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在北京日报实习的一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临近十月,在北京日报实习的日子也快满一年了。说是一年,每周半日、除去寒假、暑假,在报社的时日算下来不过寥寥数十日吧。

这一年,被黄老师直言不讳的批过写的稿子像“宣传稿”、“流水账”,而她每次都非常细致且充满耐心地指导、修改和编辑。董老师因黄老师休产假,变得诸事缠身的时候,他并不为此给我任何额外的任务。大智若愚的主任,用“太有想法”委婉地批评我年轻固执不懂回应他的任务,一句纪德式的“做一个无法替代的人”,足以使我受用终身。

这一年,打着“北京日报记者”的幌子,和琉璃厂裱画的师傅磨嘴皮,跟古籍所古籍修复老师看古籍,跑几次梅兰芳纪念馆要照片,去民俗学家高巍老师家里采访,听空竹玩家李连元守望空竹,在宣南文化馆等高冷的馆长……写过老北京的历史、民俗、吃的、耍的、卖玩意儿的。

当然,一开始被荣宝斋的师傅拒绝过,去梅兰芳纪念馆几次很不巧赶上老师开会出差,跟国图、中国书店毫无结果的交涉过,为了几张老照片在电话里无数次地解释“旧京图说”,竭尽所能地在各个图书馆找资料……

尽管如此,和采访对象软磨硬泡、脸皮会越来越厚,给十多个人打电话总有一个可以帮到,大多数的人都愿配合“记者”的工作。民俗学家高巍老师、写古北口历史的李东明老师,都十分友善地给我帮助。当用尽了所有办法,实在没有办法找主任给上面“打声招呼”,一切困难都变得妥妥的。

这些经历,或许不足以和揭露人间疾苦的社会记者谈新闻理想,也无法和日赚百元的兼职实习硬拼情怀。但有几位从业十多年经历的记者老师,教我怎么采访、写稿、改稿,甚至为人处世的道理;接近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了解我所不能体验的生活的可能;在帝都这座城里的大街小巷,有目的或毫无目的地来来回回奔走。

于我而言,足矣。

2015年9月11日于北京

实习马上结束了,所以想替黄老师找一枚实习生。

每周一下午去报社,坐标北京东单。专业历史、中文、新闻或其他相关,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后台给我留言或者电邮(monsoleil_y@163.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