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南宁白话及特色词语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南宁白话和广州白话有些差别,但相同性却很高,而广东许多县的白话都达不到如此高的相同性。南宁白话90%以上跟标准粤语(广州话)一致基本上操南宁白话者完全可以和广州人无障碍沟通,但是不少字的发音不同,主要体现在一些字例如“比、喜、几”的韵母,标准粤语发“ei”,南宁白话发“i”。u“老、步、道”等字的韵母,广东人用“ou”,南宁人常用“u”,可能是口音受到了平话和土话影响(有一说是ou是从u裂化出来的)u很多带“x、s”(汉语拼音)声母的字如“想、性”,南宁人往往用“ɬ ”(国际音标,舌尖接触门齿后边的硬腭由舌两旁发出的摩擦音,是清辅音,广东大部分白话都是这样的)。语法习惯上也有不同,例如广东人问“吃饭没”会说“食咗饭未?”,南宁人会讲“食饭mang4”,广东人表否定一般用“唔(m4)”,表示没有才说“冇(mou5)”,南宁人两个都可以用“冇(mau5)”,表否定用“mu3或无(mu5)”。

一:食饭

   国人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就是“吃饭了没?”,在南宁话里,不说 “吃饭”,而说“食饭”,这是沿用至今的古语;古代表达“吃”的意思的时候,一般不说“吃”而说“食”,比如《礼记•大学》里就有“食而不知其味”之语,“吃”一般指口吃,或作为象声词如《聊斋志异•婴宁》:“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真正用于表现“吃东西”的意思时,用的是“喫”字。南宁人食饭传统讲究礼仪,比如让老人坐在中间,小孩子吃饭前要先喊大人吃饭,然后才能开始吃,而且筷子不能指人,否则视为挑衅或不尊重.

二:撑遮

   即是普通话中的打伞,但是“撑”应该说比 “打”字要生动多了,因伞要维持打开的状态,需靠伞架的支撑,而伞要发挥遮风挡雨的作用,更离不开我们手臂的支撑,这些,又岂是打开的“打”这个瞬间的动作能够涵盖;再说“遮”,用为名词时,古代原指为王侯贵族遮挡风雨的帷幕,据说后来鲁班的妹妹创造了伞这项伟大的发明,让人们可以风雨无阻的出行,所以“伞”字的原型是 “遮”,而南宁人一直是将伞称之为“遮”的。

三:使钱

   即是用钱、花钱之意,在《镜花缘》里早有“使银子”的说法,今人普通话中表示用的意思时,是与 “用”连用,即“使用”。俗语有云“有钱能使鬼推磨”,南宁人说“使钱”,倒是颇为合乎现在常说的赚钱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学会使用钱,而不是让钱来使用我们。而且在南宁话中,钱是用来“使” 的,不是用来“花”的,似乎也说明了在对待使用钱的不同态度上:前者多用于创造,后者多用于消费,使钱讲的是实在,花钱要的是痛快。

四:行

   音hang(航),南宁话说“走”的时候用“行”而不用“走”,如“我去行街(我上街去了)”等,这也是一个古音字,因现代的“走”字,

五:行先

   也叫走先,就是先行一步的意思,倒也容易理解,用于有人须提前离席或先行的时候说:“那我行先了啊”,或“那你行先,我马上到”等;近年来很多南宁人直接把白话“行先、走先”翻成普通话用,与“走仙”同音,让很多北方人听了不舒服:干嘛啊,让我“走仙”,那不是咒我霉头吗?因为传统的“仙去”是去世之意,很闹笑话呵,但是听多了无可奈何之余,很多北方人现在也接受了“走先”的说法,当然建议在说普通话时还是说“先走了”好一点。

六:行头

   音hang tou (航头),这可不是指戏班子表演用的道具服饰,而是南宁人说的“刚才”的意思,也可以说 “行头先,头先”,比如说“行头我黑华西路睇见你老拿挑一大袋荔枝。”(刚才我在华西路看到你妈提一大袋荔枝。);“头、头先”是前头、前面的意思,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毕竟普通话里也有“先头部队、先锋”之语,只是南宁话倒过来说而已(这也许是因为南宁话受壮语语系的影响造成的吧);因为是行在你前头(先头)且离你很近,所以是“刚才”;粗看简直没有道理,因为从词义上理解,“先头、先头行”可以说成是走在前面的,用于说明空间关系,怎么能用于说明时间呢?但是在传统文化中,时空之间可以互相渗透,性质上有共通之处,比如传统五行学说,春季属木相东方,夏季属火相南方等,时间不可见,而空间可见,所以古人造字的时字是“時”,表明的是时间的知觉产生于太阳在地面的光影迁移,造成季节晨昏的变化,所以白话里用本来表达空间变化的词语,来说明时间上的变化,可以说是有深厚传统文化理论根据的。

