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刘广迎 行走中撞见未来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采写:孔雪  新京报记者

原文来源:新京报  2017-04-08

行者  ●  无疆
穿越城市的嚣闹,安坐独处,提笔捧书


2008年夏天,北京奥运会举行,刘广迎在京索性改了习惯,走路上下班。在抵达办公室前的40分钟步行中,刘广迎拓展着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


从夏到冬,又循环,刘广迎边走、边思。行至今日,从一颗足球到浩瀚宇宙,在时间碎片中思考与追问,早已成为他安顿自己的方式,也让他“撞见”了未来。


✤  迎面而来    人文与自然科学碰撞出未来图景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黑暗过后,人们的阅读热情渐如星火燎原。文学读物最先引领了一时风潮。在广迎的记忆中,刚入职不久的老师在暑假仍会给他们初中班“上课”不讲课,而是读小说。抗日小说《烈火金钢》在那个时代开启了他的文学阅读,他至今仍记得学生们抱着字典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情景。


如果说阅读记忆始于火热的七八十年代,刘广迎的写作则开始于一项在国内至今火热的事业:足球。作为中国最早“下海”——走向市场的体育项目,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在90年代拉开序幕,时任中超双冠王俱乐部负责人的刘广迎撞上了风口浪尖。然而探索时代,关于职业体育究竟是什么、如何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来经营,国内尚是一片模糊。


“那时候,我到北京、上海很多书店去找资料”,办法很简单,就是读书。知易行难,刘广迎不但坚持了下来,还成了书店常客。除为工作解惑,他会格外关注书店前排摆了什么书,因为方寸之间,公众的关注热点折射着一个社会深刻、前沿的变化。在足球职业化如火如荼的年代,刘广迎反而建立起一种沉静的阅读习惯,并在不断解惑的过程中写下《黑白足球》《文化足球》《混沌足球》三本关于足球的专著。


2005年,刘广迎工作岗位变动。面对企业管理工作,他转向人文哲学,期待从思想层面拓展视域、打开局面。“我记得当时读的一本书是钱穆的《人生十论》,不仅对工作有利,对于安顿好自己意义也很大”。


从1981年工作至今,刘广迎的工作履历丰富,但始终未离开能源领域。近年来,美国剑桥能源创始人丹尼尔·耶金的《能源重塑世界》、美国能源问题专家卢安武的《重塑能源》在中国能源领域掀起能源革命的讨论热潮。这两年,刘广迎也开始了新一轮新的思考:全世界都在承认能源革命势在必行,但能源革命到底是什么?能源的生产、利用方式,、文化、经济有什么关联?以这些问题为契机,在刘广迎的思维版图中,十几年来积淀下的人文思考,与新接触到的自然科学开始了碰撞。


由此,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图景在《撞见未来》中展开。进入量子时代的科学技术以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形式挣脱人类的股掌。当它们开始重构这个世界,重构人类甚至重构所有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人类或者升级为超人,或者创造出超人,整个世界最终将成为超人的世界”。


当刘广迎把人类放置于一条大尺度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与展望,他的思考也汇入世界范围内对于人类历史与未来的宏观概览浪潮中。


✤  宏观历史    在有限的现世中思考无限的未来


就在去年,被扎克伯格、比尔·盖茨推介的《极简人类史》和《人类简史》等“大历史”代表作进入中国,在冲击传统历史研究的同时,启发着公众从大处着眼看宇宙和万物的演化。人们对于人类历史的宏观思索和多重想象由此被激发。


“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在这个时代有了革命性的变革”,广迎谈及《撞见未来》和“大历史”作品在当下的扎堆涌现。他打了一个生动而具体的比方,“好比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房子都要翻修了”,如果说前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人们在上层建筑层面思考如何翻修旧房子,那么在当代,不同国度的人们都正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需要重新建设什么样的房子?


