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四世同堂》的版本与阅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昨天,读书圈被一则“老舍在美遗失原稿重大发现”的消息刷屏,该消息称,将近70年前老舍先生作品《四世同堂》在美遗失的部分原稿已被找齐、译出。但是我仔细看了好几个媒体的报道,发现绝大多数文字都好像一篇通稿一样,不管是讲述方式还是评价角度都如出一辙,对《四世同堂》的版本源流和沿革并无完整介绍。说来也巧,《四世同堂》一书在我二十多年前那段难忘的阅读时光里,曾经是一部有着珍贵和美好记忆的作品,即使当下有不少学者如止庵等对它嗤之以鼻,我依然不忘少年时躺在病床上那个如饥似渴的夏天。


《四世同堂》一书由老舍先生创作于1944年至1948年间,原计划写100段,每段1万字,共约100万字,分三部完成,并由老舍将三部分别命名为:《惶惑》、《偷生》和《饥荒》,其中,第一部《惶惑》1944年创作完成并连载于《扫荡报》,,同时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单行本。不过第三部《饥荒》因老舍先生1946年3月起到美国讲学,最终在1948年的纽约完成创作(同时完成的还有一部《鼓书艺人》),并在老舍先生口述和删节下,由美国人Ida Pruiitt(一般译作浦爰德或艾达·普鲁伊特)翻译成英文节译本,1951年由Harcourt出版社率先出版了英文节译本(英文版名为The Yellow Storm),随即成为当年美国的畅销书之一。


1949年底,老舍回国后将第三部《饥荒》的手稿交付周而复主编的《小说》月刊刊登,但连载只到第87章就宣告结束,显然有所缺失。此后由于直到1979年《饥荒》都不曾出版单行本,加上整个第三部手稿在中的遗失,《四世同堂》最原始的结局始终无人知晓。


1979年-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和百花文艺出版社几乎同时出版了《四世同堂》解放后的首个单行本,影响力都很大,前者甚至是我小时候在父亲书架上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几本文学作品,因为父亲母亲确实对读书都没有太多兴趣,一般情况也没钱买书。不过无论是四川版的三部曲,还是百花版的上下册,内容都是全书的前87章,所以我小时候读到最后总是感觉遗憾。


好在我的遗憾没过多久就有所释怀。某次在家乡小城的新华书店里,我无意中看到有几本人民文学社1984年版的平装《老舍文集》残卷,其中第六卷所收的《饥荒》明显比我之前读的四川版篇幅有所增加,而且完结时正好是100章,此外还收有《鼓书艺人》一篇,于是这本第六卷也是我少年时家中所藏唯一一卷《老舍文集》,与四川版的三部曲正好凑成完璧。


当然,很多年后才知道,文集中的前87章和四川版并无二致,多出的这13章是1982年由马小弥根据美国Harcourt英文版“复译”成中文,并连载于当年的《十月》杂志,包括《鼓书艺人》一篇,也是来自马小弥的译笔。不过由于Harcourt版本身为老舍先生缩写本,所以复译出的13章只能保持小说原有的梗概和结局,内容和篇幅上都有大幅缩减,相比较前87章的经典而言,只能说聊胜于无。而此后通行的人民文学版《四世同堂》,基本上也都保留着这个87章中文原版和13章英文缩写版回译的标配,包括2013年修订出版的《老舍全集》19卷。


除开通行版以外,我还曾收有一个所谓“作者缩写版”,是1995年的北京出版社精装版,其实就是那部Harcourt版英文节译本的中文版,全书共五十万字,比通行版少了一半篇幅,书中前87章由中文通行版缩写,后13章便是由马小弥自便是英文节译本Harcourt版英文节译本译出。此版是我1998年刚到北京读书时购于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大学四年曾被我翻阅多次,而丁聪先生所绘插图,也是在此版中第一次看到,非常喜欢。


2012年,人民文学社推出了老舍作品名家插图系列,集合了五位名家插图,作品则有十一种之多,被我全部收入囊中,其中仅《四世同堂》便有丁聪和高荣生两种插图本,在老舍先生的饱满的字里行间,丁先生的漫画风和高先生的版画风对照来看,相得益彰。

之后还有缘以极低折扣在王四营收入一套《四世同堂》的手稿影印本,也是我首次收入的几乎整部作品作家手稿版,当然由于《饥荒》手稿本身早已遗失,所以这个影印本自然也只有《惶惑》和《偷生》两部了,不过由于是原始手稿,所以笔迹难免有模糊甚至笔误,对于非研究人员而言,也就是作为通行版对照阅读的参考了,另外还能看看老舍先生不俗的笔墨,算是锦上添花。



最后说回此次发现的英文译稿。毫无疑问,《饥荒》是老舍先生用中文在美国写就的,所以中文原稿的遗失是不争的事实,此次发现的算是最接近中文原稿的英文译稿,比当年在美国出版的Harcourt版内容和篇幅上要多出很多,所以等到明年1月份新发现英文译稿转译的中文版后13章在《收获》上连载时,我们再看看到底比通行版多出的内容有哪些。而且据说新发现译稿的版权已交给老牌出版人董秀玉老师,可见《四世同堂》新的通行版问世也将在不久以后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