七:鬼魂啊失

   用于形容某样东西对自己刺激很大,大到了极点,让人把魂魄都丢了;比如形容某样东西很好吃就说:“高峰柠檬鸭啊,我食过啊,真黑好食得鬼魂啊失!”那个谗猫流着口水的形象简直如在眼前,这点倒有点类似名菜“佛跳墙”的命名——因为太好吃所以连佛性也不要了;如果用于别的情境,感觉又不同:“昨晚我屋里有一条大腩蛇,吓得我鬼魂啊失!”一个南宁老街坊一边拍着巴掌或大腿,一边向你讲述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那惊险的情景如在眼前。

八:飞发

   是理发的意思,外地人可能感觉难以理解,本地人却是印象深刻,以前在南宁的大街小巷有很多理发的摊点,现在已经很少了,只在部分老城区——比如中山路周围的小巷,星湖路北二里等小巷还可见到,只见阳光下,树荫里,理发的师傅运剪如飞,微风过处,剪下的须发如柳絮飞扬,确实是飞发啊。上世纪80年代以前,很多南宁市的家庭都是在街边自己帮自家小孩子理发的,只需备好飞剪小凳,白布一围,就可以开工了。

 

九.:滚喳喳

  形容人来人往、人潮汹涌、人声鼎沸的情景;水烧开了水波滚动,就叫“滚水”,滚水的形象是热烈奔腾、涌动不休的,人潮汹涌时,人头湍动的热闹,正象烧开的水一样此起彼伏;“喳喳”是象声词,人多的地方,难免人声嘈杂,唧唧喳喳;短短的三个字,包含了形象、声音的意象,确是极为生动。要体会这个词,只需到菜市场,或是大型超市打折专场,即可看到:买东西的老百姓在那里滚喳喳,卖东西的老板笑哈哈……

 

十:对刀路

  是“合适的、合拍的、正确的(方法)”等意思,曾经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如何流行开的我尚未考证出来,记得我舅舅如果说到什么事情要怎样做才对的时候,就会说:“咁样做就对刀路了(这么做就合适了)。” “路”,有方法的意思,如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即是说使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到达成功彼岸的意思;俗话说,蛇有蛇路,鳖有鳖路,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刀路”呢?《庄子•养生主》在“庖丁解牛”的故事里借庖丁的口说:要做最好的厨师,就要学会最好的用刀方法——“以无厚入有间”,如此才能直行无碍,庄子进而把这个理念引申到养生、为人处世等领域,原来,这就是“刀”要走的路,也是我们处理一切事物的根本吧,所以,合适的、合拍的、正确的方法,就叫“对刀路”。

 

十一:舞撑撑

  形容手舞足蹈、张牙舞爪的样子,舞,是舞动的意思,撑撑,本是象声词,在这里做副词用,我们回想一下,在传统戏剧(不管是北方的京剧,还是我们南方的粤剧、邕剧)里,伴随着敲钹的“撑、撑、撑”的或慢或快的节奏,千年世间众生的缩影纷纷在舞台上出场亮相,果不然正是“舞撑撑”的吗。

 

 

十四:车大炮/扯大炮

  吹牛的意思;把大炮拉来,拉开引信,就会“轰”的一声炸出一片废墟,有的人吹牛吹的震天响,其夸张的程度与(把此吹牛当真后的)破坏力正与放炮类似,故曰“扯大炮”,既是对吹牛行为的生动描述,又是对吹牛后果的善意提醒,在意思上有类似于北京话里的“侃爷”的侃,以前有个说法是“十亿人民九亿侃”,一个激动的年代啊。

 

十五:扯冬瓜画葫芦

  形容某人说话东拉西扯,不着边际,说话不着调,冬瓜与葫芦虽然同属葫芦科攀缘草本植物,结出的果实也都挂在半空,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属类,岂可混为一谈,如果照着冬瓜来画葫芦,肯定是不着边际的;类似形容,在普通话中也有“照猫画虎反类犬”的说法,可以互参。

 

