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职思琐语】500强大公司,我要不要去挤这座独木桥?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标题下「 米粒职说 」可快速关注


2017Q1转眼就要过去了,望着部门内众多新同事的面孔不免有些感慨:虽然知道每年春节后是人事变迁的高潮,拿了年终奖的人会跳槽,新的职位会放出来,但以前在外资单位工作没有特别明显感受到这一点,今年在这家上市公司,在这个规模大到上百人的集团总部部门终于感受到了,何况这个部门在公司内部素来以高离职率闻名,好多人还没认识就离开了。

 

我所在的科组今年元旦到春节后人员锐减了一半,所以春节前后陆续有参与外部招聘和候选人简历筛选,也和离职的同事特别是没两年工作经验的小朋友聊天,关于年轻人怎么跳槽、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有了些新的想法。

 

我承认我是有大公司情结的。不论是以往在论坛给网友的建议,还是写进书里的观点,都是在年轻时尽己所能进大公司(注:这里的大公司不止是指规模大,而且是指业绩好、市场竞争力强、内部管理水平高、业内有较高知名度),因为在职业初期,好的平台对个人能力和眼界的提升确实有很大助益,无论是日后跳槽去小公司做管理层搭建或完善管理体系,还是个人创业或做独立顾问,这种成色高的大公司经验都会为你的个人品牌加分。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你想进大公司,大公司要你么?


 

作为70后,我读书的时代本科学历还不太普遍,所以我一直都不太看重学历,在以往工作的公司也有很多非统招学历却工作能力强的同事,当然四大是一个例外,因为四大是校招应届生云集的地方,80/90后早已赶上高校扩招,大学学历已经很普遍了。但自从去年加入现在的公司,我却总感叹学历和硬件条件的重要性:去年十月校招应届生时,我看到前台学生们的登记记录,学校一栏也多是北大清华。在我部门只要是跟公司签劳动合同的正式工,硕士学历的过半,985/211高校的过半,北清复交这类顶级名校的也近1/4了,然而我司不是什么500强,甚至在国内都不算知名,只是在北京有不错的知名度而已,何以让这么多天之骄子打破头往里挤?

 

想起去年和一个前同事闲聊,说起TA上初中的儿子不好好读书,成绩一般怕考不上重点高中,将来上不了重点大学,儿子却不以为然:普通大学又怎么了,好歹也是大学生啊。没进入社会摔过跟头的孩子是不理解父母的教导的,看着现在我司这招聘标准,我在想:以后在北京,是不是二本三本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都别想找着个好点的稳定单位了?

 

虽然学历差也有可能凭其他因素进大公司,但大概率来说(即排除聪明但高考成绩不好的情况),学历通常标志着一个人的智商和悟性,如果公司整体绩效管理的文化是能力优先,那么在聪明优秀者云集的环境里,你有多大概率被上级培养和付以重任呢?以我司为例,学历一般的员工都无法获得正式工的offer,只能通过劳务派遣机构以外包人员的身份入司工作,但工资福利和得到的职业发展资源肯定都比正式工少,而且只有表现非常优秀的极少数才会在若干年后晋升为正式工。而这若干年的时光,便成为他们为输在起跑线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除了学历,我的另一个感慨是——进大公司要趁早

 

工作经验越长,越逃不脱“路径依赖”定律。我所在的组负责集团的战略管理工作,应聘的候选人中有一个是同事推荐的读MBA时的同学,30岁出头的男生。我们部门长的面试属于“压力面”,这位候选人被部门长认为不合适,之后又被我们面试了一次自定义主题的PPT制作+演讲,大家的反馈也是逻辑性与表述能力一般,最终没有录用。

 

按说TA的学历是不错的,一本的统招本科,985名校的MBA硕士。可再看工作经历,问题就来了:本科毕业第一份工作在某知名央企的下属经营单位(非常基层的业务单元)工作过几年,MBA毕业后在某咨询公司工作了半年,然后去了一个私人投资公司做某个新行业领域的项目筹备,三年多以后项目流产辞职去创业,搞了大半年赔得差不多了又回到职场工作,现在也在一家不知名公司做另一个行业的新项目刚刚两个月,由于不满意未来要被长期借调到其他业务关联单位,才又开始想找工作,由于已成家,所以这次求职的目的是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内好的公司,稳定做几年。

 

