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你上下班经过的公交车站,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北京历史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内容整理:杂货铺小二

本期编辑:谢琪

本期栏目:谈古论京

内容发布:掌上北京

微信ID:beijingchihe




公交车作为北京人重要的交通出行工具,已经陪着北京城走过了80多年的历史。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中,公交车这个新鲜玩意儿,曾经是北京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且一些好奇的北京孩子,在公交车驶过时,还会追着车跑上一段路,以此为乐。


从最初的5条公交线路(1路:朝阳门至阜成门,2路:前门至交道口,3路:东华门至颐和园,4路:郎家园至马管营,5路:东华门至香山)到如今的上千条,不仅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也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巨变。每一条公交线路就有少则十几、多则几十个的公交站台,而每一个站台背后往往都会有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

看丹桥:一个炼丹的村庄




看丹桥站途径公交83路、323路、353路、477路、546路、694路、840路、912路、967路、969路、夜36路等。昔日,这里曾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小村庄。明代《宛署杂记》中,称该地为“看滩”,同时记载:“卢沟河入宛平县境,出卢沟桥下,东南至看丹口,冲流散漫,分为二派……”由此可见,这里也是一片河滩地。


看丹村的出名和村东口的药王庙有关。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曾来此行医治病,炼丹制药,人们故修庙以示纪念。据庙内的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三年及民国期间重修,当时因“殿宇不整,有甚忧心”,由京都各方人士集资进行重修。




此地最为出名的当属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的庙会,相传这天为药王孙思邈的生日,看丹庙会在此开庙三天。庙会期间,大街两侧摊棚店铺鳞次栉比,四乡八村游人络绎不绝,人们除购买日常用品外,还可以尝到各种风味小吃,除此之外,庙会还有各种文娱活动。




>>>>

孛罗营:成吉思汗南下中原




孛罗营站途径公交11路、30路、34路等。孛罗营曾长期不通公交,有了公交也就有了有趣的事情。“孛”字的读音,有网友认为,公交车的电子报站读作bó是错误的,应读bèi,因为《新华字典》只收这个读音。也有网友指出,《现代汉语词典》收了“孛”字bó、bèi两音。而当地村民则是读为“bō”。




一般的方志上这样解释村名的来历:成吉思汗南下中原,命大将军孛罗率部驻扎于此,故名。孛罗是成吉思汗十大功臣之一木华黎的长子,骁勇善战,善骑射。1227年,率军攻占金国多处要地,“师还,至燕,猎于昌平,民持牛酒以献,却之。”由此可见,孛罗到过现在的北京,还曾命“千户按札统大军驻河北,备金。”


但由于资料奇缺,只能找到这么一点蛛丝马迹,不足以证明他就是使“孛罗营”得名的人。即使当地的村民也不知道村名的来历。


>>>>

和平东桥:南边有个鳌大人




八大公坟,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和平东桥南边,鳌拜埋葬之地。 和平东桥、和平西桥一带,在解放前曾是农村。因为离老城区非常近,这里开发较早。


其实,和平西桥南边,和平街十一区、八区的地方,民国年间大多是小黄庄的农田。和平东桥南边的和平街十三区,曾有个村子叫“八大公坟”,埋葬着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鳌拜。


鳌拜生前,于康熙六年以辅政功封一等公,后获罪革除,直到雍正年间才恢复他的“一等公”。因其是皇封的第八位公爵,他的墓地称为“八大公坟”,后来坟墓附近形成了村落。《民国三十六年北京市城郊地图》清晰地标注了这个地名。




据悉,十几年前,还能找到八大公坟村,就在和平街十三区和望和铁路(今地铁13号线)之间,现在都已经改造成小区街道和楼房了。


>>>>

奶子房:蒙古贵族的VIP




作为印象深刻的北京怪地名儿,奶子房一直困惑着大部分人。据昌平区档案记载:奶子房村成村于明朝中期,在村西北三义庙中的牌匾上写有村名“马奶子房村”。在民国期间,村名正式改称为“奶子房村”。


在元代的辽金时期,村北建有辽代统治者萧太后的万花楼。村南设有大规模土筑的养马圈围墙,曾经是专门养马产奶的地方。因为蒙古人爱喝马奶酒,所以这个专门供给蒙古贵族养马产奶的地方就被称作了“马奶子房”。