十六:屎

  除了常指的排泄之物外,在南宁人口语中,用得最多的意思是“差的、低下的”,用于形容某人的水平很差,同类的说法还有“屎土”,因为“屎”是动物排出体外的废物,所以引申出来就是“差的、低下的”;记得以前我们家隔壁有位解伯伯爱下象棋,虽然水平很差,但是爱死缠住人家要下棋,人家实在烦了就会说:“你甘屎,我俾你双炮你都勿赢得我,同点育捏(你棋艺这么差,我让你双炮你也赢不了我,怎么跟你下棋啊。)。”他也不生气,只要有人愿意跟他下棋就行。老屎则是形容一个人既没本事,又要硬充行家的样子。

十七:檐蛇

  即是壁虎。檐是屋檐,在两广一带,蜥蜴、变色龙、壁虎等四脚爬行动物都可以叫蛇,从形象上来看,壁虎可说是生活在屋檐下的小四脚蛇,故名檐蛇。

十八:猪糯糯

  形容胖乎乎、脸色粉红粉白的可爱的小孩子,胖乎乎、红乎乎的小猪确实是人见人爱,用来形容可爱的小孩子,倒也贴切。我们南宁市的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经常唱一首南宁本地的童谣,童谣唱道:“排排坐,猪糯糯,分果果;你一只,我一只,佢一只;最后捞个割耳朵……”

 

十九:亮骚

  炫耀,而且是张狂的、肆无忌惮的炫耀,“亮”就是明摆出来,如亮相,骚是风骚轻佻,与现在常用的“作秀”,英文show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读音相近,只是亮骚表现的更为恶劣,更让人反感。而且骚还有臊——难闻之气味的意思,正所谓“彼之饴糖,我之砒霜”,对于那些不顾别人感受,拼命炫耀自己的行为,大家都是嗤之以鼻的,你听这样:“哼(这个词就是鼻子出气的,有助于理解嗤之以鼻的意思。),那个小莉前几天又到我面前来亮骚了,居然在我们面前说什么:‘天气太热了,戴着个白金戒指真难受哦。’的话,真够夸张的。”

 

二十:发气

  指生气发火,可不是气功大师发放外气的“发气”哦。生气发火叫“发气”,有深厚的祖国医学理论根据,生气的“发气”指的是肝气爆发,这些气——火积攒多了就要爆发,不然会郁结在体内为病为害;因为“气有余便是火”——中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格致余论》中说(如心火、胃火、胆火等),所以生气又叫发火。偶尔的发气是正常的,经常发气而又红光满面的人则多是肝火偏旺,易患高血压、中风等病;当然,最不好的是生闷气——又叫郁闷,这样那些郁气、郁火日久就会无形变有形,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肿瘤一类的疾病。假如你是或你周围有这样的人,要注意疏导哦。

二十一:返嚟/返屋

  返回,回来/回家;“返”是一个南宁地方袭用的古汉语,古代以“反”作“返回”之意,如《韩非子•说林上》:“春往冬反”,以后此“反”才写作“返”。“回来”的“回”,在古代本指旋转之意,如《荀子•致士》:“水深而回”,以后才发展为回来的意思,如李白《将进酒》诗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屋,在这里不但是房屋,更重要的是“家”的意思,“返屋”即是回家。返屋,不但是返你自己的屋(家),更是返你父母的屋(家)。一位曾经久不返家的朋友告诉我一件事:几年前,他因为跟家里人吵架而曾经半年没有回家,一天终于回到家门,远远的家人看到他回来了,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说道:“返嚟啦,肚饿吗,食饭吧。”当时他有一种要落泪的感觉,我们的成长,伴随着他们的老去,看他们,不仅看到我们的未来,也看到我们的童年。所以,朋友,常返屋看看吧,不定哪一天你想看也看不到了。

 

二十二:落雨

  是下雨的意思。南宁地处祖国南疆,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足,春天多是细雨迷朦,飘湿衣襟,夏季常有暴雨倾盆,从天降落;从前街道狭窄,下水道经常在雨季堵塞,产生内涝,街道都被水浸没了。流传于两广、港澳一带的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

落雨大,对于大多数南宁人来说,确实是一个痛,每年的雨季,往往就是抗洪之时。然而对于细鬼崽——小孩子来说,落雨却是一场从天而降的游戏,当大人们在为雨水发愁时,小孩子们却在雨中嬉戏,用塑料薄膜盖住头,或者干脆就直接淋着雨,踩踏——奔跑于积水之中,并且一边跑还一边喊道:“卖热痱哦,卖热痱哦!”,印象中从我童年起,到前段时间下大雨时窗外的小孩子,欢快而清脆的笑声一直是这样欣喜,仿佛这从来就是我们的狂欢节。

