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满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提示点击上方"吉祥满族"关注微信订阅号:@吉祥满族(微信号:jixiangmanju)满族门户网站、中国满学专委会满文书法研习会门户网站——吉祥满族,2002-2017年

讲题:“ 满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各位画家、书法家,各位来宾:

 

行宫画院领导让我谈谈关于满族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但可惜我不是“北京满学研究会”的会员,更不是研究满族文化的学者。但盛情难却,只好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来简要地梳理一下满、汉文化的交融,侧重讲一讲清时代及之后满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也就是说,凡本文提及的“满族文化”,均与汉文化或中华文化有某些关联。

满族对北京,乃至全国都有不少影响。清朝在中华大地上生存了268年,并且是中华民族最后一个的封建王朝,其主要统治者无不例外地是满人。这就注定将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用清史学者阎崇年的话来归纳,清朝有三大贡献:1、奠定中华版图(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是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清朝前期奠定的)。2、多民族统一。3、传承中华文明。众所周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都中断了,而中华文明没中断。这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感谢当时的统治阶级:设想一下,如那时的皇帝,强*迫全国人民说满语、学满文,科举考试用满文化 ··· 就像英国、法国占领非洲那样,强势推进欧洲文明,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那后果一定是:要不两败俱伤,要不一方战胜另一方,代价惨重!清朝统治者没那么做,而是继续弘扬《四书》、《五经》,继续用汉语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并且让自己子弟去适应、学习外民族的文化,所以说,满族统治者的胸怀是很博大的,也竟因为如此,传承、发扬了中华文明!今天,我不谈那么宏观的大题材,而是说一些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现象。分九个领域来阐述满族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一、  饮食文化:在北京,最为熟知的是艾窝窝、蒸饽饽、粘豆包、酸汤子、驴打滚、萨琪玛之类。再加上:火锅、涮锅、砂锅这类。据考证,女真人吃火锅已有上千年历史。而最为闻名的数 “满汉全席”,几百道菜肴得用二、三天时间才能吃完。在这“满汉全席”里,满族菜点占主要地位。时今的东北一带,影响最大的食文化要数“满族八大碗”,即: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zhuo)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以及阿玛尊肉,这最后一道菜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据说是清太祖时代传下来的。不难发现,上述满族菜肴中,恐怕要数“火锅”影响最大,它甚至已走向世界!自然,现代的火锅,如用电的“鸳鸯火锅”,早已不知被汉人改进多少次了。在菜肴里,还有一种大众化的菜是“酸白菜”,那是清代顺治年间(约17世纪中叶)就开始有人腌渍了,因为东北冬季长,需用它来熬白肉、炖粉条,是典型入冬后菜肴。现在,显然它也早已在北方地区流传开来了。    这里顺便强调一点:满人不打狗、杀狗,不用狗皮制品,更不吃狗肉,甚至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袖套的人进家门。(其中理由说法有四:1、清太祖努尔哈赤定下的规矩;2、满族先人长期从事渔猎劳作,狗起到了好帮手的作用,人们不忍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形成风俗。3、义犬救过罕王。4、图腾崇拜之故。)

二 、  服饰文化:现代人别忘了,一百多年前,满服就是国服、大礼服!

1、     旗袍:它最具代表性。     旗袍旗袍,就是旗人穿的长袍嘛,满语称“布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袍。分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的服装,同汉族的“上衣下裳”有明显不同。【其式样特点是:无领(后习惯加一假领,亦出现圆领),捻襟(大襟),左衽,四面开禊,束腰,有扣绊,窄袖(或带箭袖)。这种衣着适应骑射民族的生活习俗。箭袖满语称“哇哈”,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 ,平日挽起,放下可御寒,后来演变为清朝官员遏见皇上或上司的一种礼节——叫放哇哈。长袍外腰的布带子可挂装物品的小袋子,烟荷包。】满族妇女穿着的旗袍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服饰元素包括镶、嵌、滚、绣等不同技法。还有将花绣在袖里,挽出来的“大挽袖”女式旗袍,美观考究。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旗袍已渐弃不用,女旗袍也不断演变,由宽腰直筒式演变为紧身合体的曲线型式样,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东方女性美的特质,使之旗袍成为中国传统女装的出色代表。并且“旗袍”两字,现在也只指这款女式服装样式了,而不再包括男人穿的旗袍了。

