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南大动态】150位新闻人齐聚北京梅地亚中心,说了啥大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新”火相传 ·“京”英荟萃

——畅谈媒体人转型与成长

南昌大学北京新闻校友论坛联谊会圆满举办


南大校友情谊深,金秋八月会京城;

校长院长亲莅临,北上广深皆相见。

同窗一别聚齐难,校友会上话真情;

四场圆桌一座谈,畅论转型升级路。

卧虎藏龙新传人,桃李天下出人才;

新闻战线摸滚爬,成长路上话艰险。

学好采写基本功,敢想敢拼意志坚;

勤学善行加应变,悄做踏实新闻人。

携手共进相扶助,传媒新火代代传;

互联融合新时代,京英荟萃创新篇。


(部分与会校友大合影)


8月19日下午,南昌大学北京新闻校友论坛联谊会圆满举办,四个圆桌论坛一个座谈会以及一场联谊晚宴顺利召开。1961级-2016级横跨55年的校友,,畅谈成长之路,分享实践经验。


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长舒明一行,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信凌专程从南昌赶来参会并致辞。还有上海和广州几位校友特地赶来参加并分享。


(校长周创兵莅临新闻分会活动现场并签到留影)

(校长周创兵、组织部长舒明、校友办主任田川、新传学院院长陈信凌与部分在京校友合影


致辞中,周校长盛赞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南昌大学特别优秀的一支队伍;陈院长对北京校友会新闻分会主办的北京新闻校友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论坛形式新颖,别开生面,在校友会中是一个创举。同时也特别希望大家多回家(学校)看看、讲讲。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信凌论坛致辞)


本次论坛联谊会共分为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南昌大学北京新闻校友论坛。该论坛包括四场主题圆桌论坛,仍然坚守在新闻一线、转型创业的20位校友与大家一起畅谈《融媒体时代:媒体转型与成长》。第二个环节是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校友联谊会晚宴。晚宴上,同门开怀话浓浓校友情,北京新闻分会61级代表李年贵、82级代表刘小宁、98级代表胡威、99级代表黄利明等先后发表感言。


(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信凌分别致晚宴辞,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刘小宁、61级校友李年贵、98级校友胡威、99级校友黄利明发表感言。)


当天下午,作为论坛下半场的并行会议,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校友座谈会也同步举行,周创兵校长向新闻战线的校友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在本科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本科招生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陈信凌院长向北京的校友们介绍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建设情况,并对新闻校友提出了一些期望和需要配合支持的事项。参与座谈的20多位校友代表为母校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对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以及新形势下的新闻人才培养、就业帮扶等方面建言献策。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校友座谈会现场)


本次校友论坛联谊会,校友论坛成为关注的焦点,圆桌论坛的各位校友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带来自己的思考,分享自己的经验,更是抱着探讨心态进行交流,分享干货满满,给大家带来很多收获和启迪启发。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一 、论坛环节


01 媒体人创业:脚踏实地,不忘初心,抓住内容创业黄金期

江敏,00级研,现为软银中国投资合伙人,曾任职于财经媒体8年,在创业圈打拼6年(南昌大学上海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创业不易,成长有道。江敏认为,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伙人,一定要坚持进入创业公司的轴线,就是负责核心产品相关工作。

创业人都很苦。他们蹚过的坑、爬过的坡、掉过的陷阱都很多。江敏师兄也提醒大家,如果你能不创业,那么轻易不要创业。绝大多数创业都以失败告终。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型公司都需要融资。无论创业还是融资,都要慎重。

作为投资人,他明确告诉大家,资本一定是锦上添花型。软银中国主要投资四大板块,分别是TMT行业、医疗健康、新能源、与技术相关的领域,总体投资风格偏重以技术门槛为起点的大型项目。很多公司发展阶段不一样,行业格局不同,可能是一门很好的生意,但不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他平均一年看200多个项目,但最终只投资1-3个项目。

软银中国投资选择项目标准有三条:第一,项目能否真正解决问题、解决痛点、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第二,如果能够解决问题,是否可复制,能否迅速规模化;第三,如果企业不能成长为百亿级企业,就算再好也会慎重投资。如果你的项目或公司能够满足前两个标准,就可以考虑借助资本力量快速发展;如果不能,就要慎重选择资本。第三个标准是软银选择投资项目的特性,不是行业共性。