二十三:缩梢

  退后,退缩,逃避,形容胆小不能任事,稍微碰到一点挫折险阻,或需要担当重任/责任时,就畏缩不前,甚至抱头鼠窜;缩,本有“退”意,如《史记•贾谊传》:“顾自缩而远去”,容易理解,关键是“梢”字用得生动;梢,是末梢,树木的末梢是枝节,而人以四肢为末梢,本来人用手探索世界,用脚踩出道路,但做人若无胆气,又无真本事,到紧要关头自然畏手畏脚,懦弱退缩;常见有人聊天时吹得震天响,一到真的让他做点实在事,马上缩梢得比谁都快,若要以动物来比,则观蜗牛可知:你看它小心翼翼地用柔软的触角——“梢”去窥测世界,稍有风吹草动,立刻缩回小小的壳里,蜷进脆弱的堡垒;普通话里有“缩头乌龟”之语,可以相参。

二十四:溜鸡

  常见有“溜狗”之语,是带狗散步之意,白话里的溜鸡,却是“偷溜,早退,逃跑”,南宁的小孩子没到放学时间提前回到家里,常会被大人问:“系不系溜鸡啊?”前几年有一部美国动画片就叫《小鸡快跑》,,很受欢迎,甚至还制作了同名的电子游戏发行呢,看来把鸡与逃跑联系起来,不单单是南宁人的发明哦。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普通话里同意连用的动词词组,同样的意思在南宁话里常常是动宾词组,比如前面提到的“缩梢——逃避”是如此,这个“溜鸡——偷溜,早退,逃跑”也是如此。另外,普通话里其实也是有“溜鸡”之语的,不过指的是菜式,比如溜鸡脯、银耳溜鸡片等,据说鲜嫩爽口,美味无比。

二十五:黑麻麻

  相当于普通话里的“黑呼呼”,①形容黑暗;1990年代以前的南宁经常停电,假如那天晚上刚好又是阴雨天,那漆黑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大人们就开始讲故事了:在一个黑麻麻的夜晚,有一个人走在山间的小路上,突然一阵阴风掠过树枝,一个东西飘过来……大家听得毛骨悚然。②形容某种物体肮脏,污七麻黑的;我们看小孩子总是在路边、草地里玩,肯定会弄得脸上、衣服上黑麻麻的,大人很生气,可小孩子却是高高兴兴的。南宁市是亚热带气候区,阳光暴烈,经常在户外活动的人多会被晒得黑麻麻的,以前本地有几句歌谣这样唱道:“(南宁姑娘)背后一支花,走到前面黑麻麻……”不过我们现在在南宁街头上看到的很多南宁姑娘还是蛮白嫩的,据权威人士说,这是因为社会进步,美容业发达,南宁姑娘大都已经普及美容之故。

二十六:旧底时/旧阵时/旧时/旧底

从前、以前的意思,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来崭新的东西,现在逐渐变成了旧的,时间不可见,而物品可见,所以“旧”的就是“从前、以前”了。把过去的时间称为“旧时”,其实古已有之,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里,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感慨时代的变迁,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里写下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则有柳暗花明的惊喜。老南宁人谈起从前生活的艰苦与现在小孩子生活的幸福,别有一番感慨:旧底时穷,我们勿有几多肉食,经常食野菜,得食上肉咁就系过年啊,啊!点识得,现在生活好了,滴细鬼崽居然又勿爱食肉,专挑青菜食,真系勿识得同点讲好……