   2、马褂 
      马褂是穿在长袍外边的对襟的短褂,分纱、单、夹三种,分别由熟 、洋绉zhou或绸缎、圆花、寿字、花枝等隐花缎子或大绒制成,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满族人喜欢在旗袍外套马褂,称“长袍马褂”。马褂清初仅限八旗士兵穿着,后来逐渐盛行于民间。马褂最后常被皇帝用以赏赐有功之臣。被皇帝赏给“黄马褂”可谓极高的荣誉。 民国时期,男青年在结婚时,也常穿着长袍马褂,脚上着皮鞋或布鞋,踏进婚姻殿堂!成为时尚的婚礼服。
  3、坎肩 
    坎肩,又叫背心、马甲、披袄、搭护等,是由汉族的“半臂”演化而来。坎肩常配套于旗袍之外。坎肩有对襟、捻襟、一字襟、人字襟、琵琶襟、巴图鲁等多种形式。巴图鲁满语音为“勇士”,这种坎肩是京师八旗旗人最时尚的一种款式。后来加上两袖,称“鹰膀”,妇女的坎肩多绣边、镶边。【笔者来不及考证:不知满族的马甲与西方三件套西装里的马甲有无某种历史渊源,或是“岐路同归”?】。

4、帽子:满语叫“玛哈”,有一种便帽叫“帽头儿”,也叫“小帽”,系用六瓣荷花状的布缝制而成,汉人多叫“瓜皮帽”,这种小帽是满族吸收汉人的便帽形成的。还有一种老头子冬天用的“风兜”,直到解放初,北京地区尚能见着。

 

三、   建筑文化:据查相关资料,“火炕kang”满语叫“土瓦”,是满人发明的,它可大大地缓解了东北人难熬的漫长冬季,至今都仍在温暖着大批长江以北居民的日子。再如,北京四合院一进门,挡住院内视线的那块“影壁”,和大门口附近那块“上马石”,那都是比较典型的满族建筑特点。在其他建筑领域的例子,如圆明园、颐和园、清东陵、清西陵等等,因说来话长,故不一一细说了。

 

四、    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以及称谓

1、语言、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在先秦时叫“肃慎”;汉代、三国时叫“揖yi类”;南北朝称“勿吉”;随朝、唐朝称“株鞘zhu-qiao” ;在辽、宋、元时期叫“女真”。1636年,皇太极称帝,定国号为“大清”,前一年还下诏定本族新族名叫“满洲”。,简称“满族”。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金太祖阿骨打参考汉字、契丹字创制女真文字;并于1119年颁布。【金熙宗时,又创女真小字。】1599年,努尔哈赤命令大臣巴克什·额尔多尼仿蒙古文创制满文;1632年,又改革了老满文,改制后称“有圈点满文”,即“新满文”,也叫“达氏满文”。满人入关后,凡重要一些的政令、文件或军事信息,一律由新满文写成,很好地起到了保密作用。之后,满人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汉语,上层社会更是以群体形式苦练汉字书法,哪怕贵为天子,像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成了很不错的汉字书法家!随着满人逐步放弃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不断被汉文化同化,到如今过千万的满人已都不会说满语、写满文了。今天在故宫博物院研究满文的人,竟是锡伯族人。只有黑龙江省个别农村里的老人才会说满语。现存世的满文卷宗约有200万件,里边记载着清朝近三百年的史料。人们必须对其认真研究、挖掘,所以,像黑龙江大学建立了满文专业,哈尔滨市也创建了满文中专。但愿多少年后,人们能从200万卷故纸堆里发现一些有用的资料,破解一些历史谜底!

【满语、满文在统治阶级不知不觉中,逐步走了下坡路。只因为以皇帝为核心的满族精英出色地掌握了汉语,这就大大地激励了八旗子弟也去努力学习汉语,如此必然促进了汉语、汉字的发展,继承了中华文明!这点倒也符合某些事物的发展规律,并且客观上也使满族本身更加进步、强大。】

2、文学家及其作品:

1)纳兰性德(1655 —— 1685年,享年31岁 ):正黄旗人。清初词大家,王国维对他评论说:“宋之后第一真词人。” 现尚存349首词。有诗集《側帽集》、《饮水词》。他的词以“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人,但细读又让人感到淡淡忧伤。此外,他还主持编纂zuan 了1492卷的《通志堂经解》、四卷《绿(无三点水的“LV”)水亭杂识》等。

2)安康 (生卒年月不详): 满洲镶红旗人,著有一本40回小说《儿女英雄传》( 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它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主要讲述安学海父子仕途生活;描绘了整个社会,特别是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3)曹雪芹(1724——1764),清初,祖籍辽阳,努尔哈赤入关时,其祖被掳lu为奴,即称包衣,入满州正白旗籍,故这位出生在南京的《红楼梦》作家被视为是满人;但更多红学家考证,曹雪芹乃是曹操的后代,祖籍有说在河北丰润县的,也有说在山东登州府宁海州的。关于曹雪芹是否算满人,似乎没必要在此细说。我只想打个比方:一个出生在美国的中国孩子,他父母亲、祖父母都生在中国,他父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事件”留在了美国,并取得了美国国籍,请问这个第三代的华人孩子算哪国人?答案:你懂的!