作为一个资深“投资民工”,江敏说,做投资,其实最需要的是体力,因为大多数时间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高铁上。欢迎各位校友分享好项目,包括早期创业项目、IPO上市前的项目。


简光洲,00研,环智传媒创始人,是三鹿的揭幕者,海内外震惊的大事件记录者(南昌大学上海校友会执行副会长、青年分会会长)


路都是走出来的。如果以前在自己的领域做得非常好,转型到其他领域也不必担心。很多人从传统媒体出来创业都做得非常不错。我们要看到自己身上的潜能,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创业之前,简光洲想了很多年,他一直觉得自己更适合做新闻,而不适合创业,但迫于生活压力,最终还是暂别新闻理想,2012年转型做企业公关,帮助很多缺乏媒介素养的企业提供专业的传媒服务。至今创业已有5年,公司已经走上正轨。

虽然很多校友、系友创业成功,但他强烈反对大家出来创业。一是因为创业很苦;二是因为中国不缺少创业者,也不缺少生意人,而缺少真正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人。

简光洲认为,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媒体。人是不会变的。他说,也可能有一天他会重新回到新闻队伍中。

当然,如果你想出来创业,建议一定要找一个你最熟悉的路径、最专业的领域着手。希望新闻系未来发展方向多元,领域丰富,既有很多优秀的新闻人,也有很多出彩的创业者;也希望北京校友会能够充分整合资源,给大家带来更多帮助。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徐晨华,01广电,有车以后创始人,短短两年半,有车以后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新媒体公司,用户合计超2000万,完成4轮融资。曾供职于第一财经日报、羊城晚报旗下广东新快报社党委委员、编委


徐晨华认为,创业对媒体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媒体人创业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有资源,而且了解用户,也有一颗比较愿意折腾的心。

他非常鼓励有创业想法、有创业能力的人从媒体出来创业。因为商业驱动或在改变这个世界,创业类似于当今时代的科举制度,有可能让你摆脱原来的阶层,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只有靠自己逐步奋斗才能提升自己的阶层。

如何去解决问题?所谓的文人和非文人都会变的。特别认同一句话:秀才造反,三年不起兵。新闻人可能有点眼高手低,在做一件事之前可能会“规划规划再规划,讨论讨论再讨论,研究研究再研究”,思考有余,行动力不足。其实大胆跨出去,传媒人创业大有可为。


党宝,02广告,中微互动创始人,曾任职于360,负责市场、传播、品牌工作,目前创业,为阿里巴巴、百度金融、嘉实、英菲尼迪等提供品牌咨询和数字营销服务(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创业俱乐部负责人)


党宝自称个人成长经历其实比较简单,创业之路也没有遭遇太多波折。2006年毕业后就进入初创互联网公司,经历了一段魔鬼般的训练,2010年底发现自媒体、社交媒体力量强大,于是借着新浪微博大势创办中微互动公司。

党宝说,创业初期,对资本理解不够,曾放弃了一知名创投机构的投资;而今回想,如果能重新选择,即使资本不给资金,也会与其合作,因为大的资本方或者大的基金能给创业公司带来的不光是钱,还有信任背书、人才招聘及培养等支持。

创业至今,党宝感慨创业最难的是招到好的人才。不过,找到优秀合伙人也并非毫无门路,他就在公司开办第三年,从自己的隔壁班,就是2002级广电,招到了两个很好的合伙人。有创业想法的校友或可借鉴,除了本班同窗,还可以常到隔壁班或系友中串串门。

传媒人创业还是要回到我们本来的基因。媒体人创业多离不开新闻和传播这两个词。还有做投资的,也离不开传播。创业前要看自己具有哪些特质,要考虑自己的专业,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而不要看媒体报道去创业,因为媒体报道通常走极端,不是报道最成功,就是关注最失败。

如果决定创业,首先你要考虑两个要点:一是创业会面临很多压力,你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创业抗压能力一定要很强;二是做公司和创业有个麻烦守恒定律,你是否具有解决问题、解决麻烦的能力,而且不怕麻烦。


段晓燕,00研,明德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担任财经记者,并牵头创建VC/PE报道和快公司两个新部门


明德资本重点专注上市公司并购和并购基金,主要围绕医疗健康、军民融合、文旅三个方面做投资。不分早期、中期或晚期项目投资,而是强调产业链的整合,以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投资能否成功,取决于对产业发展能否早于别人做出判断,或者能否帮助被投企业快速成长,创造更大价值。段晓燕认为,中国市场未来最大投资机会应该在并购端,这也是未来投资主要方向。

