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书法的态度(杨明臣)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书法的态度

杨明臣

学习书法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的。学书之始,既有个是写着玩一玩还是有所追求的问题;学书之中,是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还是扎根传统,一门深入;即使掌握了较为娴熟的技法,同样还面临许多如何对待书法、对待自我等态度方面的问题。这里我主要针对具备了一定的创作能力的同学讲几个问题。

一、要自信而不要自夸

写字是要有自信的,写出好作品更需要有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写法和能力,只有自信,才能下笔肯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充分发挥自己目前的技法能力去沉着书写和尽情挥洒。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必然心神不定,下笔犹豫。尤其是创作参展参赛作品或是当众书写,群体书写,这种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不仅会表现在书写状态上,也会表现在作品的效果上。

当然,自信不能是盲目的,是要建立在掌握较为过硬的技法的基础上,对书写内容和章法布置了然于胸的前提之下。也就是说,写什么,怎么写,心里要有底数,所以说我讲的自信,不是初学者,而是对有比较扎实的创作能力的作者在写字时应具备的心理状态。社会上有一种人,基本法度还没有弄懂,但就是胆子大,讲起书法口若悬河,写起字来龙飞凤舞,在人面前更是信笔由缰,这就是盲目自信,遗人笑柄。书写水平比较高时,需要自信,但不能自夸,自夸是自恋、自满、自我陶醉的外化,是艺术上不求进取和人格上不成熟的表现。自夸是对自己的认识过高,必定会自觉不自觉地抬高自己而贬抑别人,这是很不受欢迎的。所有艺术的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们不管写到什么时候,什么程度,也无论获得过多少奖项,在保持应有的自信的同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尤其是在同行同道面前,不要轻易说自己如何如何好,别人的如何如何不好。

二、要严谨而不要拘谨

严谨是从事一些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学问搞艺术更须如此。

初学的时候,低级阶段,这个方面也许并不显得那么重要,因为初级阶段,自己所追求的,别人所关注的,只是你的基本功,还顾及不到其他,但到了较高阶段,治学严谨,为艺严谨就很重要了,因为这个时候,细节往往决定了你的作品成败,决定了你在这条道上能否走得高远。

具体到我们学书法,就是养成认真严格的习惯,提笔有宗,下笔有由,任何时候不能乱写。要细于观察,善于思考,而后落实到勤于动笔。学东西,要扎实学进去,基本的特点规律要掌握起来,道得出所以然,教学生,自己要先弄明白。

再具体到创作一件作品,内容要准确无误,取法要清晰,字法要正确,实在拿不准的,就在《新华字典》中查出繁体字写上去,这样至少可以避免硬伤,异体字、碑别字,弄不准的不要随便使用。笔法要笔笔用力,笔笔到位,落款要仔细,用印要恰当,基本做到在自己现有水平上没有大的瑕疵,即便随手创作出来赠送朋友的作品,也要如此,久而久之,形成好的习惯,也是为自己负责。

现在网络上经常把一些所谓大家名家的东西晒出来曝光,指出其中的错字败笔以贻笑大方,其实是态度不严谨的问题。评审作品中,许多进入获奖圈的作品,最后未能胜出,书写水平是一个方面,但更多是细节上的差错造成的,同样是不严谨的问题。书法创作,严谨是极其重要的,这既是宏观上的创作态度,也是微观上的具体操作。但落实到书写过程中,不能束缚我们的情感和手脚,不能变成拘谨。写字要有放松、轻松的状态,平时讲书写性,就是字要有运动的感觉,要有一笔一笔的流动性,不能笔笔孤立,慢慢雕琢出来。笔要扎得进去,沉得下去,还要荡得起来,使点画有动感,字势有生命。楷书也要有情感,包括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单字的造势,对通篇艺术风格气韵的把握。孙过庭在《书谱》中评王羲之小楷: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讲的就是情感的注入。我们在临写时,王羲之这几种小楷法帖,仔细体味,不难领悟到孙氏所言的道理。楷书创作,法与情的处理,极难把握,我在楷书精神漫谈和其他文章中讲过,楷书的法度永远是第一位的,写楷书,不把法度放在第一位,过分彰显情感,过分张扬个性,通篇东倒西歪,点画狼藉,那还叫什么楷书?但抒情性,书写性,也是一幅好的楷书作品不可缺少的,如果过于拘谨、死板、僵硬,状如算子,纵使字字楷法具备,亦不能算好作品。

三、要坚守而不要保守

我这里所说坚守,即坚守传统。书法不同于建筑设计、服装设计要日新月异,一件作品一个样,汉字的稳定性,书体的稳定性,决定了书法继承的因素要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书法的特殊规律,我历来认为,当代书法尽管取得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较之古代经典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在继承与创新这对矛盾中,继承是第一位的。