如果我是招聘官,对TA本科毕业近十年的职业经历,我只会关注TAMBA毕业后那个私人公司的经验,因为本科毕业后的那个公司虽然是央企下属单位,但属于太基层的运营单位,做的事情肯定非常具体琐碎,根本接触不到集团公司总部做事的视野和方法,而且年限太久远,行业也与我司不相关;咨询公司虽说是战略管理部门偏爱的人才来源机构,TA也确实做了两三个知名公司的咨询项目,但TA只在那公司做了半年;后来MBA毕业后去的那个做了三年的私人公司,只有三四十人规模,典型的靠老板个人的商业直觉做业务的小私企,别说没有战略管理体系,就说一个集团公司的制度流程这套管理体系,TA就缺乏直观认识。

 

不得不说,大公司不仅看重学历,而且看重“出身”工作年限越久,职业轨迹越比学历重要。因为刚走出校门的人就象张白纸,所以一个人工作的思维和交际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组合,很大程度受早期的公司或者“师傅”的灌输和影响,年限越久越不容易改变。越早加入大公司才越容易被类似行业和规模的大公司录用。

 

想起以往见闻过不少执着于进大公司的人,甚至屡战屡败后仍然不改初心,现在想来,更想提醒这些人思考:别管因为学历还是其他因素,如果你数年来一直没机会进大公司,你要想想自己究竟要不要再去挤这座独木桥

 


二月底组里一个外包雇员身份的助理男生离职去了一个私人小公司,在同事为他惋惜放弃了我司这种对他来说算很好的平台时,我却对他说:去吧,年轻人去闯闯也好。因为以他普通二本的学历想晋升为固定工或负责更复杂的任务可能需要奋斗好几年。

 

我是第一次对年轻人提这种建议,尤其是那些有很多自己想法和个性的年轻人。任何大公司都是有着一堆条条框框的系统,在这套系统里练就的各种屠龙术,离开后除非还去类似的系统,其余地方都未必用得上。与其耗在这个系统里,不如去那广袤的天地里练练单打独斗的本事:自己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自己开发产品出方案、自己打单找客户和谈融资,未必就不如守在某个系统里,按照那个系统的绩效评价规则等待升职加薪。在大公司的条条框框里,每天都被那些紧箍咒般的KPI压着,要遵守公司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无非是认真负责、服从领导、遵守制度流程规定…… 然后收敛自己身上那些与组织文化不合的部分,每每想起不同的人为了在大企业升职加薪,最后都被培养得如此脸谱化,就觉得可悲。

 

除了学历因素,思考自己要不要去挤大公司的另一个考虑是地域因素。我以前之所以青睐大公司也是因为北京的大公司实在是太多了,我现在的公司之所以如此人才高消费,也大概是因为一线城市的人才太多了。进入大公司更适合立足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人,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或者是更小的城镇,大公司里学到的那些基本没有用武之地,与其给那些不稳定的私人公司打工,还不如学习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点生意或者开个小店呢。

 

我知道天分普通的人在一线城市奋斗的艰辛,北上广深对人才的挤出效应是明显的,即使如此,还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回老家,想进入一家效益好、稳定、工资高的大公司在大城市立足,然后依赖大公司的经验为自己日后的职业履历增色。但是,当你发现自己的硬件条件不够进入大公司时,不如打开另一种职业思路,想想除了学历等硬件条件,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大公司是否真能用到你所擅长的,以及能让你多大程度地拥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

听米姐讲财会职场故事,回答财会职场困惑,可关注公众号:米粒职说(ID:milicareer)


“米粒职说”公众号菜单栏目释义


  1. 【职场江湖】:节选自米粒原著财务职场书《十年涨薪30倍:财务职场透视》的上篇——职场江湖:搞定“人事”才能步步高升。可按文章标题中的序号顺序阅读

  2. 【麻雀变凤凰】:节选自米粒原著财务职场书《十年涨薪30倍:财务职场透视》的下篇——麻雀变凤凰:专业能力同样重要。可按文章标题中的序号顺序阅读

  3. 【读书会】:针对读者阅读书的片段后提出的问题或评论所作出的回应,或收录读者公开发布的读后感

  4. 【米粒职问答】:针对过去网友曾在会计论坛版面公开发表的与职场有关的疑问或求助帖,或者非公开私信米粒的问题,做出的回复和解答

  5. 【职思琐语】:米粒的职场日记,分享最新的工作心得体会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