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是在能源、通信、交通等诸领域,细致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活图景都已有了质的改变。当日新月异的科技在这个时代层层深入至攀枝错节,人类必然开始新一轮更为颠覆性的质疑与反思,这一波思潮的波及范围既具体至上层建筑,也抽象如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在刘广迎看来,当西方人已开始怀疑曾一度被视为先进的西方民主政体是否早已落后于这个迅猛翻新的时代,身处工业化才进行了30多年的中国社会,我们对于这个时代出路的思考与探索,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


“我并不想给一个答案”,刘广迎说,“我希望我的文字会撞一撞大家的脑子”。正如《撞见未来》书名寓意所指,不管我们是否准备妥善,未来正迎面而来,而且是以不同于我们想象之中的样子。它又是流动的,在我们撞见未来的那一刻,所有我们能感知到的当下都已然是过去了。但就在这样不可把握的时空流转之间,在有限的现世中思考无限的未来,仍是人类应对未来的必要方式。


开卷问道  新鲜书评



“我依然有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刘广迎说,关于未来,很多问题需要更多人去琢磨。


比如,《撞见未来》写到当今世界的思想体系和游戏规则都建立在资源的有限性,劳动的必需性和生命的有限性之上,这三者在未来世界中都有可能被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打破。但这种光明的前景也引发了他的担忧。以国内为例,近3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告别了曾经物质匮乏的年代,但当代人关于生存的焦虑与困惑却在与日俱增。那么,在能源都有可能免费、物质充分富足的未来世界中,人类是否会迎来精神层面的危机?


✤  安顿自身    这是每个人可追求的最大的善


在未来世界如何去寻求精神层面的充实,如何去安顿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撞见未来》中,刘广迎提出了未来人的十项“奢侈品”——其实,它们都是最简单而日常的生活场景,落脚点一致指向人应该如何更好地生活。


从变革中的足球到巨变中的人类历史,广迎总在以职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契机,在不同领域不辍追问,而种种追问最终都归结于人应以何种方式思考与生活。他将这种思维方式追溯至对他启发——很大的苏格拉底之说。



“他的方式是,你回答,我反驳,你再回答”,广迎说,苏格拉底思想中的闪光点在于,不倾向于定义某种绝对真理,也并不强迫人必须遵从某种观点,而是启发人不断地追问。在这种追问中,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都会在一个动态过程中不断容纳更多元的观念,从而在思想层面抵达一种更为均衡、开放的状态。


在刘广迎的书架中,既能找到对传统典籍的释读专著,也不难借着彩虹色书脊一眼认出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丛书,更有近年来在公共领域持续引发热议的“大历史”、“大数据”代表作。它们在支持他勾勒未来图景的同时,也勾勒出一个当代人的精神世界的轮廓。


这其中,刘广迎最常提起的是潘恩的《常识》。1776年,潘恩以这本50多页的小册子挑战现世传统,那样的气魄与视野并不亚于今人对于未来巨变的展望。尽管《常识》在240余年中已在艰难之中成为当今世界的常识,但在刘广迎看来,在以王朝更替延续历史的中国,让常识真正融入国人的文化基因是另一个艰难的过程。


但未来仍可期待。人总在与自身所处的时代相互博弈。尽管在时代江湖中身不由己,但人亦有探索时代发展趋向、把握社会脉络的主动性,在当代,越来越多的思考者引领我们以宏观的视角窥见人类的壮阔未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难免有沧海一粟之怅然。但无论在多么浩瀚的背景之下,一个人仍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保有思考的活力,并以此作为安顿自己的方式。,你是神吗?你是先知吗?他说不,我是‘觉悟’的人”,所谓觉悟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人找到安顿自己的方式,“这是每一个人可以追求的,也是人生最大的善”。


刘广迎总在行走,节奏还是那样洒脱,穿越着城市的嚣闹,低头抬头之间,安坐独处,提笔捧书,在岁月的深处,把未来悉心地介绍给你我。


↓点击下方二维码找到《撞见未来》

 




新华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新华出版社京东旗舰店


新华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相关文章

低头抬头之间,未来迎面而来

逻辑之外的未来

未来已来——《撞见未来》阅读分享

一部关注世界命运和人类文明的著作

撞见未来,探寻那片未知的风景 ——《撞见未来》阅读札记

在“未来”的场域里思想——读刘广迎新著《撞见未来》

出来混,归根到底拼的是想法——评《撞见未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