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每个孩子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本公众号由幼教专家,北京多彩光谱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雪松老师亲创,清华80后父母团队运营。我们专注于家庭教育,旨在帮助每一位妈妈成长,欢迎关注。



每个孩子身上,都具备着各种品质,而这些品质本身有可能是矛盾的。比如,一个孩子既自我,又喜欢与人分享;既勇敢,有时候又胆怯;既宽容,有时候又狭隘……其实,这都很正常,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然而,家长看到了什么,并反馈给了孩子什么,却大大影响着孩子朝向哪个方向的行为更频繁…… 

 

分享,他天生懂得!


故事:《真好吃!给你吃一口!

分享人:王巧玲 

暑假的时候,我家和几个好友家一起出游。2岁的小柄和我关系很好,经常“巧玲、巧玲”地叫着,还时而不时地让我抱抱。 

有一天,12岁的小龙儿和我7岁的儿子小恒给大家买了梨分配给大家,小柄就拿了梨吃,吃了一口,对我说:“巧玲吃。”

小柄的外婆说:“小柄,拿一个好的、完整的梨给巧玲吃,这个你都咬过了。” 

但是小柄举着梨看着我说:“巧玲吃。” 

刹那间,我从小柄的眼神中知道,小柄觉得这个梨很好吃,他已经尝过了,他特别想和我分享,而且就是想分享他手中这个滋味很好的梨。 

我感受到一份美好的情感。我看着小柄,拿起梨轻轻地咬了一口,之后说:“谢谢小柄,特别甜,特别好吃。”小柄使劲地点头,我们俩拥抱了一下,小柄继续吃梨,我继续休息,我的心头充满着喜悦。第二天,我带了芝麻糕,是小小的一块块独立包装的,我对小柄说:“给你芝麻糕吃。” 

他根本没有意识这是我给他的,我看到的是:他小小的手举着吃了一口的芝麻糕,笑脸盈盈地看着我,说,“巧玲吃,不要吃完哦。” 

我心里暖暖的…… 



点评:

分享,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1、他有自己的分享限度

 

小柄咬了一口的梨子,是他当时的所有。他觉得好吃,而且特别喜欢巧玲,所以要和巧玲一起分享这种美妙的滋味。和喜欢的人分享喜欢的东西,这是孩子愿意分享的前提。吃芝麻糕时,他也很明确地告知巧玲,他很喜欢这个东西,巧玲可以尝尝,但是不要吃完。这是孩子分享的限度,他分享的是芝麻糕的滋味,限度是让你尝尝滋味即可,而不是都吃掉。遇到喜欢的东西,孩子往往会细细品味,并希望分享这种细细品味的心情。巧玲收到这种物质和情感的分享,并感动和珍惜。这种未被教育、未被强化、未被打扰过的分享是如此的美妙、动人,让我们充满了喜悦! 


2、别用成人的眼光打扰了孩子的分享行为

 

孩子的这种美好,需要被成人读懂、被成人珍惜、被成人接受,唯独不需要被教育。因为,被教育的,已经是成人加入了自己的判断之后,做出的行为。比如,小柄奶奶让小柄拿一个没吃过的完整的梨子给巧玲,这是遵循社会原则的,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礼貌的。但当我们将社会规则看重得超过了孩子本身所具备的美好时,我们往往就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资源,而是在强行给予了。所以,巧玲的读懂、珍惜、接受,特别珍贵,是对孩子最好的共情! 


当然,我们对于食物的分享会受到一些卫生观念的限制,如果我们不是孩子妈妈,而真的被孩子如此喜爱,如果我们也没有办法做到自自然然在孩子的食物上咬一口,我们可以掰一块下来,细细品味,认真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这对于他的分享同样也是尊重和支持。 


父母这样做:

尊重他的分享和不愿分享 


不同年龄阶段宝宝会对分享表现出不同的态度。1岁的宝宝会很乐意将他的玩具给你玩,但你很难和一个2岁的宝宝分享他的小汽车……因此,宝宝最需要的是尊重,尊重他的分享和不愿分享,然后引导他慢慢学会分享,乐意分享,享受分享。


如果宝宝不想分享,不能强迫更不能威胁。比如“你要是不和小朋友分享,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类的话,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 “你是大的,应该让着弟弟或妹妹”,这种话反倒会让孩子认为你只爱弟弟或妹妹,而心生怨意。妈妈注意给大宝宝机会,培养大宝宝分享的观念。同时,对小宝宝,妈妈也不能有求必应。比如,妈妈可以说:“这是姐姐的东西,如果你想玩,就要和姐姐商量,如果姐姐给你,你就可以玩了。” 宝宝的“物权”观念中,只要是他喜欢的就是他的,所以父母首先要承认宝宝的所有权。


如果宝宝愿意和别人分享,要表扬宝宝的慷慨举动,如果宝宝不愿意分享,父母也不要勉强。孩子分享是正常的,不分享也是正常,本来人就有亲疏之分的。孩子的分享也受到年龄的限制,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让孩子在分享中体验到了美好、尊重的感受,被尊重了的孩子,才有能量发自内心地做出更多善意的举动。 

 

 

交朋友,小小的勇气在慢慢酝酿! 