坚守传统,首要的是对先贤的敬畏,把他们看作一座座丰碑,高山仰止,事实上,像王羲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米芾、赵孟頫、王铎等,他们都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书法文化长河的开拓者和加速器,他们以自己的天赋开凿了新域又将自己汇入大河,才使这条大河源远流长,无比宽广,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研究。融众家之长是我们的追求,其实能把一家深入下去,得其精髓,亦足以驰骋书坛。

其次就是师法经典,要在传统经典法帖上反复揣摩、临写,当成毕生的功课去做,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说自己已经超越了临帖的阶段,不能说对某种经典已经吃透了,经典的东西常临常新,入古出新,复古即是复兴。师法经典即包括对一碑一帖的深入,不厌其烦地、不间断地临写、分析、思考,靠它奠基植根,当家立世,也包括对一人一脉的系统地学习与钻研。一人多部经典要比较临,穿插临,系统临,明其同异,掌握规律。一脉就是渊源相通、风格相近、传统相袭的若干家,都要进行梳理学习,功夫日深,获得日丰,眼界日广,那么自己的创作能力就在无形中变化与提高了。坚守传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有定力,不要轻易怀疑自己这样学这样写对不对,不要受时风的干扰,不要今天看这个获奖了,马上去改变自己,明天在哪里见到一幅好字就照着去写。要让传统经典领着自己走,不要让时风牵着自己走。

我提倡对传统的坚守,但反对思想观念和学习方法的封闭保守。保守就是对外界的排斥,我这里所说的保守不是指把自己的好东西封闭起来,而是指不愿意或不善于向别人学习,使自己失去许多吸收借鉴的机会。要学会读懂和接受和自己风格不同的东西,保持开放的心态,睁大眼睛去关注书坛的新信息、新气象以及新的作品面貌,包括看展览,看报刊杂志,看各种作品集,看电脑、手机的网络平台,你会偶尔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会借鉴,学会用别人的好东西充实和改造自己,这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学习书法,即不能思想上排斥别人,在方法上也不能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即便写得很不错了,也要经常伸开自己的触角不断去吸取营养。

四、要平和而不要平庸

写字和做人一样,做人,平平和和,实实在在,没有一点华而不实和扭捏作态,但又很有内涵,很有能耐,当然受人尊敬。写字也一样,要追求“看似平常却奇崛”的境界。

我对写字提倡一种中和美,我自己这么写,在教学中也灌输这个思想,因为我认为,中和美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追求。当然,书法的审美样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比较起来,中和美更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如果作品中充斥着霸悍之气、暴戾之气、偏颇之气,自然不受欢迎。王羲之书法是中和美的最高典范,所以千百年来仍领风骚,至今追慕的人仍是最多的,他的突出特点是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平实、平和、中和,这几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基本相同的,平者,平静,平实,平衡,不急不躁之谓也;中者,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之谓也;和者,和谐,畅达,统一,无乖无戾之谓也,其本质是讲事物的各种矛盾关系的共存共生,又在一定度的范围内和谐统一。就书法而言,就是使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以及用纸、用印等诸元素和谐统一于一幅作品之中。平和、中和的艺术要求,我觉得应有这样几层含义:

1.从宏观上所表达出来气息是温和的,反映出的创作心态是平静的,不激不厉的,使人看上去容易入眼入心。

2.书写状态、章法布排是自然的,心与手相通,字与文相通,主客体相通,看上去自自然然,中正大气,至少不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3.点画饱满温润,字形中正美观,没有过分的夸张变形,没有过于刺眼的地方。

4.干净爽利,清新纯朴,无尘无垢,不飘不板,不散不塞,给人传达出简静淡远、气定神闲的感觉。

所谓小字作品的文气、书卷气,概由此生。

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书法的基本功和高境界都用了“平正”加以概括: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里的平正就是中和的意思。

中和、平正、平实是讲作品的大的艺术风格,也是作者大的艺术理念,但决不是平淡、平庸。做人不用说了,谁也不会自甘平庸。写字,在追求平和简静书风的同时,怎么避免平淡无味、平庸无奇的问题出现,这是要长期摸索的关键。

第一是用笔的技巧要过关,使点画丰富,线条充满力量,富有张力,就像褚遂良的字,不仅通篇美,单字美,每个点画都富有生命力,都是一个独立的美的元素,一点一画都追求质量,追求变化,自然能摄入眼球,打动人心。

第二是字势的变化,高低宽窄方圆尽心源之妙,得自然之趣,有欹侧而不失重心,有夸张而不变形,有错落而不丢行气,求险绝而不破坏终篇气韵,通篇看去是中和的,而处处有妙趣存在。

第三才是章法上的精心安排,大幅怎么写,小品怎么写,竖轴,横幅怎么写,要根据内容、纸张等条件去精心谋划,然后下笔书写。

楷书作品也好,行草书作品也好,创作出来总要有个看点,有些可取之处。要有想法,有办法,尽其所能把自己现有的能力发挥出来,不要四平八稳的把字码上去了事。

(节录于作者课徒手稿)

欢迎订阅《书法导报》



公众号:sfdaobao  

电话:0371-66770116

邮箱:sfdbzt@163.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