4)近代、现代作家:a) 老舍(1899——1966):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戏剧家、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等等,老舍先生的杰出贡献之一是通过他的作品弘扬了“京腔京韵”,也为“北京人艺”的话剧风格奠定了基础!b)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昌图县人,满族。作品有《科尔沁旗拳》、《大地的海》等等。c)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诗人、儿童文学家,其抒情诗《,你在哪里》很有影响力。。D) 当代作家就多了,如:叶广苓、赵玫mei、王朔等等。

据悉,在清代,满人用汉语写下的诗集达600种之多。 光是乾隆一人,

执政63年,共写下43000 多首诗,即每天平均写二首,数量超过《全唐诗》。在2131年封建统治的长河里,产生了约230位皇帝,就数弘历皇帝诗词产量最高。可惜,他写的诗句没有一句在民间流传开来,更没有在后人编写的文学史、诗词史里提到他一句。【有人猜摸,他是被人夸出来的。你想,他是至尊,谁不逢迎他?谁敢动他一个字?也有人说,不少是捉刀代笔。此话时今也无从考证。】

 

3、称谓:早在12世纪,女真人在创建自己文字时,就大量吸收汉字;加上汉、满杂居,双方必然互相影响。所以,在人间关系互相称谓方面,部分有相似之处:比如哥哥,满人叫“阿哥”;祖母,满人也叫“奶奶”。其他亲族之间的称谓,由于近年来“清宫戏”充斥各电视台,等于向全国普及满族称谓,故现代国人都明白:“阿玛”是父亲,“格格”是姐姐,“额娘”是母亲,“福晋”是夫人等。但再多就不知道了,如说“奴恩”两字,多数汉人就不晓得是“妹妹”的意思了。          

 

五、书画艺术:

我对这一点简直不敢吭声,因为在座各位都是行家里手,你们对于满族书画家的了解、研究, 肯定如数家珍,烂熟于心;而我一张口绝对是在班门弄斧。那就只好蜻蜓点水,一笔带过:首先得提及,清朝历代帝、后及王室成员几乎都擅长书画。清初 ,内务府开办“如意馆”,培养书画人才,之后成了皇室的家传。清帝中,一般认为雍正的字最棒,其次是康熙,再下来是道光。(对雍正书法作品有人作了以下评价:书法文雅遒qiu劲,气势宏伟,有皇帝凌驾雄强的气概).而到处题词的乾隆,一生约创作了1400幅画,上万幅书法作品!有人戏称乾隆的“等线体”想躲也躲不过。如此评议乾隆的字的人,不知其本人水平如何?下面谈几位大家熟知的名家:1)爱新觉罗·启功(1912——2005),现代中国著名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文物鉴赏家、国学大师等头衔,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 2)爱新觉罗·溥杰(1907-1994),书法家,溥仪的亲弟弟。他一辈子精彩的人生故事也许在于:他与日本籍妻子嵯峨cuo’e浩之间发生、展开的那一幕幕曲曲折折、离离合合的爱情画面,而不是在书法层面。3)爱新觉罗·溥心畲she, 即 溥儒yu; 他是道光皇帝第六子的次孙,即恭亲王奕訢xin的孙子,与当时张大千齐名,故有“南张北溥”之说。曾留学德国。山水、花卉、人物、书法以及诗文俱佳!代表作《雪中访友图》。4)常书鸿:油画家、美学家、美术史家、中国敦煌学奠基人。他的儿子常嘉煌、女儿常莎娜也是当代画界知名人士。(这里本人讲个小插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次常书鸿去德国、法国访问,。心想,常是什么大人物,还要派人、派车去接送?当时本人实在是孤陋寡闻,表现在行动上,反正不是毕恭毕敬,而是仅仅单纯地去完成某项任务而已)。5、胡洁青(1905年生):老舍的夫人、齐白石屈指可数的女弟子。不知何故,她老人家的作品近期好像在使劲叫卖!且价格不高,很令我纳闷。难道她日子不好过?还是另有他用?6)、其他著名满族书画家,请恕我不一一列举了,也许大部分人都坐在这儿呐。7)、满族剪纸:这门游离于书画之外,但又那么像一点书画的满族剪纸,我想特地强调一下:它们的确是特别精美、精彩,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是我见过的中外剪纸作品中的极品!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次,一位研究满族的朋友接我去看他收购来的一套老鹰剪纸,每幅均可谓栩栩如生,大师之作!,让他也去开开眼界。我的研究的朋友说,他是从一位东北满族老大爷手里买断的,只要老人每剪一张,他就付给50元钱。他补充说:老人从不在纸上画画、打格,而是直接拿剪子在纸上剪出图案!

