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什么时候新华字典不值两碗盖饭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ID:guanchacn)

作者:张小宝

“一杯星巴克Grande美式咖啡”,“36”,“好”。

“一套《新华字典》正版APP”,“40”,“让我想想……”

很快,知乎上也有了相关问答:“《新华字典》是商务印书馆发布的APP,但是需要付费购买离线语音包,不然只能每天免费查询2个字。这样真的好吗?”

能引起讨论,说明商务印书馆又戳中大家的点了。

被吐槽最厉害的还是收费问题,到底要不要收,收40贵不贵?

贵不贵,货比三家就知道了:

这下……不用宝哥多解释了吧?

俗话说得好,关系到钱的都不是小事儿,那么,《新华字典》这40块到底值不值?

这款由商务印书馆和上海商笛数字出版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APP,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发音。商务印书馆请到《新闻联播》原播音员,对每一个汉字录制了原声播读。点击“听说”按钮,即可听到所朗读的标准发音。

大家都知道,曾经的《新闻联播》王牌之一,语言规范,字正腔圆,由她来给《新华字典》配音,绝大多数人是服气的。《新华字典》所收单字有8500个左右,在单字之下连带加出的复音词和词组有3200多个,共计11700多。要把这一万多字词一个个读下来,工作量也是不小的,给李老师发点劳务费应该不过分吧?

另一个区别于纸质版《新华字典》的亮点,是这部数字字典笔顺的部分,官方版的《新华字典》APP嵌入了动态、静态两种标准笔顺,并且支持“我来写写看”这样的功能,包括跟写和默写两种模式,让学习者能够顺利了解正确的笔顺笔画。据说,未来《新华字典》APP还会提供闯关竞赛,可以供读者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学习的乐趣,并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工具书。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以后《新华字典》可以当王者荣耀玩了呢?

《新华字典》APP从筹备到问世一共花了三年多的时间,那么,开发一款APP需要多少投入呢?

知乎网友王大虾根据自己的血泪教训,算了一笔账:

人员费用:76800元(招人期间)+ 348800(正式阶段)=425600

房租水电:10000/月*7个月=70000

办公设备:56000元

商标等注册服务器:20000元

一共是:425600+70000+56000+20000=571600元

这里还没有算你的市场人员,财务人员,营销推广。而且只算了4个月的正式开发期,每个月你的固定技术人员开销是87200。

当有人问自己组建团队做一个APP需要多少钱时,你可以回答一个不太复杂的APP,在像常州这样的2.5线城市,从无到有半年第一个版本出来,至少需要60万。如果在一线城市,至少也是100万。如果找别的成熟团队或公司做,4个月上架的话,他们的成本大概是87200*4=348800元。不过一般可以接外包的公司,很多类型都已经做过,做一些死板的开发不需要太高的成本。

所以制作App不是“我们只差一个程序员”这么简单,涉及到设计、研发、售后、客服、校对、维护等等,点开《新华字典》APP里长长的制作人员名单就知道了。这些人,也是要吃饭的。

另外,软件开发还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版权问题。APP开发方也摊手表示,因涉及版权及软件开发等问题,所以需要付费。大概平时免费软件用的太顺手了,突然杀出来个“要买路钱”的,大家多少还有点不习惯。观察者网网友@榛名 说了句大实话:“有些人一边喷中国不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一方面喷知识产权拥有者收费,人家又没逼着你买,凭啥骂人家,果然‘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然而你们在充各种会员买各种武器的时候,也没见心疼过,这样“双重标准”真的好么?

也有人跳起来啦:汉字属于中华民族,《新华字典》属于国家,应该无偿!应该免费!

说这话的人,大概就觉得教师就应该贫贱不能移,警察就天生应该威武不能屈,医生就要一丝不苟不眠不休不可以犯错不可以富裕。

话说回来,也是要感谢21世纪感谢科技进步,键盘上敲敲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学时人手一本的红宝书也变得不再是必需品,没有《新华字典》?有智能手机啊!

对于长大的我们来说,《新华字典》已经不是刚需,但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来说,《新华字典》依旧是权威。尽管打开应用商店会有好几款字典APP,但如果有官方正版,谁也不愿意去下载个广告比字多的杂牌山寨吧?万一被误导了,你知道高考一分多少钱吗?

而《新华字典》纸质版的定价一直差不多是一斤肉的价格。1957年是1元,后来是7角,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2.5元,2011年版24.9元。根据中国出版集团的报道,2013年《新华字典》被列为政府采购项目,全国农村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将免费领取。——如果说未来APP版也成了义务教育的标配,免费不免费的问题还真值得考虑。

也有人搬出《新华字典》的原罪来:

楼有点歪了,不过既然说到这儿了,宝哥还是愿意再详细谈谈。

首先,需要纠正的是,这位朋友提到的“凿”字读音,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广电部早在1985年12月27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已经做了规定,原为多音字的“凿”字统一读“zao”(二声)。

第一版《新华字典》出版于1953年,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新世界的建立者们将这部“小字典”的编纂,视为新的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肩负规范现代汉语的职责,也要担当扫除文盲的任务。

所以,尽管是“小字典”,请的可都是“大学者”。这项辞书编纂工作的牵头人是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他的老师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钱玄同。另外,参与这项工作的还有时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在编纂过程中,。

1953年第一版《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之父、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

从1953年问世至今,《新华字典》每5-7年修订一次,已经修订了11次,是中国辞书史上修订频率最高的辞书。对于《新华字典》来说,它的历史使命从来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本身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每次修订也跟着这些变化作出调整。应该说,这本小书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主任余桂林曾亲自参与第10版和第11版的编辑工作,第12版的修订也参与其中。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编辑人员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对词语的归纳和概括新意。字典里的例句不能满足当下,就得去实际体验。“例如对焗油的注解,编者就自己去焗了油。”还有读者来信,字典里一些地方名称的发音与当地发音不同,编者也得自己去实地调研。字典里地方名称,注重学理的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发音习惯,这些都会在修订中变化。

而一些网络新词也成功引起了《新华字典》编辑们的注意,第11版的《新华字典》中,就将“晒”字的解释中加入了“晒工资”、“晒照片”这样的注解,还有“车奴”、“房奴”等。但也很谨慎,“神马”和“浮云”这样的词,尽管使用频率很高,但是生命力还有待考验,就没有被收入。不信你自己扪心问问,上个月挂在嘴边的词,有多少这个月还在用?

所以,时代才是检验词汇的唯一标准。


仅仅两天,“情怀党”追捧,“吐槽党”拍砖,《新华字典》APP遭遇的冰火两重天,往小了说是关于一本书的争议,往大了说是传统出版业拥抱数字化的永恒困境。就像观察者网一位业内读者留言那样:


这年头,掏钱的事没人干啊。

就在宝哥要结束本文时,手机新闻APP跳出来一段最新消息:“《新华字典》APP减至两档充值,开发方称40元定价不会变”。嗯,该收费的收费,该掏钱的掏钱,这点不能含糊。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