有人说,媒体人创业存在文人界限,对此,段晓燕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确切的问题应该是:媒体人创业要如何突破自己的界线,如何解决问题?她借用柳传志曾说过的一句话:企业家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你把问题解决了,你就成功了。

当我们决定创业时,怎么做抉择?创业可以作为最后选择,但不要作为第一选择。如果创业,你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无论成败都能接受,冷静分析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能在某一个点找到突破点,不要想太大,脚踏实地,把务实的一个点做透,然后再拓展延伸。创业要谨慎!你要想明白你为什么要创业,要干什么,最差会怎么样,而且能够承受。

段晓燕认为,专业学习经历只是人一生学习经历当中很小的一部分。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不管多大年龄,都是不断学习。不要局限自己是个传媒人。此外,学校教育也是人生很小的一部分。后天每个成长阶段都要不停根据实际需要重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创业尤其如此。不是媒体人创业就存在文人问题,其他行业创业的也有很多存在文人毛病。要把视野打开一点。

 

02 媒体人才培养发展与升级:回到新闻的大道上,既要培养工匠,也要对接市场


李年贵,61级,,近40年媒体从业经历


自1961年考入江西大学新闻系,李年贵大师兄就与传媒结下了不解之缘。1965年8月毕业后,,。、国内部工商编辑室副主任、,还担任过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学术委员会委员、记者协会新闻学术委员会新闻媒体研究所协作会主任委员。

此番参加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见到这么多新传学子活跃在新闻战线以及其他领域,他说第一个感想就是“后生可畏,后生可敬”。,他说:,,这是我的愿望;,我也很高兴!”大师兄短短几句话,让在场的学弟学妹们深受感动,也点燃了依旧心怀新闻理想的传媒人热情。


黄正根,61级,经济参考报原总编辑


1961年,黄正根师兄进入江西大学新闻系就读。那时岁月艰难,吃不饱饭,八人住一间房,环境也差,“夏天臭虫像坦克车一样”向他们进攻,但他们坚持踏实求学,誓当人民的记者。

作为一名老记者,黄正根师兄希望新闻系要培养人民的记者,要搞好新闻主业,要联系实际,要不为个人名利敢想敢说,要敢于揭露实际,敢于揭示真理。不要怕!谆谆教诲,彰显赤子情怀,令人感佩。


王晓红,86新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传-京东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多项广播电视领域全国奖项评委。


王晓红师姐一直在新闻传播最传统的领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如今知识传播不再稀缺,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快速获取知识。作为一名研究者,她深切感受到,当今社会,越来越多跨界融合。从未来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角度来讲,首先是对人本身的培养,当然,不只是培养工匠,还要直接对接市场需求。

学校也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中国传媒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回到新闻的大道上!老师主要肩负两个使命:一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二是对接市场需求。

越努力,就越幸运。越勇敢,就越能改变。回望自己的成长路径,王晓红表示,江西大学给了自己很好的基本功。就读期间,他们熟读了所有新闻标题以及所有最优秀的文章。优秀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传承。今天这个论坛能在如此短时间内组织召开,也体现了南昌大学新闻系一贯的凝聚力和优良传统的传承。


刘小宁,82新闻,现任歌华在线董事长,,半月谈杂志原总经理(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新闻分会会长)


作为北京校友会新闻分会会长,刘小宁师兄一直热心帮助校友成长,助力母校发展。他开始学新闻;后来做传媒,;下海创业12年,做过杂志、报纸、电视,也做过互联网,基本所有媒体都做过了,了解媒体采编、广告、发行、印刷、技术等各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刘小宁师兄认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专注、坚持做一件事,一定能够成功。他笑称自己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李经衡,91新闻,华人文化控股旗下行业媒体项目负责人,曾任职于江西电视台,参与筹备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是上海东方卫视创办者之一,担任过第一财经频道副总监、、嘉实基金科技投资副总裁(南昌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新闻分会副会长)


李经衡有过体制内创业和社会创业两种体验。他认为,当初在媒体也是在创业,但下海后发现,社会创业和在体制内创业并不一样,生存问题是社会创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你想做内容,最好做你的本业,但专门做内容不行。从体制内走出来创业,你要重新定义创业,要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项目。

