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念师恩征文选登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记我的初三语文老师王森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983年9月我从一个偏僻的村级学校考入乡政府所在的总校,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班主任是语文老师王森。王老师那时三十岁左右,做事认真严谨;为人正直善良,一身正气,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正能量十足;其衣着干净整洁得体,讲话彬彬有礼,言行举止处处有谦谦君子绅士之范。从他身上可以见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至今在我的心中,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都是完美无暇的。虽然他只教授我一年初三语文,但是王森老师是人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师长之一。

我仍然记得初三第一学期语文课上《白杨礼赞》一课的场景。在课堂上王森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大声诵读全文,声音高亢有节。朗朗的诵读声在小山村的校园中回荡,使偏僻落后乡村的校园顿时充满了勃勃生机。王老师用了三个星期的语文课时讲解这一篇文章,理解之彻讲解之精用情之深实为少见。王老师不仅在好的文章上不吝时间,在重点字词上也是不惜功夫。他具有非常深厚的古汉语功底,经典的古文如《三字经》《百家姓》等以及中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他都能够熟背如流。记得在讲授文言文时,对"以""之""于"等虚词的各种用法,讲授水平之高,我认为甚于大部分我所认识的大学老师。

在初三我们上了唯一的一堂音乐课。给我们上课的不是音乐老师,而是语文老师王森,因为学校里没有音乐老师。他带领我们班同学学唱巜二月里来》,教我们识音乐简谱,并讲解冼星海创作该歌曲的时代背景以及歌词的妙处何在。这堂课看似音乐课,实际上也是语文课,他将音乐课与语文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王老师也非常重视习字。在语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教导同学们如何把字写好。对于字写得好的同学或者一段时间内写字有进步的同学他总是经常提出表扬,并把他们作业本在课堂上传阅。当然王老师写的字,无论是钢笔字还是粉笔板书,都是非常潇洒漂亮并有自己独特风格。

至今我仍然记得初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这是我到乡总校参加的第一次考试。那时考试是没有提前印刷好的试卷的,因为学校没有任何打印设备。从小学到初三前我所经历的所有的考试都是老师把试题用粉笔写在木制的黑板上,老师一边写,下面的学生一边抄写试题并答题。我记得那是一个晚秋的下午,天空布满了阴云,教室非常昏暗,整个教室只有一个电灯泡,不巧的是那几天学校停电。我坐在教室的后边,根本看不清黑板上的试题。那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眼睛已经近视。求助于同桌遭到拒绝。考试进行了二十多分钟了,我还没有答上几道题,我急得手足无措满头大汗。细心的王老师发现了我的异常,从讲台上下来来到了我的身边,俯下身子,用非常关切的口吻了解情况后,亲自把我的椅子搬到了讲台上,让我坐在教室的讲台上,在老师的讲桌上答题,并等着我把前面的试题抄写完了以后他再继续写下面的试题(因为黑板不够大,需要擦掉前面的试题才能写下面的试题)。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教室的讲台上考试答题。三十余年过去了,至今此次考试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且难以忘怀。

1984年夏天,我由乡里的总校考入旗里唯一的重点高中锦山中学。记得初三两个班应该有60多名左右的同学,好像只有5名同学被这所中学录取。那时由乡里初中能够考上该高中,其成就感与考上大学差不多。上高一后我一直想给王森老师写一封信。写信的目的一方面是向他汇报一下我在新学校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感谢他过去一年对我的培养和关爱。1985年初我给王老师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向他请教在高中如何学习。该年5月我收到了王老师的回信。回信虽然只有一页,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我的鼓励和关心,信中说:“我的乐趣就在于见到你长足前进的风姿”,并说:“你对我情深意重,写起信来洋洋洒洒,不愿收笔。你应从我身上得到很多,我却给予你的却极少,思之常觉惭然”。



1987年我自锦山中学考入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入学后始终不能忘记王森老师对我的培育,又给他写了一封长信。信的大部分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仍记得我在信中提到了我能够考上大学王老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结果老师很快回信并委婉地否定了我的提法,并说:“我与其他教过你的老师一样,在你逆水行舟中只不过用了一点劲而已”。



1988年我第三次给他写了一封长信,仍旧收到了他的回信。信中写到:“你写的信感情深沉,洋洋洒洒,真挚动人,只嫌其短,不嫌其长”,并说“救死扶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期望你能兼而得之”。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三封回信我一直珍藏着。一则它记录着我们的师生情谊,再则我认为这三封书信也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书法作品。



如今王森老师已过花甲之年。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我对王森老师的感激之情。



撰稿人
常建民

北京医院


(原创文章,图文转载请先联系授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