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宁海乡音】第十期——听伯伯讲方孝孺的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陈国鳌题

听伯伯讲故事——方孝孺教书(点击音频收听)


方孝孺教书(普通话版)


        方孝孺十六岁那年,县官推荐他到某村教书。该村的头面人听说来的教书先生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后生,都不想要,打算另请高明,又难为县官老爷的面子,不能直言回绝,只好让他先来,再寻机赶走。

        古时候,对先生要敬重,迎接需要用轿子抬,还要办汤水请。头面人物看不起方孝孺,故意派一个人到城里去背先生。方孝孺见这村的人介没道理,存心不去,又难为县官好心推荐,只好忍气前往。方孝孺来啦,地方上的头面人来到村口算是迎接,为首的见方孝孺身穿绿袄,就讽刺说:“唷!这正是‘上树蛙蟆穿绿袄’。”方孝孺伏在背上斜眼一看,见这人着一身红袍就说:“哼!这真是‘落汤螃蟹穿红袍’。”这帮人万万想不到方孝孺小小年纪,竟敢顶撞一方头面人。他们咽不下这口气,回去叫来一些弗三弗四的人,一进学舍就七嘴八舌地问:“先生,‘kú’字怎么写?”“先生,‘gǘ’字怎么写?”方孝孺知道这些人的来意,就说:“这些字,我不知道,回去告诉你们爹娘大人。”

        转日,天未亮,方孝孺整好行李,在墙上写了几个行书,不声不响地走了。那些头面人物,想出出方孝孺的洋相,相约赶到了学舍,不见方孝孺,只见墙上写着一手好字:

某某地方是头牛,

先生才到问

若问怎么写,

坐立两字不出头。

 看了字和诗,他们才晓得方孝孺是个博学多才的先生,后悔不及。


 

古音古字考证一则


“坐立不出头”,即“ 、 ”,这两字其实是俗体字。所谓俗体字是指字体不合规范的汉字。“ ”,应钟《甬言稽诂•释动作》如此解释该字:“《广韵•十一模》:‘跍,蹲貌。’苦胡切,《集韵》空胡切,音枯。甬语称蹲为共胡音。字书无此音义字,乃造俗体作~,取坐不出头之意。”意思就是说“

 ”字同为俗体字,那么它的正字又是哪个字呢?有人说是跍字的变音,因为宁波奉化等地百姓口中无此音。可是探究宁海方言“ ”的意思,它是不同于“跍”的,有将身体缩起来的意思,“

还有两个字值得一提——“跔”、“佝”。

跔,《康熙字典》作如下解释:《唐韵》举朱切,《集韵》《韵会》恭于切,音拘。《说文解字》天寒足跔也。《玉篇》寒冻手足跔不伸也。这个字也是宁海方言常用字,比如,天气很冷,手指头冻得跔拢去,笔都抠弗牢了。宁海人有时候“跼”“跔”不分的,恰好古籍也有此记载:跼,《集韵》权俱切,与跔同,天寒足跔。

佝,现代汉语特指佝偻( gōu lóu)病,但是在古汉语里,佝偻是脊背向前弯曲的意思,即驼背。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妇人白发垂项,佝偻携杖。” 冰心 《印度之行》:“老大爷折了一只腿,架着双拐,老大娘也是佝偻龙钟。”而宁海人将驼背称作“hou背”的,有趣的是,佝字的古音正是发“hou”音的,《康熙字典》——佝,《广韵》呼漏切,音吼。

想不到被普通话丢弃了的古音古字竟然很好地保存在宁海话当中,我们的方言真的好强大!“跍”、“跼”、“跔”、“佝”这四个古字不仅体现了宁海话的古老,更是让我们知晓古语的精准凝练而又生动丰富。宁海话赞否?



猜猜宁海字谜


1、一只麻将(雀)蹲竹笐,

  两只麻将下面望。

2、王家墙弄弯一弯,

  四只麻将关一篮

3、走勒上面,坐勒下面,

     挂勒右面,埋勒左面。



(各打一字,谜底见下期)

     


精彩回顾

【宁海乡音】宁海方言视频与音频——故事蛮有趣,乡音真好听!

【宁海乡音】第九期——宁海正月十四夜特刊

宁海县城为嘈呣又嗷“缑城”,有个传说格,倷晓得否?

公益平台

长按左侧二维码

识别关注

顾问:王文解  尤昌镇  傅中兴

编辑:月下蕉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