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让科普说明文也有点情趣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南坪实验小学关注我们

责立南小,任当世界

孕育中国灵魂,开启世界眼光                 

让科普说明文也有点情趣
 ——记南小康德四年级“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科普

说明文教学”语文教研课例展示



12月5日,我校四年级组围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科普说明文教学”为主题进行的课例展示在四年级三班教室进行,引发各年级语文教研的思维碰撞。

聆听语文课,通常的感受都是声光色的巧妙运用,声情并茂的感染。一堂课,往往跌宕起伏,在感动之余,有时却觉得是乱花迷人眼,缺少对基础知识技能扎扎实实的训练。而在南岸区二次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校四年级组老师围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科普说明文教学”展开学期教研,由李茜老师展示的课例——《呼风唤雨的世纪》却让我们耳目一新,以清水出芙蓉的方式,还给我们一节充满语文本色的课堂。

01

抓住训练特点,切实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把识字教学放到了课堂上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本文是中国科学院的路甬祥先生所写的科普文章。除了生字外,有许多相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比较艰涩的专业术语。他们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李老师充分利用好了工具书,如在揭题后理解“呼风唤雨”一词时,课前让学生查字典理解意思,这样细致地培养了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好比战略家手中的地图一样的灵性。学生多数拥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些常用的工具书和自学资料,但不能积极使用,认真揣摩推敲。而本课让孩子们主动使用工具书,不仅意味着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本身就是一个推敲语言文字、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识字教学用多媒体呈现,对时间的掌握恰到好处,尤其是对关键词的理解,如出示“农耕社会”、“因特网”、“程控电话”、“原子核”等较难理解的词时,李老师让孩子先说一说理解词语用什么办法,然后再以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理解。出示农耕社会图片,让学生更能形象地理解,印象深刻,顺学而教,渗透说明方法。这样在学习文字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方法。

02

紧扣课题,扎实进行了读书的训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教师从“呼风唤雨”入手,让学生理解题目,了解作者后,走进文章本身。教学中始终没有离开主题“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充分体现了课文的重点。而在学习过程中,每次读都有侧重,第一次读文找出让学生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关键词,再读课文,则是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画画感受深的部分,而指名读文过程中,让其他人进行倾听,评价,实现了的参与。在反反复复地读中,学生一遍比一遍出色的朗读已然将教师的所教全部展示了。

03

设计巧妙,朴实进行重难点的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说明文就会运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因为这节课是开篇课,李老师没有直接点明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但是却巧妙的进行了渗透,比如在品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中心句时,问学生了解哪些发现发明,用古今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入感受二十一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并由衷地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这样就为下节课揭示写作方法打下了伏笔。

另外,课堂上,可以看出教师资料准备极其充分。也可以看出老师平时积累十分到位。对目标定位准确,把握极有分寸,轻松地驾驭课堂,精炼的教学语言,朴实无华的教学更能展示出老师极佳的个人素质。

课后,全校语文教师对此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研讨。赵艳老师就当堂课进行评议,她认为本课教学紧扣课题,突出重点;教法巧妙,注重自主合作;科普性的说明文上得生动有趣;对课例进行了中肯的点评。刘遵利老师从如何挖掘科普说明文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资源,实现语言、情感、兴趣、语文实践与科普文的顺序“接轨”出发进行引领性的发言:第一,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语言因子;第二,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情感因子;第三,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的趣味因子;挖掘科普说明文中的实践因子。为老师们打开科普文这扇窗进行了切实的引导。最后,张剑老师总结到:本堂课注重了方法的指导,着重进行了表达的训练,在读写结合上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探索……

这是一节带给我们启发,语文味足,生活性强,文字性细,创造性给力的好课。让科普文也有点情趣,是生之所向,师之所往。落地核心素养,且行且思。

(撰稿:胡雪莹/审稿:罗先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