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古玩旧书市场是条生物链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由人们长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衍生。在文化的宏观性状背后,是人类的无数个琐碎工作、零散的思维碎片,甚至是一些由习惯造成的下意识选择。它们看似渺小,却是整个文化生态的基石,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考量,使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忘记了是在美国还是在澳大利亚,有个地方草场繁茂,人们养了许多羊在那里放牧。可是总有一些猛兽前来吃他们的羊,当地人很生气,发誓要把这些食肉动物猎杀完。后来这些猛兽终于被猎杀完了,他们都很高兴。他们的羊繁殖得非常快,但草场被羊群慢慢地啃食光了,羊没得吃了,也都慢慢地饿死了。人们从这个教训中知道了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涉及一系列的问题。


古玩旧书市场的生存和发展,近期再次成为广大市民热议的话题。其实,古玩旧书市场也是一条文化生物链,除了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外,更重要的是体现着商家与商家之间、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如在一个古玩旧书市场中,如果不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而是完全限制地摊、散摊,乃至禁摆禁售,那么喜欢逛摊的消费者就会减少,市场里经常从散摊拿货的店铺就减少了货源,还有一大批摆摊出让多余藏品或替换藏品品相的收藏者也无法来此交流。长此下去,市场未来的境况可想而知。


由对地摊的关注,想起数月前以91岁高龄在北京去世的傅惟慈先生。傅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也是著名的世界硬币收藏家,在记者采访他时,他坦承自己是中国当代收藏世界硬币的“开路先锋”。我认为,正是因为有像傅先生这样知识丰富且具有全球目光的文化名人的参与和引导,世界硬币收藏才能在当代中国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收藏门类。我认真地阅读过傅先生发表的所有关于世界硬币收藏经历和经验的文章,得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还是个十几岁少年的时候,就在北平德胜门晓市地摊上搜寻外国硬币。后来他又发现了庙会地摊等处也能买到外币,这些地方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日积月累,到上高中时,他的外国硬币藏品已经小有规模了。时光流转,20世纪90年代初,傅先生旅居伦敦,与伦敦查灵·克劳斯邮币市场摆摊的一位老者交情甚好,重新捡拾起收藏外国硬币的兴趣,颇有收获。回到国内,傅先生加入到收集外币的新军中。1993年夏季以前,北京南礼士路小花园曾有不少钱币爱好者,当时傅先生写过一篇纪实短文予以介绍:“……周末下午总是熙熙攘攘聚集了一批热衷于收集古今中外货币的人。地上胡乱摆着二三十个售币地摊,逛币市的人多数手中拿着一本集币册。除了购买,人们更喜欢相互观摩、交换……”傅先生在集币道路上又迈出一大步,许多国家的流通套币都是他在国内市场上购到或搜集齐全的。有趣的是,某些在国外视为珍稀难购的币品竟也流进国内市场。


从傅惟慈先生七十多年的收藏经历,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在旧时代,还是在新时期,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地摊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摊是收藏爱好者的摇篮,是收藏家的乐园。如果没有北京和伦敦等城市的地摊,傅惟慈先生就很难成为著名的世界硬币收藏家,世界硬币收藏也很难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收藏门类。


近十几年来,在傅惟慈先生等前辈收藏家的带动下,我也注意搜集外国钱币,迄今已有数万枚(我并非“崇洋媚外”,中国历代钱币我也存有数万枚)。这些藏品,我大都是从地摊上一枚一枚淘来的。借助这些藏品,我发表了数十篇有关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文章,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不能不感谢地摊。


地摊是收藏爱好者相互交流、学习的好地方,也是个人搜购行为实际操作和演练的好地方。中外钱币收藏如此,其他收藏门类亦如此。没有人是通过读大学、读研而成为收藏家的,也没有人是通过呆在家里看书而成为收藏家的,但是通过逛地摊淘宝而成为收藏家的,真如恒河沙数,未能偻指。


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当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回归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其长出新的叶和果。就这样,生物链建立了自然界物质的健康循环。古玩旧书市场这条生物链,归根结底要以文化的理念来认识和对待。管理好古玩旧书市场,使其健康发展、良性循环,实是一门大学问。就目前的情况看,还需要继续探索。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