元朝灭亡后,明朝在这里建造了大明第6座行宫,取名“奶子宫”,不料在公元1409年的北京大火中灰飞烟灭。清朝建国后,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蒙古博王向皇太祖申请建议重建“奶子房”得到允许,“奶子房”才重见于历史,并一直发展至今。


>>>>

王四营:燕王朱棣的兵营




传云,明初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朝阳门外至马驹桥驻有七十二营兵。此处是第四营,守备姓王。后演变为村乃至乡名。


在王四营乡马房寺村东北角,矗立着一座八角九层密檐砖塔,这就是十方诸佛宝塔。塔前原有延寿寺,故俗称延寿寺塔。寺、塔均建于明嘉靖年间,由明代翠峰禅师修造,寺于清末被八国联军焚毁。




>>>>

阜通大街:百年人工运河




这里曾有条阜通河,也被称为坝河,是一条人工运河。此河是元朝初年,元世祖为解决大都至通州间的粮运问题,采纳郭守敬的建议,在旧水道的基础上,拓建成一条重要的运粮渠道,叫阜通河。因修建了七座水坝,民间则称这条运河为坝河。元朝时期,它与通惠河共同承担由通州运粮进京的任务。




属于阜通七坝的郑村坝,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争——郑村坝之战。明建文元年的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在郑和的谋划下,以8万人马在郑村坝大败建文帝的50万大军。这场胜利,使朱棣终于在战场上争得主动权,四年的浴血奋战之后,朱棣登基称帝。




>>>>

花家地:望京首批住宅区




花家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的西南方位,最早这里曾是一片花椒地。1988年初,城开集团在这片花椒地里建起了望京小区第一批住宅小区,取花椒地的谐音叫“花家地小区”。


由于中央美术学院搬到花家地来,附近也就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花家地”也慢慢地被大家戏称为“画家地”,而其真正的原名“花椒地”几乎已经被人遗忘。这里自20世纪90年代起由政府开发进行社区建造,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亚洲第二大的住宅社区。


>>>>

长春桥:清朝的重型武器营




乾隆三十五年,命于长河西岸另立教场,为外火器营并建盖营房,为了过长河方便又建长春桥。长春桥东聚落以桥称名,民国以来称该村为“长春桥”。


长春桥村二十三号曾是末代太监孙耀庭住过的地方。土改时,太监被划成地主成份,由长河西的立马关帝庙迁到长河东的长春桥村。1953年,在这里栖身的太监有张自光、赵荣升、边法长、侯长贵、张修德、池焕卿、孙耀庭、老郭三和蔡当家的。




>>>>

望京村:望京馆、望京墩




现在的望京被人称为韩国城,过去的望京只是京顺路西边的一个小村子。对于“望京”二字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


望京馆,又称望京驿馆,意为今日招待所、接待处之类,是进出京城的外国使臣及南来北往、东去西回的各地客商住宿、就餐之地。


清代于敏中所辑《日下旧闻考》及吴长元所辑《宸垣识略》中均记有“望京馆”。更有历史文献记载,早在辽代,“幽州东北二十里有望京馆”。幽州,即今北京城前身,位置在今略西。而大望京村,恰在东直门外,恰巧15华里,同时也确实位于京城东北。故此,完全与文献相吻合。




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一书中,也记载了“望京”的来历:京都东北处,有一座望京墩(墩即高台)。沈括所处的时代,距今九百余年,据此推算,望京墩的存在,至少与沈括在世同期甚至更早一些。从此可见,望京地名之历史悠久。


除了上述这些公交站名,隐藏着的历史故事还有很多。现在许多人为重识北京,往往都会选择坐公交来搜寻老北京的记忆。一个站名就是一段往事,这样的往事千千万,老北京的故事说不清。


谈古论京

別人不知道的北京事

我们一次说个痛快

不谈股只谈古

不论金只论京

一键投稿合作传送 bj@WeMedia.cn



猛戳 立冬 | 格格 | 法海寺 | 刨坟 | 区县由来 | 供暖 | 重阳 | 租房 | 追忆 | 慈禧 | 御膳 | 中关村 | 故宫人 | 京城大案 | 名家一日游  

帝都秘闻聊起来,更多内容未完待续!




2016

评论区话题


你还知道哪个公交站名的背后故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