故事:《不敢跟小朋友一起玩! 
分享人:林浩 

带着将近2岁的儿子去玩滑梯,开始时,他爬上爬下玩得很开心。可是,不一会儿,又来了两位小朋友,一位是小哥哥,一位是小姐姐。他马上停下来,站在滑梯边上,只看不爬了。 

这时,又陆续来了几位小朋友。我对儿子说:“上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吧!”他依然只看不动。 

忽然,他一转身,跑到了另外的健身器材边,对那些可以转动的圆盘子、可以抬起的杠杆发生了兴趣,并很开心地投入到这些游戏中了。 

虽然对他刚才的“逃离”颇有不满,但看他玩得那么高兴,我便没有打扰他。
 
过了好一会儿,等到小朋友都走掉了,他忽然返回滑梯处。看来他还是想玩滑梯嘛!上去,下来,他玩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又有小朋友来了,一个,两个,直到四五个。这一次,儿子没有跑开,而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爬上爬下地玩滑梯了。 

看着儿子,我特别庆幸刚才顺应了他的选择,而不是强迫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原来,很多事情,在孩子那里本来不是事情。而尊重他自身的调节节律,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点评:

别逼着孩子“勇敢”

 

不同月龄的小朋友,对于人际交往会有不同的反应,而且,即便是同一月龄的小朋友,也会有个体差异。 


1、交朋友,他有自己的节奏

 

一般来说,2岁左右的小朋友还不会与人合作式地去玩游戏,但是,比起小时候的“独来独往”,这个年龄的孩子更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但各玩各的。当然,由于活动的差异,孩子性格的差异,有的孩子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玩,有的孩子则更喜欢一个人玩。 


很多父母遇到故事中的情况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合群,而强迫孩子留下来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其实,2岁左右孩子的同伴交往的特点是,虽然同在一起玩,但互不干扰各玩各的,熟悉以后,会相互观察,互相模仿,比如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当一个宝宝站到墙角,另一个宝宝也跟着挤过去;一个宝宝钻到桌子下面坐着,另一个也跟着跑去坐着。文中的孩子虽然离开了,但是,他依然在观察其他的孩子,他会观察别的孩子在怎么玩,他们之间在怎么玩,会不会对自己造成危险……从而建立自己的认知,给出判断,最后才会采取行动。此时,家长需要做的是制造合作游戏的机会,多带孩子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而不是强迫孩子合作的游戏。 


 2、给孩子自己调节压力的机会

 

每个人对于同一个场景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可能当时所处的场景对于从没有与伙伴玩过的孩子来说是有压力的。文中的孩子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来到滑梯边,他产生了压力,他因此感到紧张、恐惧。而最正常的反应,就是不参与到游戏中,甚至离开不安全的环境,这是自我保护的机制,是很正常的。我们看到,通过暂时的远离,他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直到调整到他可以接受人多带来的压力了。这个过程,是他自主地在调节,对于这么小孩子的孩子来讲,也几乎不受意志力的影响,完全是一种随心而发的调整。如果妈妈干扰了孩子的调整节律,他可能会更加恐惧,感觉不到被支持,进而破坏他的安全感。所幸得是,这位妈妈忍住了自己的主观愿望。

 
父母这样做:

交朋友,尊重他,陪伴他 


了解建立同伴关系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慢慢学会了解自己,看到别人,控制情绪,解决冲突,学会分工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慢慢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慢慢学会对思维、行动和情绪进行有意识的调控,慢慢能够更有目标、更深入地对不同情况作出回应。此时,家长更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而不是将孩子推到一堆孩子中间。 


妈妈可以帮助孩子去选择更适合他交往的环境,也可以鼓励他进一步去尝试。如果宝宝怯生,爸爸妈妈可以陪同,让宝宝熟悉起来,再慢慢退出。鼓励宝宝自己解决问题,只在需要帮助时,予以帮助。可以鼓励宝宝和他大一些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他会学习大宝宝的语言、操作、交往的一些能力。也可以经常让宝宝邀请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或去别的小朋友家里做客,给宝宝提供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家长也可以相约带着宝宝去外面玩耍,或一起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让友情在家庭中延续。 


 本文转自《父母必读》杂志






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一位父母都不得不关注的家庭教育公众号——“小志一家”!



为什么关注我们? 

小志一家专注于家庭教育中的妈妈成长我们把家庭教育做到【精而专】!


而专:精在哪?

“家庭教育基础知识  + 个案解析【微问答】+ 拔高知识 + 辣妈放假”四大板块设定可以为宝妈们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所有难题!


精而:怎么专?

“严谨的清华大学毕业父母团队+幼教专家带领的学前教育研究团队“为小志一家的专业保驾护航!


学龄前家庭教育,关注“小志一家”就够了!


“小志一家”四大经典板块


【家庭教育基础知识】解决宝妈们普适的育儿难题,满足育儿基础需求。

//宝宝不好好吃饭?教你几招轻松搞定!

//真的吗宝宝打人?!看到最后,真想抱抱他......


【家庭教育拔高知识】基础需求满足了,有不少妈妈想给自己育儿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推送家庭教育拔高知识,让宝妈的育儿进一步升级。

//最让我受益的家庭模范,竟然来自一部动画片!

//47岁再婚产女,看辣妈伊能静如何潇洒做自己!


【微问答个案解析】对于基础和拔高知识无法满足的个体需求,宝妈们可以在微问答栏目留言您遇到的个案问题专业老师会为您剖析和解答,每周五与大家分享。

//【雪松专栏】可随身携带的育儿利器~

//【微问答】你误读了孩子的“慢慢打开”!


辣妈放假】一周育儿知识的充电,辣妈们会迎来每周末的放假时间!特别推荐轻松滋养栏目,释放宝妈一周的劳顿。

//有了这样的老公,别说二胎,三胎都想要!

//一位妈妈在孩子熟睡后的触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