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女性艺术与女性艺术家----读赵会玲(小美)油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女性艺术与女性艺术家-

                        ---读赵会玲(小美)油画

  

  北京的天气似乎一天比一天冷下去,街上的行人也随之稀疏起来。连前院中仅有的几颗树也在一夜之间枯黄。在次日天还未透亮之时就已整齐地撒落在水泥地路面上,像恋人间的一次别离,做最后的一次绽放。

  

  电台里播放着老旧的情歌,在冬眠前的一夜,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回荡。

  

  多么失意,多么惆怅。在夜中醒来,点一支烟,在孤灯下疲惫的静默。女人这种东西似乎善良多过妩媚,所以,不妨就如此漫无目的的写下去。

  

  写会玲,倒是意外,从年初涉足艺术评论这块陌生领域,大概快半年过去了,但写女性画家倒是头一次。这点连会玲本人也和我一样感到吃惊。

  

  会玲为人熟知的一个名字叫做小美,我倒是觉得小美更适合于她。

  

  那下面言归正传,来谈谈作为画家的小美和她的绘画艺术。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琳达·诺克林在其论着《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一文中就已经详细的论述了女性作为弱势在面对历史的局限性时所面临的种种不公和劣势。最后琳达·诺克林得出的结论是,是‘制度’导致妇女没有可能取得杰出的或成功的艺术成果的可能。这也是女权主义首次在艺术领域发起对男权的挑战。显然这样的结论是合理而又中肯的。

  

  时至今日,女权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女性艺术家还是面临着某种性质的歧视和压抑。特别在中国,在传统与西化交融并行的当下,人们对于女性艺术家的身份认证还是普遍存在着歧义。同样女性艺术家就自我性别认知也处于某种忽视状态。

  

  纵观中国美术史,女性艺术家少之又少,直到晚清民初,西学东渐,才开始涌现出一批以潘玉良为代表的女性艺术家。也似乎从潘玉良开始女性艺术家便开始有了自我性别意识,女性艺术在中国才算是萌芽。

  

  陈丹青拿‘素心’一词比喻民国女画家邱堤的静物画,我倒也觉得小美的画也担当起这样的夸赞。所谓‘巾帼不让须眉’,虽然这句话带有歧视女性的嫌疑,但用在小美的画上,却也是恰如其分。

  

  小美以静物画见长,以我目前所看到的其绘画作品来看,无一例外都是以古典写实为主,所涉及到的题材主要以花卉和器皿见常。以一种古典式的庄重基调下表述女性特有的视角,画面中充斥着一股清新脱俗,闲适沉静的气质。以素雅、清爽,甚至是女性独有的干练融入其绘画创作中。因此拿“素心”一词褒奖小美是毫不过分,而又恰到好处的。

  

  在绘画语言的运用和掌握上小美游刃有余,不甘示弱于任何一位异性艺术家。

  

  比如,其创作于2012年的绘画作品《静之舞》,不管是题材的选择还是技法上面的应用,乃至最后完稿之后在艺术作品名称上的筛选,都是相当出色的。虽然站在艺术家的立场,对艺术作品名称设置这一单一行为中,是否会预设某种立场,甚而削减,抑或局限艺术作品本身的气场和含义,让阅读群体歧异创作者的立场?这不得而知,但无疑小美是成功的。在小美的绘画中文字与画面是一种弥合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她的另外两幅作品,分别是创作于2005年的《静物》与2016年的《谷雨》。两幅作品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之久,但我们清晰的看到作为艺术家的小美对于自我性别意识,这是大部分女性艺术家所疏忽的。在女性艺术家与女性艺术之间,大部分人忽略了后者。这是男权社会长时间的压制底下所产生的性别不平等文化现象,在漠视女性达千年之久的今天,女性意识逐渐觉醒,但女性艺术似乎还未被主流价值体系所接纳,甚而连女性艺术家也自我否决这种性别意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