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字典价格联盟

教师节,我们怀念那些老规矩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关注 西城胡同故事汇

文 /《北京老规矩》 刘一达著  绘图 / 李滨声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尊师重教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古时候,拜师求教有很多讲究,七八岁的蒙童初次拜见老师要备以“束脩”(十条干肉)作为礼物,要请老师吃饭,行“发蒙礼”(拜见蒙师的礼仪),还要接受长辈馈赠的“发蒙钱”等,很是复杂。


不仅如此,古代许多家教、家训、家诫中也都强调要尊敬老师,视师如父,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过去甚至还有“不敬先生,天诛地灭”的拜师俗语。


尊师重教,尊重知识,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传承延续的重要原因,在今天的文明礼仪中,我们依旧将尊敬老师放在其中。



在胡同深处,还延续着一些老规矩,老讲究,除了家规家训以外,我们要感谢老师们的教诲,是他们让我们知书而后达理。


今天,是教师节,我们怀念胡同深处的那些老规矩,借以抒发对老师的尊重与爱戴,为的是缅怀旧时之风俗,重续今日之礼仪。




1.邀请与提(di)拉

按北京的老规矩:

三天为“邀”,两天为“请”,当天为“提拉”。

所以,邀请既不能提前,

也不能当天,以三天为好。


2.请帖要亲自送

请柬,北京人又叫请帖或帖子。

据说,早在“上三代”(即夏、商、周)

就有类似请柬的帖子了。

“柬”在古代,就是刻在竹子上的书信。


3.客情儿

“客情儿”是说,主人力邀,

盛情难却,只好前去捧场。

与其对应的是“客串儿”,

“客串儿”也有客情儿的成分,

但它专指京剧表演。

从“客串儿”这个词的含义,

您就会知道,客情儿也有“救场”的意思。


4.人情份往

老北京人重视礼数,

亲戚朋友之间讲究礼尚往来,

人情份往,算是礼尚往来的一个方面。




5.使声儿

使用声音当说话,提示别人注意。

拜访之前,就算预约好了,

也要在门口、院子里发出一些声音,

比如咳嗽两声,

让主人知道您已经进院儿了,

好提前有所准备。


6.叩门与敲门

叩,手轻;敲,手重。

古时候,文人拜访文人,

或者晚辈造访长辈,

小官造访大官,往往用叩门。


7.屋里没人不进门

住在老北京大杂院里,

各家的屋门是很少上锁的,

院里的街坊四邻相处得像一家人,

谁出门上锁,反倒不好意思了。

屋里没人却开着门,一点都不新鲜,

但出于礼数,家里没人,你不能进门。


8.串门不能空着手

再熟的人,到他家串门儿,

也不能空着手。

即便是您去看自己的父母,

也不能空着手。


9.见面礼

所谓“第一印象”,

就是头一次见面儿的印象,

头一次见面,一定要送礼。


 


谨以此文,献给教诲我们的老师!

扫一扫二维码

立即关注“西城胡同故事汇”,分享精彩内容


我们常年约稿哦:投稿邮箱

2401937339@qq.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