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当代电影》| 纪录片素材的意义能创造发明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学苑论坛


作者:聂欣如

责任编辑:张文燕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电影》2017年第1期

文章节选

《素材的含义——对动画纪录片争议的延伸思考》(作者王迟,发表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以下简称《含义》,所标页码均指该期杂志页码)对纪录片素材的独立意义提出了质疑,认为纪录片的创作者可以“把影片所呈现对象的含义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第86页)。对于这样一种纪录片素材意义的“创造”观,该文的论证有自相矛盾、概念混淆之嫌,难以让人认同。


三、观点的断章取义


按照《含义》的说法,讨论纪录片素材的起因是因为有人否认动画在纪录片中的使用,文章是这样说的:“过去的五六年间,动画纪录片引发了中国纪录片理论界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议。在讨论之初,虽然有人明确否认动画之于纪录片表达的意义,但几年下来,这种被笔者称作‘动画无用论’的观点差不多已经为人们所摒弃,因为就连这一观点的始作俑者也已经转过头来谈动画怎样丰富了纪录片的美学表现,动画怎样让纪录片创作者在特定情况下避免了伦理尴尬。”(第82页),这里提到的“动画无用论”的“始作俑者”是指笔者,并且还附带编织了一个有关观念转变的故事。


《含义》为了显示其言不谬,征引了笔者的三篇文章。现将《含义》所引文字的前后语境一并摘出,看看是否能够从中得出“动画无用”的结论。


……原因我已经在《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一文中反复强调过了,动画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不可能与其它的电影类型发生混淆,因为类型的产生不是由某人规定的,而是由千千万万观众感受中的共性所决定的。这个道理既简单又明了,自从有了照相机之后,人们便不再请画师来画肖像,而是改用照相机了。这不是因为人们对绘画存在偏见,而是媒体的属性有了根本的改变,因此不论是动画还是绘画,都不可能开历史的倒车,动画如果一定要按照纪录片的方式来进行制作,我们除了能够看到它对于自身艺术价值的否定,看不到还会存在其他的意义。(6)(下划线文字见《含义》第88页)



这里说的是绘画的手段不能用来替代摄影机,说的是动画不能成为纪录片,不是说动画在纪录片中不能使用。动画作为修辞手段出现在纪录片中从20 世纪40年代便开始了,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无知到罔顾历史的事实。但是《含义》偏偏要玩概念的游戏,这就如同有人说“工人不是渔民”,便可以指责为“这就是在说‘工人不会钓鱼’”,这样做没有意义。


其实笔者在2010年相关争论的第一篇文章中已经详述了动画和纪录片的关系:“动画和纪录片的关系也是同样,动画作为手段在纪录片中出现早已司空见惯,并不稀罕。但是让人为的动画形式彻底取代仿真的影像形式需要一种非常特别的边界条件,仅在科学、历史题材范围内的纪录片才有可能超越一般的原则。一般来说,对于现实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够有自己的判断,人们可以对画面上出现的人物(影像)的讲话表示信任或不信任,但人们无从对一个画出来的人物进行判断,动画的形式剥夺了观众的判断,迫使观众处于盲目接受的状况,因此社会人文类的纪录片一般不会采用动画的形式。动画成分在纪录片中越多,所需要的迷信程度就越深,凡是对科学、历史进行深入探讨的纪录片,都会对动画形式的使用有所保留,而需要在科学和历史的传播中增添更多的娱乐,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则会考虑使用更多的动画。”(7)笔者在2011年批评《动画纪录片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也曾提到:“我认为,某一种材料或方法的使用,如果不能具有本体的性质,它便只能是一种修辞手段,换句话说,所谓的‘动画纪录片’,其中动画的成分如果不能成为作品中不可替代的本体,那么动画便只能是纪录片各种修辞手段中的一种,并不具有独立的意义。”(8)难道这就是《含义》所谓的“在讨论之初,……有人明确否认动画之于纪录片表达的意义”?动画在纪录片中的“有用性”在此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可是《含义》非要说这是在言说“动画无用”:“聂欣如教授曾断言,动画不能进行纪录片表达,因为观众会‘本能地将其视为虚构的作品’。”(第88页)笔者原文如下:


正如Guynn 在论述纪录片和观众时所言:“观众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种近乎于契约的关系,在这一契约中,他们拥有这样的权力,即在观影时能保持适当清醒和进行一般的判断。”这一有关“纪录”的“契约”是区分故事片和纪录片这两种不同形态影片样式的基本条件,因为两者的影像形式完全相同。动画片并没有受到“契约”的保护,我们在阅读动画片的时候,本能地将其视为虚构的作品。(9)(下划线为《含义》引文)


这里是说观众看动画片不会将其误认为是纪录片,完全没有提到动画在纪录片中的有用无用,倒是同一篇文章中大段有关动画在纪录片中“有用”的讨论被《含义》作者“视而不见”。《含义》一文还指责笔者只认可纪录片中的影像材料,并从另一篇有关纪录片的文章中征引文字佐证,但恰恰就是这篇文章,强调了纪录片素材并不仅仅是影像,而且具有其他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别中便包含有动画)。


对于纪录片的“素材”来说,它是取自自然客体的,我们称其为“自然素材”,对于故事片和动画片来说,它们的“素材”是人为创造的,我们称其为“人工素材”,这样我们便在最为一般的层面上将虚构与非虚构的作品区分了开来。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都不使用人工的素材,在纪录片使用人工素材的情况下,我们便不得不看构成的情况了。但是,构成的本身并不能决定虚构与非虚构,更为准确地说,一部作品的虚构与否并不能通过某种构成的形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素材以及构成行为的意愿和目的。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纪录片的素材是一种具有物理属性的客观对象,它源自于现实世界中的客体,它的形态是相对固定的、不会改变的。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其影像的对象是自在的、独立的,并不依赖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所谓影像仅是采集者在采集环境中对于现实世界客体的“发现”。(10)(下划线文字见《含义》第82页)


尽管《含义》中引文小心翼翼地挑选字句,以使其看上去符合自己的想象,但这里没有所谓的“动画无用论”。笔者的文章说得很清楚,人工素材包含动画,“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都不使用人工的素材”。


有关“动画纪录片”的争论确实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是争论的学术性并不“见长”,无聊的“口水”倒是越来越多。笔者以为,学术争论还是应该以学术为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这样才能够给关心这一争论的读者带来思考,使我们对事物的本质有更为深入、透彻的了解。




编辑:高珊




更多精彩内容等您共享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请点击图中二维码

d

d

d

y

z

z

公众号

投稿信箱:dddyzztg@163.com

发行部电话:010-82296104/82296101

编辑部电话:010-82296106/6102/6103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86032783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ontemporarycinema/home?topnav=1&wvr=6



微信号:dddy1984

若需深入交流,可添加我们的微信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