作为一个投资人,他提倡大家创业,因为现在是内容创业的黄金时期,只要做到足够精专,就一定会有市场。提倡大家创业是基于如下几个背景:一是消费升级。如今东西太多,消费者做选择时需要专业人士把关推荐,比如什么值得买网站。二是技术升级。互联网基本形态已经完成,未来一定会进入流量免费时代,曾经的流量障碍不复存在,这对于内容创业是个好机会。三是资本浪潮。当前资本很多钱,但不知道投什么。只要你做得足够好,就一定不会缺钱。

对于媒体人才观,李经衡认为有三条道路可走:一是白道,专门做内容;二是红道,专门做运营做管理;三是黄道,专门做资本。可以一直在一条道路走下去,也可以几条道转换着走。


03 央媒新成长路径:要创新思维,敢想,敢拼,能拼


张芸,97级,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揭幕很多黑企业、黑产品,著名的毒胶囊事件报道者,推动《新华字典》进入免费教材惠及1.3亿农村学生,,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


20年前参加南昌大学40周年校庆时,张芸曾畅想过今后参加校友会会是什么情况,今天亲临现场感慨良多,也真诚分享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积累的诸多经验。

从学新闻那天开始,张芸就想干新闻。2001年毕业后进入北京市工商局做了一名公务员;5年后,因为一颗九死不悔干新闻的心毅然裸辞,进入央视工作。当初拍毒胶囊事件时,真的命都可以不要。

央视是很多新传学子向往的舞台。张芸直言,在央视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进入很多别人无法进入的现场。一直到今天,她都觉得干新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结合自己在央视的成长实践经历,张芸认为,在央媒要具备三大能力:第一,要敢想。别处做不到的,在央视可以做到。要打开思路,思考借助央视这样一个平台我能做点什么。她坚持三年做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大事,通过新闻的力量推动国家财政出资17亿元,为我国1.3亿农村孩子每人配了一本新华字典。第二,要敢拼。在央媒,很多人会支持你,比如商务印书馆,。第三,要能拼。做新闻,很多时候是在路上。一定要有拼搏精神,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

进入央媒实习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学校推荐进入地方部;二是通过个人人脉资源。

进央视很难,但也没有那么难。进入央视工作两条途径:一是参加应届毕业生考试,无门路的人真的能进得来;二是参加社会招聘,央视会在特定时间发布一些特定招聘职位,当然前提是你要有真本事。


王刚,00广电,中央电视台军事新闻部首席记者,参加过多个军事领域重大事件报道


王刚2004年毕业,2005年以黑户身份进入央视军事部,一直跑部队口线。2008年通过央视选拔考试,有了正式编制。当年参加护航亚丁湾任务报道,对王刚影响特别大,从此真正开启军事记者生涯。他还参加过三次阅兵报道:09年阅兵、15年和17年沙场阅兵。

王刚认为,在央媒工作要具备如下几方面能力:第一,要有扎实的采访写作能力,这是基本功。第二,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作为新闻人,要经常到很多艰险的地方去采访。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国家每一次重大或事件,再艰险的地方,都要跟得上。第三,要有良好的新闻意识。比如搜救马航时,在领导并未指派任务的时候,也要时刻保持新闻警觉,及时行动。第四,身体素质要好。这一点感触最深,体能要能跟得上。此外,还要加强英语学习,。


曾丽清,05研,中央电视台七套导演,国家级纪录片《刀尖上的农药》执行总导演


从个人从业经历来看,在央媒工作要具备三方面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不管刚毕业还是毕业已经十多年,始终要具备学习能力。无论世界怎么变,只要你在学习,你就永远走在前面。记者接触面很广,上至,下至地里农民,都要能和他们对得上话,不能说外行话。与行业顶级专家对话,要能让对方愿意与你对话。无论电视记者还是导演,都要努力成为杂家。二是要有吃苦精神。电视人在镜头前都很风光,但他们背后所吃的苦一定超出你的想象。三是要有应变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具备解决困难的能力。做一个优秀的记者一点不比创业容易。

这两年,很多地方电视台在往下走,而央视始终在向上走。比如CCTV7农业·军事频道,覆盖12.8亿人,收视率还在往上涨,特别需要新鲜的力量进来。行业需要深度报道。平台给了我们很好的资源,一定要善于用好资源。如果你不在央视锻炼,就在自己岗位磨炼自己。未来我们的饭碗是铁饭碗、橡皮饭碗,决定权在大家自己手里。如果有实习需要,都可以找大家。


