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胞妹翻译 钱锺书指导 杨绛“点烦” 这本《名利场》太传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对《名利场》不陌生的文学爱好者不在少数,作为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被作者称为“没有主角的小说”、“没有英雄的故事”,小说描绘了混迹于“名利场”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其中有辛辣的讽刺,也有令人动容的情感,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故事细节的勾勒都十分精准巧妙。


而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这版《名利场》却是个传奇:本书的翻译者杨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也是杨绛先生的胞妹。这部译文精彩传神,是在钱锺书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包括书名的确定都得到了钱锺书的直接帮助,且已畅销半个多世纪。2014年,杨绛先生对该译本亲自“点烦”,最终成就了一段英语文学翻译史上的接力与传奇。这个“点烦”本的《名利场》也是杨绛先生生前亲自经手的最后一部文学作品。



一、《名利场》最经典的译本出版

“她的译文往往打破语法的桎梏,摆脱语序的束缚,推倒原作结构,紧抓原作实质,大胆地来一个‘再创作’,达到了译作的较高境界:忠而不泥,活而不滥。”


这样的赞美是评论家给杨绛先生胞妹、著名翻译家杨必(1922—1968)的。


杨必没有出国留过学,但聪明用功,并长期跟外国在华的修女学习外文,所以语言方面造诣很高,而且文学底蕴深厚。其译文不囿于原文束缚,在深刻领会原文精髓的基础上,灵动准确地传达原作的独特神韵,读来生动流畅,毫无翻译的痕迹。


杨必从事文学翻译,与其姊夫钱锺书的鼓励和指教密切相关。在翻译《名利场》的过程中,有关翻译的风格,以及书名的确定,都得到了钱锺书的直接帮助,所译《名利场》半个多世纪以来被文学翻译界奉为不可多得的佳译范本。


二、杨绛先生的“点烦”

什么是“点烦”?

杨绛先生在其所撰的《翻译的技巧》一文中称:


简掉可简的字,就是唐代刘知幾《史通•外篇》所谓“点烦”。芟芜去杂,可减掉大批“废字”,把译文洗练得明快流畅。这是一道很细致,也很艰巨的工序。一方面得设法把一句话提炼得简洁而贴切;一方面得留神不删掉不可省的字。在这道工序里得注意两件事。(一)“点烦”的过程里不免又颠倒些短句。属于原文上一句的部分,和属于原文下一句的部分,不能颠倒,也不能连接为一句,因为这样容易走失原文的语气。(二)不能因为追求译文的利索而忽略原文的风格。如果去掉的文字过多,读来会觉得迫促,失去原文的从容和缓。如果可省的字保留过多,又会影响原文的明快。这都需译者掌握得宜。


杨绛先生关于文学翻译的“点烦”论,曾在文学翻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起众多学者的赞誉和争论。


翻译中的“点烦”是在不伤及译文内容的前提下,锤炼语言的一种手段。一般是在译完相当长的段落、篇章,乃至全书以后,译者对译文作进一步加工或润色时使用的。因为译者在从事译述的过程中,由于思维定势的关系,思路很容易随着原文走,语言上也难免会出现“洋化”“累赘”“拗口”的地方,有时是大段的,有时虽是个别句子,却殃及全文。这就很需要译者用清醒的头脑来加以“点烦”。“点烦”的好处在于注重译文的整体感,使译文简洁好读,自然。


李景端先生曾为《堂吉诃德》的译文“点烦”一事求问过杨绛先生,她回答:“《文史通义》中讲到刘知幾主张对文章要进行‘点烦’,翻译涉及两种文字的不同表述,更应该注意‘点烦’。《堂吉诃德》的译文,起初我也译有八十多万字,后经我认真的‘点烦’,才减到七十多万字,这样文字‘明净’多了,但原义一点没有‘点掉’。比如书中许多诗歌,可以去查查,原诗是多少行,我少译了哪一行?搞翻译,既要为原作者服务好,又要为读者服务好,我‘点烦’掉十多万字,就是想使读者读得明白省力些,何况这一来我还少拿了十多万字的稿费呢。”


2014年,杨绛先生对《名利场》译本亲自“点烦”,成就了一段英语文学翻译史上的接力与传奇。经过“点烦”的译文,融入了两姊妹的智慧、才华和灵气,一字一句都经过反腐的推敲、斟酌、打磨,历时半个多世纪,整个行文更加紧凑、干净、流畅、明快、传神。


这个“点烦”本的《名利场》也是杨绛先生生前亲自经手的最后一部文学作品。杨绛先生在《名利场》“点烦”稿上最后一页写道:


2014年8月12日

杨绛从协和医院回家,乐哉乐哉!

休息三天,忙着译完此集。

不管好不好,总算竣工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北京日报阅读版



古都热风老广场


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

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