公里路口,使我能轻身步行…… 后来在书店看到不全的《汉语大词典》,曾经和长脸的负责人商谈,想让他便宜处理给我,但是未得逞……2010年,从山东回伊犁,办完公积金的手续,重登伊犁书城,在书架间徜徉,望着熟悉的陈设,想此次一别,估计很多年都不会再来了,突然悲从心来,泪水就欲夺眶而出……

  

当然,值得一提的还有很多,比如伊犁街头的叫卖声、伊犁书城前拉琴的盲老人、小巷子里的俄罗斯人、成群的寒鸦、六根棍马车,再如伊犁辖区的一些景区,如昭苏、塔里木、那拉提、赛里木湖。

  熟悉的风景、熟悉的人,现在还常常出现在梦中。

  一本《伊犁往事》,勾起往事无数。书读完一段时间了,两次打开博客,想写上几句,但想说的话太多,却思拙语滞,不知从何说起。延至今日,胡言数语已毕,似乎还难以表达出自己的心境。

  谢谢我的作家老乡,用真挚朴素的文笔,将我们一起感受过的伊犁呈现出来,让我这个远在异乡的游子感动,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他的作品,喜欢我们的家乡

 

 2014年4月13日于山东淄博



 

 《心情文字》《沉浸在<伊犁往事>中》一文,是我偶尔在网上读到的。写作者--杏花书影,大约姓程---这是我从他的文字里获知的,而且是一个老伊犁人,现在远在胶东半岛上的某个大学里做教授。前些年,写博客兴盛于一时,通过网上交流的确有不少心底感情真诚的人。杏花书影就是其中之一。我知道他也是伊犁师范学院毕业并留在校当了大学老师。当老师者,尤其是大学老师,相互交流大多比较矜持,尽管喜爱笔墨文字,但只要热爱上某个事物,往往都能比较持久地坚持下去。杏花书影就是这样一个比较矜持且默默喜欢文字的人,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学问且有一定成就的学者型的知识分子。


  近几年来,由于新的交流工具的兴起,博客潮迅速退却,但杏花书影一直坚持写,不管有没有人看。看的出,他写博客,不是为了博得众人的青睐,不是为着发表见报,也不是为着写而写,他只是在当做一件事情去做,当做一件能够真实记录自己心里感受的事情。人,不能仅仅只是吃饭、工作、忙一些琐碎性的事情,而且更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生活,有自己的情趣嗜好,有自己一方安静的小天地。有时候,忙忙碌碌累了,得给自己片刻的安宁,倘若能把这段安宁所获得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一定比一般人提高得要快。


  做一个精神世界强大的人,怎样做呢?写,写是一个好方法。写,不是为着要出名,许多时候,写,就是自己与自己对话,就是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什么,时间是不是在你身边空空荡荡地流失了。时光流失了,岁月苍老了,你自己是否也已苍老迟钝了?或是脸面上苍老了,而心灵上却始终流着淙淙山泉水,夜深宁静的时候总有一轮清风明月相伴相送?我想,杏花书影是属于后者的。他虽然调离了伊犁,但常常在想念着伊犁,伊犁是他的故乡。一个从不回头,也从不想念故乡的人,一定是没有根的人,没有根的人,会是牢靠的大树吗?会使自己人生的道路充满着风景如画的色彩吗?不,肯定不会的。我写《伊犁往事》就是因为自己心中有风景。能够喜欢读这类文章的人,心中也一定有风景,而且一定很美,当然美也是有感伤色彩的,因为失去了的时间是不可能再倒转回来的,人生的苍凉之感也往往就在这种感觉里获得了加深,继而会更加珍惜光阴,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知道脚下的路该怎样行走才是最为值得自豪的。


 就在我写下上述文字的时候,一个伊犁师范学院的朋友告知我,杏花书影确实姓程,是九十年代毕业于伊犁师范学院的高材生,教授古代汉语。因为与家人团聚,十多年前调回山东淄博工作,依然在大学里教书,如今,一定是桃李满天下了,但他依然喜爱读书,依然喜欢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如是,我尊敬他。一个人,活着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种,但让人尊重,是最至高无上的了。

 向远在他乡的伊犁人---程教授致敬!

 

  郭文涟   2015年5月15日

 



友人评论系列

作家宋吉壮


作家王舒


作家王飞‖在伊犁河畔的抒写

作家任丽瑛‖用灵魂写作的人

学者小余‖试解读散文诗的音乐美

诗人亚楠‖真情的倾诉——读《远逝的牧歌》

编辑李艳‖行走于文字的涟漪

‖有了灵魂,散文就有了根

作家贾海霞‖远逝的牧歌,远逝的情怀

评论家向敬之

郭文涟原创作品,欢迎转发

但请务必标注:转自“郭文涟”公众号:xjguowenlian
有事可发邮件至:gwlxjyl@126.com或QQ:1120117973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