 

六、出版:

这一领域只举三例,即《康熙字典》、《四库全书》 与《三希堂》。

1)先说“康熙词典”,这本字典的总纂zuan官叫张玉书、陈廷敬,编纂年代是:1711 至1716年,共历时六年。字典全书共12集,收录47035 个字(之后又有补充)。嗣后在此基础上出版的《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都得益于《康熙字典》。直到今天,它仍是人们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2)《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部丛书,被誉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sou”。此部丛书共囊括了3461种图书,多达79000卷,字数有7·7亿个字。从1772至1789年,历时17年,也有其他说法的。当时,光是抄书的人就有3500位,那些人如果在今天,恐怕个个都是出色的书法家!【“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纪昀yun, 即纪晓岚,除他之外,还有总裁官、校勘jiaokan官、监造官等,各级头头多达360个。工程浩大由此可见一斑。】    3)《三希堂》,于1746年至1753年间完成,当时乾隆帝搜全了王羲之的“快雪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昫xv的“伯bo远帖”,将人间稀世之珍均搜入囊中,甚是喜悦,故取名“三希堂”。它收录了340余种楷、草、隶li、行等书法精品,还有题跋200多,印章1600多方以及碑帖等,共九万余字。不言而喻,《三希堂》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光是上述三件大型出版物就已经充分说明了,清皇朝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七、其他文艺领域满族名家罗列:

1、京剧界:如 程砚秋、、李万春、关肃霜、李玉茹、赵葆秀等等,不下50位。这里还不得不多说几句。大家都知道,京剧诞生在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受到历代皇家追捧,直至“老佛爷”爱戏如命,这就是说,宫廷、贵族里常有一批“京剧追星族”。可是清庭被推翻之后,“粉丝们”连满族的姓氏都不让叫了,加上他们又没一技之长,因生活所迫,部分八旗子弟只好由“票友”的角色变为“唱戏”的角色了。由此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满族京剧演员。这里大家看到了:京剧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国剧,位居其他九大地方剧种之首,从诞生、形成、发展,一路走来,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青睐和支持,直至亲自投入。显然,满族对京剧的贡献,真可谓大矣。

  2、其他表演艺术家:相声领域:侯宝林及其儿子们;常宝堃kun、常宝华、常贵田直到第三代的常远(喜剧《开心麻花》的主角之一)、裕德隆、苏文茂;戏剧方面:英若诚、英达父子;儿童、青年演员关凌;歌唱家:胡松华、关牧村、林依轮、佟tong铁鑫、那英、齐秦(台湾歌手);民族声学教育家:金铁霖;钢琴家:郎朗;作曲家:雷振邦、傅庚辰、关峡、雷蕾等;舞蹈家:贾作光;评书艺术家:连阔成、连丽如、刘兰芳。如果说,文体不分家:那么大名鼎鼎的郎平,刚上任的中国女排教头,也是满族人。

 

八、瓷器

瓷器只讲雍正朝,他执政仅13年。因为他个人十分喜欢斗彩瓷器,便大力促进研发、生产彩色瓷,使这一起源于明朝宣德年间、生产于明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工艺水准大大提高。由于其产品造型规整、线条流畅、釉色匀净、色彩灿烂,所以在中国陶瓷史上有较高地位。那时,不但景德镇御密厂每年需生产16500件左右陶瓷贡品给朝廷,而且清宫“造办处”内,还烧制斗彩瓷!(顺便说一句,流传下来的斗彩瓷不太多,目前拍卖行每件斗彩瓷成交价约170万元)。

 

九、  宗教、姓氏文化

      1、宗教:满人早先信仰一种原始教派 —— ,该教始于史前新石器时代,主要分布于北亚,又分满族、蒙古族、中亚及西伯利亚。Shaman巫师被认为有 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及打发人去天堂或地狱的本事。满族统治中国后,不但继续流行于东北、蒙古地区,而且在紫禁城坤宁宫里也有一席之地,即萨满师也可在这里跳原始舞蹈、歌诀、手持神器与神仙沟通,达到问卜、祛病甚至控制天气的目的。 但有趣的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各帝对儒、释、道均采取了三教一家、圆融一体的对待,也就是说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其中雍正皇帝(1678——1735)更是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seng-na,躬行禅修,被公认中国历代帝皇中唯一真正亲参实悟,直通三关的禅师!他自号“圆明居士”。在位期间,在章嘉国师的鼓励下,曾出版一套120万字的御制佛教典籍。我之所以在这里从谈到佛教,是想强调满族统治者的聪慧,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采取了大度、包容、豁达的开放政策,从而让各派宗教势力并存,保持了全国的安宁。大家清楚,从历史到今天,人类无休止地在发生宗教冲突或战争,为此,不知全世界失去了多少生命。在宗教领域,满族再次展示了包容、大度的气派!