程群,03新闻,,、新媒体部主任


程群依旧坚守在媒体。为什么?真的是因为情怀,而非对金钱的追求。

程群认为,在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到新闻写作、机器人1秒钟可以写出700字无差错中英文天气稿件的时代,传统媒体人一定要有创新思维,否则可能会被淘汰。

,程群告知:如果你是应届生,,每年总社和各分社都有应届生招聘,名额比较多,也相对公平公正。2017年社里出台新规定,,不能参加招聘。现在招聘倾向于招聘本科学英语、研究生学新闻,或者本科学英语、研究生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特别是英语,非常重要。建议大家平时就注重英语的学习。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但这类招聘非常少。

 

04 媒体突围:拥抱互联网,加强产品和服务意识,华丽转型成长


陈海保,98新闻,新浪乐居总编辑,曾任腾讯房地产全国主编


大学毕业后,陈海保做报纸财经记者10年,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转型到了腾讯,而今在新浪乐居担任总编辑,做内容。

陈海保认为,做任何行业,最后都会走向垂直。

未来什么样的人会成功?他认为:一种是会做BD,善于组织生产内容的人,这种人很有价值,比如如何发现优质账号,并将这个账号变成自己独有账号。第二种是会push的人,能够发现好的标题,会提炼,能找到发现新闻的人。第三种是保持初心、会原创的人。在这个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三种人非常有市场。

如今内容生产方式在改变。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原创。移动互联时代,要善于通过用户交互产生内容,比如做大数据调查分析,从用户角度去反哺内容原创。传统写稿是原创。当一个新闻发生后,通过互联网平台,邀请四五个专家与网友互动也是原创。

门户现在也是传统媒体,要发展,要变革,也要有产品思维。新浪乐居正在做打通平台与产品的事。


唐骏,00新闻,头条资讯中心总监,曾任职京华时报、搜狐网


毕业后和同班同学赵培一起进入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一句话就决定了他们的方向:“男的进热线,女的去娱乐”。当时没有选择,被安排去做社会新闻,一做就是10年。

选择很重要,成长路上要对自己狠一点。唐骏谦称自己比较愚钝,当发现自己也能过得很舒服的时候,感觉所在媒体可能出了问题,于是离开京华时报,去了市场化媒体。先在搜狐网,后到了今日头条。

从纸媒到门户网站,再到基于数据挖掘推荐的新平台,唐骏对媒体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深有体会。很长一段时间,无论中外,生产和传播是捆绑在一起的。他认为,由于分发方式的变化,报纸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生产新闻,很难再赢回受众。如果大家能够意识到我们去生产用户需要的东西,能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也可以做得很好。

只要你具有获取资讯的能力,有对海量资讯作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这个时代不是坏的时代,反而是一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时代。


曾福斌,06新闻,北京时间财经主编,曾任职于东方早报、创业家、证券时报,资深财经媒体人


从传统纸媒,到自主创业,再到回归媒体,曾福斌始终活跃在市场化财经媒体。

对于媒体人如何转型,曾福斌认为,首先要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转型发展。传统媒体人,无论报纸还是电视,做一篇新闻,提纲、采访、写稿、拍照等,通常都由一个人负责全部做完,他们具备全方位思维及能力。而新媒体平台,分工则越来越细,更依赖协同合作。以北京时间视频为例,一个视频新闻,采访文案与视频剪辑,一般是两个人配合着完成的。

专业有特色的内容,永远有价值。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独家新闻的本事,能够写出优美的文字,对行业还有深刻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的人才永远都是稀缺的。

在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正热的当前,媒体也在进行供给侧改革。曾福斌认为,媒体转型可以考虑两点:一是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传播渠道的改变。而这两个转变都有赖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因此,传媒人转型也一定要重视技术的力量,要善用技术的能量。


赵培,00新闻,现任阿里影业运营总监,负责淘票内容运营及优酷综艺节目等内容整合,曾任职于北京青年报,参与过《法制晚报》创刊,也曾在搜狐、时光网工作过


毕业后,赵培一直在娱乐媒体工作。她的每一次转型都是被迫的。为什么转型?因为传统媒体不行了。

做运营和做媒体不一样,要放下原来所谓的自尊、清高。要认清现实,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有学妹问:如果有两个机会,去创业公司,还是去BAT?赵培建议,从现实角度考虑,女孩去创业公司有风险,男孩则要看机会。