二十七:蚂拐/地牛

  二者都是青蛙的意思,只不过蚂拐是从壮语方言引进到南宁白话里来的,并且在南宁白话里侧重指在田地里跳跃能力较强的青蛙,而地牛一般侧重指叫声宏亮的青蛙。

二十八:菠碌

  即是柚子。菠碌的故乡在华夏大地,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栽培史,植地甚广,变种亦多,我们广西的沙田柚就是其中的著名品种。在传统汉语里,柚子一直就叫柚子,如《神农本草经集注》里单称“柚”,《尔雅》称“条”,《广志》称“雷柚”,陶弘景始称“柚子”,此外尚有“胡柑”、“臭橙”、“臭柚”、“朱栾”、“香栾”、“文旦”等名称,别名繁多,不一而足,惟独没有叫“菠碌”的,倒是在壮话里,把柚子叫“吗波”(广西宁明音,这里是近似音,实际上此二字的音都是短音),与“菠碌”的“菠”音有相近的地方,看来白话把柚子叫“菠碌”可能是受壮话的影响。另外说起来,“菠碌”的“菠”倒是跟英语的球叫“ball”在读音和意义上有相关的地方,比如两广受香港影响,香港又受英语影响,把球叫“波”,因为英语的球叫“ball”,音译过来就是“波”,所以把球叫“波”,踢波——踢球,打波——打球,波鞋——球鞋等等,后来又引申到把圆的物体也叫波,如用“大波妹”形容胸部丰满的年轻女性(不好意思,说法不雅,但作为语言的研究,也引用了。)。

菠碌灯是我们小时侯在中秋节玩的游戏,因为一般是接近中秋的时候才有菠碌吃,而吃菠碌时,如果手够巧的话,可以不必把菠碌皮剥掉,而是直接在完整的菠碌上钻开一个个小洞,把菠碌的果实从小洞里掏出来,就可以得到一个空心的菠碌皮,放一大团沾了煤油的棉花进去,点上火,就成为精装的菠碌灯了,把它踢来踢去火也不会灭,这时候你就是当天晚上的“菠碌灯王”了(这样也就把菠碌的“菠”和ball联系起来了——把“菠”当球踢。),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如果手没有那么巧也不要紧,就把菠碌皮切一块下来,外壳朝下,内壳朝上,点一根蜡烛插在上面,用绳牵着也可以跑它一个晚上,尽兴才归。

二十九:俾

  “给”的意思,如俾钱——给钱,俾面——给面子,有的人很混得开,然而还谦虚的说是“全靠大家俾面俾我”,其实洋洋得意。在社会上混,最怕的就是别人不俾面,香港前著名乐队BEYOND(别安)在歌曲《俾面派对》里唱道:“你话唔俾面,佢话唔赏面,似为名节做奴隶;你都咪话唔俾面,咪话唔赏面,似用人脸造钱币;至惊至惊你地唔俾面……”唱出了人世间多少辛酸与无奈。小时侯我们常常听到大人教育:勿要接受陌生人俾的东西,尤其是食物,不然很容易被拐子佬(人贩子)拐跑的。

三十:废

  本意是废弃、停止、放弃的意思,如《韩非子•问田》有“废先王之教”句,成语“废寝忘食”、“半途而废”等,因为一般是衰败的、无用的东西,人们才会放弃,所以又表达“废物、废才”等无用之物,在南宁话中,就产生了以下的引申意:①作弄,因为作弄人本来就是无聊人的无聊行为,如:“你做咩成日废露只野仔啊(你为什么整天作弄那个家伙啊)?”;②玩,如“今晚去边D废啊(今天晚上去哪里玩啊)?”,可能是因为传统认为玩没有直接为个人和社会、国家创造价值,属于传统上所说的“玩物丧志”,所以把“玩”也叫“废”吧。

三十一:狗:

  除了指动物狗外,在南宁话里另外还有两个意思:①作形容词用,意思是“虚伪、奸诈、狡猾”等,如:只亚东太狗多赖,我真系好想育巨啊(那个阿东为人太狡诈了,我真是很想扁他了。);②作动词用,意思是“欺骗”,如:你想狗我啊?呜呜呜,好想为狗狗痛哭啊,本来是忠义的象征——即使是以前作为贬义词的“鹰犬”,那也是对主人忠诚的形容,没想到在南宁人这里却变成了奸诈的代名词。不过话说回来,狗也并非没有欺骗人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它家的狗为了骗好吃的东西,居然会模仿怀孕的样子,后来被揭穿了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无辜样子,真够让人瞠目结舌的。

在当代中国城市,狗的命运是一向不济的,就我记忆中,我国都经过了很多次大型的全民性“打狗——禁狗”运动了,运动中凡遇狗一律扑杀,绝无二话,其运动之深度和广度可说是史无前例,外(国)无同例,好象狂犬病就都是人类曾经的亲密朋友——狗引起的一样,实在是冤枉哀哉啊。

三十二:大头狗:

  傀儡,被当枪使的人;看一下香港电影里的打手的模样就知道为什么傀儡叫大头狗了:那种甘当傀儡并以此为乐的打手,多数是四肢发达、头大无脑的家伙——比如成奎安经常演的角色就是。无独有偶,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经典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里也有一个大头狗的恶棍形象,开始总是它欺负别人,当然最后还是逃不脱被作弄的结果,作为一种贬义的象征,普通话里也有“狗腿子”(为恶势力跑腿作恶的人)一语与大头狗可以互参。不过作为一种玩具,大头狗的形象还是满受欢迎的,我在南宁街头就见到有不少诸如大头狗存钱罐、大头狗背包、大头狗耳麦等产品,蛮可爱的,我自己也有一个大头狗抱枕,平常用来靠背,心情不爽时就捶它来出气,实在是很不错的享受啊,呜呼,狗若有知,当叹“人心惟危”,不知是否还会当我们这些险恶的人类是朋友呢?

三十三:挤油渣

  冬天就要到来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挤油渣”的游戏?不要以为这是吝啬的人要把已经炼过油的油渣再挤一遍,以便挤出更多的油水;这只是小孩子们在互相挤来挤去取暖作乐。想起来,这是我们小时侯冬天最喜欢玩的游戏了,小时侯的教室门窗破裂,冬天的寒风从外面灌进来,我们冷的直发抖却还要乖乖地坐在板凳上听课,实在是受罪,而且南宁又不象北方那样有暖气供应或在教室里放火炉取暖,所以下课铃一响,最受欢迎的游戏——挤油渣即刻开始:大家都冲到教室的一个角落——一般是教室后边的角落,在欢快的笑声中,大家拼命往墙角里挤,游戏热火朝天,我们身体的冰冷麻木和空气的透骨寒湿顷刻烟消云散,而我们童年的冬天也在游戏中悄悄溜走。

三十四:晒腩

  一般是指悠闲的呆着休息或百无聊赖的呆着;腩,原指牛肚子上的肥肉(见《新华字典》1979年修订重排本),而南宁白话里干脆就把“牛”与“腩”连起来讲——“牛腩”,在南宁市的大街小巷有很多“牛腩粉”粉店,而因为腩本来就有肥肉的意思,所以腩在南宁话中也用来指胖人的大肚子——可不是孕妇的哦。想象一下,一个袒露着大肚子躺在温暖的阳光下晒着的人,如果不是出世的得道高人——比如“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弥勒佛,那便多是无聊的闲汉了。如果你在南宁呆的够久,也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今晚去边D废啊?”“毋有咩世义捏,系屋企晒腩哦。”(今天晚上去哪里玩啊?没什么搞头啊,只好在家里傻呆着啦。)

三十五:好彩,好彩数:

  幸亏,幸运;“彩”是彩头,过去指赌博或竞赛中赢得的东西,比如射灯谜得中,获得奖品,这些奖品往往披红挂绿,色彩鲜艳,故称“彩头”,现在也还常用的“搏彩”、“风彩”、“体彩”里的“彩”,就是从这个意思里来的,能赢得这些“彩”,当然运气好,所以幸运在白话里就叫“好彩”。以前南宁有一个笑话:三个讲平话的本地人上街玩,出门前约好,大家都不能说平话,只能说白话。走到新华街水塔角的时候,三人口渴了,于是去喝豆浆,第一个说:要(音yiu)三碗豆践(要三碗豆浆),第二个提醒第一个说:靡系刚勿得刚甭瓦滴啊(不是说不得说平话的吗)?第三个就高兴的赞叹自己:好彩数呵咩刚到(幸亏我没说到)。

三十六:阴功:

  原始的意思是“阴德”,即是暗中的德行之意;正所谓苍天有眼,举头三尺有神明,从前的人认为,人在世间做了好事,阎王爷就在阴间给你记功,这个“功”就是阴功,所以做好事就叫“有阴功、积阴功”,将来必有好报,翻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写的分明就是“袁尚宝相术动名卿 郑舍人阴功叨世爵”的故事;而做了坏事,阎王爷同样会在阴间里给你记下一笔,这个就叫“冇陰功”(“冇”是没有的意思,两广方言)。随着时代发展,现在不但南宁,很多讲粤语、白话的地区,很多时候都把“冇陰功”直接叫“陰功”,即是“倒霉,不幸,殘忍,造孽”等意思,与原始的意义就相反了,而与“好采”成为一对反义词。而要表述原来的“阴德”之意时,则要加上一个动词“积”,构成词组“积阴功”来表述。当然“阴功” 的积与冇,是迷信的说法,但导人向善的初衷应该肯定。


 语音提供:张玮;文字来自网络。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