2、姓氏文化:姓氏在满语中叫“哈拉”,满族共有649个姓氏。其中,最著名的是八大姓,即:佟tong 佳,辛亥革命后改为“佟”;瓜尔加,后改为“关”;马佳,改成“马”;索琸络,变为“索”;祁佳,变成“齐”;富察,就只留前边那个字“富”;那拉,变成“那”;纽祜hu禄,改单姓叫“郎”。满族人改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a、被汉人同化;b、辛亥革命后,满人担心被皇族、皇家牵连,连累自家,纷纷改姓换名;c、,满族姓氏须一律改成单姓,之后方可入籍(允许报户口);d、满族老百姓为了好找工作,主动将原来的满族姓氏放弃了。  从这姓氏文化的变化中,也让后人看到了满人的应变能力,他们能伸能屈,能上能下,始终有某种豁达的心态!

 

最后,想谈一点听起来与本文不太搭接的事,那就是北京满族人口的变迁: 1910年(宣统二年),京城人口约113万,满人占了百分之六十七,汉人才百分之十。为啥人口多于几十倍的汉人在北京就这么少呢?因为清朝法律规定:内城不准住汉人,汉、满之间也不准通婚。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后,在京的旗人可谓如水银泻地,纷纷离去。至1957年,北京人口统计:满人只有80411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的满族人口达1068万,而北京的满人才25万。在全国人口中,满族排列在汉、壮、回之后,位列第四。由于时代风云的变迁,在京的满人虽然不多了,但他们的前辈毕竟曾在此叱咤风云,繁衍了近三百年,所以,当今的北京人会在不经意间遇到某些与满族、皇家后裔相关的习俗、礼仪、语言,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这一点虽与本文无关,但我之所以将它放在这里,是想进一步证明:满族很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适者生存嘛!

随着改朝换代,满人的姓氏、住地、习俗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仍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仍在方方面面为这个国家做贡献,这点始终没有变!并且,乾隆皇帝之后,京城满汉杂居,早就打破了满汉不准通婚的禁令。1902年,光绪在颁布所谓“新政”时,干脆公开允许“汉满通婚”。那个时候,老实说,在北京寻找纯正的汉人或满人已经相当困难了!(有趣的是:本人在写这篇讲话稿时,与几位朋友在电话里探讨一些满族文化事宜的时候,他们中间居然有人无不自豪地说:我老婆就是满族! 瞧,我与他们交往了几十年,却不知他们夫人是满族。由此可见,满人后裔在北京着实不少!)

 

     综上所述,假如中华民族没有满族,也许咱们今天吃不到可口的涮羊肉;假使没有满人,可能我们今天也看不见体现女性婀娜多姿的女装旗袍了;倘使没有满族,或许大批北方人在冬天睡不上热炕;如果没有满人,恐怕中华文库的目录就不会如今那样琳琅满目;倘若没有那些出色的满族书画家、表演艺术家,中国书画艺术和表演舞台兴许不会像今天那样丰富多彩、流派纷呈······ 总之,满族是个伟大、优秀、好学上进的民族,【但不能说“满族是个优*等民族”,因为别的民族也不低劣。】它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为自己国家做了不少功不可没的贡献!这点也值得引以为荣。相信,正处在实践“中国梦”的今天,咱们各族儿女都会“而今漫步从头越”,勇往直前,作出新的贡献!

 

上述所讲,不过是挂一漏万,抛砖引玉而已。说得谬误之处,还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谢谢各位!

 

 (讲稿说明:应朋友之约,于2013年5月19日去顺义“行宫书画院”发言,所讲内容均系从百度搜索所得。因现代社会强调“和谐”两字,加之那天与会书画家大多数系真正的末代皇亲国戚后裔,故不便讲清朝反面的事例。敬请各位读者谅解。)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

希望广大阅读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创稿件

投稿邮箱:25531762@qq.com

商务合作事宜请联系

电话:13911539318(同微信)








微信号:吉祥满族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