如果需要文娱相关资源,她一定会全力相帮。


金微,03新闻,现任华夏时报金融部主编,、每日经济新闻,目前运营PPP头条、特色小镇参考、华夏互金等多个重磅财经自媒体平台


从业10年,金微始终奋战在新闻一线,但他的经历并非只有传统媒体采编,其间还曾转型创业两年,目前还运营着PPP头条、特色小镇参考、华夏互金等多个重磅财经自媒体平台。其中2015年底创办的PPP头条在2016年就已经实现盈利。

作为一个仍然坚守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人,金微对自媒体运营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体会。他认为新媒体运营要关注如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要有用户思维。传统媒体思维是读者思维,而互联网思维是用户思维。传统媒体思维如果不改变,注定会被市场抛弃。新媒体运营一定要提供用户需要的东西。二是要有新闻传播思维。传统媒体信息很难渗透到微信、社群、朋友圈里面,这是传播上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媒体运营要善用微信等新手段,用内容导流,让信息顺畅直达用户。三是盈利模式问题,仅仅提供信息不行,还要考虑如何通过信息赚钱。四是互动问题。对于记者来说,做内容,写稿,很简单,但对企业而言,他们欠缺这样的能力。建立互金社群,整合公司老总、记者等各种资源,促进现金流、信息流汇聚,推动行业采访与交流。

社会要向前发展,离不开科技推动、政策推动和资本推动。在行业领域,任何一个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都离不开信息、资金、人才和物流这四股流的汇聚与碰撞。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一个垂直媒体与之匹配。过去过多强调舆论监督,而今信息服务市场需求很大。作为媒体人,优势主要在于掌握信息,善于提供内容服务,劣势更多体现在融资、咨询服务等方面。媒体人转型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努力弥补自身短板。


曹开虎,02新闻,现任能见科技合伙人,曾任职于华夏时报,是第一财经日报资深记者、大智慧通讯社新闻中心总监


曹开虎2006年毕业后就开始做财经记者,主要跑能源环保领域。在第一财经日报工作四年,人称“稿王”,一个月写六七万字,基本是包版写稿,但四年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工作非常辛苦。市场化财经媒体有个不成文的习俗,不写负面报道在行业得不到尊重,所以还不得不老干得罪人的事。而且随着新媒体发展,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在下降。从长远发展考虑,转型到上市公司大智慧担任新闻中心总监。

后来自己创业,创办了能见自媒体。该媒体平台商业模式比较简单,主要是聚合资源,通过广告、金融服务等获得收入。

如何做好新媒体?曹开虎认为要谨记八个字,即“产品意识,服务意识”。

 

二、晚宴环节


(晚宴会场)

(晚宴会场)

(晚宴会场)

(晚宴会场)

一日学新闻,终生心怀传媒情。一朝昌大人,永远刻上母校印。有的校友九死不悔,坚守新闻一线,难能可贵;有的校友转型创业,在新的领域再创新篇,可喜可贺。


论坛结束,宴会散场,但新传学子的情谊在观点激荡、推杯换盏中更加浓郁,也纷纷表示将用实际行动继续践行南昌大学“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的校训,务实进取,友爱互助,助力母校及校友发展!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6月的江西大学新闻系,是继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之后新中国开办的第三个高等教育新闻学专业教学点。1973年,开办新闻干部培训班、新闻摄影专修班,面向全国媒体招收培养行业骨干。1982年,江西大学新闻学专业恢复招生。1984年,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面向全国培训摄影学员,成为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之后另一个新闻摄影高等人才培养基地。1997年5月,南昌大学成立新闻与艺术学院。1999年下半年,南昌大学创建新闻与传播学院。2003年,学校实行院系调整,改为新闻与传播学系。2013年12月,南昌大学重建新闻与传播学院,成为全校院系治理结构改革后首个新成立的学院。2014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与南昌大学签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成立于2003年,当时成立了文史哲协会、法律经济协会、理工协会和医学协会等四个协会。2012年成立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新闻系友会,由82级校友、现歌华在线董事长刘小宁担任会长,2017年更名为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新闻分会

 

本次活动由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新闻分会主办,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联合主办;感谢南昌大学上海校友会、南昌大学广州校友会对本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南昌大学北京校友会经管分会赞助的红酒和白酒;、。


欢迎各位校友转发并在文底进行评论留言!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