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没经历过知识短缺时代,你不会懂得阅读有多珍贵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 | 濮文

本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萌宠花鸟集】ID:w1395189178


1


如果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只允许我保留几本书,那我会毫不犹豫地留下一本《芥子园画谱》,一套《巴金文选》,上下两本《古文观止》和一本《新华字典》。因为它们来之不易,是它们陪伴我走过年少岁月,给我美好的艺术熏陶,所以让我格外珍惜。


在我年少读书之时,正是计划经济时代,,图书文化市场远没有现在这般繁荣。书少,书贵,书难买,是当时的实情。那时,中学的大门中午是敞开的,学生可以自由出入。我常利用中午时段,从白下路步行去杨公井的古籍书店,看看有什么好书。其实大多数时候并不买,一则是因为那里的书与我们中学的课程学习及考试关系不大,再则是因为我并没有多少零花钱。

 

有一天,在古籍书店看到了十六开印刷的《芥子园画谱》,翻看其中画册,只见以花鸟画为主,真是令人爱不释手。等看封底,发现定价是3.90元,对于学生来说价格不菲,从此下决心攒钱。于是将父母给的早点钱、公交车钱,都积攒起来。

 

在当时五分钱一根油条,一角钱一块烧饼,五分钱一张公交车票的情况下,我要有多少次饿肚子,多少次步行上学,才能积攒下这笔“巨款”。因为买的是闲书,自己觉得不能够向父母开口。


终于攒够了钱,一天中午放学后,我飞奔到书店,一看书还在,一把将其抱入怀里,毫不犹豫去付钱。边上一位老先生看着我,面无表情,声调平和地感叹一句:“小姑娘真舍得。”我突然如同做了亏心事一般,双颊发烫,不敢看他,不想申辩,更不敢顶撞。一心只想付款后,书就是我的了!之后抱着书赶紧离开书店。

 

长大后才理解,老先生其实是很感慨:按当时的物价,大米一角四分钱一斤,我的一本画谱值二十八斤大米钱,这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口粮,岂不是太奢侈了吗?省下口粮换来精神食粮,在我是心甘情愿的。画谱被我精心包好,时常拿出来临摹,学习,利用率极高,从此激发了我对国画的兴趣爱好。长大后,几次搬家从不忘记把它先安顿好,如此来之不易,自然倍加珍惜!


2


彼时建康路上有家新华书店,是我每天上学必经之地,我上高中时,巴金的作品再版上架了,我知道自己买不起了。某个星期天,故意带爸爸路过这家书店,隔着柜台,眼巴巴地望着书架上的书。善解人意的爸爸明白我的心思,为我买下,并嘱咐道:“书买了,就要好好读,爸爸喜欢你爱读书,也会支持你买书。”


这是爸爸鼓励我读书的深刻记忆,一直以来,内心对爸爸的感激真是无以言表。

 

其实懂事的我此后并未向爸爸再提购书要求,直到语文老师建议大家准备一本《新华字典》,我才不得不向爸爸开口。


当天,爸爸去上海出差,出门时他记下了此事。爸爸回来后,从包里取出《新华字典》,让我又一次如获至宝。耳边听到爸爸说自己还没有吃饭,妈妈一边炒饭,一边说:“你不该饿着肚子,哪怕在火车站吃个冰砖也好。”爸爸解释道:“来不及了,去书店给丫头买字典的。”


听到这样的对话,我赶紧装做翻看字典,把头低得贴在胸前,以免被爸妈看到我泪眼汪汪。



3


1984年,我已经在念师范学院了,学到《历史文选》这门课,陈虹老师经常拿我的文言翻译作业出来表扬,这极大地鼓励了我学习古文献的热情,自己就想再找些书看看。恰巧好友朱萍告诉我说,新街口新华书店有整套的《史记》,我们相约去买。那时的师范院校是不收学费的,且给学生发生活费、交通费,我买书的经费已经不愁。我们来到书店,柜台上的营业员带领我们上楼,来到办公区域,说购买整套的书,得领导批准。一位中年女性领导从办公室走出,打量我们一番,很确定地说:“整套《史记》已经没有了,你们请回吧。”

 

失望而归的我周末遇见舅舅,把此事叙述一番,正在念电大的舅舅笑起来,告诉我:“昨天我刚从书店买回一套,书是有的啊!我也是上楼找到领导,是个女的,她对我很客气,让营业员帮我捆扎好后,还送我出了大门的。”


简直令人气愤!我与舅舅的待遇怎么有天壤之别啊?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新华书店领导在书籍有限的情况下,一定会将好书卖给最值得拥有它们的人。而我“老三届”的舅舅奋发图强,三十多岁还在念书,显然在领导的眼里比我们更配拥有经典著作!无奈之下,我也只有在家里吐槽而已。

 

爷爷知道此事后,第二天买回一套两本装、中华书局印刷的繁体字竖版的《古文观止》。好像弥补我损失一般,爷爷告诉我:“这套书中,许多文章写得好,包含丰富文史知识,从前我们小时候念私塾,先生就让我们读,背诵上面的文章,你也可以看看。”爷爷一边说,一边在书上勾几篇文章,推荐我读。


此后爷爷用他自己的方式默默做起我的伴读。他自己先读,做摘要,勾划或眉批。这样,我读起来就会轻松很多,不仅立即掌握文章要领,还受到许多启发,奠定了我作为历史系学生的古文阅读功底。

 

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类经典著作多次再版发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购买到精装版的《史记》,也只是了却我当年的心愿。因为当时,我已教书很多年,各种渠道已使我读过其中的很多文章,此时对于它的收藏胜于阅读本身,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圆我当年的一个阅读梦罢了。


4


如今,我对书籍的热爱,犹如报复性反弹,每搬一次新宅,总要安置一间书房,家具中最多的是书橱,客厅、书房、女儿房间都有书橱。读过的书从不舍得外借,更舍不得丢弃,于是家中藏书越来越多。

 

读书时,我必备书签,绝舍不得折页、污染,读过后,图书干净如新,我的洁癖只在读书上体现。有些经典一读再读,在不同年龄、阅历和文化积淀的情况下,对经典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层次不断加深。再者,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做笔记,做摘抄。最后,不带功利目的地读书,博览群书,把读书作为日常必需,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

 

爱书惜书,助力我们保有一方精神文化的净土。眼下,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繁荣,令我可以浸淫在书山文海之中,这是一种际遇,更是一种福气。看书读书,亲近书香,逃离平庸,我的人生四季都是好时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