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分享: 孔子——君子有“三畏”详述版 (不忘初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开始,似乎觉得存有封建迷信与受制于统治者的嫌疑,然不厌其烦反复吟诵,进而训诂推究,终于释然,顿有一种拨云见日、晴空朗朗的感觉。


 

一、关于“天命”“大人”“圣人”之释义

 

什么是天命?

 

《新华字典》对“天命”的解释是:⑴上天的意志,泛指命运;如,天命难违,任凭天命。⑵指自然界的一种必然规律。如:制天命而用之。

 

“天”为“乾”,按照《易经》中对“乾卦”的释义,“天”的运行规律即“天命”为:“天行刚健”,“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这样看来,不论是历史发展的潮流还是个人成长的命运,我们都应该遵从“天命”所蕴含着的“天行刚健”,“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这样一种客观规律。

 


什么是“大人”?

 

《易经》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孟子》云“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认为“大人”是端正了自己而使外物也端正的人,“大人”有着婴儿般纯真的天性。

 

王阳明似乎带有总结性意味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可以看出,“大人”是天命(包括国家法律、世间规则)的传递和贯彻者,“大人”包括地位高、辈份高和德行高与学问高的人,如单位的领导,家中的父母,上学的师长,社会上德高望重之人等。

 


什么是圣人?

 

“圣人”是指“拥有理想人格、圆满智慧和如火爱心之人”。《孔子家语·五仪》对“圣人”的解释较为详细:“自身品德与宇宙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彻底参透。与天下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

 

“圣人”也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黄帝内经·卷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对圣人的描述是: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用现代汉语表述,就是“我们说的圣人,他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东、西、南、北加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八个方位的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采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益衰惫,精神不益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

 

尧、舜、周文王和孔子、孟子等都是我国古代认定的圣人。圣人是“天命”的代言人,圣人之言是对“天命”的传递、记录与描述,圣人之言是天命在人间的彰显。

 


二、关于“敬畏”的内涵与意义

 

第一,“畏”应释义为“敬畏”,不能望文生义,将“畏”释义为“怕”或者“恐惧”。“敬”是尊重、尽力而礼貌,爱敬、严肃而认真;“敬畏”就是严肃认真、恭谨有度地为人;遵从规律、合乎规范地做事。这是我们对自然界与人世间大道规律的一种推崇与景仰。这样说来,“君子有三畏”,用现代汉语表述就是,“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大人物,敬畏圣人的言语。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不怕天命,轻视大人物,轻侮圣人的言语。”

 

第二,“敬畏”,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进取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所说的“君子”对“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的“三畏”,其实是“三位一体”的整体。“大人”是“天命”的贯彻者,“圣人之言”为“天命”的传递、记录与描述,三者是围绕天命的传递与执行而为一体的。我们敬畏它们,就是为了按照客观规律把事情办得更好,为了将自身的进取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极致,自尊自强,挖掘潜能,更好地“遵天命而尽人事”,像上天那样刚健运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进取创新,争取得到一个好结果和好命运。这样,我们努力了、尽力了,自然也就心安了!

 


第三,有无“敬畏之心”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我们所说的“君子”,其实是指“有地位有德行之人”,与“小人”正好相反。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常怀敬畏之心,必能生养正气、庄严与崇高。常怀敬畏之心,内心就不会浮躁麻木,就会自重身份,不越雷池;就会有所不为,有所当为,有所必为。常怀敬畏之心,就会慎独持戒,感到上天有一双眼睛时刻在看着自己,就会焕发出人性中良知的光芒,升华思想境界,油然而生出一种正知正觉的快感和神圣感。这种神圣的感受就是塑造君子人格的正能量。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就可能不知天高地厚,不畏“天命”,甚至自作聪明,恣意妄行,胡作非为,成为“狎大人”和“侮圣人之言”的“小人”。最终害人害己,吞下自酿的苦果。


由此层层解读,内心越加明亮。孔子所说的“君子有三畏”,还真是我们每个人修养心性和锤炼人格德操的一门基本课程,也是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经世济用的基本途径,。我们这个社会,如果人人守护良知、守住底线,举止有度、互敬礼让,按照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行事,必然能够保持和谐的相互关系与良好的整体秩序。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