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蜜豹工艺】渐渐消失的“毛绒精灵”:老北京毛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应该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玩意儿:它浑身毛茸茸的,外形小巧却生动可爱。它叫毛猴,是老北京人小时候的美好回忆,然而在今天却逐步消失在人们的眼中。


故事

从一个药铺中开始

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一个名叫“南庆仁堂”的药铺,有一个尖酸刻薄的掌柜,还经常打骂伙计,可是大家却因为他是掌柜所以拿他无可奈何。

有一天店内配药的伙计因为又被掌柜的无故打骂,到了晚上检查药材的时候发现辛夷(干玉兰)的外形像极了掌柜那挺着的大肚子,于是接着找来了蝉蜕,将它的四肢和头摘下来并用白芨黏在辛夷上,和尖嘴猴腮的药铺掌柜形象如出一撤。他把他的“作品”拿给其他的伙计看,大家看完之后都哈哈大笑。在配药的伙计出了一口恶气的同时,第一个北京毛猴也无意中诞生了。

逐渐流传开来的北京毛猴不断地被人加以改进、完善,逐步形成了一种当地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做工

简便快捷

北京毛猴在制作材料上非常简便。一个辛夷、一个蝉蜕,配以白芨,三者融合在一起,一个活灵活现的毛猴就诞生了。

辛夷,玉兰花花蕾,在中医中主治头疼、鼻渊、鼻塞不通、齿痛。辛夷浑身布满了细小的绒毛,用作毛猴的身体。

蝉蜕,蝉的幼虫蜕下来的外壳,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风疹、皮肤瘙痒症状。取蝉蜕的鼻子做毛猴的头,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

虽然这些材料在从前很常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混凝土钢筋结构的楼房逐渐取代了自然的今天,完整的蝉蜕已经不多了,而玉兰花在城市中也越来越少。因此制作毛猴也越来越困难了。

偷学手艺的小毛孩

当代毛猴艺术大师曹仪简

让时间重新回到民国初年的北京。那个时候,在东安市场有那么一个专门摆摊做毛猴的艺人,人们称他为“猴儿汪”。每天出摊,总会有满满的人在他的摊位前围观着。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儿,每天都会来看他做毛猴,一看就是大半天。最终这个男孩儿凭借过人的洞察力和天赋,竟然学会了毛猴的技艺。这个小毛孩,就是现在当代的毛猴艺术家:曹仪简。

曹仪简,满族人,1925年出生于北京。是曹雪芹家族的第十九代世孙。曹仪简在继承了传统毛猴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发展、创新,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不仅有民风、民俗、历史的刻画,还创造了不少鞭挞丑恶、针砭时弊的作品。人称“毛猴曹”。

曹仪简在90年的时候曾应邀至大观园举办了个人的毛猴作品展。在展览中,既有传统题材的作品,活现了老北京民俗的:拉洋车、卖豆腐;表现当时人们生活的:吃火锅儿、打乒乓球;更有讽刺社会的:糊涂官、吹牛等。

胡絜青女士与曹仪简

在曹老师的家中有一幅墨宝,写着“仪简名特艺术家属正: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这幅墨宝是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亲手为曹老师题写的。早在1996年的时候,曹仪简在地坛庙会上摆了一个毛猴摊位,当时胡絜青女士恰巧从摊位前走过,在曹仪简的摊位前被吸引住了。曹仪简当时认出了胡女士,见到胡女士如此喜欢毛猴,便将一个名为“拉洋车”的毛猴赠与胡女士。后来,胡女士便亲笔写了这幅字,并托人送过来。

胡絜青女士

如今,曹仪简老先生也已经年过90了,他也不能再继续制作毛猴了。而曹老师非常愿意与喜欢毛猴的年轻人们进行交流。看着这些年有很多喜欢毛猴的年轻人登门拜访,曹老师感觉很欣慰。

早在前些年的时候,通州的毛猴爱好者王中山就曾向曹老师讨教过工艺技法。曹老师当时帮助他解决了实际操作中的诸多难点,让王中山度过了技术难关。

西城区的文化馆早些年还专门邀请曹仪简走进校园给美术老师们进行授课,目的为了将毛猴工艺传授给中小学生。希望通过此举,能够将传统艺术工艺传递下去,进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

如今的毛猴工艺品,在时代的赋予之下,得到了许多的创新。新颖的艺术灵感、灵活的动作表现,让老北京的工艺也有了新的时代精神。文章的最后,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可爱的、毛茸茸的“精灵”们吧~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蜜豹时尚文创新媒体Mysticbox哦~


相关阅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