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教育歧视指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大学歧视】

 

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小石头问过几个做大型招聘的HR朋友,面对海量的简历,那真的可以总结如下:


211的简历收下985的进入笔试清北的可以考虑直接面试"海龟"的还要看看学校成色和修养。”

 

对于那些普通学校出来的好苗子,很多励志故事都发生在很早的实习阶段,并不是随大流儿的校招,校招里普校的孩子就算是研究生,也经常面对简历都不被收的情况,没有几个过硬的一技之长,一本毕业证都不如一卷卫生纸

 

又问过一个比较牛的企业的资深HR,对于他们这些整天绞尽脑汁招聘真正人才给企业,从而完成KPI的优秀员工而言,“往死了研究人”是他们的宗旨,他们不仅仅关注应聘者的研究生学校,还要看本科所在学校,本科不好也白搭!

 

更有甚者要刨根问底了解求职者高中在哪儿就读。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该HR解释道: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发现,来自好中学的学生往往“差不到哪儿去”、“当前的教育越往下基础越扎实”。

 

这样深深的歧视会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的普及而更加严重。

 



【中小学歧视】

 

名校的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低调”,比如某知名小学的孩子的父母,每每在人前被问到孩子在哪儿上学的时候,都要刻意冷静1秒,然后“轻描淡写”并故意压低声音说到:“xxx小。”然后享受对方的羡慕

 

再比如某知名中学盗版校服都变成了淘宝爆款,周末补课都不舍得脱,就算是一身汗臭和墨水,也无法掩盖那身衣服散发的圣斗士一般的光芒。

 

是的,这份荣耀感是普通学校的孩子体会不到的,就像是一种毒品,哪怕未来大学都毕了业,也总是无法忘记那段辉煌的时光。

 



【班型歧视】

 

学校里直升班的歧视实验班的,实验班的歧视普通班的,普通牛班的歧视普通差班的,一条明晃晃的歧视链就这么诞生了。而且不光体现在学习上,在体育上,文艺上,一样都是要强!,重点班吹空调,普通班学生汗直流,引发巨大争议,当然学校肯定被治理了......


这条歧视链在机构里又是另一番景象,高端班的歧视低端班的,低端班的歧视同步班,同步班歧视补差班。

 

就比如每年机构都会举办大型考试而对孩子分层,尤其是课外补习很独立的小学阶段,这种杯赛会根据成绩将孩子们筛选分配到不同的班型,依照的自然是众所周知的分层教学原理,但每到这个时候,有的家长会说:


“我们没考上尖端班,但是并不想上普通班,我想再考虑考虑。”


还有的家长会说:


“本来参加你们考试就是为了上尖端班的,结果你们告诉我没考上,让我去普通班学习,那不越学越差了,我才不报呢!”


更有的家长会说:


“孩子感冒发烧,没发挥好,老师你给个机会!”然后死磨硬泡,就是要去高端班.....


孩子进去学得苦家长要强要得苦。逼的机构们纷纷开设了一个不怎么招生的最低班型,就是怕后面的家长太要强,坑了自己的娃。

 



【才艺与获奖歧视】

 

学校门口,尤其是小学的门口,是一个伤害指数极高的地方,建议家长慎重逗留,这里每天都上演各种风格的比较和炫耀。

 

比如刚考完xx杯,小明妈去接孩子,就听到校门口议论:


“你家孩子拿奖了吗?”


“这回没发挥好啊,二等奖。”


“你家咋样?”


“优秀奖,你别提了......”


“不能啊,豆豆平时很优秀啊,这次怎么啦,孩子得多失望啊!”


“哎你看那边的大壮妈,听说大壮这次一等奖,平时没见成绩好啊,估计是运作的吧!”


“肯定是!”


而在一边的小明妈压根没开口,因为小明连个奖都没。

 

不只是杯赛,特长也一样,而且这是很多“素质教育”家长的专利,就比如凡凡,五年级了,不光坚持在上的舞蹈、书法、小提琴之外,凡凡又被增加了奥数、英语和游泳。明显是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培养的。

 

还有的家长是被“逼”出来的,龙龙妈总在微信群里看到别的家长讨论的孩子的情况,不只是学习成绩,会弹琴的,会跳舞的,会运动的,会书法的,层出不穷。而且只会一个技能你都不可能成为被讨论的对象,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龙龙妈也不淡定了,决定为孩子选择一些才艺学习。

 

学钢琴就不用说了,基本遇不到哪些家长聚在一起谈论孩子的钢琴理解和喜爱,反而都是那些“你家孩子几级啊?学了几年啊?买的啥钢琴啊?多钱啊?”

 

是的,这里面不少都是伤害。

 



【教育理念歧视】

 

精英教育真素质教育各成一派,分别歧视假素质教育(放羊教育)应试教育

 

奈何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成绩再好,在他们眼中也是“毁人不倦”的工厂,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30开始运作,到每晚上22: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他们觉得这种不给学生一分钟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学校,就是地狱

 

他们更在意孩子的资源,但不都在意孩子的感受,有的成功了,变成了议论的焦点,有的失败了,但依旧在努力,依旧不觉得自己的理念存在问题

 

不论是人前、酒后、还是其他场合,一套套的理论都在论证你的错误,尽管当年我们都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尽管我们当中也不乏一些很优秀的人,但那必须是错的!

 



【学区房歧视】

 

西城看海淀,海淀看西城,西海看东城,东城看朝阳,朝阳看周边,周边看外省,这个歧视链有点长,再说下去未免有些伤感,不如放几张图,开心一下!

 

 




【成绩歧视】

 

很多人说,初一上学期的两次考试太重要了,一次是分班摸底,一次是期中,这决定了老师对你的印象

 

虽没证据,但细思恐极。

 

“初一老师还理你,初二老师总骂你,初三老师说你只要不折腾爱咋咋地。”

 

这样的事儿,也不少见。

 

为了“对付”这些成绩差的孩子,陕西西安染绿了“领巾”,内蒙古包头染红了校服,山东枣庄有了三色作业本,四川成都出现尖子生与校长进餐,江西进贤县让差生在寒风呼啸的走廊上考试,著名高考工厂里的“成绩就是尊严”……

 

全国上下,从古至今,一个没成绩的孩子可能都不如一个退学的孩子过得舒服,这样根深蒂固的歧视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面积变好......

 

就连最新的北京中考政策“校额到校”,也只能保证40%孩子的机会,试想如果一个学校40个名额,第41名会如何?

 

 

时代总是进步的,身在教育圈总是能看到很多希望,但希望的阳光还不足以照亮足够多的黑暗。

 

至少一半以上的孩子感受到的恶意还是满满得多。

 

歧视,是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得到控制。它最可怕的也不只是恶意,就如网上所言:

 

“歧视不单单是永远对你恶语相向,歧视也往往是在划分你我。”

 

重要的是你可能在不经意地放纵间就成了那一类人,那一类你本不愿意被归为的类别。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